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培養低段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同是一個班的學生,為什么有的學習效果較好,有的學習效果較差呢?眾所周知,這里面除了IQ(智商)外,還和EQ(習慣和綜合能力)有關。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決定的,而EQ可以從后天培養。因此,提高學生的EQ水平是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諺語云:“人是習慣的奴隸。”王爾德說:“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也有人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可見成功的教育應從良好習慣的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種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這就是說,如果學生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輔導的情況下,也能非常自覺、饒有興味地去學習、去生活。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新課程中的習慣篇也體現了以下教育教學觀:素質教育觀、學生發展觀、“小語姓小”觀。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之樹上盛開的一朵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陳鶴琴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而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便是著眼學生一生的發展,讓他們終身受益。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一種重復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獲得;是思維和性格的某種傾向;是一種習慣性的態度和行為。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的突破等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為不斷重復的結果。如果學會運作潛意識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種自動運作的“長效機制”,從而達到人生的奮斗目標。不斷地重復某個動作,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長此以往將使其主體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成功人士并不見得比其他人聰明,但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是,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決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習慣卻放大了他們的決心和努力,并讓他們更有效率、更具條理。
點點滴滴的好習慣將會改變人的一生!
培養好習慣,構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樣讓剛入學的低段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呢?
首先、老師要主動與學生交心:教師應主動地、和藹地和每個學生交談,打消學生對學校的陌生感,盡快成為每個學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每個學生都是抱著美好的愿望上學的,教師要保護并激發這種學習的愿望,循循善誘,積極鼓勵應是我們啟蒙教師主要的教學方式。
其次、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學生養成習慣的欲望:孔子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一旦有了自覺性,就會心甘情愿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師應千方百計,使學生了解這樣做的好處,激發起學生這樣做的愿望。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要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通過故事或通俗易懂、兒童化的語言,滿足學生好動和自我表現的欲望,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交流中產生情感共鳴,在運用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學生在滿足心理需要的過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學習上。另外,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教師的'教學藝術顯得格外重要,千叮萬囑學生是會厭煩的。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如要讓學生安靜時,教師說:“一、二、三”,學生說:“快坐好”;需要提示時,教師說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認真聽,小小眼睛——仔細看,小小頭腦——仔細想,小小雙手——學會做”,學生很感興趣。教師有時用眼神暗示,手勢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師還總結了處理偶發事件的策略。如,“寬容的策略,轉移的策略,停頓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誘導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卻的策略”等。
第三、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對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導過細,而對低段小學生則不行,必須做到“明確要求,指導具體”。如學生的作業習慣,要制定出具體要求,如:一、書寫規范、二、格式正確、三、正確率高、四、按時完成。用這四條要求經常指導孩子的作業,給予評判,好的印上紅旗或小紅花,開展一日無錯題活動。經常在全班展覽,鼓勵本人,促進大家。為了明確要求,可制訂養成教育內容序列,從每個細小的動作入手,從站、立、行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觸中,如發現有的孩子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就要及時教孩子學會如何接遞東西,如何說話。低段的孩子,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所以培養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里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教師要善于當好醫生。新的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是多重角色的職業。是演員,又是服務員;是長輩,又是朋友;是學生,又是老師。然而,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筆者認為教師更應該像醫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癥狀”,把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緊密結合起來,發揮“醫生”的作用,對癥下藥,治病救人。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很不容易,需要學生有堅強的意志力,老師也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而糾正一個不良習慣更是難上加難。有關專家指出,一個人幾天養成的不良習慣,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徹底改掉。的確,剛入學的孩子,他們盡管天真活潑、聰明可愛,但在他們身上,不良習慣隨處可見。如:上課時隨便講話,東張西望;隨便下座位,隨手扔紙片;亂放學具,作業拖拉等等。這些不良習慣一旦形成,糾正起來非常困難。因此,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很多時間也在糾正不良習慣。既要塑造他們,又要改造他們,既要做好“園丁”,又要做好“醫生”
第四、榜樣示范:首先,教師樹立形象: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范作用,注意言傳身教。學生耳儒目染,由此而產生的內驅力,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學生,特別是低段小學生,他們是在模仿中學習,其模仿能力相當驚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里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其次,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培養行為習慣方面,榜樣尤為重要。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紀律方面,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第五、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比工作必須堅持下去,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的紀律、衛生、文明行為、學習用具、三帶等情況每日與家長聯系,做到“天天查、周周評、月月總結”。開展“爭星”評比活動,評出紀律標兵、文明禮貌標兵、勞動小能手……工作雖然瑣碎但對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檢查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檢查評比必須與自我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每月認真進行四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如果學生把道德規范與本人的有關行為進行聯系,對照評價,這對學生道德行為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特別是自我評價,它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才會產生美化自我行為的強大動力。
第六、持之以恒,反復訓練: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寫姿、坐姿,回答問題時聲音宏亮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因此筆者認為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習慣培養具有長期性,我們必須要耐下心來,不怕麻煩,時時講,處處講。以情促行,持之以恒,學生一定能習慣成自然的。我們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思之自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復進行訓練。反復訓練對低段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從概念開始,而是從實踐中體驗和訓練出來的。一些大道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被他們理解,但是,在訓練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體會到好習慣的益處,慢慢就理解了。這時的習慣已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因此他們會受益終身。訓練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中心環節,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第七、科學地激勵學生: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增強成就感,能調動其積極性,使其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小朋友特別喜歡表揚,表揚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激勵和導向的作用。對剛入學的孩子,給一些物質獎勵如小紅花、五角星等是可以的,但不要太頻繁,以免弄得教師手忙腳亂。我們提倡課堂評價多樣化,豐富多彩的口頭評價,簡單易行,也能取得實效,如“這個同學很認真聽別人的發言,他不重復別人的意見”。“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很動腦筋。”“這組同學討論的很熱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組同學也能像他們那樣。”評價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評價要真誠,對回答有錯誤的同學,應善意地指出,或再提一個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糾正錯誤。使學生在老師的贊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覺地修正自己的錯誤。
第八、校內外合軌并行:習慣培養具有隨機性,必須注意“家庭與學校、社會,擰成一股繩”。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系,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生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為,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點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可以是面訪,也可以是電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壞行為作出及時的糾正。教師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成壞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
最后、老師要換位思考,體諒學生: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習慣的養成也有個過程。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現有水平有時真得很難達到家長和老師期望的水平,過分的強壓和管束也許會達到適得其反的結果。不管是鼓勵多了還是嚴厲多了,孩子都會疲了,所以和孩子之間一定要把好這個度,引導孩子自覺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有些地方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這時孩子更需要得是安慰,現在的孩子通過家庭環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腦中的事情太多了,別看年齡小,想法倒挺多,觸到他的自尊心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更細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不同孩子不同對待。
總之,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對兒童進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時在具體的培養中滲透著思想品德教育。養成教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關鍵環節,只有抓好這一環節,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地培養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作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怎么樣培養低段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關文章:
關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1-10
怎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1-08
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1-07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1-08
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11-11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1-09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反思11-06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嘗試11-10
關于培養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十大秘訣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