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通用14篇)
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歡迎大家參考!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
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游戲活動,創設情境.
(1)啟發學生根據兩組人數不同的條件,提出問題,并口頭解答,使學生明確,可以提出:
甲組有8人,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幾人?
甲組有8人,乙組比甲組少2人,乙組有幾人?
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有幾人?
甲組有8人,乙組有6人,乙組比甲組少幾人?
(2)通過游戲,互相議一議,你知道了什么?
數量關系一樣,只是問法不一樣.
②甲組有8人,乙組比甲組少2人,乙組有幾人?
知道甲組人多,乙組人少,求少的.
③乙組有6人,甲組比乙組多2人,甲組有幾人?
知道甲組人多,乙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限制,但教師重點訓練①、②兩種類型.
2.操作學具,鞏固所學的數量關系.
(1)用學具擺一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數量關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學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課件“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例12)”,出示例12.
2.小組活動.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例12)”,學生討論兩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通過討論和看示意圖,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紅花多,黃花少.
(3)想一想: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題的第二個條件是第二題要求的問題,第一題要求的問題是第二題已知的第二個條件.兩題都用減法計算.
3.獨立解答.
(1)填空(課本).
(2)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
獨立填在課本上,訂正時啟發學生互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學習什么,注意什么.
隨堂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8題.
分組練習,組長帶領同學訂正.
2.練習二十四第3題改編為接力計算.
布置作業
1.有手風琴76架,電子琴比手風琴多18架。有多少架電子琴?
2.有電子琴94架,手風琴比電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風琴?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中括線和問號表示的意思,了解這種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的結構,會用加、減法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初步感受符號所具有的簡約化的特點,初步培養符號感。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中括線和問號表示的意思及結構。
教學難點:
根據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圖畫題正確列出加、減法算式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學習“比一比”時,先比較哪根跳繩長,再比較哪個小朋友高,我們用“√”和“○”來表示比較的結果,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導入:使用符號表示既簡單又明確,我們數學上經常使用符號。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如何用符號表示圖畫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并學習如何通過計算解決這樣的問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1)小黑板出示蘋果圖。
(2)提問: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如果把剛才的問題寫下來,這些字要寫好長時間,現在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3)初步了解括線和問號:(出示括線)這叫括線,括線對著哪里,就表示哪里的東西,這里的括線就表示左邊和右邊的蘋果總數。“一共有多少個?”不知道,要我們求出來,這是問題,就在括線下面寫問號。(出示“?”)你們看,這樣表示簡單嗎?
(4)了解已知條件和問題。題目中已經知道了什么呢?已經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條件,要求什么就是問題。
(5)提問:這道題誰會列式計算?
2、教學“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包括括線的問號)
(2)提問:在這道題里,括線表示什么意思?括線下面的“10”個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在書上列算式計算。
(4)反饋交流,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1)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
(2)提問:左邊一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你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完成第2題。
(1)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
(2)提問:左邊一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你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對哪些內容很感興趣?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3
教學意圖:
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出,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同時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
教學策略:
1、本篇課文是識字課文,為了力求改變識字教學的枯燥乏味,我就從興趣入手,創設情景,例,第一課時以去農村小明家開始,以“比一比”的游戲結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將詞語置于畫面中,圖文結合,直觀形象,形象巧妙地識字,讓學生喜歡識字。
3、識字教學做到有梯度,從圖片帶出詞語到讀帶音節的詞語到去拼音讀詞語到自己學生字。
4、重視遷移、拓展練習,擴大知識面,激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一個偏旁“ ”。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
3、正確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認識生字
三、教學難點:區別量詞“顆”與“棵”
(一)創設情景,學習詞語、生字
1、利用課文插圖創設情景
2、認識課文中的詞語
(1)借助圖片讀(2)借助拼音讀(3)離開拼音讀(4)認讀生字“黃”“紅”“貓”“蘋”“杏”“桃”(讓學生說學會了哪個生字)
(二)揭題
利用動物、水果進行比賽來揭題
(三)借助媒體學習課文
1、出示圖一
(1)看誰與誰比什么?它們比什么?讓學生自由說
(2)師:看看課文里是比什么的?隨機出示相應的句子
(3)讀句子
2、利用圖二、三、四學習課文另外三個句子(方法同上)
在讀這三句的同時學習生字“邊”“多”“少”“群”“顆”“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與“少”是一對反義詞
(3)區別“顆”與“棵”
3、讀課文
(四)小組開展比一比活動
1、比生字組詞(兩個組)
2、比用詞說句子(兩個組)
3、比讀課文(兩個組)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能仿照課文說句子。
4、正確書寫“牛、羊、小、少”。
5、激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會使用量詞
三、教學難點:仿說句子
(一)復習生字、詞語
1、利用摘“蘋果”復習生字、偏旁。
2、給詞語歸類(動物、水果)
(二)我會說(正確使用量詞)
1、大屏幕出示課文中“我會說”的圖片讓學生說。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讓學生說。
(三)流利地讀課文
采用齊讀,師生、生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領會左右的意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設計:
一、自學、認識
游戲導入:
上課時,老師對同學們有一個規定:“要發言,先舉手”。活動一:
想一想:你喜歡舉哪只手?你寫字、畫畫用哪只手?我們現在來玩一個小游戲(舉手游戲)老師說舉哪只手,你們就舉哪只手,看誰舉得又對又快。
在剛才的游戲中,老師發現有同學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左、右”(板書)
活動二:通過左和右介紹自己
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的身上還有沒有這樣成對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學們介紹介紹?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腳和右腳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說出這么多。
活動三:找朋友游戲
1、師:我們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們就來找一找這些好朋友,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2、師:說明游戲規則:
我一說左手,你立刻把左手舉起來,一說左腿立刻指左腿,說哪指哪。看誰反應最快,指得最準確。
3、放“找朋友”的音樂,有慢到快,又有規律到無規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師: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學們做的真好,老師相信接下來同學們的表現會更精彩。
二、參與實踐
探究學習物體的左右位置與順序。
師過渡:小朋友,你們都愛吃水果嗎?老師這里有一些大家愛吃的水果,請小朋友呀,仔細觀察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課件出示:“水果圖片”(香蕉、桔子、西瓜、蘋果、梨)
讓學生獨立思考:
1、圖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從左起,西瓜是第幾個?
生:從左起,西瓜是第3個。
師: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們的掌聲送給他。
3、從右起,蘋果是第幾個?
生:從右起,蘋果是第2個。
4、桔子的左邊有什么水果?右邊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邊是香蕉,桔子的右邊是西瓜。
師:你說的真棒,你們真聰明,那么老師說你們能擺一擺嗎?
三、再認識,體驗
動手擺
師:下面呀,把你們的卡片拿出來,根據老師的要求
擺一擺,小組討論交流
要求:
1、先擺○
2、在○的左邊擺△
3、在○的右邊擺□
4、在□的右邊擺☆
5、在△的左邊擺◇◇△○□☆
讓生根據要求在下面擺,師巡視,然后找生到展臺擺。
同桌交流:在你們擺的圖形中,從左起,第二個是什么?從右起,第三個是什么?
小組討論:
生:從左起,第二個是△,第三個是○。
看一看,說一說
⑴同桌互相說一說:坐在你左邊的是誰“坐在你的右邊的是誰?
⑵指名說感悟左右的相對性
師:現在教師和學生都舉起右手。
師問: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右邊正好反著,到底誰做錯了?
下面請大家觀察一下,如果老師和你們一樣面積大屏幕,那你們看老師和你們一樣嗎?
生齊答:一樣。
師說明:由于老師剛才與你們站的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咱們的右手剛好相反,也就是說,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書),現在大家對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讓我們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樂:健康歌,全體站立,讓生唱并表演)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加法。
2、發展學生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樹立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加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復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拍手游戲,好嗎?
師生互動,在拍手游戲中復習3、4、5的分與合。
師:在剛才的拍手游戲中老師發現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準,老師獎給你一面小旗子,喜歡嗎?這節課老師要把這些小紅旗給那些上課認真聽講,愛動腦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誰得的旗子多。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學校里不僅要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知識,還要學習做手工。你們看,這兒的幾個同學在干什么?(展示主題圖)
(1) 通過電腦反復演示,把兩組物體(或兩個人)合并在一起的過程,讓學生感知到:先走來1個同學,手中舉著1只紅紙鶴,接著又走來2個同學,手中各舉1只藍紙鶴。直觀看到1個同學與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了一塊兒。
(2) 讓學生說一說圖意。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直觀感受和體驗,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師引導說: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在一塊兒,1個同學和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來”的意思。(一邊說一邊做手勢表示“合起來”)
反復演示再指名說題意,讓學生體會把兩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出要知道他們合起來有多少,在數學上要用加法計算。
2、學習加法算式。
(1)引導學生說出:由同學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要用數字1和2表示。
(2)教室說明:在數學上,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和多少只紙鶴,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來,用符號“+”表示,教室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說明:等于3,用“=3“表示。
板書:1 + 2 = 3
| |
加號 等號
怎樣寫加法算式呢?
(3) 教師再次強調說明:把1和2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強調:加號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號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 教讀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師范讀,學生學讀,同桌之間互讀。板書課題:加法
3、結合第23頁氣球圖,進行動手操作,加深體驗加法含義。
(1)認真觀察氣球圖,讓學生說明圖意。使學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幾根小棒。
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就是把兩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3+1=4表示。
(4)發散聯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會口頭列加法算式表示。
4、實際應用、強化新知
1、先擺一擺,再說算式。(P23)
○○○○○○
2、擺一擺。( P24)
3、游戲,幫小青蛙找家。
5、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了加法,完善課題板書:加法。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生匯報,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的本領還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6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
2、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會看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看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意圖: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注意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實中尋找學生學習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周圍的世界中,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的設計思路如下:
1、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圍繞新課標的這一具體要求,力圖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統計,處處有數學。
2、數學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為了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統計的過程中,為此創設了擺一擺、畫一畫、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動氛圍,從活動中初步感受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統計觀念。
3、數學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注意在課中引導學生用精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數據,根據數據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拓展思維,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從小到現在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誰能說說自己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積極發言,“長高了、長胖了、……。”
看,大頭兒子也來參與咱們的發言了,(課件演示:大頭兒子唱著歌向同學們走來,最后,露出兩顆掉了的門牙笑著問候大家),誰發現大頭兒子的變化了?(換牙了)
有換牙經歷的孩子說說自己換了幾顆牙?
生:匯報自己的換牙數量
師:面對全班換牙的情況,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換幾顆牙的人最多?換2顆牙的有幾人……
【評析:身體的變化是兒童每天都在親身經歷的事情,其中換牙又是本階段的孩子必經的一件事,這樣從學生最切身的體驗入手,引發了學生的共鳴,學生從多個角度發現并講述自己的成長變化,興趣盎然!為了把學生發展的思維暫時收攏,并且保證興趣不減,課中引入了大頭兒子,這樣不到1分鐘的情境創設,給孩子們帶來的卻是思維的融合貫通!于是把焦點集中在了對換牙的討論上,同時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存在。】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基數,序數的含義,數的認,讀,寫,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運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1—5各數的基數,序數的含義。
本課難點是:滲透集合,對應,統計等思想。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情景教學法—舉例說明—法發現法等教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特點,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圖片引入,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
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說有1個同學在拉手風琴,那么,除了1個同學,還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于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三)聯系生活實際,學會運用數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后,設計游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數一數,并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
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系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后,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么想的滲透了自然數的計算單位和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1。
2、認識數的大小以后,進行猜數游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后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后學習寫數。寫數是本堂課的另一個重點,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節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想象力,充分體現新課程的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一理念。
(五)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課講授完以后,出示練習題。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數畫圈,看圖寫數等使學生進一步建立數與形的聯系,更好的理解和認識1—5各數。
2、最后設計了一些用1表示1個整體的題目,如:1盤香蕉,1串葡萄,1雙襪子等,滲透單位"1"的概念。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參與面廣,學得愉快,學習效果好。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方法,加深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感性認識。
2、初步認識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方法弄清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能進行判斷
教學難點:圖形的分解與組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復習:
1、把下列圖形或圖案的題號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1 2 3 4
長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圓 ( )
2、教師出示風車。同學們看,這是什么?(風車)
3、你們喜歡風車嗎 ?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釘、小棒、紙)你知道風車的風葉是用什么形狀的紙做成的嗎?(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比較觀察
1、你們說的很對,做風車的風葉需要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已經和我們見過面,是個老朋友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這節課我們繼續約會這些老朋友,學習一下平面圖形的拼組。【板書課題;平面圖形的拼組。】
2、請大家拿起一張神奇的長方形紙,像老師這樣指一指上邊。誰知道和上邊相對的變在哪里?對了,我們邊指邊說下邊。我們可以說上邊下邊叫對邊。
3、憑你的觀察,上邊下邊的長短怎么樣?(相等、長短一樣)數學可不是這說說就可以的,有什么方法能動手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想呢?
(用尺量、用繩量、對折)我們選擇一種方法來證明一下。這樣上下對折,發現了什么?(上下對邊一樣長、上下對邊相等、上下對邊完全重合)
4、請你觀察長方形里還有另外一組對邊嗎?(有,左右對邊)憑你的觀察,左右對邊的長短怎么樣?(相等、長短一樣)現在我們有沒有方法證明左右對邊相等?一起來像這樣左右對折,發現了什么?(左右對邊一樣長、左右對邊相等、左右對邊完全重合)
5、 通剛才兩次對折,我們可以概括地說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板書;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請同學們美美的讀一遍我們動手驗證的結果。(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6、 請同學們拿出正方形紙,指一指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我們觀察一下,正方形四條邊的長短怎么樣?(一樣長、相等)有沒有方法來驗證一下?
(對折。學生邊說邊做動作)請你上來做老師的合作伙伴。看看這個角和這個角叫對角,我們這樣折這叫沿對角線對折。看,還有另外一對對角,再沿對角線對折,你發現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板書;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請同學們美美的讀一遍我們動手驗證的結果。(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7、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剛才折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發現了什么?
(長方形變成了4個同樣大小的小長方形,正方形變成了4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說,一個圖形可以變成很多個同樣的其他圖形。
8、請同學們再拿出一張神奇的長方形紙,誰有辦法把它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條短邊和一條長邊重合)右邊多出來一個什么圖形?
(長方形)輕輕地剪掉長方形。看,神奇的長方形紙里變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剛才的經驗,把正方形對折再對折,又變成了什么?
(四個小的三角形)
很好。請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細聽,小手放好看老師。(表揚表現好的小組) 剛才我們用一張神奇的長方形指變成了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對折再對折,變成四個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輕輕剪開。剪的時候注意,這里有一個中心點,減的時候不能剪刀中心點,剪出三角形邊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個角往里捏,留下一個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風車)
請同學們繼續完成你的風車,如果有困難同桌幫忙做一下。
快讓你的風車轉動起來吧!觀察風車轉動時是什么圖形?(圓形)
9、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做風車的過程中你都發現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原來啊,圖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你想知道圖形中跟多的秘密嗎?我們一起快樂的擺一擺吧!收好風車,下課時裝飾教室。
10、你想玩拼圖嗎?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請拿出學具盒里的長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圖形?說一說用了幾個什么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用這樣的兩個長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圖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圖形?
用相同大小的4個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圖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圖形?
小組合作,用4個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圖形?
用9個三角形卡片拼成一個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誰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個圓剪出一個正方形嗎?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這些圖形?
(展示學生拼組作品)同學們的想法真多,你們真棒!
三、動手實踐
1、接下來我們來變個魔術吧!請同學們輕輕把書翻到28頁,看做一做。
你會用一個圓形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請小小魔術師們動動腦筋,按照書上的步驟剪一剪。指生邊說邊做,說明每一步圖形的變化。
(把圓形對折,變成兩個半圓形,再對折,變成四個扇形,在扇形兩邊的端點描出點,連成線,減下去就變成了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們真是太聰明了!
2、哎呀,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我想用兩種顏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裝飾畫,可是我對自己設計的圖案不太滿意。
你們愿意幫助設計一些漂亮的團嗎?
拼圖比賽
(出示29頁第1題)學生動手拼圖形。互相交流欣賞,展示。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拼組,同學們學的很投入,課后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拼成的圖案,你們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
(展示七巧板拼圖)
五、作業
用正方形紙設計地磚鋪成圖案,比一比誰拼出的圖案又多又漂亮!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9
教學內容:
數一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
重點:
了解學校生活
難點:
數數活動
教學準備:
2-3頁的教學掛圖,1-10數字卡一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會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你們會從1數到10嗎?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看圖數數。
二、激發興趣。
1、出示教科書2-3頁彩圖。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用數字幾表示。
(2)生答有一面國旗,一位老師可以用數字“1”表示。
3、認讀1-10各數。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讓學生讀一讀這些數。
4、數教室里的實物。這幅圖上有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三、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數了美麗的鄉村小學里的人呀,紅旗呀,花和鴿子等許多東西,還數了我們身邊的門窗,鉛筆等事物,小朋友們還可以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
四、請用火柴棒從1擺到10。
五、作業:開心數數
六、板書:數一數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10
教學要求: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約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提問:你們從圖中看到些什么?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么?各個國家的錢都有不同的名稱,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里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分組活動。
組匯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匯報分類情況,并說說分類的依據。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2、例題第二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想買什么?(手表)
買手表該付多少錢?(1元)
請學生從盒子里拿出1元錢,比一比誰的拿法多。
學生匯報拿1元錢的不同方法。當出現拿一個1元的和10個1角的時候,引導學生建立“元”與“角”之間的進率關系:1元=10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幾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試一試:一張1元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5角的?幾張2角的可以換1張1元的?同桌互換。
請學生說說互換的結果,以及為什么要這樣換。
三、應用拓展
1、連一連。(“想想做做”第1題)觀察并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每種物品的價錢是多少?有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分別是多少?
請學生把要買的物品和對應的人民幣連起來。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個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思考:用一種人民幣怎么拿?兩種呢?三種呢?
游戲:購物。(“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貨架:橡皮(每塊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鉛筆(每枝4角),自動鉛筆(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請小朋友用1元錢購物,想一想,說一說,可以買哪幾樣東西?應找回多少錢?
四、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認識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1元=10角、1角=10分)關于人民幣,小朋友們還知道什么呢?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幣,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11
教材內容:
教材35—36頁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在動手擺的基礎上,了解5以內數的組成。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合與分的方法,經歷把兩部分合成一部分的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老師的鼓勵下,表達自己個性化的做法。
教學目標:
1.認識“+”號會讀加法算式,會根據直觀圖在加法算式中填數。
2.通過操作、演示、表達,培養同學們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
3.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和游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體會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難點: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智慧星、小紅旗。
教學流程:
一、情景創設
(出示課件)同學們正在大掃除的情景:有的同學掃地、有的同學擦桌子、還有的擦玻璃。小紅擦了2張桌子,小麗擦了3張桌子,她們倆個合起來擦了幾張桌子?
根據這個情境填空:(板書)“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還可以用加法表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加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強調“合起來”的意思,復習了前面的舊知識,引出了加法的意義,說明了“合起來”會變多,團結力量大。
二、新授活動:
1.戴花游戲
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丫丫他們正在為你們做花呢!請看圖(出示課件)說一說你觀察到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個女孩和兩個男孩一起做花;兩朵黃花和三朵紅花合起來等。)
我們大家也來一起擺一擺吧!黃色花片表示黃花,紅色花片表示紅花。請先展示在桌子上,左邊一種,右邊一種。接著你怎么做就能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學生自己表現,看誰是孫悟空,又快又靈,獎勵一顆智慧星)。
請學生自己交流,說一說剛才怎么得到智慧星的?
老師還可以把你們變得更聰明、更棒,因為我知道一種叫加法的算式可以表示“合起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寫“+”號時先寫“—”(橫),再寫“|”(豎),要均勻。2和3合起來是5,就在2+3后面寫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說“=”兩邊數目相同(同樣多、一樣、相等)。象這樣的有加號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表示把2和3合起來是5,讀作2加3等于5。(板書)
齊讀:2+3=5
在這里,“2+3”表示什么呢?(2+3表示2朵黃花和3朵紅花合起來)
“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朵花)“+”表示什么呢(合起來)
再讀:2加3等于5
【設計意圖】:獎勵智慧星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活躍了課
堂氣氛。通過讓學生在眼看、腦想,口說的過程理解了加法的含義。
2.奪紅旗競賽
現在我就來考考你:(出示課件)兔子拔蘿卜,小白兔拔了3根蘿卜,由于小灰兔貪玩只拔了1根蘿卜,他們倆個一共拔了幾根?
怎么用學具表示出來?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分四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學具表示出來,列出算式并計算,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體現算法多樣化:“點數”法、從一個數起接著數、用數的組成知識等)。哪個小隊完成得又快又好就奪得紅旗。(插在前排)
【設計意圖】使學生通過反復操作充分感受加法的內涵,在活動中感知把兩個數合起來表示“一共”這一加法意義,體會算法多樣化。
三、實踐應用
1.小朋友們學的這么好,小動物也忍不住帶著小寶寶來向大家學習,看,誰來啦?(出示課件)圖中告訴我們什么,要求什么?誰能連起來說一說?(有3只小雞,2只母雞,一共有幾只雞?)
怎樣列算式?[指名交流]
2.學學做做(出示課件)
課件演示:3只綠色小鳥和一只黃色小鳥飛到一起。請學生用學具跟著做并列式計算,讀出算式,說一說是怎么算的。(3+1=4)
3.賽龍舟(出示課件)
課件演示:兩條龍舟,一紅一綠。學生相應的分紅、綠兩隊,看圖列式計算并搶答,對一次龍舟前進一步,先到達終點的那隊獲勝。(1+1=2、2+2=4、4+1=5等)
4.大嘴吃飯(出示課件):小機器人——大嘴,他肚子上寫著“一共要吃多少飯”,手里拿著一
個數字正在吃,但還沒吃飽,請從盤子里選一個數字放到他嘴邊。選對了他會說,謝謝你!選錯了,他會說,大嘴餓了要吃飯!(2+(1)=3、1+(3)=4、1+(4)=5等)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在練習的過程中探索技巧,達到準確計算。
四、回顧總結
今天你學的開心嗎?你學到了什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另外,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加法是小學生學習數學計算的最基礎的知,《5以內的加法》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節課我感到學生學的認真、輕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計算5以內的加法。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13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的口算復習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中復習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在學生一上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后續學習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認知基礎。 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在計算和比較中整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題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并能體會加減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但在練習的準確率和速度還有待提高。通過數學活動,誘發學生整理知識的需要,引導學生對口算進行歸類和整理。學生對于不計算比較大小的練習還有一些困難,通過觀察比較,逐步體會加減法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在與同學交流和教師指導下,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2、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加、減法運算的特點,體會加、減法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
[教學重難點]
復習鞏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會加減法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
[教學過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師:通過第四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今天我們和小綠娃一起去口算王國,回顧一下口算方法,檢驗一下我們的口算本領。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橫著比較兩道算式的異同,先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3、豎著觀察,上下兩題的異同,計算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口算方法: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先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然后將結果與一位數相加;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想用一位數加、減一位數,然后將算出的結果與整十數相加,計算中要仔細審題,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二、口算練習
1、題組練習: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幾十多,再口算。
師: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紅色圈出第三組算式中的59和95)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
2、數學游戲:
(1)明確題意:將兩個數相加算出和,再相減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動要求:同桌兩人一人說算式求兩數和,一人說算式求兩數差,然后填寫學習單。
(3)同桌同學互相練習,集體交流。
3、圈出正確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學生獨立完成,抽兩題說說計算過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題心算得數。
(2)開火車讀算式說得數。
(3)限時完成口算題,要求做完后檢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題檢查,判斷對錯,任選加、減法算式各一題,同桌互說計算過程,過關的畫星。)
(5)教師巡視,全班糾錯。
5、不計算,比較大小。
(1)抽出口算題中第一、第四組,
師:你能不計算,比較兩道算式得數的大小嗎?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學生比較大小,并說說思考的過程,師隨機小結。
(2)學生獨立練習:不計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檢查,指名說說最后兩題的比較方法。
(3)這些算式得數都相等嗎?判斷對錯,并說說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師:通過這組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著幾?想一想,說一說。
4□+□5= 89 4□-□5= 12
三、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口算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在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復習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學設計意圖]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口算復習,筆者在教學中基于教材第63頁第1-4題的內容,不拘于教材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適當增補。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復習引入從比較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較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過比較、估算、說計算過程,讓學生回憶口算方法,誘發學生整理知識的需要,體現了整理和復習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對口算進行歸類,再進行縱向比較,梳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感受加減法口算之間的聯系。
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教學過程中選擇不同的練習形式進行針對性練習,第一層次:通過游戲形式,進一步練習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口算,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增加了圈出正確的答案一題,讓學生在比較和選擇中,進一步強化口算方法。第二個層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的綜合練習,為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增加了開火車說得數的環節,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讓學生經歷心算、口算到寫得數的過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將評價的權利下放給學生,通過互評、互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評價中來。第三層次:從口算題中選擇出兩組有關聯的算式,讓學生比較兩道算式的異同,發現加減法算式的特點,體會加減法算式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如一個加數相同,另一個加數越大,和也越大;被減數相同,減數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學生交流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一組練習加以強化。為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補充了一組判斷題,讓學生在相似的算式中發現不同的部分,并在糾錯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練習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跳一跳的機會,補充了一組動腦筋題:4□+□5= 89和4□-□5= 12,讓學生嘗試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識填寫,考查學生對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的知識的掌握情況。
全課總結環節,通過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收獲或說說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讓學生回顧全課內容,并對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14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三、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難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五、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準備,同時也讓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準備得怎么樣,把你們準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看來大家很認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說一說
a、師:大家看老師準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么?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臺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么呢?
(這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棱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看清楚了嗎,我現在變得是什么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說一說,這個面摸起來有什么感覺。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么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么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說一說能怎么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于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臺在黑板上演示。接著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說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
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匯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準確,大聲的告訴我。
注: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準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
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么感覺。
請生上臺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么樣子啊?生:平平的。
誰能說說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說些什么。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涂色。
3、說一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四)課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于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立體圖形:
七、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拼、擺、畫,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教學思想,比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摸一摸”和“畫一畫”的操作活動中,動口、動眼、動手,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對教學用具——積木的興趣極大,在后續的教學時間中很多學生管不住自己,經常會去擺弄積木,因而導致后續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此,以后在教學中如果出現新鮮的教學工具,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事先進行摸索,避免在課堂中因為過于新奇而忽略了課堂教學。
2、在對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計不足。這直接導致在講解平面圖形的特點時,學生無法對,平面圖形的特征從邊、角等方面進行描述。對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
3、課堂的表揚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學生的回答能給予反映,但是表揚的語言過于匱乏,對學生的表揚沒有真真讓學生從心里深深的感覺欣喜。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表揚機制。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件(通用14篇)】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上冊課件11-06
小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課件11-18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上冊課件09-09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件01-16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拼音課件11-07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畫》課件10-28
一年級小學語文上冊復習課件09-27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課件09-10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素材09-09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課件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