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分享
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相信很多的家長對孩子也有很多想表達的想法,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分享,歡迎大家閱讀!
一、對孩子要關愛而不溺愛
1、關心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通過言傳身教和榜樣的作用,加強孩子的品德教育。在家營造學習向上的氛圍,增強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單位營造爭先創優的氛圍,取得成績和孩子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增強孩子勇爭上游的信念,從小樹立高起點的奮斗目標。
2、以平等的身份多和孩子溝通,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掌控孩子學習、生活動向,幫助孩子學會總結,積極正面的鼓勵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在溝通中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求學觀。社會競爭機制的無處不在告誡孩子要從接受競爭到適應競爭到勇于競爭,樹立向強者挑戰的決心。
3、對孩子的問題要防微杜漸,及時發現,提前預防,盡早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厭學、畏難、松懈或是驕傲自滿的情緒,這可以貫穿在每天的溝通和交流中解決。
4、對孩子的要求不能照單全收。合理的要求要創造條件盡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哪怕有條件也不能答應,如無節制地玩電腦、睡懶覺、學習效率低下、拜金等行為。這是檢驗家庭教育中價值取向的標準。
5、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要允許自己的孩子犯錯誤,人無完人,家長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在要求孩子做得更好的同時,是否也能反思自己是否做得足夠好,要告誡孩子,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糾錯的過程中長大的,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能從錯誤中找到問題所在,下次不犯相同的錯誤就好。
二、對孩子放心但不放任
1、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勢和長處,不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奴隸,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從學習中享受快樂,要讓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
2、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空間。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同時尊重孩子的隱私,允許孩子青春期的一些反常行為,只要正確引導就好。
3、定期幫助孩子總結學習經驗,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相對應地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真正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4、制訂的學習方案要切實可行,循序漸進,切忌眼高手低。目標的制定要因人而異,要切實可行,且短時間應有效果,要讓孩子在付出的同時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孩子不斷地增強信心。
三、不能將對孩子的牽掛演變成牽絆,關心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慰藉。
1、在工作中要積極進取,要讓孩子因為有這樣的父母而開心、驕傲;
2、在生活中要關心自己,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了孩子,不給孩子增加負累,讓孩子能零負擔求學;
3、要切斷孩子的依賴思想,增強危機意識。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以后的路要靠孩子自己去打拼,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現在利用大量的時間去追星,去羨慕別人,不如現在多化點時間和精力,讓以后別人來羨慕你。
對孩子而言,想家,不如努力學習,以后為自己創造更好的家!
對家長而言,想孩子,不如照顧好自己,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孩子一天天長大,慢慢變得懂事成熟,讓我們在見證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伴隨孩子一同成長吧!
家長正確教育小孩子的方法
1、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2、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的玩耍比有計劃性活動,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盡量要避免把孩子的時間塞滿。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可以隨意玩耍的時間。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并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于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么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只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干凈,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后,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并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有哪些
一、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并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許多錢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要讓孩子們看到你在讀書。你可以帶他們去博物館或展覽會,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會讓孩子們對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索愿望。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關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余時間幫孩子們做什么。多數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游,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么幫助。
開誠布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么,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么內容,并且留了什么作業。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并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歷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對詞匯的學習,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二、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三、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
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五、教育子女“全面發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處在這個激烈競爭時代的人,若沒有知識和專門的技能及各種能力,就必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家長應教育子女不僅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還應積極參加其它各項活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應得到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我們家長一定會努力配合學校的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
一種鼓勵孩子為他的未來著想的方法是設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書,其中包括孩子應取得怎樣的進步。老師也有自己的任務,不要讓任何學生落后,盡力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取得好成績,幫優秀生更上一層樓。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并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并不斷進取。
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
家長需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只看重分數。如果孩子是個全優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為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么,那么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了解。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給他們一些啟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為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
考試成績差是該同孩子談一談的信號。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輔導嗎?還是因為他沒有做作業才使成績不發好的?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孩子的主要教育方法
愛要有方,嚴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兩極分化”。要么愛得死去活來,要么嚴得不近人情。過份愛孩子的家長常常替孩子包辦一切,使孩子從小不能學著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有的父母則以“愛”為理由,對孩子過份嚴厲,經常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聽話,但漸漸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撓的勁頭,失去敢于說真話的愿望。理想的家教應該“愛有方,嚴有度”,父母要對孩子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多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多給孩子發展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不要替代孩子選擇。
中國家長對待孩子,常有一種“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幫著孩子做。從小幫著孩子穿衣服,從小讓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學,幫著檢查文具書本,不讓孩子干家務活。甚至長大了找工作、結婚,家長都要大包大攬。在這種包辦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試試看的心理被抹殺,變得懶惰、依賴、怕苦怕累、沒有主見、不負責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關鍵的選擇,要讓孩子自己去選,以便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對多元智力的認識。
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Howard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論等到人們普遍認可,這種理論認為,人至少獨立存在著7種以上的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錯綜復雜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組合在一起,使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特點。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我們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應該多種多樣。不要過早地對孩子下結論,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發現他的長處,予以挖掘發揚,最終就能做到每一個孩子都成功。
錯誤與成功同樣重要。
大多數家長總認為“孩子犯錯不好”,但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錯誤和成功一樣不可避免,一樣有意義。孩子犯錯誤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的過程。孩子因為害怕犯錯,什么也不敢嘗試,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成長,那才是最大的失敗。錯誤也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成功。孩子有了錯,家長一定要平靜對待,當它是一件好事,當它是孩子進步、成長的機會,切勿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錯,而不給孩子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分享】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方法04-09
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04-13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03-23
關于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技巧12-29
SAT作文經驗分享09-12
家長教育孩子的浪漫方法08-11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11-02
家長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09-12
分享的孩子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