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九賞析
【題解】
五言古詩。李白作于天寶十四年(755)安史叛軍攻陷洛陽之后。共五十九首, “西上蓮花山”是第十九首。詩中借游仙的幻想登上蓮花山,月白風清,駕霧凌云而步于太清之上,仙人引導,仙女伴隨,就在幻游這個廣闊自由的仙界時,詩人俯視人間,只見“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的關懷和對祖國的熱愛。詩人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起來,以浪漫主義表現理想,以現實主義描述現實,末尾不著一字評論,而詩人的悲憤與不平自見。
【全詩】
《古風·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①蓮花山:即西岳華山上的蓮花峰。峰上有宮,宮前有池,池生千葉蓮。
②明星:仙女名。
③太清:道家語,指高空。
④云臺:蓮花山東北的云臺峰。
⑤衛叔卿:神仙名。傳說他服云母成仙,曾乘云霞、駕白鹿去見漢武帝。以為武帝好道,必禮遇他。而武帝只把他當作一般臣下看待,于是失望而去。
⑥鴻:鴻雁。紫冥:高空。
⑦冠纓:官員所戴的帽子,此處指有官職。
【導讀入境】
李白是一個多夢的詩人。青年時代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夢想著建功立業;后來受詔進京,更夢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圖;至于上山學道,夢想成仙,更是夢中夢了。這些夢后來都破滅了。但是,人是不能沒有“夢”的,更何況這樣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此,李白的游仙詩就特別多,他要在夢境中尋求仙境,尋求人生與社會的理想,而這理想與現實又有著多么巨大的矛盾啊。請看約作于安祿山攻破洛陽以后的這首古風:
我們這位謫仙人先是夢見自己登上了蓮花峰頂,遠遠地看見了那位喚作明星的仙女。仙女雪白的手兒拈著一朵粉紅色的木芙蓉花,凌空款步,飄飄而來。彩虹般絢麗的衣裳,曳著長長的衣帶,迎風飄舞,升向天際。她要邀請我們的詩人留下來,享受天界的融融和樂、平等靜穆的生活。又領著他去拜會仙人衛叔卿。他恍恍惚惚與衛叔卿同行,駕乘鴻雁遨游天宇。天上是多么美好,這不正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嘛。詩人真是流連忘返了。
然而,猛一低頭,看看自己熱戀著的故土吧:被胡兵占據的`洛陽一帶一股戰爭的血腥氣卷地而來。到處生靈涂炭,血流遍野。逃難的人群奔跑著,呼號著。而逆賤安祿山跟他的部屬們卻衣冠簪纓坐了朝廷,瘋狂地發出獰笑!
【賞 析】
游仙是為了詠懷。本篇反映了詩人所追求的理想與血腥現實的激烈的矛盾沖突,同時曲折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痛苦掙扎。他要超脫現實,閉眼不看人間的苦難,但是大凡偉大的作家,都是人民的兒子,不會忘記自己熱戀著的祖國和人民。這和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這種矛盾心理相適應的是詩中前后兩種迥然不同的色彩與意境的強烈對比。前半部升仙圖中在藍藍的天空的背景下,襯上仙女手的白、花的紅、衣裳的七色艷麗,色彩是何等的亮麗、和諧、雅致;而意境又是何等的開朗明快。而后半部的戰亂圖中則呈現一片昏黃灰暗的色彩,一種陰冷慘烈的意境。
詩人以色彩與意境的對比來表現自己矛盾心理的手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思考題】
1.讀李白的另一首游仙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看一看它與本詩所描寫 的仙境有何相似之處(如色彩、意境、所寄托的理想等),再看一看它們的結尾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何不同。
2.讀魯迅的《〈吶喊〉自序》開頭一段,體會它與本詩所表現的“夢”的含義。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九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古風》唐詩賞析08-16
李白《靜夜思》古詩賞析02-23
《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及賞析07-21
古詩十九首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03-29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古詩賞析03-02
《續古詩十首·其九》白居易唐詩賞析02-03
《明月何皎皎》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回車駕言邁》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客從遠方來》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