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靠努力刻苦學習就行了,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怎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教師要多研究,把培養學生習慣與教學知識同等對待,一并放在教育教學首位。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由于習慣實際上是指通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某種動作的一種需要,從生理機制上來說,習慣只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趨于穩定的動力定型。習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穩固的暫時神經聯系--條件反射連鎖系統。這樣,當個體在同樣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時,條件反射的連鎖系統就會自動地出現,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或自動地進行同樣的有關動作。
如何培養學生的好習慣,關鍵在于了解學生。任何教育都應以了解教育對象為前提。作為成熟的教師,應當善于與學生溝通,知道學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當學生做出一些不愿意學習或不努力學習的事情時,不是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平心靜氣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一下: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經過這樣的思考,教師就容易了解學生,就能慢慢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樹立形象,關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作業本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教師只有愛每一個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才愿意接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們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就喜歡聽他的課,就喜歡聽他的話。所以,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愛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蹲下身子和學生交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當發現孩子認真聽講、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我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這樣好習慣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三、運用榜樣的作用來激勵學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學生身邊的同齡人,可望又可及,把優秀學生作為榜樣在全班宣傳,這樣的榜樣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時注意發現并贊賞那些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在班隊會中介紹自己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作為其他同學效仿的榜樣,以此達到示范目的。再者,我在上課時,就講述名人的故事。名人是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通過了解許多名人的故事,激勵和教育學生,讓他們以名人為榜樣,找出差距,明確奮斗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持之以恒 加大力度反復訓練
養成良好習慣不能一蹴而就,師生都應作長遠打算。師者,須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生者,須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圖快。師生須密切配合,老師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要指導學生去做,多次練習,天天如此,好習慣就養成了。
總之,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歷練成習不僅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其他良好習慣不可缺少的通道。對于每個人而言,學習習慣養得好,對提高學習成績來說就是如虎添翼。
培養興趣
沒有興趣,很難做好一件事情的,學習也是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學會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愿意去好好學習。
學會自信
養成對學習的興趣,還要應培訓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自信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連基本的自信都沒有,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我們要讓學生自信起來。
經常贊美
當學生認真學習的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學會贊美他們。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將是學生熱愛學習的動力。所以,我們要經常去贊美他們。
學會鼓勵
當學生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時,容易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影響到學習成績。此時應學會鼓勵他們,給他們一點小小的提示,幫助他們最終克服困難,體會到攻克難關的喜悅。
學會寬容
學生難免會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錯誤,此時作為家長或老師,不要過分指責學生,更不要打罵學生,要學會寬容,你的寬容,將會讓他們知恥而后勇。當學生犯錯誤時,家長和老師要學會寬容他們。
讓學生有目標和計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針對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時刻安裝目標和計劃安排自己的學習。只有有目標,才有了前進的方向,才更有針對性。
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培養和教導學生的過程中,要掌握一個度。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常用方法
1、拿起表揚的武器,對處在萌芽狀態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助長。
對那些出現良好學習習慣苗頭的同學進行表揚,例如對那些還沒有講解就已經學會知識的同學,上課敢于進行爭論的同學,作業書寫特別認真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介紹他們是怎么做的,并分析這樣做的好處。那么到再一節課的時候,就會發現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同學越來越多。再通過引導這些良好習慣就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2、“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不少老師說,你班的學生好,能一直堅持自學,俺班的學生不行。其實不是哪個班行,哪個班不行,而是教師教學方法上有問題。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小編一直堅持采用“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教學方法。在老師教之前先布置學生自學,要講的習題在講之前先讓學生試做。學生不能獨立學會的知識就上課討論,合作解決。老師只對疑難問題進行點撥,然后再讓學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這樣學生每天都在教師講前接觸新知識,不是自學,就是討論。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轉化成了學習習慣。
3、“有布置有檢查有措施”。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后作業,只要布置了就必然進行檢查,對完成好的給予表揚鼓勵,對不認真的提出整改意見,但不能生硬的批評,而要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課堂上口頭提問的作業,學生無論說的對錯都不進行批評,并且對大膽發言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表揚他們敢于大膽表達自己意見的精神。這樣學生錯題不再有顧慮,對其表達出錯誤的意見不但不批評還表揚,學生發言能不積極嗎?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徹底避免了機械、重復的作業。
4、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要有一個“教-扶-放”的過程。
學生的習慣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們需要的。我們要的是那些能改變學習方式,能提高教學質量的學習習慣。這樣的習慣學生原來沒有。要對其進行指導,有一個“教-扶-放”的過程。“教”就是教著學生怎樣預習,怎樣合作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怎么解決,怎樣才算認真完成作業。“扶”就是在前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著怎樣做。老師觀察學生的活動,對出現的偏差進行指導。“放”就是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已經形成習慣,就可以大膽地讓學生獨立活動。這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通過建立班內機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設有學科課代表。每一排桌設一個大組長。每一個大組設若干學習小組,小組內設組長。每一張桌子上設桌長。其它同學為組員。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凡是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由自己獨立解決,同桌能解決的問題就由同桌解決,學習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在大組內或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層層有人把關,每一種習慣有示范,有學習榜樣,有追趕目標。同時把全班同學分為三層,科代表、大組長、和學習特別優秀的小組長等同學為一層,稱為大組長級的同學。小組長、桌長等同學為一層,稱為小組長級的同學。其他同學為一層。這樣每一個學生或學習小組有問題都有具體人員負責,什么級別的同學完成什么樣的作業也一目了然。學生的學習習慣相互影響,最終使全體同學都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6、從心理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逢第一節是我的課,學生老早就到教室里去學習了。有的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就說:“他老師在家一發動摩托車學生就進教室學習了”。這種主動學習的習慣是怎樣培養起來的呢?有時上課時故意晚進教室,對在認真學習的同學進行表揚,并告訴他們老師就喜歡“自覺”學習的同學,學習不用老師管著,就應該象那些自覺學習的同學那樣,自覺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自覺的同學經常進行表揚。這種思想灌輸多了,受表揚的同學越來越多,自覺學習的同學也越來越多。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場面也就出現了。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用方法
一、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學習有計劃,學習效率也就會得到提高。反之,學習沒有計劃,常常會看上去花費了不少時間,但學習效果并不好。大多數孩子學習缺乏計劃,也沒有制定學習計劃的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最開始的時候,能夠幫助孩子們制定學習計劃,然后督促他們按計劃安排學習時間(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這樣時間長了,他們就有了做計劃的意識和習慣了。其實,制定學習計劃并不復雜。每天的計劃安排,除了正常上課時間之外,雙休日等自由時間,我們就可以進行一下計劃,比如早晨起床后可以背誦、預習等內容,放學回家后可以復習,當然還要安排時間出玩和做勞動。總之,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計劃內容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否則,難以實施也就失去了計劃的意義。
二、提前預習的習慣
古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學習,養成預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預習學生不僅可以讓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自信,還可以積累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預習能增強求知欲望,帶著預習中的問題聽課,就能啟動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還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很必要的。 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學生去解決,而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而且習慣課前預習的學生,總能在學習中處于主動地位,從而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那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先把預習拿到課堂上來,有選擇的上幾次預習的指導課,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靠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我想只要長期堅持,經常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專心致志的習慣
大量的實踐證明,擁有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背景下,我們仍然要堅持提倡學生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專心致志學習習慣依然顯示其獨特的重要性,并發揮巨大的作用。試想一堂課,學生不思學習,教學效果肯定是很糟糕的。所以只有上課認真聽講的同學才會走進課堂和書本,將學習和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對學習無關的事做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古語云“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做事就會事半功倍。孩子上學以后,有條件的父母就得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于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床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
四、觀察思考的習慣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一定要向學生強調后者,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不可能真正地認識客觀事物。一定要做到觀察和思考相結合,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學習習慣。對觀察、思考這二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要真正在教學中以體現,則必須依靠實踐活動。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勤,要讓學生的觀察、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思考,二者最終融為一體。另外還要讓學生勤于練筆,把觀察、思考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堅持著做,相信同學們的觀察思考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五、善于提問,質疑的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加強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發現,進而有所創新。這就是善于提問的習慣所帶來的好處。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說不懂就問才是個好學生,孔老夫子常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人們自古一直把不懂就問當作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學起源于問,學總是和問緊密相連的,我們讓學生學會做學問,首先讓學生學會問,學會質疑。課程改革中質疑習慣的培養是情感態度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質疑習慣,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小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是新課程情感態度目標的新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讓學生敢問、會問、愛問,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著長遠的意義。
【怎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關文章:
關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05-08
怎么樣培養低段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05-08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5-08
班主任怎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5-08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03-17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3-17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嘗試05-09
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11-25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