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之一,下面是迎接2017年春節的抒情散文,歡迎參考。
篇一:迎接2017年春節的抒情散文
除了休息,我對節日再無別的盼望。其實當節日又逢放假時候,我也很少休息,倒是可以因此做些自己愿意而且想做的事情。比如看書寫字甚或看看電影之類。先前總抱怨沒有時間,后來對時間這問題想了一想,轉而更看重“運動”之后,我現在每每說“我不能更多的做我想做的運動”了。
其實節日的原本主要不是休息,而是總有一個或民俗或紀念或感恩或施行的主題。當節日連著放假,而人們又大抵對那些主題不以為意之時,節日的最主要功用就是給久勞的人們以暫時的休息了。
當我開始對春節只有著休息的盼望,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此后是回鄉的迫切也消卻許多,至于每年的乘車難,也就不大以為意了。甚至到了去年,終于決計不回去,因為還記得前年在家的無聊,還記得在家的無聊而身手懶,至于半月過去,一無所為。我向來很想珍惜時間,雖則在這拉扯來的時間里也并不能做出什么事,然而白費了,心里總是覺得很可惜的。
最繁的是去吃喜酒。也不知道是否近些年興起來的慣例,鄉下人總把“好事”留在年尾年頭做。我想,也未必是“黃道吉日”都集在了臘月和正月,難得的長時的閑暇以及挨著過年這一大喜慶節日也是重要原因。而況,大多的“好事”的主角,都是常年在外務工的青年,而年頭年尾,是因了春節而放長假的時候,正合了做“好事”的條件。
然而“好事”也未必想做就能做,難得有哪個父母不用為子女“終身大事”操許多心的。自由戀愛的口號雖然喊了許多年,怎奈青年們自己找到到對象的也實在很少,別處我不大清楚,我們那邊鄉里,可是靠了“媒妁之言”的居多。這時候就須媒人四下張羅了,但也有不愿干等的,反正也閑極無聊,于是就三兩個的一起,到鄰近各村去探聽看望。倘有合意的,便找相宜的媒人,央他帶去提說。這樣的景況之下,但凡有著年紀相宜而未婚娶的青年的人家,年前后的每天都多被這等物事據占。特別是那些有著條件不錯的待嫁的女孩的人家,提親者用“絡繹不絕”來形容,也著實不算太過。這就很須費些茶水功夫,但或者當事人家也是樂意的。然而,我卻暗地里慶幸自己并沒有一個這樣的姐妹,樂得個安閑清凈,省得去看這些煩瑣事。
其實這也是正當,說是人生“第一要事”也不為過的。我卻每有非議,對那些成天裝模作樣到處亂竄的人很有些鄙薄的意思。這或許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之一端罷。
但我總覺得無聊。這些年在外,回來有兩次感覺很意外,一次是突然就發現大多人家都有了“DVD”了,而且刀郎的歌曲都流行到這樣的偏僻里的山村,流行在十來歲的小孩的嘴里。再有一次,便是這一年,也就是前一次意外的后一年,我發現十歲小孩的嘴里流行的是這個詞:無聊。這在我們先前是從未有過的,我們的那時,懂得什么叫無聊么?而況又近了這盼望許久的春節。
但我接著又發現,“這盼望許久的春節”,只是我們幼時的所盼望。對于現在的他們,這已經不是“盼望許久的春節”了。我才知道,我原先的以為全是年紀的加增使我對春節沒有特別的盼望是錯,至少,它不是唯一原因。我現在更看清時世的變遷了。
然而春節也就在人們閑適的忙碌中慢慢近了。該備的年貨大抵備齊,剩在后面的便是里外的打掃清理,再后面就是貼春聯供奉各路神明先祖之類。看起來各家的供奉也是很有講究,煩雜的貢品以及器具自不必說,便是主辦的主婦所要履行的程序也很不簡單。先是到公同的祠堂里去,燃了香燭鞭炮之后上下四方的拜奉;回來再到自家的牛欄豬圈,這里手續可要簡便些;最莊重繁復的是自家里,也不是一次一天就能完結,其時主婦們顯出了最大的虔誠,擺上全部的貢品,一道道的井然的做完所有程序,此后整個的山村就鞭炮聲不絕斷了。
我是到了近時才從書本上看到關于春節的一些民俗,約略知道了所敬獻的是哪幾路神明。但我疑心鄉下婦人們并不很清楚,只沿襲這樣的虔誠的儀式。但我也并沒有去問過,也許,她們是知道的,倒是我從來無知。
最高潮的倒是大年初一,因為人們都聚合到一起,敲鑼打鼓的拜祭祖先呢。年三十是吃過年夜飯就干等春晚了,耐不住的只還是去打牌。春晚小孩們不要看,也去玩牌,父母親人給發的壓歲錢,這時候才是最大的用場。牌我是不打的,無聊卻總在,其實前幾天也就準備著要辦一個晚會,在村里的老祠堂里。中間幾天也斷斷續續的做了些宣傳,就是在大喇叭前喊話,還約了兩個一同籌劃的“積極分子”,至于晚會的“主題”與內容,幾經“磋商”之后,也大抵想定。
時間也就不緊不慢的在含著些無聊的空氣中走去了。三十晚上,吃過年夜飯之后不多久,卻突然的下了場大雨,這是先前所未曾預料也未曾經遇過的,但“天有不測風云”我卻聽得多,想了兩想之后,也就不再費力惋惜。幸而不多久也就小了,雖然未全止住,但于人來也不會有大礙。于是晚會準備照計劃開始。
先是再喊最后一通話,算是一個“集結號”。喊完了就等,原本打算十分鐘后放煙花,結果是過了半個多小時才點燃,因為人來得太疏散,并且只到了一半。其時也還是經過一番爭論的,就是人還沒有到齊,要不要放?爭論的結果,是把這原本用作“開幕式”的煙花,當成“集結號”來使。理由是:或許那些還沒有來的人們會在看到煙花之后都過來的。
事實證明我們的“決策”沒錯,不多時候人幾乎就到齊了。但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看到僅有的兩箱煙花燃盡之后,只覺得無聊,陸陸續續的又走掉了。我不知道“斷斷續續”跟“陸陸續續”可有差別,但我知道人們走的確比來的快。
我還不泄氣,一面叫另兩個人去喊人,一面告解余下眾人,說是你們只需看見你們自己的來了,不必看見別人沒來;不要因了別人的沒來而致使自己也走。這意思其實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差不多。但我接著又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的來了,都只決定自己要到,那不多時人也就齊了;如果只看到別人的沒來,而又影響到自己來并等下去的決定,那么人永遠也湊不齊”。“所以”,我總結道,“你們只需要看到自己來了,并且耐心的等一等,人就都會齊的”。“要有這個信念”,我最后說。
然而去叫人的兩人帶來的卻多是壞消息,許多人們都不愿來。這樣的再等了一小時多半小時又少三分,也就是春晚播放了約摸兩三個節目之后,人也還差一小半。我心里雖自有我的嗔怪,卻也無法可想。我們為人處事,總會以別人為參照,并由此覺知自己甚而至于改變自己,怎么可能毫不去理會他人的行動。而況,這樣的晚會也總須多些人才熱鬧、才有晚會的意味,只看到寥寥的幾個人,真還不如坐在家里看春晚。我雖有前面的一段慷慨號召,但反過來想,倘他們都不來,我也早就走了。許多的社會問題也是這樣,倘使人人都能看清自己、做好自己,那些問題就不會有,偏偏許多人卻并不這樣,那么,剩下的我們該怎么辦?無量數的“他者”不單是我們的參照,還跟我們的益利相關,這時候,是堅持自己還是順應大流?……我怕再等下去人會越來越少,于是就宣布晚會開始了。
起先是開場白,當然由我這個發起人宣說。稿子是早經準備好,但念時總覺得對不上,我是曾經有過幾次這樣經驗的,或許我的口語與書面語本來就不是一路罷。后來索性丟了稿子,念說著卻漸漸起了不平的聲音,大概是有人覺得這開場白太長。我解釋說是人們太不會做觀眾,得需徹底的改造一番。接著我就又來宣講我的“觀眾理論”,什么要懂得欣賞與尊重別人咧;要適當的贊賞或批評真的表演者咧;要做表演者先要會當觀眾咧;不要只一味的去鼓噪叫囂以博關注咧……等等之類。我不厭其煩的說著,四圍卻沒了聲息,或許是他們覺得可厭,不愿再搭理,只望我早些說完。
我終于宣布可以開始表演節目了,人們這才又嘁嘁喳喳起來,伴之以幾聲尖利的口哨。但嘁嘁喳喳許久,也還沒有自告奮勇者。因為先前只通告了大概框架,主要是要大家“即興表演”,具體有怎樣的節目并沒有設想,也沒有“試運行”過。我才知道我高估了自己以及他們,即使排演許久也未必敢登臺或者登了也表演不像,更不消說“即興”了。這樣的拉扯推讓許久,仍沒有誰表演過一整個的節目,有兩個是唱完了整支的歌,但是五音不全,這樣的吵吵嚷嚷到人們漸都走散,這一個無聊中的晚會也就沒有宣告的結束了。
晚會很不成功,人散之后,我心里有的不是“意猶未盡”,而是伴著些失意的無聊。我們幾個后走的人就來總結這一次的經驗,我最后的結語是:以打發無聊的目的來做些打發無聊的事情,這本身就是無聊。總結之后,就又開始盼著明天了,因為明天是初一,非常的大熱鬧也能持續半日,無聊賴中,這是很可以向往的。人還是要有點盼望才好,這樣才會忘卻現在正經遇著的無聊,而心地也不至于那樣寥落了。但明天之前,我還須想清楚觀眾與表演者的問題。
我這一次是硬拉了一幫觀眾來,未曾想卻沒有演員。倘說到是演員重要還是觀眾重要,就好比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樣的問題只能不了了之。但我知道,演員最怕的是演給白地,而觀眾最怕遇見冷場。這樣,似乎也就可以說明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了。在這“戲場小天地”,我們集體的經遇了自己們的冷場,但不妨再看看“天地大戲場”又是個怎樣。雖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能將這人生的長戲好好演完的卻未必有幾個。或許我們都想一直的演好這戲,但我們更多的是遇到自己或別的演者的冷場,更其多的是遇到白地。這些時候,我們許會有換個角色、換種方式的表演想想法。于是,有的人就生旦凈末的變換過去,甚至于扮個跳梁小丑,為的是博取觀眾;有時候還忠奸善惡的演下來,至于都忘記自己原本。這就須看各人的演技了,倘到最后連自己也分不清戲里戲外,這演技也就純熟了。
我沒有陪長輩“守歲”的習慣,過了十二點也就自去睡。一夜很平安,我沒有聽到看到零落的雨滴何時變成雪花,沒有親證漫漫白雪將泥地盡全覆住。最早的爆竹也沒有將我驚醒,等到我被吵醒來,已是它們將盡時候。
我家照例是遲,飯吃到一半,已有兩家叔家來拜年。據說,提議了幾年的免去全村每家去拜年的老習今年開始實行,但似乎也沒有確信,各各的于是就相互探聽議計,說是大家都不必再各家拜年,只到祠堂全體的拜一拜就好了。雖是這樣省時省力之事,統一行徑也很不易,仍有不少人家自顧的每家去走。幸而堅持不拜的人更多,這事情才算安定下來,安定的結果是省去了小半天的到各家拜年的時間。
人們陸續的都往祠堂里來,鼓樂隊也湊齊,偶爾的突兀的一尖聲,是樂手在調試喇叭。族長開始主事祭拜,排在族長后面的兩位老人里外擺置長卷的爆竹。鳴炮剛過,鼓樂奏起,全村的男子一起跪拜,對著祖先牌位,姿態都很虔敬,面容都很莊肅。拜完老祠堂再到村頭的新祠堂,再到村后山上的先祖墳墓拜祭。幸而不薄的雪層將泥水蓋住,走起來是方便許多。
山上拜完之后,人們開始星散,多是去打牌去了,有幾家是另請本房的喝泡茶。然而于我春節是幾乎就過完了,如此而已。我們那里是小村,沒有別的熱鬧花俏的民俗活動,如舞龍秧歌一類。其實早先也有,我就曾經看見過祠堂樓上暗地里的竹編的積灰的龍頭,但漸漸的它們卻被人們遺忘,年少時的歌舞扮演隊伍現在憶想起來恍如夢里。代替這些它們位置的,是人人可以參與、人人有著利害的打牌即賭博。
生活就是這樣,本來也沒有什么大意義,倘你硬要去尋出意義來,它或許就真有了意義。春節原本只是舊年完結新年開始之時,我們給它加添許多別樣意義,我們就有了這一套濃重的春節文化,有了夾在兩年中間的“一年一度”的高潮時候。我們現在對那些特有的春節文化漸漸冷淡,轉而投向打牌電視之類的賭博娛樂,乃是我們將意義的所指轉移了。
記得有個賭徒對我說過,你的看書寫字,其實跟我們的打牌一樣,無非也是為了打發無聊的平常,至于或能有另外的收獲,那是另外的事。其時我是無可辯駁了,或許,這也是真,而我也才借了他的言語看出,所謂的意義,不過是給我們借以打發無聊的平常的。
篇二:迎接2017年春節的抒情散文
春節,是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孩子們最期待的節日。
天,令還未成熟的孩子興奮的,又長大了一歲,而是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與兄弟姐妹們嬉耍聊天,玩得盡興了甚至打架摔跤,也不擔心爸爸媽媽會大發雷霆。更令倍感興奮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團團圍坐在桌上,嘮著家常,然后不知不覺得,的紅包接踵而至,可謂“財源滾滾來”啊!
春節,免不了燃放鞭炮。雖說這是男孩子的最愛,可誰也沒規定女孩子不許喜歡。這不,與我同齡的女孩子們手持火柴,瞅準時機,時不時把燃著的一顆爆竹塞進石縫,便迅速撤離,在暗地里笑看過往行人的狼狽相。每每看著她們開心地大笑,我總是忍不住也去堂一下。可每每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點燃那爆竹,只不過是在塞進石縫時的那一絲遲疑,讓我每每手被燃得火辣辣,還被的路人逮住劈頭蓋臉地罵一通。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家喻戶曉,千古名傳。也正如詩中所說,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福字,好不熱鬧。而春聯也了我的一大喜好。春節前夕,我總是四處搜集春聯,然后回家“大顯身手”,將一句句話用墨汁書寫成品,掛在自家門上。每當看著那稚拙的字跡掛在門上,心中有一絲激動與不小的成就感。
水餃,諧音“順腳”,意為一年中順利,心想事成,水餃成了春節宴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就本人來說,我喜歡全家團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碗水餃,筷旁縈繞著騰騰熱氣溫馨而舒適。
春節,充滿著喜慶與歡樂,它那獨具的炮鳴與飯香味道,令人回味無窮。
篇三:迎接2017年春節的抒情散文
曾有的春節的微笑,又勾起我的思念,有如一汪碧水,有如一面明鏡,映照常春藤一蓬如蓋的綠蔭,擁抱潔白而靜謐的云天。
那是我的記憶,它多么遙遠,漾著一顆自由,純樸的靈魂,融入我灰色的記憶……眷眷綢繆的思戀飛向遙遠……
懷戀的春節是在父母的膝前,淡淡的平實飄逸出香,透溢出美。喜歡母親春節前忙碌的身影,流滿小屋的各個角落,灑滿溫馨,小小的我圍在她的左右,聽命于她的呼來喚去。時而,母親柔柔的手摩挲我紅紅的臉蛋,說著贊美的話語,驕傲的心靈會回報母親加倍的殷勤。
喜歡自己小巧的手臥在父親寬大的手掌里,像只快樂的任意飛翔的鳥兒。暢游在琳瑯滿目的商海的天空,挑選自己喜愛的物品,父親的疲憊會因我的歡欣而消融,慢慢流淌的熱默默無聲。
喜歡春節穿上新衣,尾隨哥姐在大街小巷瘋跑,至真至純的游戲,能癢得讓人想笑就笑,從心底奏出悠揚,綿遠……
年夜的歡聚,觸動了夢一般的琴弦,和著餃子的熱氣,為父母送上美麗的祝福,幼稚的我總說出一大堆令人捧腹大笑的祝語。
沐浴在父母的笑容里,貪婪地吞吃著可口的飯菜,常常忽略父母因連日的勞累而吃得很少很少的倦容。
綿綿軟軟的絲帶般的牽掛,纏繞著過往的歲月,悄悄拉起每一朵晶瑩剔透的浪花,絲絲縷縷的柔情碧綠了淡泊的心。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同樣的春節,迷失了曾有的歡樂。時光飄走了容顏,也飄走了曾有的純真時代,我們真誠地走出了歲月,卻永遠走不進歲月的真誠。
愛人給我出了道選擇題,是年前回家?過年回家?還是年后回家?,題目一出,我倆不約而同相視而笑,不言而喻,他猜透了我的心思,答案不是單選,而是多選。
過年了,真的該回家了。
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吧。
更多相關文章:
1.
3.關于2017雞年過年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