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勵志讀書的故事(精選11篇)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與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勵志讀書的故事,歡迎閱讀。
勵志讀書的故事 1
聽說晉代有兩位同學,分別叫車胤與孫康。兩個人小時候非常貧窮,屬于學校里面的特困生,窮到家里沒有錢買燈油,一到六點鐘,全家收拾收拾就要上床睡覺了。身在高三的車胤與孫康壓力非常大,這樣根本不能學習啊!看別人已經做完了好幾本三年高考五年模擬,兩個人心急如焚。
聰明的`車胤想到夏天的時候可以去抓一大把螢火蟲,然后放進了紗布袋里,就做成一個小燈籠,專門用來晚上背單詞;而機智的孫康也想到了辦法,他發現冬天的積雪能反射月亮光,于是每天晚上抱著兩層被子出來做數學題。
三個月后,車胤與孫康因為視力嚴重退化被迫退出高考。
這則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讀書一定要注意保護視力啊!用手機或pad等電子設備讀書注意手上攥一顆仙人掌喲!
勵志讀書的故事 2
匡衡小時候家里也很窮,也沒有錢買燈油。但匡衡人小志氣高,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抱負,刻苦讀書,勤奮好學。每當晚上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就會捧起一本書,走到鄰居家門口,借助鄰居家透出的`光認真讀書。鄰居家是個地主,說這死孩子天天大晚上守在我家門口這是弄啥嘞,晚上上個茅廁讓你個鬼影子嚇死了。然后禁止他晚上再來門口借光用。
但是我們的小匡衡并沒有被困難所擊倒,他認識到原來到人家前門借光是錯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去人家后院墻上挖個洞借光。匡衡不禁被自己的機智所感動。
六個月后,匡衡成功通過這個洞認識到了地主家的大小姐,完成倒插門入贅,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真理。
勵志讀書的故事 3
東晉祖逖小時候非常淘氣,不肯好好讀書,爹媽打了無數次也不管用,老師語重心長了好多遍仍然不知悔改。大了大了等到二十五六了,一事無成不說,談了好幾個對象都因為啥本事沒有結果告吹。祖逖非常后悔,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于是拉著發小劉琨一起跑到京城報了一個學習班,發誓刻苦學習,練出一門好手藝!
在學校班必須要住校,祖逖與劉琨住在一個寢室。大半夜的時候,祖逖突然爬了起來,搖醒了下鋪的劉琨,說:誒,兄弟,你聽見啥動靜了不?劉琨睡得正香,說啥事啊,正睡著呢,別煩我。
祖逖凝神側耳傾聽……
第二天哥倆燉了一鍋雞湯,吃得很滿足。
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讀書即使改變不了命運,至少能改變一下生活……
勵志讀書的`故事 4
戰國時期有一位同學叫做蘇秦,讀書非常刻苦,而且家里有錢買油燈,所以每天都能讀書到很晚,小伙伴們都很羨慕他。但是刻苦的人不僅僅只有他一個,還有許多學霸比他晚上睡得還要晚。為了超越這些學霸,蘇秦同學準備了一把錐子,每天晚上如果一犯困,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屁股。用這種辦法,蘇秦終于超越了學校所有學霸,成為了學校每天學到最晚的'同學。
六個月后,蘇秦死于破傷風。
時間流轉,到了漢朝,又出了另外一個叫做孫敬的同學。他很佩服學校光榮榜上的前輩蘇秦同學,但是也知道這種方法不可取,于是想出了自己的一套方式。孫敬同學在房梁上系上一條繩子,然后另一端系在自己的頭發上。這樣,每當自己讀書犯困想睡覺事,繩子就會揪住他的頭發,哎呀要死要死要死要死于是便醒過來了。
六個月后,孫敬因為禿頂被同學嘲笑而退學。
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讀書有助于入睡,熬夜容易謝頂,有害健康,同學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勵志讀書的故事 5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欲很強的孩子,可是家里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里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么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里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后,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里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后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后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勵志讀書的故事 6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們臉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并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于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勵志讀書的故事 7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扎在書房里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粽子已經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勵志讀書的故事 8
梁灝是五代時期的人,卻是宋太宗時期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后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斷地進京應試,歷經后漢和后周兩個短命朝代。雖然屢試不中,但他毫不在意,總是自己解嘲地說:“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已經是滿頭白發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問他的.年歲,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少考場上的艱苦和辛酸!
勵志讀書的故事 9
魯迅小時候非常淘氣。一天,鎮里的戲臺正在排戲,魯迅聽到外面的鑼鼓聲,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著父親不注意,他一溜煙兒地跑到戲臺前看熱鬧。這時,戲臺周圍已經擠滿了人。突然,熱鬧的鑼鼓聲停了,從后臺走出一個人,對臺下一拱手說:“哪位小兄弟愿意上臺?我們讓他客串閻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時非常調皮的孩子這會兒卻你推我、我推你地謙讓起來。
“我來!”小魯迅走上臺去,讓戲班的人畫了個花臉,然后拿起一把鋼叉就舞起來,戲臺下馬上響起叫好聲。他得意極了,舞得更得勁兒了,小伙伴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
魯迅12歲那年,被父親送進了一所叫“三味書屋”的私塾就讀。初入學時,魯迅對百草園中的那些小精靈非常感興趣。他在園中想起古人東方朔說過有一種蟲叫“怪哉”,用酒一澆,便會消失不見。魯迅非常想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問私塾的先生:“先生,這‘怪哉’蟲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卻板著臉,很不高興地回答:“不知道!”
后來,魯迅慢慢體會到學生應該讀書,先生不喜歡學生問各種古怪的問題。于是,魯迅開始刻苦讀書。起初十分嚴厲的先生也開始喜歡魯迅的聰明刻苦,態度漸漸和藹起來。魯迅為了勉勵自己學習,制作了一張小書簽,書簽上有10個正楷小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他把書簽夾在書里,每讀一遍就從上往下蓋掉一個字,讀過幾遍之后,就用默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練地把課文背出來了。后來,同學們也都向魯迅學習,紛紛制作“讀書三到”的書簽。
勵志讀書的故事 10
陳景潤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著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看著看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學。當老師講解數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后布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學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陳景潤對于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和精力。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沉默寡言,但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和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邊走,一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理論。但他一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并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把數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
許多年之后,陳景潤終于如愿以償地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后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勵志讀書的故事 11
陶行知小時候十分聰明。他常到鄰村葉家玩,看到廳堂里的對聯字畫,就用竹條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讀書的年齡,家里卻無力繳納學費,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開館教書,很喜歡聰明好學的陶行知,愿意免費收他為學生。這樣,6歲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啟蒙教育的機會。9歲時,陶行知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吳爾寬先生的學堂伴讀,陶行知這才正式入學。在那里,陶行知練出了一手好書法。啟蒙教育結束之后,他便進入學堂,讀四書五經。
10歲時,因父親失業,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讀。他每天砍一擔柴,挑到城里賣掉后再去上學,每天往返20里,就這樣學完了四書五經。這時的陶行知已深知讀書對窮孩子來說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學習更為刻苦自覺。他聽說距黃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頭曹家,有一位滿腹經綸的前清貢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學館,便前去求學。王老先生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便免費讓他伴讀。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壓力,不能一心讀書,必須經常參加勞動。他有時替父親挑瓜、挑柴進城出售,有時幫母親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長見陶行知勤奮好學,便允許他免費入學。這樣,15歲的陶行知進入了崇一學堂。由于基礎扎實,他一入學就直接被編入二年級,畢業時,他的成績名列第一。在崇一學堂讀書期間,陶行知既學現代科學知識,又沒丟下古典文學。因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學堂的同學借來唐詩選本,在吟誦之余將一本書工工整整地抄完了。還書時,同學的`父親問陶行知唐朝詩人中最推崇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說:“杜詩沉郁有力,多傷時憂國之作;白詩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學的父親為陶行知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驚奇,他認為陶行知一定會有所作為。
后來,陶行知成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勵志讀書的故事】相關文章:
愛讀書勵志故事04-14
古代讀書勵志的小故事07-25
勵志故事讀書筆記03-25
關于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精選15篇)07-11
名人讀書勵志小故事(精選26篇)10-18
勵志的故事11-07
經典勵志故事12-18
經典勵志故事12-30
勵志的故事11-28
古代勵志故事 古代文人勵志故事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