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感恩之心的5件小事
人生道路上,滿懷感恩之心能夠讓我們為人正直,消除嫉妒和消極情緒,可以讓我們遠離罪孽和惡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培養感恩之心的5件小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1、明智選擇朋友。
如果你想學會感恩,就多與心存感恩的人在一起。與積極的人為伍會讓你更積極;與快樂的人結伴會讓你更快樂;挑剔的人只會讓你更挑剔,愛生氣的人讓你更上火。
如果你要想做到精神上強大,樂善好施,勇于助人,聰明,精力充沛,積極向上,那就在其他人身上挖掘那些特質。
通過自身培養這些積極的品質,幫助你的朋友養成更積極向上的品質。了解什么樣的朋友會幫助你培育自己的心靈,并結交一些這樣的朋友。
2、幫助你的朋友培養感激之情。
在你談論某個朋友的情況前,請記住,每個人的情況是獨一無二的。我曾看到我自己和我的朋友都出現過這種情況。他們會非常快樂,直到他們得知自己正遭受不公。突然之間,他們就會很生氣。
不要讓你的朋友行使這種權力,努力避免自己行使這種權力。
一日復一日,一時又一時,設立目標,停止抱怨自己的生活。與朋友達成協議,談話中盡量少抱怨。
3、將感恩當成禮物送給自己的孩子。
我們能夠為自己孩子所做的最持久貢獻之一是幫助他們理解,不能僅僅因為我們活著,有生命,我們就理所當然享受一切東西。
幫助你的孩子滿足于簡單的事情,同時也給予他們與生俱來的力量和能力,以實現任何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關鍵是你也必須以這種方式生活。
4、說“謝謝你”。
你生活中最感激誰?讓他們知道,無論是你的媽媽,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你的丈夫,你孩子的日托提供者乃至化妝品柜臺后面那個樂于助人的女店員。
你不必說那些陳腔濫調。一句發自內心的“謝謝你”通常就足以溫暖人心。只要養成一個習慣,你總會下意識注意到人們為你做的所有事情。
定期寫感謝信 - 不只是在交換禮物后 - 時刻留心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謝意,做些事情作為回報。
還有一個主意:花15分鐘給你的孩子寫一封信。在信中,告訴他們你是多么愛他們,為什么你會感謝他們,感謝他們讓你生活充滿快樂的方方面面。這封信你可以現在給他們或在他們長大之后。
5、注意小事情。
今天,努力弄清楚在你個人,專業和家庭生活中你心存感激的各個方面。
今天花幾分鐘時間欣賞大自然。散散步,只注意那些美麗的東西。無論你專注于天上的星星,遙遠的山脈,或你家后院的棉白楊樹,盡量注意到細節。向我們身邊的美致謝。
奧普拉·溫弗瑞和薩拉·班·布雷斯納克,《簡單的充實》的作者,經常談及一本感恩日記的重要性,日記中,在每天結束時,他們總要記錄他們深表感激的五件事。
無論你是否記錄這些事項,每天花一些時間專注于你生活中的小事,讓每一天都那么特殊。也許是你孩子沒長牙時的微笑。一個溫暖的家。與家人共同享受的美食。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而非追逐我們還沒有的東西,盡我們所能,互相幫助,對生活之饋贈表達更多的感激之情。
培養寶寶感恩之心的方法
所以,從小培養寶寶懂得感恩,可以讓寶寶理解到身邊的人,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那么如何培養寶寶的感恩能力呢?
第1步:讓寶貝感受滿足
讓寶貝形成感恩能力,首先要讓寶貝獲得感受的滿足。
新生兒在饑餓時從母親那得到乳汁,獲得生理上的安定和滿足感,達到“生理的舒適狀態”。平時,父母唱歌、講故事,讓寶貝獲得心理上的關注和撫慰,達到了“精神的愉悅狀態”。當寶貝吃飽喝足,面帶微笑地望著自己的父母時,他感受到了幸福和滿足,他的生命受到了無微不至的呵護,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種表達感謝的方式。
第2步:讓寶貝恩惠認知
感恩能力成長的第二步,是發展對“恩惠來源”的認知能力。
寶貝出生后,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會漸漸理解周圍環境中事物因果關系。當寶貝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勵寶貝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通過寶貝自己的雙手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漸漸,寶貝就會明白每天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寶貝還會進一步理解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人類從自然中索取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我們對自然也需抱有崇敬和感激之情。
第3步:讓寶貝有回報意向
有了以上的認知和理解,任何一個有著自愛與自尊心的人最自然的反應,都是去回報照料自己,為自己帶來幸福生活的人和自然。因此,感恩能力培養的第三步,則是發展對“施恩者”的回報意向。
因此,當寶貝3-4歲時,他們就能初步理解父母工作的勤勞,懂得在父母下班回來后搬張椅子請他們坐,讓他們緩解疲勞,親親父母,讓他們開心。這些理解和行為能力的成長,是與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的培養分不開的。從小讓寶貝感受到滿足,進而認識到是誰給予了他這樣的生活,最后,讓寶貝懂得用行動和語言去回報。
所以,家長們要讓孩子懂得親身體會,自己去做家務,也跟孩子去講述自己的辛苦,特別是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讓孩子能夠理解并體諒家長的辛勞,懂得感謝父母。
怎樣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當父母付出了無盡的愛給孩子,收獲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時,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既吃驚又心寒:是誰讓孩子變成這樣的? 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為此,爸媽們愿傾盡所有,不求回報。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看成天經地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諒,更不知道感恩。為什么付出了愛卻沒有收到愛的回饋?
我們作為父母也許該自我反省一下了。愛的付出也有講究, “不求回報”的愛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感恩。
首先,養成感恩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 如媽媽幫爸爸做事時, 爸爸可以大聲地對媽媽說: “謝謝!”媽媽接受爸爸的幫助,也要說一聲:“謝謝!”爸爸送給孩子禮物時,要告訴他這件禮物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 你要謝謝哥哥姐姐。 在這種氛圍中, 孩子耳濡目染, 漸漸接受這種最基本的禮儀,也學會向父母道謝,將感恩內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充分利用各種節日。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 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第三,父母要學會偶爾“示弱”。要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為父母做些事。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讓孩子幫忙拿拖鞋;假裝不舒服,請孩子倒杯水給父母喝……讓孩子學會給予,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計較”孩子的付出。孩子沒有分一口好吃的給父母,沒有記住父母的一個小要求,這都是父母必須“計較”的小事。別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一無所求,他根本不需要為父母做什么。可這不等于我們就也應跟孩子一樣隨和、大度。否則,孩子會覺得你對他一無所求,他根本不需要為你做什么。要讓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無條件地進行索取。
第五,及時的表揚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滿意,父母都要發自肺腑地感謝他、 贊揚他,那么孩子定會大受鼓舞。不管孩子為你做了什么,都要讓孩子覺得“幸虧有我出手幫助,事情才會這么順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關心他人的動力。
注意事項
從小培養孩子感恩分享,這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在家庭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做子女不僅接受來自父母的愛,更應懂得愛的反饋和回報。只有學會分享和感恩,將來在學校里、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和合作。
【培養感恩之心的5件小事】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感恩之心08-23
感恩之心11-10
感恩之心12-03
感恩之心08-24
感恩之心05-07
感恩之心11-10
感恩之心11-13
感恩之心10-10
感恩之心,感恩之行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