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于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教學實現了一系列的變革。近年來,新課改的實施使小學的教育呈現出新的變化,開始關注科學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然而,我國的科學教育起步比較晚,且在師資力量、教育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因此,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對我國小學科學教育教學進行新的改革。本文將著重對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策略,為廣大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當前,我國提出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對科學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對科學的教育必須從小抓起,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探索精神,使其能夠樹立對社會的責任感。從我國目前的小學科學教育來看并不容樂觀,必須對其進行強有力的教學體制改革。
一、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現狀
1.教師科學素養普遍偏低
我國的小學科學教育起步相對較晚,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小學的科學教育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尤其是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缺乏具有專業科學知識的師資隊伍,因此,大多時候是由文科教師或其他門類的教師兼職代課。由于缺乏專業科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是照本宣科,對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科學原理只能夠簡單帶過,講解不夠深入,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的語言,不能夠轉化為相對直觀的語言,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存在許多疑問與模糊不清的地方。再加上當前的科學檢測有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對該課程有一種懼怕心理,導致科學教學的課堂效率低下。
2.對科學教育的認識不足
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以及家長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比較重視,分數至上,成績至上,科學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新課改下,科學教育逐漸發展起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仍然側重的是對知識點的講解,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忽略了科學與生活的聯系,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不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的科學學習效率比較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對科學教育的思想認識。
3.科學教育設備不完善
科學教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它與人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單純的課堂知識講授不能夠直接地反映某種科學原理,必須借助一些實驗設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才能使學生對科學形成正確的理解與認識。然而,我國當前的科學教學實驗儀器十分有限,一些小學甚至沒有專門的實驗室,這就使課堂教學只能局限于課本中,收不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改善對策
1.提高對小學科學教育的正確認識
與其他專業文化課相比,學校以及教育部門對科學教育教學的認識并不到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再加上我國的小學科學教育本身起步晚,發展緩慢,這就更使小學的科學教育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必須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認識,充分落實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另外,要對小學科學教育模式進行新的革新,改善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增強課堂的生動性與豐富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到科學學習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使學生學科學、愛科學,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個觀點中科學學習更為突出,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引領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科學的美,讓學習成為自身的發展需要。
2.培養具有專業科學素養的教師團隊
要想使小學科學教育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必須打造一批具有專業科學知識的教師團隊。針對當前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出現的問題,必須加強對教師的科學素養的培訓力度。目前大多數教師缺乏科學知識能力,或者即使是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課本層面,未能對其進行實踐探究。因此,在對教師進行科學教育培訓時,要注重實踐性與實效性,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與進修的機會,增強學校的科學教學師資力量。
3.加大對科學教育的經費投入
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經費不足,以至于許多小學的科學實驗設備短缺,實驗室機構構建不完善,一些實驗設備已經老化,不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影響了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正常實施,必須對這些實驗設備進行改進與更新。科學教育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且實踐性比較強,基于科學教育自身的發展特點,必須加大對科學教育的投資力度,完善實驗設備,成立專門的科學研究室,為科學教育提供有效的實踐平臺,使課堂教育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當前,我國對小學的科學教育已經開始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學校及教育部門已經普遍認識到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必須抓住當前的大好發展時機,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對科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新的改革,促進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進而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科技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教師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一輪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對培養教師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為了提高新一輪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時效性,教師教師必須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如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綜合素質;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素養;用先進課改理念指導教學行為,等等。然而,有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教育觀念認識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素質不高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素質教育理念滯后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滯后,尤其是教育觀念認識不到位,已成了我國當前教育發展和質量提高的一大障礙。受傳統陳舊、落后的教育模式,單調、機械的教育思維影響極深,常常處于“慢半拍”狀態,跟不上時代發展,對新時期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教育的模式、教學的內容缺乏足夠了解,只是機械地套用了經驗而未能對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例如,有的教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氣死人了,自尊心太強,又不懂尊敬老師,根本就不知道學習,吃飽了睡,睡醒了玩。甚至有的教師向學校要求挑選優秀的學生和班級授課,這些教師往往把教學質量歸咎于他人,并為自己尋找借口,以減輕心理壓力,有的教師占有欲太強,就是要兼得“魚”和“熊掌”才能滿足,把向學生授課當作一種巨大的心理負擔,學生被動的接受者,導致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缺乏師生互動,容易導致學生的反感,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
2.責任心不強,素質普遍較低
部分教師沒有把校本教研、教學評估、學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種事業來苦心經營,而是把教學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有些教師紀律意識薄弱,隨意停、調課,遲到或提前下課,教學文件不齊全、不規范,備課不充分,課堂信息量少;有的表現為教學安排隨意,不遵守教學計劃;這些教師沒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教學態度不端正,素質較低,教學方法傳統單一,缺乏師德和愛心,少部分教師工作中還時而鉆學校管理的漏洞,工作敷衍了事,作業批改拖拉、馬虎,教學質量差,也是引起學生“不敬”的原因。
3.教學方法不科學,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教學方法體現出一名教師的教學思想、理念,運用到實際行動中,則會成為教學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有些教師教學方法單調枯燥,課堂氣氛沉悶,師生缺乏互動;依賴參考書或者作業,對教材內容缺乏理解,既教師只是采用簡單的教學方法,活動過程之中又沒有輔以任何教具時,就不難理解學生為什么會表現出厭學情緒了。并且教師沒有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思維活動的結構等實際情況實施教學活動,講課只是照本宜科,不能用生動形象的講授和豐富的例證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低落。這樣一來,這種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高,從而學生興趣淡薄。
二、對策與措施
1.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效率
進一步明確方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知識結構老化,觀念陳舊,勢必造成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沒有激情。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打破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充分理解素質教育的本質,從“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出發,以全面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為基礎,徹底拋棄“應試教育”的片面教育觀,樹立素質教育的整體育人觀,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教育與以全面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目,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逐步引導老師由關注“教”向“教”“學”并舉以“學”為主的方向,轉向在教師指導、督促和啟發,教給方法,授之以“漁”和學生“以學為主”的學法的教學策略,把學生“愛學”,通過“授之以法”引導學生“會學”,要讓學生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要使得學生好學力行,勤學好問,挖掘了潛能,促進了發展。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過程中應體現出多樣性、綜合性、靈活性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認識,不搞簡單的“一刀切”和“強制命令”,同時要創造機會鼓勵學生競爭,指導他們合作,確保學生在在政治思想素質和學習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活潑地學習,喚醒他們的自主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和主人,把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掘出來。因此,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能力水平,引導學生增強學習意識和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
當今社會正處在在穩中有升的發展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開放的不斷深入。因此,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師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個別教師對學生不負責任,精力投入少,學生反映教學效果差,學校必須多渠道、分層次、經常化地開展師德教育,對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要大力宣傳和表彰;對師德行為不規范,師德表現欠佳的教師,要及時糾正,多次勸解仍然我行我素的,要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以提高和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它廣泛活躍于教學活動之中。構建和諧、完善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條件,只有讓學生愿意“親其師”,才能促使學生“信其道”。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信賴、支持,就得具有“烈火”一樣的熱情,真心真意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打擊學生自尊心,尊重學生的意愿,給學生優先說話權、評價權,做學生學習上的伙伴和榜樣。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師教得心情舒暢,學生學得得心應手,使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學校教育的意義在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的成長是學校未來發展的關鍵。為此,高校必須重視對他們的培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其快速成長。只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
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問題及思考
中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學生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著鮮明的性格特點,需要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觀,為學生的日后成長打好基礎。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就中學生德育教育進行分析,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一、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的結合
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僅是學校的重要教育內容,也是社會、家庭的重要教育內容。學生生活在社會當中,社會、家庭是最好的教育領域,通過平時的日常行為習慣教育,可以更快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情操。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開始播種。合格的父母應具備與時俱進的理念、正確的教導方法、健康的積極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做事做人的方法。從學校這個層面出發,學校要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增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引導,增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從小事做起為他人著想。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影響力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必須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質的培養,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和感染學生。要有良好的師德和高度的責任感。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以身作則,起到典范的'作用。教師在工作中要用真誠的心去面對學生。教育的人格魅力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教育必須要對學生真心實意,用教育的愛、關懷去幫助、感染學生,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感恩的教育。在教學中不輕易的放棄每一名學生,工作中細心的對每一名同學都進行觀察,發現每個學生的人格特點,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多進行表揚,通過鼓勵的方式來促進學生成長。對有不足的同學,要對癥下藥,仔細分析學生的問題所在,并進行針對性的幫助教育,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教師也要善于轉換角色,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力爭創設民主、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和機制,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風氣。在這種良性的管理機制下,學生才能更好的受到德育教育,在公平、客觀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在德育教學中要通過不同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
我們學校高職班的一名學生,平時我行我素,散漫,沒有上進心。漠視老師勸導,頂撞家長,不認真學習,拒絕參加高考,孩子的父母已經失去了對他的信心。雅安地震后,學校通過集體收看報道,捐款捐物,談感受等各種方式進行愛心教育。這名學生在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同意后去四川做志愿者,他親眼目睹了一座座房屋成為了斷壁殘垣,聽到了同胞們在生死邊緣的呼喊,看到了救援官兵們奮不顧身的撲救,感受到了那心靈的震撼。當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和從前判若兩人。他通過自己親身的經歷了解到了生命的可貴,人生的意義。他告訴媽媽說:“媽,我要努力學習,考大學。”他的媽媽看到孩子真的成熟懂事了,幸福的哭了。通過這個發生在身邊的實例,在德育教育中,學校和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學生自身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機會,讓他們走出課堂,學會去幫助別人,學會理解溝通,學會付出。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經歷。讓他們知道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幸福的含義。現在的中學學生缺乏獨立能力,缺乏自理能力。也就是缺乏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創新、獨立勞動、獨立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在長輩的過度關愛中成長,家長們鋪平了孩子前進的道路,只要孩子能夠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其他的事情都有家長代勞了。學生們幾乎沒有機會獨立分析,獨立去做事情。針對這個問題,老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沖破潛在的尋求幫助的意識,不斷的歷練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各項活動,提供給學生歷練的機會,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自己承擔不同的角色獨立去完成各自的任務。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要培養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的能力,養成自我克制、尊重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有報復、有理想、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了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優秀人才,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可用之才。
教育教學隨筆
學困生一向是教師們頭疼、也是最疑惑的癥結。尤其是高年級的學困生,其“困”之程度更為明顯,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特征:
1、困之廣。從橫向的角度上看,幾乎門門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從縱向的角度上看講,學困生幾乎每個知識體系都極其薄弱。比如數學,學生的應用題分析能力、解題能力都很差;同時,計算能力、背誦能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頑固。學困生是補了舊知識,落了新知識,補了新知識,舊的又忘了。新新舊舊,步步薄弱,一旦脫節,就會全部潰散。
那么,學困生“困”的最本質原因是什么呢可歸為兩方面原因:
1、理解語句、題意的能力十分差。
學困生對于文字類題目十分打怵,首要問題是讀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才是題的思考方法。所以老師們對學困生補習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點、有突出的先給學生讀題,然后再對題意作進一步的“翻譯”解釋,最后才是思路上的導入。
所以,“翻譯”題,明白題意,是學困生的首要障礙。
這就是為什么,老師給學困生講題,學困生當場就明白,但,一旦脫離了老師的“翻譯”,把有關的“白菜”題換成“蘿卜”題,學困生就會困陷于“讀不懂”的狀態中,又迷糊了。
2、沒有獨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維分析體系。
應當說,經過老師的點撥和幫忙,幾年學習下來,每個學生的思維中都會逐步構成比較獨立的、適合自己的問題思考模式,這種模式日積月累,便會構建成具備學生個人特征的思考體系。這種思考體系猶如一個“無形”的加工廠,一旦建立,學生就會依照它的“運行”規則進行有序地思考和問題解決。而且,越是到高年級,這種體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維體系構建的質量決定了學生不同水平的發展,決定了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分化。
因此,學困生“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己獨立、成熟的問題思考體系。由于體系沒有建立,所以,他們務必依靠于他人的幫忙,“翻譯”且“解釋”問題本身和問題的深層次含義。日子久了,他們的思考體系依舊是支離破碎,不成一統。
例如,對于應用題教學。一般狀況下,學生用1~2遍的默讀即可明曉題意,并且能迅速捕捉到題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識區域及明顯的數量關系。但學困生則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閱讀方可明白題意。從這個階段看,學困生就會落下一大截。在接下來的分析解決中,大部分學生會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及自己特色的思考方式來接答題。所以,不同的思維體系決定了不同方法的解。學困生則較為困難,他們“碎片”式的思維體系只能助他們解出一步或兩步來,也決定了學困生很難列出綜合算式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學生語言的學習是理性分析能力完善與提高的重中之重。
1、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從低年級就要加強每個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從近期的角度來講,解鈴還需系鈴人。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注意減少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為,老師少讀題、少釋題,讓學生自己去想。
3、增加學生說題能力的訓練和強度。即學生看過題之后,能大體說出題意。通過說題,能夠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抓重點的習慣,低年級起,能夠每一天讓學生練習用數學語言說一句話。這樣日積月累,就會逐漸構建起學生自己分析問題的思維體系。
有一句話講得好“恨鐵不成鋼”。既然每一個學生都不可能轉成鋼,那我們能夠進我們的最大努力,讓學困生轉成一塊好鐵。
【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文章:
關于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05-25
教師教育教學存在問題08-26
高中教育教學存在問題04-02
傳統兒童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04-03
小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04-05
簡說農村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04-10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10-13
教育孩子的問題存在04-01
教育孩子存在的問題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