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沒蕃故人》譯文及古詩賞析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籍《沒蕃故人》譯文及古詩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張籍《沒蕃故人》譯文及古詩賞析
原文
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詩文解釋:
前年在吐蕃戍邊,城下一戰全軍覆沒。從此在蕃漢間斷了消息,生死間長久離別。沒有人收拾廢棄的營帳,回來的戰馬還認識殘破的旗幟。想要祭奠你,又懷疑你還活著,只好遙望天涯哭泣。
譯文
前些年你還守衛著月氏,后來在城下與敵惡戰全師覆滅。吐蕃和中原從此斷絕了消息。是死是生從此都永遠別離。全軍戰敗后,遺棄的'營帳無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戰馬還識得殘破的軍旗,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間,此時只有遙望天涯而哭。
詞語解釋:
戍:這里指出征。
沒:覆沒。
蕃:外邦。
廢帳:遺棄的營帳。
天涯:天邊。
詩文賞析:
《沒蕃故人》,唐代張籍所做五言律詩。此詩首聯敘事,頷聯寫不知故人消息,頸聯用一組特寫鏡頭,想象全軍覆沒后的慘景,尾聯情真意切,誠堪嗚咽。全詩不著議論,但字里行間充溢著對沒蕃故人和唐軍將士的深切同情,而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國事的憂慮亦隱寓其中。
詩人懷念故友,不知他的生死,因而以詩寄情,表現出兩人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詩人想祭奠友人,又懷疑他還活著,心情非常復雜。全詩洋溢著深深的懷念之情,非常感人。
蕃,吐蕃,我國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權,在今青海、西藏一帶。當時唐、蕃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作者的這位老友在一次戰爭中身陷吐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作者就寫了這首詩深切懷念他。
在這次戰斗中,唐軍全師覆滅,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斷絕,無法肯定。他深深想念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線希望,希望友人還活著。巨大的悲慟在這無望的希望中體現出來。全詩語真而情苦,“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一句形象描寫戰場的情景。
唐代邊帥隱匿敗績不報的情形時有發生,“前年”全軍覆沒而是人至今才得知聞,其間頗令人玩味。而本篇這種過期的追悼,適足增添了全詩的悲劇性。正因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斷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癡情,欲絕慘深。廢帳殘旗,歸馬踽涼,是詩人的揣想,卻真實地再現了“沒番”的戰罷情形。
注釋
沒蕃: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稱異族為“蕃”,此處當指大食,即阿拉伯帝國。蕃,吐蕃,我國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權,在今青海、西藏一帶。當時唐、蕃之間經常發生戰爭。
戍(shù):征伐。
月支:一作“月氏”。唐羈縻都督府名。龍朔元年(661)在吐火羅境內阿緩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孔杜茲城附近。約公元8世紀中葉因大食國勢力東進而廢棄。
沒全師:全軍覆沒。
蕃漢:吐蕃和唐朝。
廢帳:戰后廢棄的營帳。
殘旗:殘留的軍旗。
名家評論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憶陷蕃故人》“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誠堪嗚咽。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結意深慘。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匯評》:紀昀:第四句即出句之意,未免敷衍。
清代李懷民《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只就喪師事一氣敘下,至哭故人處但用尾末一點,無限悲愴。水部極沉著,詩便不讓少陵。
清代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張文昌《沒蕃故人》詩云:“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語平淡而意沉痛,可與李華“其存其沒”數語并駕。陳陶“無定河邊”二語,緊于李、張,而味似少減。此等難于言說,悟者自悟。
清代俞陛云《詩境淺說》:詩為吊絕寒英靈而作。蒼涼沉痛。一篇哀誄文也。前四句言城下防胡。故人戰歿,雖確耗無聞,而傳言已覆全師,恐成長別。五六言列沙場之廢帳,寂無行人,戀落日之殘旗,但馀歸馬,寫出次句覆軍慘狀。末句言欲招楚醑之魂,而未見崤函之骨,猶存九死一生之想,迨終成絕望。莽莽天涯,但有一慟,此詩可謂一死一生,乃是交情也。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一約830),字文昌,祖籍吳郡(郡治今江蘇省蘇州市),遷居和州(今安徽和縣)。貞元中進士及第,元和初官太常寺太祝,后轉國子監助教,遷秘書郎。長慶初為國子博士,又任水部員外郎,轉主客郎中。官終國子司業。其詩或擬古樂府,或自創新樂府,注重風雅比興,詩作多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是元白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與王建齊名,甚受白居易推崇,均擅長樂府,故稱“張王樂府”。有《張司業集》。
【張籍《沒蕃故人》譯文及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沒蕃故人張藉古詩詞01-17
《秋思》古詩張籍03-31
古詩秋思張籍03-31
張籍秋思的譯文是什么?03-01
張籍秋思古詩03-31
張籍的秋思古詩03-31
張籍《秋思》唐詩賞析01-21
古詩譯文及賞析04-08
古詩賞析及譯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