《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詩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詩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隆基。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
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
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馀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
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垂堂。
【鑒賞】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帝國由極盛轉入衰落的執政帝王。他在位的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成為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執政后期,即天寶年間,他荒于聲色,疏于朝政,重用楊國忠、李林甫之流的奸佞,終于釀成安史之亂,使大唐王朝幾乎亡國,從此一蹶不振。這首詩顯示出他早期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積極思想。
這是一首排律,它采用四句一轉的方式,開頭四句描寫皇帝出行的威嚴:儀仗隊鳴鑼開道,禁衛軍神色威嚴,燈火成龍地行進在羊腸鳥道上,真龍天子端坐大轎之中,“度河陽”、“上太行”。堂堂大唐皇帝為什么不在宮中安享清福,而一大清早便上太行山呢?下面四句則描寫太行山的清晨美景:“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澗泉含宿凍,山木帶余霜。”“野老”四句進一步描寫山鄉民俗民風:老人們住的是茅草屋,打柴人穿的是麻布粗衣,老輩人傳播好的`風尚,催促后人以農桑為本,樹立淳厚風俗。末四句抒懷言志:立德追先哲,治國仿昔皇;若不是為了宣撫百姓,伸張正義,我何苦到這艱險的大山上來呢?從而回答了開篇時的疑問。這樣,起承轉合,層層遞進,格律嚴謹,讀來朗朗上口,頗有氣勢。
【作者介紹】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古詩賞析04-06
《山中問答》古詩賞析06-14
王維山中送別古詩賞析07-11
七言古詩賞析12-14
《早行》古詩原文及賞析10-02
早發白帝城古詩賞析01-05
《商山早行》古詩及賞析07-21
《早發白帝城》古詩原文及賞析05-31
《早發白帝城》古詩詞賞析06-21
(七言古詩)結襪子原文及賞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