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評語
老師要寫教學案例的評語,但是如何寫才能通過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教學案例評語的內容 ,歡迎借鑒!
一、教師如何寫教學案例點評呢?
常見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教案中間做點評,一種是在終了做點評。
第一,教材簡單評析
第二,引用名言或課標要求(一兩句)
第三,總體概括教學案例突出的特點,與前面的理論要契合(三四句)
第四,分點闡述其特點(一兩句理論闡述,兩三句亮點分析,結合教學案例中的具體做法談,注意語言簡潔,深入淺出,評價客觀,不說過激詞語,最好能體現歸納能力)
第五,如有可能,提幾點建議,一兩點即可。如有困難,與開頭照應,收尾漂亮。
二、教學案例評析常用話語集錦
1、教師角色轉變的評價,評價師生關系的平等:
(1)師生平等關系的形成是課堂民主的具體體現,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學習的伙伴。教師沒有了架子,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真正感到平等和親切,師生間實現零距離接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逐步形成。
(2)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敞開心扉,以平等的心態去和學生交流 。
(3)教師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
(4)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這體現的是新課程所確定的培養目標和所倡導的學習方式。
(5)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2、關于尊重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評價:
(1)新課程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2)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課堂上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濃烈。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松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教師的平等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親和度,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3)尊重、信任學生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自主發現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教與學的精彩,就源于回歸兒童的真實生活。在這里觀察誰不由教師決定,而是基于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由他們自己來選擇,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思維去質疑問難。最后,讓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去探究解決問題。
(4)自由組合的學習方式,打通了嚴謹、封閉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寬松、合作的學習氛圍中自主探究,促使學生思維的靈動、開放、創新。(自由組合的學習方式的評價)
(5)教師以開放的心態為學生積極創設民主、和諧、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使教室成為師生互動的共做、共學、共賞、共享的“實驗室”“小社會”。(這是活動課常有的評價)
3、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大膽放手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
(1)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是的,學生需要研究學習,他們渴望開放與挑戰,他們需要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拘泥于標準答案。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讀書空間,讓他們興致勃勃地去參與、去研究、去發現,讓他們潛心讀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好!本教學案例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學生們在課堂上如癡如醉地探究、體驗、交流、訴說。只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在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讀書、去感悟、去研究、去實踐、去創造、去表現,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發揮,才會學有所成得。
(2)新課標建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3)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堂課能夠體現教師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再教學中,適當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實踐。沒有用條條框框的模式去束縛學生的創造力,更沒讓孩子按教師的思維、想法去行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敢于想、敢于說。“ 一石擊起千層浪 ” 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迸發出耀眼的火花。教學中教師努力提供把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的機會,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來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少年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有內在興趣。從上面的教學設計可以看到,教師從課文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并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自學興趣。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參與極高。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4)教師能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4、注重學法滲透,學以致用
尤其是注重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滲透、指導,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間舉例說明)學習方法的習得不靠一朝一夕,從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滲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學以致用,是新課改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
5、教師對激勵學生的評價: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要傾注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贊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影響他的一生。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激起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使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各種信息處于良性的動態交流之中。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6、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的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要想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課例中,教師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7、對創新作業的評價:
我們按課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認識作業的意義,并賦予作業新的意義和價值,充分體現作業的愉悅性、自主性、實踐性和科學性。
8、課前收集資料的評價:
課前讓學生收集歌曲的相關資料,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學會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進行學習,在收集資料的同時讓學生課前先了解要學的歌曲,為學習新歌做好準備。并通過小組匯報活動,使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
9、口語交際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這一點向我們指明了“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也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口語交際課教學中,努力創造雙向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10、表演的作用:
教學實踐來看,表演是比較容易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的,這樣學生就會懷著濃厚的興趣,帶著飽滿的情感,走進教學情境,才能做進一步體驗。
通過學生多形式的表演,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表現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藝術實踐的平臺,并在表演中滲透評價意識。
11、關于想象的名言: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化的源泉。
12、課堂內外的延伸評價:
溝通課堂內外,努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從文本走向生活,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汲取學生親身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富于真情實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
13、配樂等創設意境的評價:
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與藝術科交叉滲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意境的理解和體驗。
14、關于優美課件的評價:
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它能創設生動的情境,形象直觀并能獲得審美愉悅,擴充了課堂資源。合理的課件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還是課堂的設置,教師的調控,學生的參與程度。
15、開課藝術的評價: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特別是運用精彩的導入語,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授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開課妙在不徑直點明主題,卻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如此開課體現了教師精心安排又不著痕跡的教學藝術。
【教學案例評語】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設計案例04-18
《師說》教學案例11-10
《母雞》教學案例08-24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08-16
語文教學反思案例01-06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03-30
古文《刻舟求劍》教學案例04-07
魯迅《故鄉》教學案例04-07
人教版《尊嚴》教學案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