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詠鵝》古詩賞析
《詠鵝》相傳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少年時期的詩作。此詩展示了一幅白鵝戲水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駱賓王《詠鵝》古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注釋】
①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②項:頸的后部。這里代指脖子。
③掌:詩中指鵝的腳掌。撥:劃。
【譯文】
鵝呀,彎曲著脖子對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
【解析】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空出特征來迕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為一體。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迖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出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
詩中,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不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創作背景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時創作的詩歌。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整體賞析
此詩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復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描寫了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之后,接著兩句描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這首詩的關鍵句是“曲項向天歌”。“曲項”一詞,以一優美的弧線勾畫了鵝的優雅而從容的形象;“向天歌”三個字則更重要,它不但以曲筆暗含了遠天高空,給了全詩一種闊大的背景,而且還寫出了鵝的不凡志向。鵝為家禽,鳴叫只是自然現象,但此處詩人用“歌”,讓本無思想的鵝似乎有了思想和意志。它的歌不是低聲悲吟,不是回首顧盼,而是向著藍天引吭高歌,似乎在表示它向往藍天、向往遠方的不凡志向。在這一擬人化的細節描寫中,池塘中的鵝似乎有了開闊的視野和胸襟,有了遠大的志向和追求。如果抽掉了這一句,下面兩句詩雖然仍然色彩鮮明,有動有靜,但無疑會失去很多感染力。同時,后面兩句詩正是在前一句詩渲染的氛圍中,才顯出別樣的味道。正是一只志向不凡的鵝,才使得這些鮮明的顏色呈現出高潔的意味,而動詞“浮”和“撥”,則活畫出鵝的從容自信。至此,不凡志向和開闊視野進一步得到體現和落實,使得整首詩顯得神完氣足。
《詠鵝》是一首詠物詩,講究的是描繪事物在似與不似之間,物要形神兼備,體現興寄,既不是單純的物,但又不能脫離原來的物。而此處的“神”,當然不是物本身所有的,物作為沒感情沒思想的對象,不可能有什么“神”,但它的形往往以某種方式與人的內心相通,所以才有了通過描繪事物的外形,來寄予作者的情感精神的可能性。這樣,事物往往通過一定的意象表現出人心,表現出人心的追求和理想,人格或者風范,而大多數時候,這些內涵并不通過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是通過所描繪事物的特征暗示出來。《詠鵝》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其中所描繪的鵝的外形、色彩、活動環境和動作,都與鵝這一特定對象十分相合,同時又暗含著前面所述的屬于人才可能有的“神”,即高遠的志向、昂揚的精神和從容自信的神情。也正是有了這些內容,這首詩才在眾多的詠物詩中卓絕特出,成為千古傳誦的佳篇。作者在傳達這一表層和深層意蘊的時候,還有個因素,即結構中的意義。這首詩的結構安排,如果做一下變動,雖然是同樣的字句,卻不能再達到原來的審美效果因為,詩歌中關于紅掌清波和白毛綠水的描寫正是補寫對天而歌的鵝不但志存高遠,而且對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充滿了信心,似乎可以從容而為。而這些意思的表達,都有賴于詩歌的組織和結構所蘊涵的意義。
這首詩中鵝的形象既給人一種飄逸而高潔、仿佛超脫世俗的審美快感,令人向往;又使人們體會到一種健康、豪邁、慷慨、向上的精神,令人振奮。而志存高遠是這首詩最核心最精華的意義所在,把高遠之志寫得不即不離則是這首詩表達上的高妙之處。
名家點評
明·胡應麟《補唐書駱侍御傳》:“賓王生七歲,能詩。嘗嬉戲池上,客指鵝群令賦焉,應聲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客嘆詫,呼神童。”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26—684后),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曾任臨海丞。后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瞾檄》,兵敗后不知所終,或說被殺,或說為僧。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杰”之一。有《駱賓王文集》。
【駱賓王《詠鵝》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駱賓王《詠鵝》古詩08-16
駱賓王《詠鵝》兒歌04-02
七歲詠鵝-駱賓王01-18
古詩詠鵝原文賞析03-30
詠鵝小升初古詩賞析04-24
詠鵝古詩翻譯及賞析12-02
駱賓王《詠鵝》原文及翻譯08-16
神童駱賓王唐詩-《詠鵝》04-02
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