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謙《采桑女》古詩賞析
春風吹蠶細如蟻, 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 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此時, 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注釋
①努:用力冒出
②青鴉嘴:桑芽
③侵晨:凌晨
④挽:攀著
⑤歲:年
⑥春寒:指春天倒寒
⑦里胥:古代的一種官職
參考譯文
春天的寒風吹打著細如螞蟻的蠶,桑樹吐出的嫩芽才剛如青鴨的嘴。那是誰家的女子在凌晨起來采桑,手攀著柔長的桑條眼淚猶如下雨。去年幼蠶初眠就正是在這個時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樹葉生長延遲。聽見門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還在二月官家就已經來征收新絲。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項制命說:“諸縣夏稅折納綾、絹、絁、綢、絲、綿等”,搜刮的名目可謂繁多,但也明文規定了征稅的時間是在夏季。因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絲織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統治者就加緊掠奪,把征收夏稅的時間提前了。這首詩即側面體現了這個制度的影響。
賞析
《采桑女》是唐朝詩人唐彥謙所作的一首七律。詩人通過對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 ,以及運用擬人手法對桑芽的描寫,給畫面增添了情趣,表達了自己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時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實。
本詩通過一位勤勞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所遭到的痛苦的描寫,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實。
“春風吹蠶細如蟻, 桑芽才努青鴉嘴”。“桑芽才努青鴉嘴”,詩人用工筆細致地描繪出桑枝上那斑斑點點的嫩芽形狀,酷肖而生動。一“努”字,把桑芽寫活了,給畫面增添了情趣蠶。此聯極言蠶幼桑小,為下文揭示官吏不顧季節征收絲的野蠻行徑埋下伏筆。
“侵晨采桑誰家女, 手挽長條淚如雨”。此聯是對采桑女清晨采桑情景的描寫,突出采桑女的焦慮與悲哀,她為什么如此焦慮與悲哀呢?這就自然而然引出下文了。
“去歲初眠當此時, 今歲春寒葉放遲”。詞句道出了采桑女憂慮的原因,原因是碰上了春寒桑葉生長的遲,無桑可采。課即使如此,采桑女也用不著淚如雨下,畢竟這是天氣的原因,不是她的錯,
“愁聽門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絲”。此時的尾聯正是對這種現象的有力揭露和諷刺。
先“畫龍”后“點睛”,是這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詩人先寫蠶子細小,繼寫無桑葉可采,接著通過采桑女的淚眼愁思,寫出今年蠶事不如去年。這些描寫,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豐富,暗示性很強,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蠶細”可能會因“春寒”而凍死;無桑葉,蠶子可能會餓死;即使蠶子成活下來,但距離吐絲、結繭的日子還很遠。據《蠶書》記載,蠶卵孵化成蟲后九日,開始蛻皮,蛻皮期間不食不動稱“眠”,七日一眠,經過四眠,蠶蟲才吐絲結繭。這期間,不知采桑女還要花費多少艱難辛苦的勞動。可是,就在這蠶細如蟻,初眠尚未進行,絲繭收成難卜的時候,里胥就上門催逼。這一點睛之筆,力重千鈞,點出了采桑女下淚的原因,突出了主題。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無窮,耐人回味和想象。
詩的另一特點是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相結合。“手挽長條淚如雨”,寫出了采桑女辛勤勞動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態。“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點出采桑女心中的憂慮事,再加上她愁聽門外里胥催逼的聲音,詩人把形態和心理描寫融為一體,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唐彥謙《采桑女》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有關唐彥謙的生平簡介01-30
采桑子古詩賞析05-17
采桑子的古詩賞析04-30
寄唐生古詩賞析11-27
唐多令古詩翻譯賞析12-07
唐庚《春日郊外》古詩賞析04-30
趙彥端《瑞鷓鴣》古詩賞析01-20
《城中蛾眉女》古詩賞析08-26
古詩《巴女謠》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