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這比知識更重要。分享一篇家庭教育文章,歡迎閱讀。
童年經歷影響孩子一生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一個叫阿云的女孩,她每進入一個公司時,上司和同事都比較喜歡她,但是,工作沒多久后,上司和同事都開始疏遠她,她最后會在公司中成為孤家寡人。
這種情形,完全拷貝了她童年時的人際關系模式。她的父母忽視她,而將大部分的愛給了她的弟弟。她內在的客體關系中,“內在的我”不相信會得到“內在的父母”的愛,而且一旦要與弟弟競爭的話,她永遠都是失敗者。結果,在她現在的現實人際關系中,她也不相信自己能得到上司的信任,并且一旦要與其他同事競爭,她一樣永遠都是失敗者。
有些父母總是想著要“教育”兒女,培養(yǎng)兒女的素質和能力。但實際上,在兒女年齡比較小的時候,遠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兒女的關系。這種關系會被兒女內化到他們內心深處,不僅成為他們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會成為他們情商的基礎。很多沒有得到比較好教育的孩子,長大后卻能屢屢突破各種限制,最終獲得事業(yè)和家庭上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在他們童年時,父母與他們的關系非常健康。
健康的家庭關系是成功的基礎
譬如,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年輕做推銷時,從來都不怕被別人拒絕。無論被拒絕多少次,他下次仍然能情緒高漲地敲開客戶的門。他說他內心深處相信,他一定能打動對方,贏得合同,“沒有我拿不下的合同”他這樣自信地說。
后來,聊到深處,我了解到,他的家庭關系非常健康,他父母從來都是鼓勵孩子,而不是對他們冷嘲熱諷甚至棍棒教育,無論他們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會堅定地說,他們一定能行。結果,我這位朋友,還有他的兩個哥哥,現在都是成功的企業(yè)家。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他們三兄弟最高學歷都不過是大專畢業(yè),而且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境一直非常拮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例子。一對音樂家父母,他們希望一對兒女在二胡上有所成就,于是從小就對他們進行堪稱殘酷的棍棒教育。譬如,兒子有一次一邊拉二胡,一邊偷偷地看小說,結果被媽媽發(fā)現,然后得到了一頓暴打。
這對父母的“教育”是成功了,他們的兒女長大以后都能拉一手出色的二胡。但是,兒子卻拒絕拉二胡,他說他恨二胡,這輩子再也不想碰它。女兒倒是還拉二胡,但女兒與父母基本斷絕了來往,因為她無法消除內心深處父母留下的陰影。
父母殘酷地對待兒女,而兒女也學會殘酷,兒子是“殘酷”地對待二胡,而女兒則殘酷地對待父母。不僅如此,多數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成年后,無論多么想與這種關系模式決裂,他們的心中仍然會涌動著強烈的、難以排遣的陰影。
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優(yōu)秀的品格
上個星期去福建出差,接待我們的朋友情商非常高,她能輕松地化解各種大大小小的矛盾。譬如,去餐館吃飯,如果菜上得慢了,她就會叫來服務員,對她說:“小妹,你這么可愛,能不能幫我催一下菜?”一般情況下,服務員會很開心地去催菜,問題順利解決。但少數情況下,服務員會解釋說明原因,請我們稍等一下。
這時候,她會繼續(xù)說:“小妹”,你很能干的,你一定會有辦法的,我對你很有信心。”到了這一地步,沒有哪個服務員會再固執(zhí)己見,而是會開心地幫我們去催菜,問題也愉快地解決了。
我們可以說,這是她掌握了談話的藝術。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她說話時的語氣和姿態(tài),她決不會盛氣凌人,也不會顯得不耐煩,
聊到她的家庭,才知道是什么形成了她這種處事的方法。原來,她的父母非常民主,家中的很多事情,都要投票決定,而且大人孩子每人一票,完全平等。
可以料定,她從小形成了民主、相互信任的客體關系,F在,她把這個關系投射到了餐館中,那些服務員也感受到了這種信任,于是很樂意地幫我們解決問題去了。
心理專家曾奇峰說過,父母分三種:第一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批評你;第二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忽視你;第三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鼓勵你。當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