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教學勵志小故事
教育教學勵志小故事: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國著名數字高斯在上中學時,有一次在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聲響起時,他醒了過來,抬頭發現黑板上有一道數學題,以為是當天的家庭作業,便匆匆地抄到練習本上。回家后,他埋頭演算,就是算不出來,但他不氣餒,不妥協,鍥而不舍,終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帶到課堂,老師見了大吃一驚,瞠目結舌,原來那是一道一直被認為“無解”的數學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又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題“無解”,他還會去如此“勞神”嗎?“答案”恐怕仍為“千古之謎”。一件事,如果在一個人的意識中被認為“不可能”,在行動上自然不會去做,“結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自然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行為,也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結果。
中小學生正處在發育期和成長期,他們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維意識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潛力可挖掘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去發現、去挖潛、去設計、去雕琢。我們要牢牢記住,千萬不可犯“盲人摸象”這一令世人恥笑的錯誤。
教育教學勵志小故事:兩種思維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親帶著兒子從城里去鄉下旅行,想讓他見識一下窮人是怎樣生活的。在農場一戶最窮的人家里,他們度過了一天一夜。旅行結束后,父親問兒子:“旅行怎樣?”“好極了!”“這回你應該知道窮人是什么樣了吧?”兒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嗎?”兒子想了想說:“我們家里只有一條狗,可是他們家里卻有4條狗;咱家僅有一個水池通向花壇中央,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邊的小河;夜里我們的花園里只能看見幾盞燈,可他們的'花園上面卻有千萬顆星星;還有,我們院子里只能停幾輛小汽車,可他們院子里卻能容得下幾百頭奶牛。”兒子說完,父親啞口無言。接著兒子又說:“等我長大了,一定過上和他們一樣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樂和成人心中的快樂不同一樣。
今天要想真正走進新課程,教師一定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思維方式。知道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和教師是不同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研究學生已有經驗、認知能力、心理特征,認識學生思維,學生才能帶著教科書走進教師,這樣課堂教學中兩種思維的碰撞才能會如“水”如“潮”,心靈對話才會撞擊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輕松活力、潤澤生命的課堂里快樂、健康、和諧地成長。
教育教學勵志小故事:教育從尊重開始
一位從德國回來的女士談及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對于我們教育孩子頗有啟示。一個星期天,她領5歲的兒子到公園玩。兒子用一只“紙飛機”換回了德國小朋友的一輛電動“小汽車”,這件事使母親大吃一驚。因為那只紙飛機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這輛小汽車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開始她以為兒子說謊,當找到小汽車的主人和德國小孩的媽媽時,這位德國母說:“小汽車是屬于孩子的,該由孩子做主。”她還說:“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過會兒,我會領著孩子上玩具商店,讓他知道這輛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個紙飛機,這樣他就不會第二次做這樣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干預、不阻止,也不單純批評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對孩子的這種尊重。尊重孩子的選權,并不能保證孩子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但他們畢竟還小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摔幾個跟頭,走一段彎路,但孩子的選擇能力卻在一次次嘗試中得以提高。讓我們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學,把愛變得更深沉一些、藝術一些。
教育教學勵志小故事:創造力來自于興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調皮的小學生叫約翰·詹姆期·麥克勞德,出于好奇殺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內臟,這只狗是校長家的寵物。校長知道此事后開始很惱火,簡直無法無天,連我家的狗都敢偷殺,還有什么不敢做的?萬一被狗咬了又怎么辦?繼而一想,小學生殺狗看內臟,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難得。于是批評加鼓勵并罰他畫了兩幅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人體血液循環圖。后來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發憤鉆研生物解剖,成為著名的解剖學家。他和醫學家班廷一起發明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因此獲得了192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什么都感興趣,這是他們創新的萌動,這時作為大人要保護他們這種品質。如果當年校長不注意保護麥克勞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許會摧殘了這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最新教育教學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的勵志小故事06-07
勵志寓言小故事11-17
團結勵志小故事04-24
勵志小故事:機會11-20
輕松勵志小故事06-07
簡單勵志小故事06-07
簡短勵志小故事06-07
最新的勵志故事12-21
名人的勵志小故事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