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韓信報恩勵志故事
韓信報恩的勵志故事公元前二世紀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跟小編我一起來了解韓的報恩勵志故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韓信報恩勵志故事:
公元前二世紀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的萬里長城就是在這個朝代初具規模的。但因為父子兩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統治僅有15年。秦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韓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軍事統帥。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愿種地,家里也沒有什么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于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為了生活下去,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明代思想家呂坤說:“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若是一個人缺乏斗志,只會夸口而沒有真正的實力,連自己都無法照顧好,怎么可能回報和饋贈他人呢?況且,那時候的韓信理應是羞愧難當的,怎么反而好意思沖著老太太允諾呢?
很多時候,不是別人看不起你、刁難你,而是你自己做得不夠好,讓人有話可說。
于是韓信由這番刺激中清醒過來,開始奮發向上,歷經艱險困苦,終于成為漢代功名顯赫的大將軍,最后也實現了對老太太的允諾。后
來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他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他。我們不禁慶幸,要是老太太是一個溫柔賢淑的人,只是對韓信說些不關痛癢的“你要上進”“你要努力”之類的話,那么當時那個浪蕩的韓信會那么快找到人生的坐標,并朝著這個方向進發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被人嘲諷是非常難堪的事情,但因為無法回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有效地消化,成為一個激發你開拓新局面、扭轉逆勢的開端。
哲學家蒙田說:“若結果是痛苦的,我會竭力避開眼前的快樂;若結果是快樂的,我會百般忍耐暫時的痛苦!”
一個人處于弱勢時,千萬不要去回憶那些曾經的風光,也不要抱怨世道的不公平,更不要淪為可憐的氣球人(處處受氣,處處求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失敗的原因,把過去的一切打包,成為一個豐富的經驗庫,然后才能沒有任何負擔地大步前進。而沿途的重要工作就是,重拾自己的優勢和信心,讓別人看到你的光亮!
韓信在韓信報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說明韓信是一個知恩圖報的
濟困、報恩,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韓信在困頓時得到過那位老大娘的接濟,并聲稱要好好地報答她老人家,這屬常理。韓信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封了侯后,報答那位老大娘,這是踐諾,這是守信
韓信報恩的故事告訴我們,守信乃為人知根本,立足天下應以誠心為本!所以我們要為人守信。
擴展資料
對韓信的評價:
韓信是唯一一個被時人稱之為“國士無雙”的人,出將、入相、封侯、稱王,中國歷史上只有韓信一個人全部做到過。韓信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可以說漢朝的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
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這是他留下來的成績,彪炳史冊。
后世都稱頌韓信的功勞,但其實劉邦和韓信是互相成就的,劉邦為韓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韓信在劉邦提供的基礎上完成了劉邦統一天下的心愿。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足以封王,但不足以得天下,而如果沒有劉邦,韓信的才華會被埋沒,可能一直過著漂母求食的日子。最后,韓信有興漢之功,而無過。
拓展
韓信敗在處世勵志人物故事
一代軍事奇才韓信,最終死于婦人之手。人們常說,成功是一種偶然,失敗是一種必然。韓信的人生悲劇,是和他致命的性格缺陷分不開的,只懂軍事,不懂做人與處世,最終落了個夷滅三族的下場。根據《史記》中的《淮陰侯列傳》我們可以看到韓信的大致人生脈絡,從而找出他的悲劇人生原因:
一、處世孤傲,人緣太差
先看史書上記載的一個細節: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意思是說把(韓信)那小子逮住活埋了。這說明韓信的人緣不怎么人都是被自己打敗的好,因為這次是誣告,朝中卻沒有一個人為他說句公道話,說先去查證一下。
而他的人緣太差,在他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來了。“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飲食,人多厭之者”,就是什么也不會干,老蹭白食,弄得別人都討厭他。而同樣不事生產的劉邦,卻被推為縣吏,為泅水亭長,這說明劉邦給人的印象比韓信可愛得多,而且劉邦身邊總是聚集了一大批“幫閑”的人。而韓信卻是孤單一人,沒什么朋友。
韓信之所以人緣太差,大概由于自負志向遠大,不屑與庸人為伍。在年輕時。明明連飯也吃不飽,卻整天佩帶著標志貴族身份的長劍,這和魯迅筆下那個不肯脫下長衫的孔乙己很相似。結果,身處底層當然不能被上流社會所接納,其思想行為也不能為同一階層的人們所認同,最終成了寓言故事里的蝙蝠,被獸類和鳥類共棄,一個人可以心懷高志,卻不能因此而輕視蕓蕓眾生。我們知道韓信對天下大勢分析得很透徹,自己也確有奇才,這可能是他整日考慮這類事情的結果,人的精力有限,韓信估計就是忽視了對怎么做人的考慮,不懂得和眾人相處,以致招來了胯下之辱。從這時候起,他做人處事上的缺陷就為他大喜大悲的人生埋下了隱患。
《易經》上說:“潛龍勿用”,就是說人在潛伏期應該和光同塵,要身平凡而心非凡,外表和眾人一樣,內心默默積蓄力量。在韓信飛黃騰達后,他依然自恃功高而“羞與絳、灌等列。”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后,一次韓信路過樊將軍府,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并自稱臣,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的家門,真是臣下的光榮。”韓信出門后,笑道:“我這輩子怎么會與樊噲等同列!”看不起周勃、灌夫等人也就算了,還極端藐視樊噲,樊噲在鴻門宴上對劉邦有救命之恩,又有一層裙帶關系,是劉邦妻子的妹夫。這么重要的人對韓信稱臣,韓信居然坦然受之,末了還自負地說我怎么與樊噲這等人為伍,這實在有著一股小家子氣。越是身居高位,越要虛懷若谷,韓信也許不明白,人們在面對大人物的時候,沒有人希望被大人物輕視。平時不注意團結眾人,以至于有事的時候無人幫忙,墻倒眾人推,可以想像得到在劉邦想收拾他的時候,別人當然恨不得立馬把他活埋了。
二、出爾反爾,失道寡助
項羽手下的大將鐘離末與韓信關系很好,在項羽敗亡后,投靠韓信,韓信把他收留了,而劉邦十分怨恨這個人,一心想把他殺了。在有人誣告韓信謀反時,劉邦就采用陳平的計策巡狩會諸侯,韓信知道這是沖著他來的,想發兵反叛,又自以為無罪,這時有人就給他出了個餿主意:“把鐘離末殺了送給皇上,皇上必定高興,那樣就沒有禍患了。”韓信大概被嚇得發昏了,竟然采納了。既然已經收留了朋友,就要保護到底,否則開始就91j收留,到事情危急時就拋棄人家,這是典型的小人做派,韓信既然把自己降格為一個小人,那他就必然失去道義上的支持,連朋友都出賣的人即使受冤屈,又有誰會同情他呢?
在那個時代,有著這樣的社會刪則,就是小人“人人得而誅之”,劉邦完全可以把他當小人誅殺。鐘離末自刎前估計很痛恨自己看走眼,怎么把這樣的人當朋友,大罵韓信:“公非長者。”意思是韓信不是一個厚道的、仁慈的、講義氣的人。出賣朋友取媚于敵人,就先在心理上輸了三分,因為讓敵人看出了他內心的懦弱和恐懼,同時也讓劉邦瞧不起:這樣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無疑是很沒出息的。因此,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基本的做人原則,堅持道義。
而劉邦作為那個時代的英雄,是有著英雄惜英雄的心態的,他在聽了別人的辯解后,不殺游說韓信謀反的說客,而且與“胳膊肘往外拐”的項伯定下兒女之親,說明劉邦同樣敬重義士,厭惡小人,如果韓信堅持道義,說不定劉邦也不會下手,鐘離末也會忠心耿耿地保衛韓信。拋棄道義,連自己的敵人也會討厭這種人。
三、出言無忌,心性不定
在有人勸韓信另起爐灶自己打天下時,他以“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的緣故拒絕反叛,這時候的韓信有著樸素的做人原則,吃了人家的飯穿了人家的衣,就耍忠心耿耿地為人家辦事。既然這樣想了,就應該一心為劉邦打仗。但他卻在劉邦被項羽打得最困難的時候要挾劉邦封他為齊王,史書上記載劉邦大怒,在陳平、張良的暗示下才明白不封韓信是不行的。筆者以為,其實劉邦這時就對韓信起了殺機。
韓信這一招只是小孩子的智商和做法:若真想要權,自己干不就得了,自己的力量劉邦是控制不了的,既然要依附劉邦忠心就得了,這么做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可能既想要權力又想要忠誠的美名,結果最后一樣也沒落下。還有那個“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劉邦問他:“我能統帥多少人馬?”韓信說:“陛下最多不過能統帥十萬人馬。”劉邦問他:“那你能統帥多少?”韓信就說:“我是越多越好。”在劉邦早就懷疑他不忠心時,說出這樣讓劉邦恐怖的話來,不是催著劉邦向他下殺手嗎?可嘆他那么精通軍事,卻于人事上一無所知,說話如此肆無忌憚,能不招來災難嗎?
當然,韓信在做人上也有亮點,他最大的亮點就是把他年輕時侮辱他,讓他從褲襠里鉆過去的那個人提拔為楚中尉,他說這人是個壯士。能看出他當年胸懷寬廣,氣度不凡。我們知道,一個成功的人大多有著迷人的人格魅力,能把周圍人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這樣的人干事業是會立于不敗之地的,而有著高尚人格魅力的人都是善于做人處世的人。正如《道德經》所言:“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可惜韓信沒能把這樣的胸襟保持到最后。如果能像對待壯士那樣對待所有人,估計也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韓信的悲劇再次印證了,一個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他做人與處世能力的高低。
拓展
韓信之死勵志人物故事
西漢初年,流浪漢出身的韓信為中國軍事史上難得的將才,其人生經歷也充滿著傳奇和悲劇色彩。因為他超乎尋常的才能,使他從一逃兵一躍而成率領百萬之軍的漢軍統帥。他戰必勝、攻必克,一手締造了西漢王朝;同時,也因為他絕頂的才能和獨一無二的成功勝率,使他落了個血濺未央宮、屠滅三族的悲慘下場。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像曹操的謀臣楊修、朱元璋手下的宰相胡惟庸和大將藍玉、雍正帝的西北軍事統領年羹堯……等等,莫不如是。楊修死于他的太過聰明,又無半點眼色,純屬自己找死;胡惟庸身為宰相,藍玉位居大將,一個權勢過大,幾近一手遮天,一個驕縱過頭,為所欲為,世上就沒有他不敢干的事,再加上朱元璋的重重猜疑和小人心理,不設法弄死這兩個人才叫怪呢;年羹堯飛揚跋扈、賣官鬻爵、奢靡享樂、不可一世的摸樣,簡直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西北王,皇帝老兒怎能饒他不死?
其實,韓信本可以不必那么早死的,然而是禍躲不過。那么,劉邦為什么要殺韓信呢?除了維護家天下的需要外,似乎再沒有別的理由了。對于韓信來說,一生有三得,使他功蓋天下:一得于秦末農民起義為他施展軍事才能提供了大舞臺;二得于劉邦寬容的用人政策;三得于朋友的鼎力推薦與相助。所以,后人有一副對聯,總結了韓信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丞相蕭何是韓信拜將的恩人,最后請韓信入宮亦是蕭何,有掌故“蕭何月下追韓信”足可為證。同時,沒有河邊的洗衣女救他,韓信也會餓斃,但最終又死于呂后之手。
對韓信而言,除了三得之外,還有三失:一失于在拜將時要劉邦以王侯之印封賞有功之臣。這種話,作為主人可說得,也做得,但作為臣子卻不能說。這樣一來,使劉邦對韓信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二失于討封齊王。當時韓信手握百萬大軍,雄踞北方,劉邦正在成皋吃緊。這時要劉邦封他為齊王,明顯是要挾,使劉邦證實了自己對韓信的想法,即韓信有野心。三失于被貶后恃功凌人。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后,沒有汲取教訓,而是恃功自傲,盛氣凌人,使劉邦覺得這個韓信實在留不得。
有一次,劉邦與韓信在宮中閑聊品評朝中諸將的優劣,韓信認為這些將軍都算不上一流水平。劉邦突問韓信:“你以為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只能帶十萬兵而已。”劉邦反問:“那你能帶多少兵?”韓信十分自負地回答:“多多益善。”劉邦一聽,笑道:“你認為自己如何厲害,怎么就被我抓起來了呢?”韓信道:“陛下不能將兵,但能將將。所以,我為你所擒。”
此次談話之后,劉邦的心病更重了:此人如此狂傲,一旦自己歸天,孱弱的兒子劉盈是制不住他的。于是,韓信的死期就快要到了。
順便插一句,樊噲是韓信的老部下,每次上朝見到韓信,總是說:“臣拜見大王。”跪拜接送不止,而韓信總是不屑一顧,對人說:“大丈夫怎能與樊噲這種屠戶為伍。”樊噲聽后,恨得咬牙切齒。因此,朝中大臣對韓信是既怕又恨。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長安稱帝。在劉邦看來,對于他的新興政權尤其是他死后的劉姓王朝最具威脅的,莫過于被他稱為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
稱帝剛結束,劉邦為防韓信當齊王時間長了,根基扎穩了,對他不利,就把韓信由齊王改封楚王。因為韓信太能用兵了,所以封楚王不久,劉邦還覺得不放心,就想削掉韓信的楚王封號。
罷人家的官,總得找個由頭。于是劉邦就暗中指使人上告韓信謀反,以偽游云夢之計,把韓信捉入長安,貶為淮陰侯,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管起來。可時間一長,劉邦覺得韓信這樣的人即使在京城,也是個隱患,就開始對韓信下手了。
漢高帝十一年,在代地的陳豨謀反,劉邦親率大軍平叛。臨行時,他妻子呂后哭哭泣泣地說:“你遠離京城,一旦禍起蕭墻,怎么辦?”劉邦想了想說:“天下剛平定,誰會造反?如要出問題,定是韓信。此人功高才大,被削職閑居,牢騷最多。”并交代呂后,有事找蕭何,因韓信是蕭何請回來的,兩人感情較好。
呂后是個心狠手毒的婦人,就在劉邦率軍離京不久,她以漢軍平叛大勝為借口,要朝臣入宮慶賀勝利,并要蕭何去把韓信請來。蕭何不敢不從,就去韓信家中請他入宮慶賀勝利。
見是蕭何相請,閑居在家的韓信坦然不疑,就隨蕭何入了宮。結果走入未央宮時,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刀斧手抓了起來,并被押入未央宮的長樂鐘室。在一個四周布滿帷幔的暗示中,呂后命武士剝掉韓信的衣服,用削得鋒利的竹簽將他殺死。因據迷信說法,殺韓信這樣的功臣,上不能見天,下不能見地,不能用刀,否則要遭天怒。隨后,呂后又命人滅了韓信三族。
故此,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既有震主之威和不賞之功,又不想背漢獨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惟一的全身保官之計就在于八個字:功成謙讓,自善終身。
因為這些原因,歷史學家司馬遷在看過韓信父母的墳后說:“韓信應該是有前途的,如不恃才傲物,而自損謙讓,那他一定是漢朝的周公、呂尚。”但韓信沒有這樣做,倒應驗了蒯徹之語:往前看,位不過侯,危而不久;往后看,貴不可言。
這就是韓信之死留給后人的啟示,也是楊修等人用生命留給我們的一點記性,以期實現并不至于因我們顯擺過度而遭人忌,也不至于使我們莫名其妙受外力打擊而殞命。自謙自警之人,外可藏匿真功,含而不露,內則平和無恙,保全自身,而終究獲益多多!如此泰然祥樂,豈不美哉?
拓展
韓信這一生勵志人物故事
韓信年輕時在淮陰走來走去,人人都不待見,因為他又窮又驕傲。
按說驕傲是他自己的事,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你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就意味著你看不起他們處于其中的“眾”。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人畜無傷,買了茴香豆還會記得分給旁邊的小朋友,并認真地想要告訴酒店里的小伙計“茴”字的四種寫法,擔心他當上掌柜不會記賬。韓信的問題在于,他沒有錢,卻比孔乙己還會擺譜。
比如他母親去世,家里窮得沒錢安葬,他仍設法將母親埋到一個又高又開闊的地方,認為這個墳墓周圍將來必然會成為居住著萬戶人家的熙攘城鎮。
大多數人隨便討厭一下也就算了,有一種地痞無賴,偏要不依不饒。有天韓信走在大街上,一個殺豬的少年攔住他,說:“你一個膽小鬼,還成天帶著刀劍,有膽你就殺了我,沒有膽子,就從我胯下鉆過去。”
如若韓信能未卜先知地知道這一幕,怕是又要吐出那四個字:“匹夫之勇”。真正的勇者,不爭一時一地之得失,無視無關別人的說長道短,韓信靜靜地看了那個少年一會兒,慢慢地,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鉆了過去。滿大街的人,都笑得很開心。
和這樣一些人,能說什么呢,韓信的當務之急是出淮陰,到更大的天地里去。
正好項梁渡淮而來,韓信仗劍追隨而去,在楚軍中他沒有得到重視,項梁和項羽,都無法將他從人群里識別出來。韓信也曾向項羽獻計獻策,如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回應。
侃侃而談的韓信,就像一個視力特別好的人,能從一團迷霧中,見常人之所未見。又像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了身處偏遠心有不甘的劉邦的前程。
而韓信的過人之處,還不只是目光卓越,實戰中,他亦料事如神,屢出奇兵。漢高祖二年,劉邦攻打項羽大敗而歸,與剛剛收合了一些人馬的韓信會師于滎陽,在韓信的幫助下,打敗了追擊他的楚軍,挽回了一些局面。
之后三年內,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向以報”,被蒯通稱之為“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這話不算太夸張,韓信也說過,劉邦帶兵打仗的能耐一般。項羽當然很厲害,但是他基礎好,起點高,感召力比韓信強,尚不能占足韓信上風,可見韓信的確不是凡人。
看韓信的一場場勝利,會發現,他成功的關鍵,在于他深諳人性,項羽善于激發士兵的勇猛,韓信更懂得利用人的恐懼和不安。
韓信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懂得弱小者的心理,這與他出道之前的寒微生涯有關。他知道不太給人面子但更尊重他人利益的劉邦,一定能夠贏了對眼前人客氣,卻舍不得給人封賞的項羽。在韓信的孤獨歲月里,他可能將人的九曲回腸各種腦回路都琢磨得一清二楚了。
劉邦對韓信始終留著一手,韓信對劉邦,也沒有那么赤膽忠心。打下齊國之后,他提出要劉邦封自己做“假齊王”,劉邦正被項羽打得暈頭轉向,這簡直是要挾,但這要挾起了作用,識時務的劉邦,干脆封韓信做了真齊王。
理性、機智如韓信,怎么畫風陡變?忘記了自己和劉邦的真實關系?
我覺得韓信不會忘,他是一個記憶力特別好、心里有桿秤的人。
項羽烏江自刎之后,劉邦江山已定,便奪了韓信的兵權,將他改封為楚王。這連杯酒釋兵權都不算。但韓信也沒有太計較,因他是楚人,也算衣錦還鄉,他找來幾個在他未發達時曾與他有交集的人,將恩怨一一結清。
首先是一位曾經分飯給他吃的洗衣老婦,賜千金;
其次是當年有位亭長,曾容留他在家里吃飯,亭長的老婆不樂意了,每天早早做好飯讓家人吃完,等韓信起床,就啥也不剩了。韓信給了這位亭長一百錢,說,您是個小人,做好事不徹底;
最后,他找到當年羞辱他的無賴,出人意料地,封了這無賴一個中尉的官職,他對各位將相說,當年他羞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
劉邦也封賞過曾看不起自己的雍齒,但那是為穩定大局。韓信封賞這無賴,更多的是為了雪恥。這個方式挺巧妙,可也說明,當年的他,并不像表現出來的那樣情緒穩定,即使他如此成功,也沒能將舊日放下。
至于亭長,人家是你什么人啊,讓你蹭飯是人情,不讓你蹭飯是本分,何至于怨念如此之深?
他和漂母的關系,則更值得玩味。當年他在城外釣魚,遇到洗衣的老婦人,老婦人見他餓得慌,就把飯食分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韓信信誓旦旦,說他將來一定要報答這個老婦人,老婦人煩了,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豈會指望你報答?
這番對話可以看出,韓信對于老婦人有感念之情,他想建立一種綿長的報恩關系,老婦人的兩句話,截斷了他的暢想,她沒有他那么感性。
韓信的不幸,或許就在于,他的理性與感性都太發達,他能將天下大勢說得頭頭是道,卻無法走出內心的城池,即便功成名就,他仍然記得少年時曾經歷過的辛酸,予溫情以報答,予無情以報復,至于那無賴,與感情無關,他也要想方設法予以清賬。
他一生都是一個孤兒,對這世間,他有警惕,能洞察,善投機,但對于溫情又沒有抵抗力。一方面懂得怎樣跟劉邦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又念念于劉邦曾經給他的溫暖,自己給自己制造幻象。
他是如此矛盾的一個人,這注定了他的糾結、不徹底、當斷不斷,也注定他干不過劉邦,并最終死于呂后之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句名言流行于一時:“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韓信的一生,都在這么做,在許多個關口,他憑著智慧勝出,然而,有誰能夠真正走出自己的命運?繞了一大圈,韓信依舊在用當年那個寒微少年的頭腦,處理至關重要的事件,他是這樣,今日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
【韓信報恩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韓信之死的故事12-29
名人故事韓信11-24
蕭何追韓信的故事10-21
韓信胯下忍辱的故事05-07
韓信拜將的故事12-29
關于韓信出世的故事12-29
呂后誅殺韓信的故事04-01
螞蟻報恩的故事10-14
蛇報恩的故事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