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橋萬里平。桂戶雕梁連綺翼,
虹梁繡柱映丹楹。朝光欲動千門曙,麗日初照百花明。
燕趙蛾眉舊傾國,楚宮腰細本傳名。二月桑津期結伴,
三春淇水逐關情。蘭叢有意飛雙蝶,柳葉無趣隱啼鶯。
扇里細妝將夜并,風前獨舞共花榮。兩鬟百萬誰論價,
一笑千金判是輕。不為披圖來侍寢,非因主第奉身迎。
羊車詎畏青門閉,兔月今宵照后庭。
韻譯
山路被白云隔斷在塵境之外,
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
不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
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
柳蔭深處蘊藏著讀書的齋堂。
每當太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
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注解
①闕題:“闕”通缺,即缺題。因此原題在流傳過程中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
②道由白:指山路在白云盡處,也即在塵境之外。道:道路。由:因為。春:春意,即詩中所說的花柳。
③閑門:指門前清凈,環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門。
④深柳:即茂密的柳樹。
⑤幽映:指“深柳”在陽光映照下的濃蔭。
⑥每:每當。
這首原來應是有個題目的,后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后人只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
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佳句盈篇,可推為劉眘虛的代表作。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境。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盡”,是說通向別墅的路是從白云盡處開始的,可見這里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向別墅的路上,離別墅并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時正當春暖花開,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么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著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注意“隨”字。它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靜靜綻放的景象。此時,水面上漂浮著花瓣,流水也散發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著流水遠遠而來,又隨著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他沿著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里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我們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于出現在眼前。抬頭一看,“閑門向山路”。這里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閑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向山路而設。
進門一看,院子里種了許多柳樹,長條飄拂,主人的讀書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來這位主人是在山中專心致志研究學問的。
寫到這里,詩人從登山到進門的一路經歷,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來了。但他不過把幾件景物攝進鏡頭,并沒有敘述經過,僅僅給你以幾種不同的變化著的形象。
結末兩句,詩人仍然只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這里的“每”作“雖然”講。因為山深林密,所以雖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環境的安謐,氣候的舒適,真是專志讀書的最好地方了。詩到這里,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詩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