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熱衷的話題,當今社會每個當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成為棟梁之才,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下面淺談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僅供大家參考。
淺談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1
一、言傳身教,重守承諾
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自己的孩子。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時在家里,孩子學習的時候,我絕對不看電視也不上網,通常都拿一本書或一張報紙在一邊看,陪著他學習。在平常也非常注意自己的承諾,不能實現的諾言堅決不能答應孩子,答應孩子的事,就是再困難也要實現。當你做到信守諾言的時候,反過來要求孩子,孩子也會做到。那天我跟孩子說:“很多孩子怕苦,學毛筆字都半途而廢了,你會不會呢?”孩子跟我說:“媽媽您放心吧,我既然答應您了,就會堅持下來。”我聽了,真的很感動。
二、在孩子面前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父母不一定永遠都是正確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難免會出現錯誤。這個時候,我們要勇敢地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有一次,孩子在考試中成績很不理想,數學只考了88分,我看到后非常生氣,將孩子狠狠訓了一頓,說他平時不用功才考得那么差,孩子當時很委屈,很害怕,一個人蜷縮在角落里哭。后來我看了他的試卷,才發現有兩道題因為馬虎而忘了做,跟老師溝通后,也知道孩子在校學習還是比較努力的。我讓自己平靜下來,走到兒子面前,把他擁到懷里,誠懇地說:“對不起,媽媽態度不好,這些題原來你都會做的,只是馬虎了,以后不管自己做什么事,只要努力去做了,用心去做了,媽媽就不會怪你了,只是以后做題要認真些,要學會檢查。”我的態度使恐慌中的兒子平靜下來,從那以后,每次考試回來兒子都會主動把卷子拿出來給我講,哪些題是他會的,哪些題是不會的。這樣我就能時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及時給予孩子指導幫助。
三、要尊重孩子,發展孩子的個性
要尊重孩子,父母應該真正給孩子平等對話的權利。只有對話,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什么,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疏導。對話就要與孩子溝通,溝通的起點是聆聽。做父母的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有開明的思想和豁達的心胸,耐心地傾聽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及情感,對事物的感受與觀點。孩子說不清時,引導、鼓勵他說明白,久而久之,孩子既學會了表達,又愿意敞開心扉與父母探討事情。
父母尊重了孩子,才能發展孩子的個性。個性是一個具有多層面心理成分、結構復雜的整體,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發展孩子個性,就是盡可能挖掘、發揮、張揚他的潛能,增強他的主題信念、獨立人格,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要求孩子刻苦學習的同時,盡可能鼓勵孩子去玩,讓他廣泛地與同齡人交往,增強語言交際能力,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并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鼓勵孩子要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或引導孩子多讀課外書,讓孩子從故事、課外書中懂得是和非、勤勞和懶惰、正義和邪惡、誠實和謊言、善良和同情,故事、課外書不光對孩子道德的養成有好處,對他們的語言發展、理解能力的發展也是大有益處。孩子大了,鼓勵他們自己去閱讀感興趣的書,汲取知識。
父母應經常帶孩子走出家門,去遠足、爬山或回鄉下老家。這是一種獨特的家庭旅游,如果孩子大了,就一起騎自行車旅游。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景色風光,體驗山野生活。體味一家人的親情,創造一種平等、朋友型的氛圍,情緒得到放松。
總之,對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足夠愛心和耐心,要學會跟孩子及時溝通,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孩子創設各種體驗生活的機會,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
淺談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2
一、家庭教育要堅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僅沒有疾病和痛苦,而且是完全良好的身體、精神和社會狀態。換句話說,健康的人要有強健的身體和樂觀的精神狀態,堅持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
在教育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必須看這是否有助于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為了讓孩子上專業課,很多父母都必須處理孩子的飲食。比起孩子的健康,專業重要還是健康重要。有些父母要求孩子發燒時鍛煉身體,而不是好好休息。他們的孩子的健康比他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嗎。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開口說“看看別人”。xxx,為什么那么愚蠢呢或者說“你真的侮辱了我”等等,這些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害。孩子們的健康重要嗎。還是解放感情對我們來說重要?
另外,社會適應能力也很好。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問題,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很多家長都安排了很多孩子的時間,孩子沒有時間和同學一起玩。我們必須冷靜地思考。孩子的學習最終是為了生活。如果他們變成了學習機器,孩子們怎么能談生活呢。如何讓孩子學會交往,學會良好的社會適應。在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時,我們必須統一考慮這些問題,堅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應該人性化。
把孩子當成大人是很可怕的,但是很多父母真的不把孩子當人看待。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表現出父母的態度。你想要什么,態度很高。孩子不僅是我們的財富,也是我們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處理家庭問題時,我們必須研究孩子的心情,傾聽他們的意見。
我曾經看到一位家長在孩子學習滑輪時,因為滑輪鞋的質量差,孩子自身的力量和學習速度慢,所以把他踢倒了。孩子是自己,還是父母得到面子的工具。父母把孩子看做一個人嗎。我們周圍也有孩子。現在我們是三年級學生了。父母每天讓孩子練習和學習,很少讓孩子玩。現在看到這個孩子,他們不僅運動技能差,而且個子矮,而且心理年齡也小。他們基本上不能和孩子們交流。我覺得這個父母不會把他們的孩子當做人來對待。在學校門口,也看到了一個母親一步一步地踢孩子的場景。孩子明明有想說的話,父母卻沒有給孩子機會,把孩子踢進了學校。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嬰兒還是孩子,至少不是一個人。
作為父母,我們真的很努力,有時候我們的孩子不聽我們的話,但是我們在生氣之前要盡量克制自己,用平等的語氣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們需要和我們一樣尊重。因為他們是人。孩子也是她自己。請不要把父母所有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很累。
三、家庭教育不應該盲目跟進。
很多家長都盲目地選擇了順從孩子的專業發展。xxx我學習了舞蹈,參加了電視臺的公演。我們也去跳舞吧。xxxx學習小提琴,參加等級考試。一起學小提琴吧。簡單地說,我很少看到別人燦爛的一面來研究孩子們的心情。
我們的孩子是受害者之一。李一家從四歲半就開始學鋼琴了。其實我不喜歡她。我固執地認為鋼琴能幫助女孩子的氣質,所以我讓她練習了。李一家非常喜歡畫畫。我沒有給她學習的機會。因為沒有時間。我6歲半了,在孩子的反復要求下,我才參加了繪畫課。我周圍有一個很喜歡畫畫的孩子,但是我媽媽認為跳舞可以提高孩子的氣質和修養。她一直堅持讓孩子們學習。
這是孩子們不喜歡的事情。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彌補他們心靈上的打擊吧。在孩子的班級里彩排舞蹈的時候,我看到學跳舞的孩子們沒有特別優秀。相反,一部分運動非常不協調。學跳舞應該是女孩子的必修課嗎?當然也有男孩子的跆拳道。當我們選擇孩子的專業發展時,我們必須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興趣。我們不能盲目地追隨他們。只有我們有興趣,才能繼續學習,取得更好的結果。
另外,很多家長看了家庭教育的文章,聽了課堂投稿,聽了其他監護人的育兒經驗,他們會覺得很好,所以立刻用這些方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了實驗。這些父母可能會忘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采取別人的方法,把它們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傷害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習慣。我們不能盲目地遵循教育方法。我們需要學習的不是別人的操作方法,而是家庭教育的理念、科學的理念。
四、在家庭教育中,個人教育優于語言。
每一個孩子出生后都沒有缺點。很多孩子的缺點主要是家庭教育。我想提醒父母,你責備孩子、責備孩子、抱怨的時候,首先想想你是怎么做的吧。有些家長抱怨他們的孩子不合群,性格內向。和孩子交往還需要時間嗎。孩子們有他們喜歡的組合嗎?你為孩子們創造了和別人交往的機會嗎?有些家長抱怨他們的孩子不努力學習。處理問題認真嗎。孩子們學習的時候,你會認真指導他們嗎?
有些家長抱怨孩子說臟話。總是這樣說的?有些家長抱怨孩子不注意衛生。你總是做什么。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很多壞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活。因此,父母和朋友真的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問題。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很優秀。我們應該先成為優秀的父母。
這孩子很自豪。然后,她問我是怎么做的,我對孩子說:“你無論做什么,都會認真對待,努力做到。”孩子似乎不明白他是不是理解了,但是他無論做什么,現在都在看著自己的孩子,進步很嚴肅。
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非常穩重慎重地行動。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為我們的孩子樹立榜樣。因為如果你教你的孩子百字,你最好做一件事。
淺談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3
一、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長期被忽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這樣預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愛因斯坦曾說過:“只教人一種知識、技術是不行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個和諧的人格。”
據有關心理咨詢機構統計,學生們心理不健康或出現心理障礙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的意義。據相關部門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只把眼睛盯住學生的考試分數,盯住升學率,而很少甚至沒有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荒漠化”狀態。在教師隊伍中,有些教師本身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諸如脾氣暴躁,情緒反復無常,缺乏寬容忍讓意識等等,這種不良的個體心理品質,對學生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這種狀況在許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許多教育工作領導者的思想認識中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列寧說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最終取決于教師素質的水平。”正因為這樣,作為一線的教師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實踐中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應予以高度重視。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無數雙精細、審視的孩子們的眼睛在時刻盯著你。”1983年,英國政府在其白皮書《教學質量》中,曾把‘適宜的個性品質’列為鑒別合格教師的三條標準之首。國內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也表明,一名教師達到一定的能力、知識水平和具備一定的教育能力之后,其自身的個性心理品質就是影響學生成長(尤其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要千方百計向所有處于教育第一線廣大教師普及心理健康常識,使他們不僅能自覺地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實踐中去,從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以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教師的責任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于冒險,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富于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在眾多心理素質中,自信心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國外一些心理學家跟蹤調查了數百名智力發展水平較高,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大致相同的少年。當這些被調查的對象步入顯示成果的年齡時,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成了事業上的佼佼者,有的卻無所作為。研究結果表明:個體的心理定勢在成才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內心傾向較穩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過自我否定傾向較明顯的人。自信心作為一種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其發展水平是與活動的成敗相對應的。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說明自信心作為成才的重要條件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在學生當中,更多的是自我評價過低,在能夠完成的事情面前,認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縮猶豫裹足不前,壓抑了內在能力的發揮。過強的自我否定評價就是通常所說的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學生行為怯懦,處處依賴老師、父母和同學,活動效率低微。老師的疏忽或入教育誤區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感。
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
1、對學生要多作肯定性評價。學生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正說明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評價形成了期待效應。既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還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態,何樂而不為呢?
2、珍視學生的成功。當學生自己動手干一些事,或根據老師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師所給予的肯定和鼓勵,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適當的贊美言辭是滋潤自信心的雨露。這會使學生在交往中充滿自信心。美國教育家羅達·貝克梅斯特爾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自信,我們就必須相信他們。”
3、教師要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對學生的過分保護,過分操縱,不放心他們獨立介入生活中的“難題”,自己一手操縱,這是對學生的力量估價過低的表現,剝奪實踐,不僅障礙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學生喪失獨立的生活態度和自信心。聰明的老師是從不壓抑學生躍躍欲試的愿望而鼓勵他們獨立學習的。
三、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創新教育也稱創造教育,就是培養創造力的教育,已成為近幾年世界范圍內教育改革的焦點和核心。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大力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創新”是與管理無關的,只是和教學有點關系。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它一方面漠視了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導致根本不會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傳統教育與創新教育在社會需求和對受教育者的認識上存在的差異。傳統教育旨在強調行動的統一性,使學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紀律的層次,學生的思維和行動自始至終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確定的軌道上運行,以行動的整齊劃一為管理得法的唯一標準,教育強調“唯師是從”,學生如練兵場上的戰士,時刻等待著命令。學生的優劣完全取決于是否聽話及“執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準確程度,使管住學生成為管理的主要任務。而我們社會并不希望人才都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作為教師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開發創造性潛能,培養他們開拓、創新的精神,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以下意識:一是積極創設創新氛圍。創新教育不是競爭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合作為基礎的不斷優化教育環境的民主型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風,以平等、寬容、友善、引導的心態對待學生,讓學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現和舒展開來。培養學生對自己創新能力的自信心和獲得創新成就的勇氣,積極鼓勵學生去探索,選擇新途徑和新方法處理問題,善于激發學生不斷創新的欲望和需要。二是鼓勵學生對管理質疑,激活學生的生活熱情和內在潛能,鼓勵學生求異思維。教師應為他們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創造空間,鍛煉、培養學生的求異能力;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敢于標“新”立“異”、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煅煉,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升華。
四、愛心是和諧社會的基石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于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進。因此,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
同時,要教育好學生,還得因人施愛。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個性特點、內心世界,對愛的需求和接受愛的方式各不相同。如同樣對一件事的贊揚,對于“吃軟不吃硬”,自尊心強而且倔強的學生可能生效;對于“吃硬不吃軟”,頑皮而習慣于畏服的學生不一定起作用;而對于懷有成見而戒心重的學生,甚至被看作為諷刺,反而引起更大的反感或反抗。這樣,就難免出現教師施愛而學生不領情的尷尬局面。所以一個十分有趣的教育現象產生了,有的教師溫文爾雅,卻能叫那些頑皮不馴的學生聽話;有的老師批評學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師批評學生卻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
另外讓老師去愛優秀生容易,去愛差生難,那么請記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沒有什么都不行的學生,問題在于老師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堅信用情、用愛、用智、用心去愛你的學生吧。
【淺談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相關文章:
教育問題作文范文11-17
《從現在開始》的教學反思誰有?06-26
現在的成功是重要的勵志文章12-06
珍惜現在相信自己08-05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么辦?08-04
昨天的成就代表不了現在勵志文章06-19
為了現在而努力勵志故事03-02
從現在開始奔跑勵志文章06-17
未來現在和從前勵志文章06-14
改變從現在開始勵志文章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