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歌作文集合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詩歌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歌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歌作文 篇1
文化如雨,為我灌溉知識田野;文化如船,為我航行文字海洋;文化如鷹,為我飛入成語天空;文化如杯,為我斟滿詩歌美酒。
一切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會化為虛無,但我想,唯有這文化才能永久的在天地間立足,中華上下五千年,為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物質遺產,更是無盡的文化寶藏,在這些豐富的“寶藏”中,我獨愛詩歌。
我熱愛它,并非是因為它的價值地位,也并非是他的文明遠揚,我熱愛的是它獨有的、特殊的、美好的東西。
詩歌,我熱愛它的從小陪伴。如今它在我心中已不再是簡短的幾句話,押韻工整的一篇文章了,在我心中,它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感、一種異樣的表達方式。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字里行間都向外透露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隨著我從懵懂無知變到明白事理,慢慢地我開始熱愛它,它也漸漸根植于我的內心。
詩歌,我熱愛它豐厚的文化底蘊。悠悠千百年,時光為我們鍛造智慧的晶石,讓我們由齊莊“卻愁宴罷青娥散,揚子江頭月半斜。”知道了黃巢兵亂,由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知道了元朝的動亂,一首首詩千古流傳,向我們傳遞著信息,也告訴我們許多道理、許多文化傳統。
詩歌,我熱愛它多姿多彩的情感。每首詩每句話每個字都蘊含著詩人深深的情感,不管是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還是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的喜春、開心之情,或是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省春深鎖二喬”的感慨歷史,都是作者所表達的獨一無二的情感,是被我們感動的情感。
這些傳統文化中的古典詩詞,可謂是粒粒珠璣,句句璀璨奪目,滿紙留香,讓人回味無窮。
正是因為這些,我才熱愛詩歌。所以:
讓我們輕輕走近這些在歷史長河彼岸搖曳的花朵,閉上眼睛感受它們讓人沉醉的韻味;讓我們慢慢靠近這些在時光天空閃爍的星星,伸出雙手擁抱它們散發出的燦爛光輝;讓我們與仙人攜手,共同品味這:
千年文化為我們斟滿的詩歌美酒!
詩歌作文 篇2
還在回味著初秋的愜意,貪享著中秋的碩果,
不覺已到深秋。
就那么輕輕的,才一個轉身,就已滿樹葉落,
敲打我的敏感的心靈。
從踩在落葉上,發出的“吱吱嘎嘎”的聲音里,
窺視這個蕭瑟的季節,頓感很冷。
但還有幾片黃葉,仍倔強的停留在干去的枝頭,
瑟瑟的搖曳著它們已單薄的夢想。
溫順,從此后變為一種奢侈,
斑斕的色彩,也有悲壯變為凄冷。
涼如水的寒意,由指尖隨著血脈直抵胸口,
吞噬著身體里全部的暖。
美女們不得已,把衣領豎起,
用僅有的薄衣裹嚴,漸顯干皺的皮膚。
唇卻如何藏起,只得任由深秋的風,把它吹到干癟,
舌游過,一遍又一遍,最后勾勒出了一道暗紅的唇線來。
詩歌作文 篇3
古希臘人認為:“詩歌藏著一個民族全部的秘密。”我行走在青春的路上,且行且讀那些優美的文字,也許并不只是為了破譯秘密,而是找到內心深處的共鳴。
我讀《小雅》“憶我往昔,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讀《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我讀納蘭詞“來如飛花散似煙,醉里不知年年限。”…。我將這些金句整理收集在我一本冊子里,且尋且記,成了我每日必備的要事。
閑暇無事,翻出我那些個小冊子,細細品讀,它們都是我精心挑選的寶物,我聽見它們在這里低低的唱歌,訴說曾經的故事。有時候,我會想,這些文字美句,也許是遺落在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的蒹葭,我就是那位采采之人,收攏,品味。
可以說,這些詩歌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日日兼記,也寫自己的句子。書一筆繾綣,折一紙流年,在經年的故事里,墨染沉香。它們刷新的不只是我的生活,還有我的一顆求知感性的心。
一年中的冬春夏秋,一天中的黃昏朝陽,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川一石顯真心。也許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出來,就是生活,是美。可以淳樸,可以仙骨,可以平常,可以清高。我看見,我的心情隨詩句漫步飛馳。可能表面波瀾不驚,淡默平常,但內心已隨著詩句歡騰惆悵,輕舞飛揚;雖然可能煢煢獨立,但此時你可以暢游山川,神交古人。這是我的生活藝術,詩詞帶給我歡喜和自由。
我說,我也許挖掘不了中國文化的博大和秘密,但是我可以在詩句的九牛一毛,冰山一角中去窺探我自己的內心。
詩歌,讓心更美!
詩歌作文 篇4
輕舟行去,從渡口廊橋,經入水亭臺,進入青石小巷。依在睡夢中,卻不知如何走進了婉約清麗的秦淮河畔。在一本書看到一句話:“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走,沒有晚一步,剛好遇見了你。”我想,在青春蒼茫的歲月里,執一卷詩,在午后、黃昏安靜的時間里,獨坐樓宇,字字唇齒間輕輕流轉,如涉水的美好。
夜幕下的秦淮河顯得寂靜,忽然想起那句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月色里的淮河,薄霧在一束冷淡的月光里裊裊散去,模糊了岸邊的燭火;可琴弦瑟瑟,人移影動,在緩緩的水流里入映成靜美的剪紙畫。
夜深,人漸漸睡了去。當一抹晨光射進這古老城鎮,眼前商賈、文人往來不絕,街道旁整齊列著古畫、珠玉、翡翠和絲綢,所見令人眼花繚亂。河邊鷗鷺慵懶張開雙翅,輕輕掠過水面,朝遠飛去。岸邊梨花似雪,淡淡的香,在春風里化不盡,柳絮如煙。妝樓紛繁熱鬧,沉入夢中的酒客面帶笑意,似還在回味吳姬壓酒。
行至古橋,只見對面迎來一騎青騾的素衣女子,腰若流紈素,纖纖細指,不施粉黛,或許是遇見了熟人,眉眼里有幾分關切,卻又不露聲色,只聽得一句“生可安好?”抬頭見她面淡如水。隨后,輕揚而去,或許是曾經愛過的男子吧!卻能夠如此,不糾纏,不依戀。原以為秦淮河邊的愛情必定是如梁祝般纏綿,如杜十娘與李甲般敢愛敢恨,可一句“生可安好”的平淡卻不失色于“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熱烈。足可見秦淮女子的聰慧與淡定,所謂過往,付于前塵,皆不計較。
看著女子遠去的背影,總覺得有一瞬間的熟悉,踩著青石,忽思緒如潮涌來,那臉上的淡定恰似那個柳如是。秦淮河水賦予了此地女子溫婉如水,小家碧玉的特點,但女子的才學卻并不亞于秀麗的容貌。柳如是雖身于青樓,卻與當時復社、幾社和東林黨的文人都相交甚深,一起縱談時勢。她在明清之際享譽盛名,位于秦淮八艷之首,可見之奇。詞壇千古一帝李煜也生于秦淮,被稱為詞壇翹楚的納蘭容若曾說:“花間之司,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李煜之詞后期多以憑欄遠眺,夢里重歸為主悼寫亡國之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為其追憶往事之代表作。
不知何時又踱回了秦淮河邊。我想,秦淮盛極之時,淮河靜靜流淌著。或許它早已知曉這座喧鬧的古鎮會有一天變得岑寂。“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誰遣凄涼滿眼中?萍花渺渺又秋風”。曾經的繁華終究還是敗落,金陵城中盡凄涼,歌舞散去,樓臺盡空。淮河依舊沉默著,后人遣責“商女不知之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它也不言語,不辯駁。秦淮之富饒雖已經消逝,但它至少曾經讓那么多人神往,它曾經的美好已經成為人們心中一道永恒的風景。
曾經“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的場景,曾經“含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佳語,都在夕陽斜入地平線的瞬間,褪去華裳,進入這一片水域,洗盡鉛華,淡去浮世塵囂。如那聰靈女子,白日入眼盡是些紛繁復雜,便于夜拂去紅塵,一襲素衣就著月色清輝入睡,這般,更貼進了靈魂清澈無瑕。
此時,眼前的秦淮依舊是紛繁熱鬧的,一采蓮女一楫輕舟,浴著清風,從芙蓉浦歸來,于溪口浣衣,一曲輕歌,日暮歸去。而我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微笑,若有來生,愿生于秦淮河邊,不是非要成為什么英雄兒女,如那采蓮女般,足矣。
秦淮入夜了,而我在夢境中不肯醒來,怕太過匆忙,指間不能留得一絲清香,想聽完淮河譜就的這曲曼妙之歌,在記憶中留下永恒的弦音,溫暖我蒼促的青春之路。
詩歌作文 篇5
一首詩,或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或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或許是一個故事的'演繹,或許是一段歷史的印記……讀著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我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唐朝,與詩人對話,聆聽他們的聲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初唐,滕王閣集會,“四杰”之一王勃鋪紙研墨,洋洋灑灑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天水相接,渾然一體。王勃將這浩渺的天地奇景定格在他的詩中,一直流傳至今。但寫景不僅是寫景,自古情景交融,眼中景更訴說著心中情。懷才不遇的王勃,表露著心中的抱負,表達著達觀的人生態度。目隨景而動,心隨景而靜。我知,這美麗而心酸的古典詩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盛唐,李白和他的兩位朋友岑勛、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論時世、談人生,酒酣耳熱、胸膽開張之時,來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抒發。“賜金放還”,仕途遇挫的他,卻聲調高亢,意氣豪放,留下了千古名篇《將進酒》。自信,痛楚,奔放,慷慨!具有憂國憂民之心的他,在一生碌碌無為、終日不得施展抱負之后,依然頑強地唱出了生命的豁達之歌。我知,這失意卻豪放的古典詩歌。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晚唐,李商隱以仙侶比喻情侶,夢想青鳥使者代為探看思念之人。愛情的期待中融鑄著幾多痛苦,幾多失望!然而,即使“相見時難別亦難”,也要“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唱出灼熱的渴望,寫下執著的追求,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我知,這細膩而綿邈的古典詩歌。
從初唐,到盛唐,再到晚唐,多少詩人揮毫潑墨,抒發心中情懷,那一筆一畫透著的,或許是愁,或許是悲,或許是狂傲,或許是喜極而泣,我看,我聽,我知,這豐富多彩的古典詩歌!
詩歌作文 篇6
來世今生
到今天我才我才發現
忘記你是多么難的事一件
以為放手后真的天各一邊
可以做到從此不再想念
清晰記得你的容顏
不明白我的人生被誰導演
因果循環的故事重復了千年
我只是想和你一世相戀
到今天我才發現
忘不掉你的痛真實在心里面
不敢預料日后是否可以再見
親親愛愛仿佛就在昨天
清楚記得我的諾言
為么真愛最后都成了欺騙
碎了的心如何都不能夠重圓
負心人只配和痛苦纏綿
嘆今生無緣
誰與你攜手相牽
錯放了手
心相隔情相欠
渾渾噩噩來世間
笑我癡傻
笑我瘋癲
生若可重來
再見若初見
愿借得來世陽壽
重活一遍
詩歌作文 篇7
讀書十余載,讀過的詩歌不敢妄稱千千萬,卻也頗豐,自然對詩歌有著不少感想。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看不僅應該會吟,更應該會品。
既為亂談,自然是天馬行空、不拘章法,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萬一靈感戛然而止,即刻收筆。
唐詩是詩歌的頂峰,傳承數百年,當然也極具個性。各家詩派風格不一,或奔放豪邁、不拘一格,或清新自然、超凡脫俗,由此構成唐朝詩壇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然而我以為,名家雖多,卻不見得都名副其實,有些詩人的作品并沒有后世傳誦的那么出神入化。我且妄言,一抒看法。
盛唐田園詩人中,最負盛名的莫過于孟浩然。文人殷璠稱其詩為“文采豐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但在我看來,這位仁兄實在是有些故作高深。這些評價過于神化了孟浩然的詩句。舉例如《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我實不知此詩妙在何處。全詩寫景并抒情,四聯共二十八言。雖是五臟俱全,卻毫無亮點。用詞陳俗,言語平淡,雖說此詩是歌行體,韻律要求沒有那么嚴格,但是全詩押韻過于散亂,并沒有詩歌應有的韻律感,讀起來生澀拗口。教材上評論此詩“語調流暢,言語質樸,有流轉自如的韻律感。”當真不知此言從何而來!他的其他名句諸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等等,更是手筆稚嫩,措辭膚淺,著實難以經得起細斟慢酌。倒是蘇軾的評價更為中肯:“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實為正解。
同為盛唐山水田園派的詩人,與孟浩然并駕齊驅的王維則顯得功力深厚一些。有《過香積寺》一首:
不知香積寺, 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制毒龍。
首聯正面寫人入云峰,實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霧罩,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恍如香積寺之幽深只在眼前。頷聯寫寺前古徑僻靜曲折,雖是無人留跡卻又可聞鐘聲陣陣 ,仿佛從深山中杳杳而來,荒僻幽靜,可見一斑。頸聯兩句仍意在表現環境之幽冷,而手法異于前兩聯。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咽”字用得極為形象:山中危石聳立,流泉難以輕快地流淌,只好在嶙峋怪石間蜿蜒蛇行,仿佛痛苦地發出幽咽之聲。而用“冷”字形容日色,乍看之下似乎有違常理,細品卻不禁稱妙:余暉之下,凄凄之日色涂抹于青青之松林,其狀不甚冷寂乎?
全詩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徑入古寺之景,潛心參禪之心,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非極言僻靜,而是以鐘鳴、泉聲為意象,不但沒有打破寧靜的意境,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種以動寫靜的反襯手法,是孟浩然那種如平地流水般的言語功底所不能比的。
此二者作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稍一比較便高下立判。那么作為浪漫主義的代表,李白和李賀二人自然也不能錯過。
李白之名自是家喻戶曉。其詩歌天馬行空,浪漫而富有想象力,因此他被尊為“詩仙”;李賀系出同門,其詩歌辭藻之華麗,風格之俊逸,比太白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被尊為“詩鬼”。然李賀之名望比起李白有如滴水之比汪洋,難及九牛一毛。原因在于此二人對于把握華麗辭藻和高深立意之間平衡的功夫火候不同。李賀的詩如《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乍看之下內容豐富,言詞瑰麗,連用數典,極言李憑箜篌技藝之高超,細細斟酌卻難經推敲:全文主題單調,內容空洞,修飾雖多卻皆言一處,沒有對比,沒有鋪陳,沒有循序漸進的層次感,更沒有深刻的內涵來升華全文。且每句之間缺乏聯系,使詩讀起來如同拼湊縫補的華服,冶艷瑰麗卻難為整體。嘗聞李賀作詩乃背負書囊紙筆,隨遇靈感而偶得佳句,夜歸后再逐句整理成篇。如今看來,此言不虛。
相比之下,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就嫻熟得多。全詩描繪天姥山之險峻壯美,穿插有詩人狂放大膽的想象之景,措辭同樣瑰麗壯闊,格調不凡。且結尾不失抒情之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是直言不諱,傲岸不羈,用自身的理想與意志升華了詩歌的內容。整首詩流暢自如,天衣無縫,不失為上上之作。
才疏學淺,乃敢于此口出狂言。史上名家如云,然一詩人所承絕大多數溢美之詞皆值得商榷。有太多泛泛空談之輩,本身不具備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只不過人云亦云,找個名高望重的詩人,溜須拍馬,不吝贊辭。實為一竅不通,有違做學問“實事求是”的宗旨。
末了,謹獻不才劣作古體詩一首,筆墨粗淺,平仄不分,韻律凌散,萬乞指點:
寄愁雨中
春寒料峭雨滂沱,銀針沒處盡蕭索。
畫欄獨倚酒穿腸,千杯難掩人輕啜。
愁云欲蹙蹙成鎖,霜月含珠珠長落。
山盟不消流年梭,前塵裁作斷綾羅。
詩歌作文 篇8
有人說,成長是疼痛的美麗,像小小的蠶蛹,在繭里掙扎。它在成長的同時,也承受著成長的痛楚和煎熬,沒有誰知道這是怎樣一種痛。然而當它最終破繭而出,化成一只美麗的蝴蝶,換來的是艷羨的目光和滿意的微笑。
有人說,成長是一個殘酷的過程。我們不停地在追逐,在夢想,在憧憬,同時也不斷地感受迷惘,破滅,失落。在得到與失去中,在成功與失敗中,在歡喜與哀愁中,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讀懂什么是“成長”。
有人說,成長是一場幸福的災難。兩個簡單的詞組合在一起,讓“成長”變得出奇的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曾經歷的,那么新鮮好奇,所有的感受都是強烈,有用不完的熱情和力量。
無論怎么說,就像詩歌,成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妙不可言的過程。
詩歌,總是我們的成長融在一起,詩歌就是有這樣的力量,跟隨著詩人的心意,或隱晦,或直白;或從容,或矛盾;或欣然,或心酸;或張揚,或絕望……字字句句,進入到讀者的腦海里,竟與成長的心情相融合。突然地便意識到——哦!詩歌如成長的歷程記錄。
我十分偏愛很美的詩,但也偏愛思想有濃度的詩。因為我希望,自己的成長歷程像詩一樣美,像詩一樣思想充實。
閑來無聊時,我經常喜愛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詩集。看著,看著,竟覺得自己好像成長了不少。哦,原來,自己也被詩人所帶動了——莫非他(她)訴說的對象是我?
誰希望自己的青春歲月一片蒼白,誰希望自己的成長毫無意義。那就看看詩歌吧!“夢想不是回憶/是努力/是努力創造活著的意義”大聲喊出關于夢想的感悟,愿你不再迷惘;“青春的生命是未逝的一瞬/快樂的青春更容易盡,”青春易逝,那就努力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就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道路”,若懷著珍珠般的思想,無疑會走入人生的誤區。
瞧,詩人們總是在向我們傳達著這樣一種思想——成長如詩歌般多彩。
詩歌作文 篇9
月,自古以來,人們對它有褒有貶、有喜有憂、有贊有恨。大概是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那一輪屬于自己的月。心情不同,它所呈現的自然也不同。
人們似乎總把月當做憂愁、思念的最佳象征。如周邦彥在《夜飛鵲》中說:“斜月遠墜余輝”,“斜月遠”渲染了離別時冷清的凄涼氣氛。因為在他心中,那輪月是冷的、是涼的、是不懂情意的。月烘托出了與妻子的難舍難分,寫出了離別痛楚。以相同的感情做基調的,還有劉一止在《喜遷鶯。曉行》中所繪“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同樣的離別,同樣的酸楚,卻比《夜飛鵲》來得快。既是那一輪殘月掛在天空本已無心團圓,卻偏偏在這殘月還未離去,草叢中還粘著點兒月色時起程,伴著星星點點的月色,怎能不讓作者心中的那輪殘月變得更加寒涼?
也有人把月當做傾訴的對象,李邴在《漢宮春》中就獨對江天云月,向月亮傾訴自己的孤獨,一邊傾訴,一邊回憶。他似乎能從月中得到一切,明白一切,讓自己盡情發泄。于是他便寫下了“微云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
當然,像他這樣對月亮發呆,訴說自己種種遭遇的不光他一人,所以一些贊美月亮同時自己心中已高掛著一輪明月的人常來為月解脫,“多情多感,不干風月”。人本為情所生,為情所死,本身多情多感的人們,怎能怪罪那風月?假如風月有情,那也是人類所賦予的呀!
當然也有像陳義那樣只是單單地抒發自己對月的贊美,但大多數贊美仍以月的清幽明凈為主,所以最后還是能品味出作者的情思悠長,“月邊疏影,夢到銷魂處”。
是月讓你改變,還是你改變了月?角度決定于你的心境。
【關于詩歌作文集合九篇】相關文章: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六篇09-19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9篇08-14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八篇08-02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九篇08-01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五篇07-31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10篇07-22
關于詩歌作文600字集合八篇07-08
關于詩歌作文400字集合8篇07-07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6篇06-26
關于輕叩詩歌作文集合5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