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勵志文章11篇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1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
人生能不能規劃,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變數太多,計劃趕不上變化,規劃了也沒有意義。然而,若你較早就有明確的長遠目標,始終記得把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每件事,都轉化為更接近人生目標的階梯,那仍然可以在變化無常中保留一分從容自在。
有明確的目標,大學幾年就會容易規劃。幾年前偶然見過一位小伙子,當時他剛剛大學畢業一年,也就是23歲左右。然而談起他的大學四年,實在讓人印象深刻。他就讀的并非名校,學校的名字我聽過就忘了,專業大抵是很普通的市場營銷之類。不同處在于,這位南方小伙子很早就清楚地知道,他未來的目標是要自己創業,如果去打工,也一定服務于創業這個目標,這大約受他父親做生意的影響。于是,他整個大學都圍繞著未來如何創業而展開——功課之外,他打過很多份工。每份工只做兩三個月,他就離開,去做下一份工。他打工原本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去了解別人如何經營一門生意。
當你目標如此明確又用心去了解時,哪怕從基層做起,幾個月下來也可以弄清不少門道。到讀完大學,他已經打了10份以上的工,換了10多家不同企業(可能還分屬于多個不同行業),這樣的積累,和普通應屆畢業生是不一樣的。即便如此,他的創業并沒有一帆風順,跟著社會流行做的商業計劃書,被父親一把撕掉過。后來他在家鄉發現盈利點,動用所有資源搭起了第一個平臺后,他的選擇仍出人意料——不是在那里做老板,而是聘了一位大學同學為他管理公司,他自己則去了一家服裝公司做銷售,說是為了掌握那家公司的銷售模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他不是我見過的最成功的創業者,然而實在是一位有心人。
對大學生來說,若還沒有目標,那在大學里求知識、求友誼、求愛情的同時,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為自己找到長遠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單單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也不是為了迎合社會流行。若你對某些事情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那非常好,遵從內心的指引就夠了。
即使你覺得從來沒有喜歡過什么熱愛過什么,甚至從來沒有過夢想,也無須停留在一片茫然中,上大學正是多方嘗試、去探求熱情所在的好機會:各種必修課或選修課,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興趣小組,跟師長或學長們多交流,找機會實地觀察和了解某些行業的`從業者怎樣工作……一些職業興趣類的測評也會有所幫助,至少,可以弄清你是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跟數字、機械打交道。
找到熱情所在,能激發你長久的內在動力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養成相應的能力,則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時,不難找到若干榜樣人物:有誰已經實現了你的目標?或正在你向往的領域大展身手的?去了解哪些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后跟自己的現狀做個對比,那你未來5年8年10年的能力發展計劃就差不多出來了。單是弄清哪些因素幫助榜樣人物獲得成功這個過程,也會對你的思維訓練、把握重點、創造性解決問題等能力大有幫助。
如果你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功夫:主動性、影響力、團隊精神、服務意識……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則要注意溝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養。
有規劃有計劃,不是尋求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容不得半點兒變動,而是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不執著于預期,學會靈活應變。單純做事,比較容易規劃和安排;與人相處上,經常需要靈活性。
進入大學,有了大好機會開始認識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機會認真了解自己、學習自我管理。目標明確,有利于你圍繞目標揚長避短,這比在抱怨不滿中混日子要積極主動,比漫無目的地跟風、盲目考證要集中火力。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明眼人是不難看出來的: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
目標、規劃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心態夠好、心胸開闊、生性豁達,可以把整個人生看成一場旅行或探險,內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擾,不管走到哪里遇見什么人,都能激情四射盡享生命,那么,有無規劃根本無所謂。不過,若你還沒到這般境界,還關心安身立命討生活,那么目標、規劃這類俗事兒,有助于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時間。
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開始逐漸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從大學開始,學習管理好自己,成為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同學在中小學階段習慣了被管理被安排,進了大學有了相對的自由之后,反而茫然不知所措。
曾聽從名校畢業即將赴美留學的學生感嘆:在國內都是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現在要出去讀研了,還真發怵!這聽著讓人有些悲哀。
現實中只知道聽從安排的同學還真不少,你們打算何時學習超越自我,何時學會為自己負責任,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們真想為自己盡力,那么,在大學里找到長遠目標,做相應規劃,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2
第一次翻開那黃金色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眼睛里有淚花在涌動,我知道,這淚水不是咸的,而是苦盡甘來的甜。
然后,我抬頭,微笑,望著天,憧憬著我的大學生活,憧憬著我的夢想。
猶記得離開家,來學校那天,我一個人拿著行李,坐上了長途汽車,和那片熟悉的故土揮手告別。看著車窗外的景色,白色的陽光,灰色的天空,仿佛正與我此時的心情相呼應。遠離那熟悉的小鎮,獨自一人將要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心里是不舍的,畢竟闊別了那縈繞了我十九年記憶的地方,遠離了朝夕相處的親人,以及那些熟悉的朋友。
當我收拾起回憶,踏進那曾經只在我夢中出現過的大學校園時,心情是激動的,這里將是我青春的主旋律。或許這里沒有我想象中的大學殿堂那么大,那么豪華,但走進這里,讓我不經意的想起了兩個詞:干凈、清新。是的,這里給我的感覺就是干凈、清新。那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是那么的嬌艷欲滴;大片大片的草坪,綠是唯一的顏色,是那么的有生氣,讓人情不自禁的閉上眼,深呼吸。
我是一個對待生活樂觀積極的人,不久便適應了這里的一切,也標志我的大學生活正式開始。一個沒有激情的人,就如一只折了羽翼的小鳥,永遠都不能高飛。我不愿做那只折了羽翼的小鳥,因為我不愿讓我的激情和夢想都被地心引力所禁錮,飛不高,也看不遠。
大學和高中有很多的不同。高中多數的時間都在教室里度過,從早到晚排著滿滿的課,可以這樣形容我的高中生活:一頭扎進書叢中,兩耳不聞窗外事。而在大學,課不多,教室并不固定,因此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尤為重要。這也導致了除室友外,和班上的其他同學相處的時間很少,了解也不多。
有一種感情叫室友情。因為在教室上課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寢室生活占據了我大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人們都說中學的友誼很真,很純,喜歡你就和你一起玩,一起笑,難過的時候,可以在好友面前毫無掩飾地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份透明的友誼無疑是讓人難忘的,因為很它很純粹。可在大學這種透明的友誼是否還是存在呢?也許因為上大學的我們都成熟了,經歷的更多,更懂得去珍惜身邊的友誼,人與人之間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怎樣去溝通,怎樣去相處,不再任性。我們每天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分享各自的小秘密,整天朝夕相處,難過的時候她們會安慰你,孤獨的時候有她們在身邊陪伴你,失落的時候她們會安慰你,誰又敢質疑這樣的友誼不真呢?
這是一個花開的'季節,正如我們的青春年華,有著人生最絢爛的時光。年輕的我們,有一種感情一直都鐫刻在我們心中,那就是愛情。中學時,這種感情是老師和同學都避而不談的,我門內只能帶著青澀,將這種懵懂的感情隱藏在心靈的深處,夜深人靜時,偷偷地念著你心中的他或她。而進入大學的我們,可以執著地追求屬于我們的愛情,帶著天真,帶著倔強和任性,相信這份愛可以天長地久,并為這份共同的小幸福而努力著,奮斗著,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將這份愛化作大學生活和學習中的不竭動力。
大學里的友情和愛情是我們學習之余的主色調,這兩種淡淡的色彩總讓人在疲憊時候,感覺甜甜的,很溫馨。
青春本就短暫,大學四年尤為珍貴。我喜歡這樣一句話:趁年輕,為何不放手一搏呢?這也是我的座右銘。因為我們還年輕,時間就是我們最有利的資本。大學生活中,學習不再是我們唯一的要事,處理好人際關系,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做到全面發展,才不會被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所淘汰。
因此,該怎樣去規劃我們的大學四年,該怎樣譜寫人生中最華麗的一段旋律,是步入大一的我們應該認真去思考的問題。
也許剛進入大學時,什么都不太懂,對自己的目標和未來的方向是迷茫的,可轉眼間我們的大一生活已經步入尾聲,即將進入大二的我們,對生活不應該再含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對即將面臨的各種等級考試和專業考試不能再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我們已經不再是孩子,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應該明確自己腳下的路要怎么走。我不愿在很多年以后,回憶起我的大學生活,有的只是遺憾和嘆息,我希望這四年里能讓我過得充實,而且有意義。當多年以后憶起這段時光,仍能讓我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并覺得這是值得我自豪和驕傲的四年。
還記得上大學的第一節課,輔導員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學只是我們人生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所以,處于起點的我們,只有竭盡全力的奔跑,才能更靠近成功的彼岸。我不愿做那只折翼的小鳥,不愿永遠地被地心引力所禁錮,我希望我的激情能帶著我滿載的夢想,一起翱翔于那片蔚藍的天際。
我的大學,注定不應該用平凡二字來概括,我的夢想將在這里起航,我的青春將在這里奏響最動人的樂章。
我的大學,我青春的主旋律!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3
大學生如何從自卑中走出來?
當有人跟我說他們很自卑時,我非常能理解,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個自卑的人,算是過來人了。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很強的自卑心理。不只是因為家境貧寒,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從小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口吃,也就是結巴。沒有口吃毛病的人,永遠不會理解口吃的煩惱。不敢跟人說話、不敢跟人打招呼、不敢回答問題、不敢大聲讀課文……
口吃這一毛病,從我上學開始就一直困擾我,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高中的時候,進入了縣城,全部都是新同學,更讓自己不敢說話。我本身性格外向,但又強迫自己少說話,導致每天內心都在糾結。直到后來這些同學都混熟了,才慢慢放松下來。到了上大學,又有新的挑戰,因為要說普通話。我內心的焦慮更加嚴重,我找了口吃矯正器的廣告,去咨詢了他們如何購買,但因為價格比較貴,當時沒錢,就沒有買。
回想那一段經歷,有些不堪回首。那時我經常晚上在被窩里默默念:老天啊,你可以讓我長得矮一點,長得丑一點,只要讓我說話能正常,我都愿意。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朝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其他人也會有明顯缺點么,其他人也會自卑么?我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苦惱的問題,有人苦惱自己頭發少,有人覺得自己長得丑,有人苦惱自己太矮,有人苦惱自己太胖,還有人煩惱自己沒有毅力……大部分人都會為自己的`某些缺點煩惱,就像我為自己的口吃煩惱一樣;同時他們都在羨慕別人。
記得有人說過:我們羨慕別人的,都是我們缺少的;我們不在意的,都是自己擁有的。
慢慢的,我開始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有口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后來我在大學當班長,在班會上我第一句話就是:我有個毛病,就是結巴,請大家多多包含,也希望大家能幫幫我。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如釋重負。從那以后,一切都開始發生變化,真的有很多人會私下里過來建議我如何克服,還有人說以前壓根就沒有意識到我有這個毛病啊。
自卑的人,最害怕別人說自己的毛病,但這個毛病一旦自己主動說出來,他就會慢慢走出自卑。
后來我去了淘寶工作,我經常給淘寶的管理者講課,每次講完課,我媽都會問我:你講課時不結巴?我說:有時候也結巴啊,不過沒關系,大家都習慣了。
自卑的人,經常會把自己的缺點放大,以為周圍的人只要看見了自己,就會發現這個缺點。其實每個人都很忙,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焦慮,沒有時間來關注你的缺點。
自卑的人,內心極度的敏感,最害怕別人談起自己的缺點,一旦聽到類似的言語,都會覺得是針對自己。
自卑的人,都會極力的掩飾自己的自卑。就像一些家境不好的人反而會表現得非常大方,而且不好意思申請貧困助學金……
如果敢在公眾面前說出自己的缺點,就是走出自卑的第一步。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4
想象中的大學肯定是個傾城傾國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一定過的是神仙般的曼妙生活。無奈想象和現實差距實在太大,走近大學和走進大學的感覺完全不同,經過近兩年的長長摸索后終于明白,原來大學就是一個剛剛退休的大老爺們,任務就是沒事找事,如果愿意找,事情會有很多,能忙到鼻青臉腫焦頭爛額,精神崩潰。可是要是不找,又卻閑的很,會閑到無聊無奈無所事事,精神崩潰。
漫不經心的過著每一天,恍恍惚惚的就晃了兩年。上著五花八門的課,結識形形色色的人,經歷林林總總的事,穿越著越走越熟悉,卻越看越陌生的路,徜徉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大方而拘謹的揮霍最后的青春。
有時候會和很多同道中人聚在一起看小時候最愛看的動畫片,會呵呵的沖著電腦樂:哦,原來我還沒長大,還是個孩子;可有時候當自己事故圓滑的說起言不由衷的話,當被朋友拔下一跟陡然驚現在后腦勺上的白頭發,也會低著頭對自己苦笑:哎,原來我早已經老了。
有時候會覺得由衷的快活,在大學里我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可以非凡得意,可以自在瀟灑;有時候也會莫名的恐慌,當三年后離開了大學這把保護傘,我又將迎來怎樣的生活呢?
有時候又發現自己會突然迸發出學習的****,能在一天甚至一個夜里學完一學期都幾乎沒聽過的內容,雖然這樣的事情大多發生在期末;有時候也發現自己已經沒了理想,沒了目標,只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等著三年后或心平氣和或欣喜若狂或垂頭喪氣的接受一個已經完全不由自己操控的命運。
有時候會感到明明是昨天的事卻覺著很遙遠;有時候又會感到很遙遠的事,卻又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就這樣快樂并憂傷著矛盾著,數著漫漫難熬的每一天,不舍卻又驚奇著轉瞬而逝的.這一年。
曾經一度很奇怪,為什么古人一到春末就會難過,就開始嘆什么: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怨什么: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放花無語對斜暉……春天離開了,夏天不是一樣的姹紫嫣紅,百花盛開嗎?后來慢慢的明白,炎炎的夏日里縱然鮮花齊放,但卻決不會再有春天那種嫩綠的青澀的味道了。
是啊,就是這么快,夏日的滾滾熱浪就轟轟烈烈的洶涌而至,宿舍里的電扇就吱啞吱啞的扭著頭轉開了……但生活還要繼續,也許早一步出發還趕得上暮春的最后一次落日,也許早一步改變還能迎上初夏的第一縷微風,畢竟在我們的前面還有長長的,長長的路。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5
我是一個剛剛邁入大學校園的新生,高三時我懷著滿心的憧憬奮斗拼搏,為了我心中的圣地——大學,老師父母都在給我講述著大學的美好,于是我就這樣拼搏了一年。當我經歷了得知成績、填報志愿、收到錄取通知書這一系列時間之后,我的心情除了激動就是期待,迫不及待的過完了當學生之后的最幸福的一個假期之后,在父母的陪同下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當我邁進校園時,心中充滿了自豪和興奮之情,我一直以來都沒離開過家和父母,所以大學里的'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神秘。當時覺得似乎大學里的學生都比普通人長得好看,每個人看上去都是斯斯文文的,很有禮貌的樣子。過了幾天父母就回家了,于是我才開始了真正的大學生活。
每天早上還是要早起出早操,然后上課,中午午睡,下午繼續上課,晚上跟著同學去上晚自習,九點半回到寢室,洗漱,再整理整理東西,然后十點半熄燈睡覺……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著,雖然忙碌,但是卻毫無收獲可言,反而平添了一些浮躁,每天有意識無意識的開始注重穿著,并且期待著會有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熱衷于社團活動,當初自己的夢想全部拋諸腦后,高中時的斗志消失殆盡。而且大學生活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學生之間開始存在一些勾心斗角,不再單純,對每一個人都開始設起防線,很難再對一個人傾吐心聲,往往有所保留。
這種生活與我最初所想的完全背道而馳,我開始思索上大學的意義。
放寒假了,回到家媽媽說我變丑了,一是因為我胖了,二是因為媽媽說看出來這幾個月我沒學什么東西,一種內在美丟失了。回家之前媽媽還期待著我會變漂亮,說應該有一種作為大學生的氣質美,然而她失望了……
我突然間徹底醒悟了,回想這半年簡直就是浪費生命,但我并不后悔,因為畢竟這只是大一第一學期,讓我經歷了這一段,我還有機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及時走回正途,而且在看了俞敏洪的演講之后也是我重新振作,人生的低谷只是為了下一個頂峰,我想今后不會再有懶惰和逃脫責任的理由了,我會重拾斗志,拼搏!拼搏!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6
不經意間,我的大學已悄然流走了四分之一。
從最初的大一新生將要成為新一界的學長了。
從最初的對大學的一切都充盈著新奇和好感到現在平淡從容的心態。
從高中時的苦澀,束縛,壓抑的生活到現在的自由自主開放悠閑的生活方式。
從不能自主自由的分配時間到現在的擁有太多的時間卻不知怎么樣分配。
從高中時悄悄的把愛情的`種子掩埋在那誰也看不到的心中到現在遍野塵世中不能尋覓到與我心心相通知我心者。
從那時的單重壓力到現在的多向壓力。
從因高考而不敢過多的看一些課外書到現在大有想覽盡一切好書的狂妄……
經過大一這一年的洗禮,我們真的改變了不少,成熟了不少,我們也漸漸的適應著習慣著現在的生活。
而在這些改變中,我們的大學生活和學習的處境是否真正如我們所愿的那樣充實,真正的能夠為我們的未來打下成功的基奠。
我想,這也是做這次規劃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出發點吧!
是的,大多有所成就的人在大學里度過了奠定他們成功資本的生活,尋找到了他們在社會上立足的核心競爭力,鍛煉了能力,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甚至收獲了愛情。
然而,我在大學這幾年里要做成做到那些事情才能夠問心無愧,而怎樣設計和安排這些事情的組合才能讓大學過得既充實美好又不乏趣味和動力。
下面是我的看法和觀點:
我想進入大學是要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來認識自己成長自己塑造自己的。
人最可貴的一種精神便是能知己要知己。
大學四年里既便什麼其它事情都沒有干成,只要你能夠真正的了解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定位好自己的未來人生的發展方向。
也就是通過了解自己真正的發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依此選定合乎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從哲學層面上來談,便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真正能夠形成。
我覺得做到這點最重要。而我們又該怎樣去做呢?
依我的觀點是獨自一人靜下心來真正的攤開一本自己認為不錯的愿意讀的真正能夠幫助你認識當下世界和自己好書與彼心靈相匯。和去做那些真正能夠讓你參與其中并能夠磨煉你人格和毅力的活動。
在這個基礎上,當我們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確立大致方向后,我們需要考慮現實問題了:
是選擇繼續到更高的層次上塑造自己,還是到另外一個新天地里去鍛煉塑造自己。
當然任何一條道路都要歷經艱辛坎坷才能邁出去,這就需要聽從你的心靈對你的呼喚,到底那一個更加適合你。
我以為如果你能足夠的相信自己并擁有足夠的資本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話,那麼第二條道路更適合你。
愛情這個最為泛濫的季節,我只想對自己說要保持著對它美好,神圣純潔高尚的向往,可遇不可求,不要為了寂寞和孤獨抑或為了從眾而不珍惜愛情。
當然,我也希望能夠擁有一位紅顏知己能夠共鑄愛情的美好,是的,知己紅顏是一個多麼可遇而不可求的人啊!
時間是可貴的,而要讓自己能夠合理有序平衡協調地安排好這三大要事,的確是挺不容易的事。
但我相信,生活的強者是那種在人生前進中不退縮而是勇于挑戰并把握住自己的人。
相信自己有這樣的不凡追求!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7
前不久,兩張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學生仍在學習的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圖片配文這樣寫道:哈佛是一種象征。人到底有怎樣的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么在哈佛能兌現?
哈佛的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后,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閑聊的。感覺哈佛的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100個正宗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于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美國總統有7位。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制片人謝娟曾到哈佛大學采訪。她告訴記者。
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在哈佛,隨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太累了。在哈佛采訪,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學生學得太苦了,但是他們明顯也是樂在其中。
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孩跟我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并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昏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得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
北大女孩說,我在這里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她說,我們課后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投入了時間認真準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進程,而之前如果不讀那么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
在采訪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時,他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太輕松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里,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重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松下來了。他們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謝娟說,我有同感,我們也對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進行了采訪,卻很難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說到中美大學生的比較,謝娟說,我們的學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認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們講的寒窗苦讀,很多時候是被動的苦,帶著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濃厚的興趣。而在美國大學,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學所要付出的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學習是每個人的口號。要想變得強大就需要學習得更多,為此哈佛的課程安排得多而且緊張。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學會發現和鑒別事實真相,堅持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分析,能夠理性、歷史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另外,練就長時間超負荷學習的毅力。
美國小學是知識的吝嗇鬼,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對知識總是有著渴望。美國教育的聰明就在于: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美國教育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中國教育是讓孩子通過感性認識得到知識,或者直接得到知識。美國教育一個月的知識量只相當于中國教育一天的知識量。相差29天,這29天就是感悟的時間。美國教育通過讓孩子感悟比中國教育多產生了一個東西:智慧。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多產生了一個東西:創新能力。在高中時期,美國學校培養的是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中國的高中是老師填鴨式學習,讓學生習慣了依賴。能力、習慣上的差距,讓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在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學生說,在哈佛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煉獄的感覺,對意志是很大的挑戰。在哈佛,教授們會時常提醒學生們要做好時間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傷悲。哈佛告訴它的學生: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哈佛沒有高樓大廈,只有新英格蘭的紅磚墻。即使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過在校園有一個絕不起眼的停車位。畢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圖書館,尤其是一個個像圖書館那樣的人,或者說,一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裝的。
某教授對學生說,你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學生想,那么,我學4門課,我就沒有睡眠時間了,我就得倒貼睡眠時間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三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
人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樣的潛力?哈佛一一告訴你。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8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女大學生的生活都沒有這么地墮落,就我所在的學校來看,我每天差不多準時6點半起床,然后去早讀,而我很慶幸地能找到很多同伴,在我到來之前已經在那里讀書了,然后我去教室,同樣能在教室里看到很多自習的女生,圖書館的自修室不用說,遲點去就沒有位子了,且不說用書占位的不道德行為,但那里確實是有很多埋首苦讀的女生。
我們的生活很有規律,基本上是教室—食堂—宿舍。像我這樣6點半起床的雖然不是很多,但也沒有女生睡到9點10點的,即使是第一二節不用上課,我們即使在考前才奮斗專業課,但我們在平時也是在看有關專業課的內容,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自己到大學是為了墮落,為了傍大款的,我們會自己自己兼職養活自己,我們會自愛,在奔馳寶馬中進出,在五星級酒店留宿,在別墅當小蜜的畢竟是個別。
我們會戀愛,但對象大多是學校的同學,與社會上的大叔們出雙入對的畢竟是少數,人說女大學生變得現實了,充滿了物質與銅臭,但我卻知道,在大學里的女生更多的是向往著純潔的愛情,而不是以金錢來衡量感情的輕重。
我們更注重的是心靈的溝通,而不是大款大叔們一句“來,叔叔給糖吃”就樂巔巔地去投懷送抱,所以請那些批評者們在看到大學女生傍大款時,千萬要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極小極小的`一部分。
我們會為自己設定一些目標,即使這些目標很功利,但我們會自己去爭取。我們考著各式各樣的證書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也許有人要批評我們不注重自己的學術修養,只顧著功利地去適應社會,可是當現實是那么擺在面前當證書意味著工作時,沒有人有理由去批判這些功利的做法。
我所知道的是,大多數女生的時間都用來考證了,英語四級六級,劍橋商務英語,會計證,律師資格證,秘書證,導游證,計算機證,總之可以考的證,都盡量去考,從大一考四級開始就一直都在考證,當那么的人那么多的時間都被考證榨掉的時候,我們還剩下什么時間去做那些批評者所描述的事情呢?當我們擁有了那么多辛苦考來的證書時,那些評論者有什么資格說我們不學無術呢?
我想說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請那些板著面孔批評女大學生的人注意選好自己的批評角度,在批評別人時,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讀過大學,或者自己讀大學的時候是怎么度過的。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9
時光的短暫讓我們開始漸漸無法認清自己了,無法再去面對現實中的自我,大一的日子已經接近尾聲,可有多少人可以將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年的時間,總是默默無語,失去自我的方向,內心的空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學的厭倦,灰暗的日子總是出現在上空。
大學,它可以葬送無數個莘莘學子,也可以培養出無數個李開復,馬云等。大學,它只是人生的一塊跳板,跳躍的方式要靠自己去把握,跳躍的`力度,要靠自己去掌控。從朱镕基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大學教育開始由精英化開始走向大眾化教育。大學每年都在擴招,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再是精英,甚至可能是無用之才。
大學,也許它真的是一座天堂,它不同于中學教育,中學的老師總是那么的嚴厲,而在大學,老師不再是老師,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去管理,記得高中班主任曾經說過,學生不是管理出來的,老師是教育者,而不是管理者,優秀的學生不是管理出來的,而是教育出來的。在大學,沒有人天天去管著你,大學生在現狀人人皆知,上課遲到,睡覺,早退,做一切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而老師,絕不會停下來去批評某個人,因為沒有他認為已經沒價值了,批評教育只是停留在中學的教育之中,課堂上的老師,課下的的陌生人這種情況在很多高校都有發生過。
大學,它也是一座無形的火葬場,可以將我我們的意志漸漸的熔化掉,只剩下一只軀殼,每天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
大多數男生在大學做了什么,游戲,每天的在CF,英雄聯盟,DOTA暢游,為游戲,可以放棄上課,可以掛科,但不能沒有游戲。四年的時光將在游戲中度過,有誰在玩游戲時想到自己此時的父母在做什么,也許他們都是富二代,家里有的是錢,不在乎這一切,只要快活就行,那么這和畜生有什么區別,總有一天會任人宰割的,男生最不應該缺乏社會危機感,現在市場就業競爭那么激烈,拿什么去武裝自己的頭腦,拿什么去掙錢,來什么去給家里減輕負擔,都已經是大學生,有多少人可以不用向家里要錢來支持自己的學業,大學戀愛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又有多少人可能自己掙錢,去養活自己的女朋友,戀愛是自己的事情,這和父母有多少關系了,戀愛就應該就自己去掙錢,來供養自己的女朋友,這樣才知道父母不易,更加去珍惜她,等我們畢業了,將來有四位老人等著我們去贍養,他們嫁的不僅僅是女兒,也把自己晚年也“嫁”出去了,而我們又怎么讓他們老有所依?
大學里的女生大多數也是過著一樣的行尸走肉的生活,雖然自己是女生,但不能認為奮斗是男生的事情。在大學,發現女生越來越小,越來越不成熟,越來越喜歡撒嬌,是自己幼稚嗎?拿什么資本去撒嬌了,討別人喜歡嗎?每個女生都愛美,化妝是女生的必修課,而每天用大量的時間用于化妝,將自己化妝成千年老妖。不要用化妝去遮擋內心的丑惡,自然美才是真的美。可能有些女生會認為自己是女生,壓力不會是那么大,將來找一個有錢的男人,嫁了就可以了,在家做一個賢妻良母,就行了,事業是男人的事情,嫁個有錢的額可以讓自己少奮斗十年,可自己拿什么資本讓他去接受你,娶你呢,看你的外貌?做一個外貌美麗,頭腦簡單的女人。女生也應樹立一種社會危機感,將來的事情,誰都無法預知,也能可能遇到的是一介書生,而非富二代,一起努力去,才會更幸福,更知道彼此應該更加珍惜對方。
大學,可以創造出精英,也可葬送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10
大學即將告一段落,多想記憶定格在此刻,卻抵不過時間的流逝,只留下滿滿的回憶,寫下此篇文字,紀念我即將逝去的大學生活、紀念屬于我們幸福的225宿舍。
從接到通知書的那天,意味著我們注定陪伴彼此走過大學之路,依稀的記得20xx年9月8日,我們不約而同的來到這所陌生的城市,陸陸續續的走進這個陌生的學校,陌生的225宿舍,那時一切都是陌生的,熟悉的只有自己的身影而已,陌生變成熟悉,只需一個個善意的微笑,就這樣我們六個人友好的在一起,這就是青春的笑容。
來自不同城市的我們開始期待著大學的美好,身著統一服裝的我們經歷了軍訓讓我們更加的團結,只是時間會讓彼此的缺點優點慢慢浮現出來,漸漸的我們有過矛盾,不過最后還是一笑而過,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學校是美好的地方,我們在坎坷的經歷中懂得了珍惜,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識是多么難得的緣分,我也很慶幸在這個宿舍,有你們給我帶來的快樂、幫助,一句謝謝不足以表達心中的謝意,曾經我們有過誤會、哭過、笑過,正是這點點滴滴的經歷讓我們建立了難以割舍的友情,懂得了包容、理解、溝通的重要,只是還是會習慣性的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選擇沉默,很多時候事情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如果多一點溝通一切誤會或許會不了了之,但是反過來如果沒有誤會、沒有這些在乎,那么怎會知道真正在乎的是什么,這一路走來的磕磕絆絆讓我們更加的懂得珍惜。
當即將走到盡頭,猛然的翻起以往的照片,才發現相機是雙明亮卻也用很的眼睛,一張張照片記錄下了我們美好的瞬間,看著我們成長的點滴,那一張張天真的臉龐在經歷過2年多的生活后多了些許的成熟,數年后回憶起來大學這段時光該是怎樣的溫馨,回憶里有你,有我,有她,有我們的快樂和在這無羈青春里留下歲月的烙印,學生時代的我們瘋狂的玩過,如今即將各奔東西,別的廢話也不多說了,省得你們說我啰嗦,嘿嘿,只是希望每個人的笑容能常綻放,各自有滿意的工作,然后找到各自的幸福,有個好的歸宿,最好的還是能把這份舍友情延續下去,珍惜225 ,屬于我們的幸福的225《明、柳、丹、苗、園、晴》
大學,讓我們手牽手,肩并肩,開啟青春大門,鎖住年少無知,一個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學校開無數條路,一個家開出幸福的花朵,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11
大學,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成材"而非"成才"
這兩個月,各種各樣的企業來到學校招聘,我猛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我馬上要走出校園了,我一下子被嚇到了,整個人都顫抖了,發了好長時間的呆。
我禁不住地問自己:上大學到底是為了什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大學又會起到怎樣的作用?以前總覺得,大學是把一個人打造成才的地方,好像上完了大學,我們就都是人才了。現在想想:與其說成“才”,不如說成“材”。
一般意義上講,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的人,需要明確的方向,長期的深入,有一定的成果和造詣才能稱之為人才;而人材就不同,只需要一些基礎的能力和素養,如縝密的思維,不錯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表達和溝通等,而且這些都是對大學生基本的要求。
大學時,我們都是鑰匙坯,讀大學就是為了把我們打磨成能開企業這把鎖的鑰匙。可是一把已經加工成品的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而沒有成型的鑰匙坯卻具有打開任何一把鎖的可能,而且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被打磨,也不知道自己將被磨成什么樣子,也不知道自己要開的是一把怎樣的鎖。這里還存在一個風險,就是一旦具備了開某一把或某一類鎖的能力,想要打開其他的鎖,就只能回爐再造。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鑰匙之前我寧愿接著做一把鑰匙坯。
其實,在大學里的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陷入了盲目色瘋狂競賽中;考試的排名,分數的高低,證書的多少,甚至擔任的'職位和戀人都可以拿來攀比。我們上課好像只是為了不掛科,或者說是為了找工作,再也沒有因為獲得新的知識而感到愉快和欣喜;證書則幾乎淪為了擺設,不知多少人,過了四級之后再也沒認真的學過英語。成績和證書不能堆砌出人才,只能讓人蛻變成機器,達到了指標才可以休息,這簡直有些悲哀。
當然,應該沒有企業會不喜歡人才,可是我們畢竟還在學校,對于一些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知之甚少。即便能夠耳濡目染道聽途說一些,也很難切身的體會到;實際上,即使清楚單位的要求,處在學校這個環境里我們還是很難把自己打造成他們所需要的標準人才的,因為你沒有那個環境。
白巖松曾經在一個講座里這樣告訴在場的大學生:社會需要怎樣的你們,絕不是拿來就能用的你們,而是能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能不斷學習的你們,一個有潛力可以塑造的你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也就是材。其實在我們剛踏進大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塊材料,不幸的是一部分自甘淪落成廢材,一部分擠破頭想成為人才,可是很少人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可塑之材,也許這就是出眾的英雄只是少數的原因吧。
我們在象牙塔里生活,絕大多數時間里還是在按照這里的規則行走,可是在這里對人才的要求和以后企業的標準會一樣嗎?倘若還在用讀高中的思維看待大學里的各種標準,真的不排除被教育“毒害”的可能。既然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到工作中學習,那干嘛非要在不清楚要學什么的時候盲目的去“學”呢?踏實的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多看本書,或學門外語,積累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力,扎實的文筆,標準的普通話,等等。這些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絕不亞于你得過幾次獎學金,當過幾回第一名。
大學,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成材"而非"成才",而現實是畢業能夠成為人才就很不錯了。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大學生活的勵志文章11-17
大學生活勵志經典文章11-24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11-27
關于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11-10
大學生活的勵志文章11篇11-18
大學生活的勵志文章(11篇)11-19
大學生活勵志經典文章12篇11-25
大學生活勵志經典文章(12篇)11-26
大學生活勵志文章(精選11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