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教育短文
中學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教育,近50年來按照辯證法走了一條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實行漢語和文學分科教學;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語文課教成文學課”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學大綱規定要培養文學鑒賞能力。當前,要給中學的文學教育定位,促進文學教育,提高語文教育效率。
一、英、美、德、原蘇聯等國的文學教育
英、美、德、原蘇聯都十分重視母語教育中的文學教育,法、日等國雖然不單列文學教育的課程和內容,但是也重視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感。
英國,在1985年頒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國家標準·英語》中指出:“英語可視為一門學科,也可以看作英語和英國文學兩門課程。”在英語學科中,有語言教育,包括聽說、閱讀、寫作、拼寫、書寫等,有文學教育,指導學生閱讀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和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學生能夠從作品主題、人物、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鑒賞文學作品,并且交流閱讀文學作品的感受和個人反應。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學計劃和課程。一般地說,英語課程包括語法、閱讀、寫作和作文;語言藝術課程包括美國文學、英國文學、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指導學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學代表作,能夠欣賞語言藝術,評論文學作品,并且養成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德國,一個州的德語教學大綱規定:“德語的任務是對年輕人進行語言上的和文學上的教育,這是它的獨特的使命。”還規定,要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要學生了解文學體裁和結構,了解德國的經典文學作品。
原蘇聯,從40年代到90年代初解體實行語言和文學分科教學,從4年級到11年級分三段進行文學教育:祖國語言——祖國文學——俄羅斯文學和當代蘇聯文學。講授文學理論、文學史知識,培養鑒賞、評論作家作品的能力。在中學進行文學教育,在世界上原蘇聯是最認真、最堅決的國家。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重視在中學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為什么呢?
美國學者認為:閱讀和研究文學作品使學生開闊眼界,使他們能身臨其境地閱歷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們對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識,從而給學生的生活增加一個特別的天地;從文學作品中了解人類自身的`動機、沖突和價值。
德國學者認為:應當了解文學作為自我表現的產物,作為滿足美感的手段,作為反映現實生活的鏡子的奇妙作用;通過學習和分析古典和現代的文學作品,擴充自己的語言能力,“在社會基儲美學表現形式和哲學理論設計方面開拓我們文化的語言空間”。
原蘇聯學者認為:“文藝能給學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賞,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作的能力。”(凱洛夫語)教學大綱中也指出:“文藝作品是認識生活的源泉,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學生世界觀和性格的強大手段。”大綱設定文學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有關俄羅斯古典文學、蘇聯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知識;培養對語言藝術和文學形象以及社會關系的認識能力;發展學生運用語言和自覺閱讀的技巧;培養愛國主義的思想和審美能力。
這些學者都認識到文學教育的價值,即認識、審美、教育的價值。文學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社會生活,占有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吸收文化價值觀念,學習民族精英和民族精神;可以對自然、生活、藝術進行審美,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陶冶情操,發展個性。這種獨特的學科價值,其他學科如史、地、政是替代不了的。隨著世界教育潮流“學術性——人文性——學術·人文性”的發展,文學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人文價值和無窮魅力。
二、我國文學教育的現狀
清末,有現代意義的第一個學制《欽定學堂章程》(1902年),設“詞章”科;《奏定學堂章程》(1903年),改“詞章”科為“中國文學”科,有讀文、作文、習字和古代文章以及中國文學作品。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改“中國文學”科為“國文”科,有作文、講讀、習字,文學源流,中國文學史等。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改小學“國文”科為“國語”科;中學仍為“國文”科,教學文言文,主要是古代文章和古代文學作品。自此直到1954年左右,我國中學語文學科有一部分為文學作品的教學,但沒有嚴格意義的文學教育的科學概念,更沒有現代課程意義的文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1956年~1958年,全國進行漢語、文學分科教學,制訂了漢語、文學的分科教學大綱,編著了漢語課本和文學課本。可是,只試驗了三個學期,就夭折了,可謂曇花一現。由此卻引出了一個“不要把語文課教成文學課”的教條,文學教育被視為禁區。
80年代初,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和實驗文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實驗語文課本,其中高二年級課本編為《文學讀本》。1986年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要培養學生的“初步的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文學教育開始有章可循。同時修訂的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把文學教學單元獨立出來,例如分設記敘文單元和散文單元,提倡“把文學課教成文學鑒賞課”。1992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能力項目中有“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描寫”;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供試驗用)》能力項目中有“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形式和技巧”。文學知識教學,初中有“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常識、基本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高中有“文學鑒賞常識”“文學發展常識”“傳統戲曲和影視文學常識”。同時,初、高中語文課本中加強了文學作品的教學,高中課本中對記敘文教學和散文教學、小說教學進行了區別。1997年至1999年供山西、江西和天津實驗用的高中語文課本,高二用一年的時間進行文學教育。至此,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教育課題擺在了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當前,中學文學教育并不理想,不過,十幾年來不少教師進行文學教育的實驗,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為21世紀的中學文學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礎。
三、文學教育的課程價值
文學教育對中學語文學科有什么課程價值?
中學生思想和感情的發展需要文學教育。文學是人學,表現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表現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文學給中學生打開了認識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鑒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創設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藝術環境。
中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展需要文學教育。文學展開形象思維,激發創造意識。文學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中學生只有吸收文學作品中形象思維和藝術語言的滋養,才能更好地發展思維和語言。
語文學科自身的發展必然包容文學教育。世界各國母語教育都選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幾乎無一例外。文學作品的語言一般是規范、優美的語言,是理想的母語教育范文。我國百年語文課本中一般有一半以上的課文是文學作品,然而教育目的不明。排除政治或者教育行政的干擾,語文學科按自身發展規律發展,就必然包容文學教育。不認識這條世界范圍內的母語教育規律,就會受到懲罰。
文學教育,對中學語文學科的課程價值在于,文學教育對學生認識生活、養成審美情感、發展個性、健全人性起重要作用,是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內容;文學教育是中學語文學科的固有的一部分,排除文學教育的語文教育是不健全的語文教育。
對中學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教育,有不同的認識。
葉圣陶早在1942年就說:“要養成讀寫的知能,非經由語文學和文學的途徑不可……站定語文學和文學的立場,這是對于國文教學的正確的認識。從這種認識出發,國文教學就將完全改觀。”1948年草擬的《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中特意列出:“高中的閱讀包括文藝欣賞。”后來,1963年和1978年的重要論文談語文教學改革,就不再專門談指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了。
【淺談中學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教育短文】相關文章:
淺談人文教育的短文08-31
淺談師德教育何時了的短文08-31
中學語文學科表態發言稿01-09
語文學科的教育反思01-11
淺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文09-01
淺談文學散文08-19
對自己說短文學閱讀05-03
找到夢想短文學閱讀05-03
曾經的自己短文學閱讀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