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了解藝術方法的五個技巧
導語:我們都想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可是我們自己本身就很頭疼,不會欣賞各種藝術品的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讓孩子了解藝術方法的五個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1、從工藝角度入手
無數人首當其沖地會感到藝術世界離他們非常遙遠,在他們的想象中藝術是無用的,它屬于上流社會,與他們的憂慮無關。他們可能更自然地將興趣放在藝術家與現實生活的連接點上,了解藝術家如何處理現實問題所帶來的局限 :沒有任何畫作、任何建筑能夠脫離技術就得以實現,從史前人類到當代藝術家都是如此,更不用說中世紀匠人或古典藝術大師們。從燧石的打磨到現代技術,這個方法開啟了一個如此廣闊的研究領域,以至于最困難的事不在于找到主題,而在于選擇主題。
與我們通常想象的相反,大部分畫家或雕塑藝術家在被提問時,都會談論創作工藝而不是想法:他們如何創作,采用什么工具或機器以及什么類型的木材或玻璃等來盡可能地詮釋頭腦中的想法?正是由于藝術家的日常生活才是博物館參觀者不可觸及的方面,所以參觀者也很少自問作品完成的具體方式。然而,這是欣賞和理解一幅畫作的中心元素之一,也不失為一個恰當的出發點。
2、從運動角度入手
人類的軀體是繪畫史的焦點。自古典時代以來,繪畫和雕塑總是在不斷地以人的身體為主題進行創作。刻畫神話中的眾神和英雄的希臘羅馬雕塑,用身體表現苦難的繪畫史,創建了非凡的人類姿態的寶庫。為什么不把再現古代運動員——投擲鐵餅或標槍的人,或是擁有出眾肌肉群的奧林匹斯山諸神的作品作為導線?
按照古人的想法,理想的'美就是最符合功能的事物:美的軀體就是指能在這樣或那樣的情況下最有效地完成動作的身體。在對比古代姿態與現代動作、一座希臘雕塑與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的照片時,人們能夠看出一種延續。如果愿意,我們還可以繼續探討真、善、美的一致性,這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和藝術家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還能聯想到外表的美麗( 古代藝術中的容貌和軀體),根據傳統,它被視作內在美甚至是靈魂之美的體現……
3、從數學角度入手
我們完全可以從數學構造入手談論一幅畫作,同時研究藝術家所遵循的創作方法。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就基于精確銜接的空間,從而體現出深刻寓意 :畫作組成欣賞者想象力投射的空間……無數作品如今證明了為達到這一效果藝術家所運用的極其精確的數學計算,比如皮耶羅 · 德拉 · 弗蘭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作品,他也是15世紀一部算數論著的作者。
出于對幾何學的精湛把握,畫家們不再滿足于表現從自然中獲得的感受,他們運用幾何學反映造物的精密(本書第1幅作品)。
所有涉及對稱、規律的間隔、虛實平衡和協調比例的特點或多或少地直接反射出人與神之間平和的關系。這解釋了藝術家為什么有時會使用黃金比例( 又被稱為神圣比例或黃金分割)來尋求以最賞心悅目的方式劃分一個平面。古典建筑師早已認識到這個法則:如果一條直線被分為兩段,較長一段與較短一段之比等于全長與較長一段之比。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面積。
一般情況下,所有建立在透視法基礎上的作品都可以隨時引向嚴密的“探索”,有時提供制作模型的可能。這也是一個用來衡量繪畫通常多么不可能準確再現原貌,以至于象征凌駕于現實之上的好方法。更直接的方式是,我們可以選取風格多樣,但根據同一種公式創作的作品,如三角形:這個代表永恒的象征(在基督教中象征三位一體)已出現在埃及金字塔上,它的形狀讓人想到神圣之光散發的光線。三角形的結構也出現在16世紀初期拉斐爾(Raphal)的《圣母子》和20世紀60年代巴尼特 · 紐曼(Barnett Newman)的《杰里科》(Jéricho)中。
4、從歷史角度入手
既然所有作品都扎根于歷史,那么肯定要從歷史角度看待一幅作品。細節研究或者對作品完成時代的回顧組成了顯而易見的研究方向。
然而,對這類畫作的熟識同時也夾雜著弊端,那就是我們會很明確地將一個歷史事件與其最著名或最常被復制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視覺影響讓這種解讀方式如此強烈,從而磨滅了其他解讀方式。因此,我們從根本上要和這類畫作保持距離 :要一直提醒自己,這不是歷史文獻,它們只提供了針對歷史事件的主觀看法。作品的創作已經構成了一種評論。
當我們和孩子談論這類作品時,一定要說明這種觀點 :我們從中既會獲得歷史真相也會獲得藝術真相。觀看法。作品的創作已經構成了一種評論。當我們和孩子談論這類作品時,一定要說明這種觀點 :我們從中既會獲得歷史真相也會獲得藝術真相。
擁有了便于攜帶的顏料管,他們隨時準備將現代、匆忙的視野詮釋在畫布上,很好地將其敏銳感覺適用于這種變化,從而結束了經典繪畫。工業革命的效果就這樣以繪畫的審美方式被觀者捕捉到,即使大多數畫家更多的是表現鄉村或野餐出游,而不是正在干活的工人……
因此,歷史是進入繪畫史的恢宏入口,畫作為孩子們展現了歷史事件如何一點點塑造歷史觀,而歷史觀又如何不斷地被重新討論。
5、從地理角度入手
從瑞士來到英格蘭 ;普桑(Poussin)從巴黎到羅馬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為畫家們的旅行有很多,一方面他們要繼續提高畫藝,另一方面他們要不斷地尋求新的藝術贊助商的支持。
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去過的地方、經歷過得事情,都會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像梵高,一生經歷了荷蘭、巴黎、普羅旺斯、奧維爾小鎮。他的作品的一些線條光線都隨著地點而有所改變。
【讓孩子了解藝術方法的五個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