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桂林山水課件
導語:閱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四年級下桂林山水課件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四年級下桂林山水課件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全文脈絡清晰,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編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也是本冊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美麗的河山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課文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語言和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學目標】
1. 閱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理解重點句段,學習作者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理解和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重點難點】
1. 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 難點:學習作者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一個由中低段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學生注意力增強,其思想方法開始由過去籠統的印象轉向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具體分析,知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學生的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根據這一變化,語文教學可在課標指導下要重視字詞句段文等語言文字訓練;強化閱讀、思維和寫作訓練,以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養成獨立讀書的習慣尤其重要。四年級學生開始形成自我評價的意識,這種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別人的評價,所以課堂上還應該欣賞和鼓勵學生,促使學生在客觀評價中進步。
【教法學法】
談話法、閱讀法、自主閱讀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等綜合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認讀生字新詞,熟讀課文;細讀課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位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的桂林,去領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設計談話導入,一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上來;二是以語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檢查自讀情況,認讀生字新詞的,相機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意。
3.引導梳理文章脈絡,初知課文“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本環節的設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整體——部分——整體”,遵照課標對第二學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認識課文結構,了解課文重要段落,為細致閱讀課文奠定基礎;認讀生字新詞,為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掃清障礙。)
三、 細讀課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 自讀課文,想想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么。
2. 談話,了解自讀情況,相機引導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這句詩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時廣西提點刑獄王正功,或許還能更早。歷史上,各個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覽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說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總領全文。
(根據課文結構,課文第一段是總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著引起下文作用,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對學生讀寫都有著重要作用;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到贊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四、小結全課,練習寫字。
(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關于識字寫字漢語拼音教學”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特點;進行練筆,學習課文表達方法;拓展閱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說說課文大意及第一段內容,回憶課文脈絡并板書。
過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圍繞這一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唐代韓愈有詩贊道:“水作輕羅帶,山如碧玉簪”; 清朝袁枚描繪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領略桂林山水絕代風姿。
(直接導入后復習已學內容,運用思維遷移規律,使新舊知識無縫對接,使學生自然進入新課學習)
二、細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山水之美,學習課文表達方法
1. 自由讀課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別有什么特點?畫出能體現山、水特點的句子或詞語。
2. 小組交流畫出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 匯報交流,相機引導品讀課文,圖文印證,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點,體會課文表達方法。
預設:品讀句子
①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通過“讀——議——讀”的過程,引導學生讀句子體會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點,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繪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來。
在品讀中相機進行仿寫訓練:
校園的花真多啊, ;校園的花真艷啊, ;校園的花真美啊, 。
真 啊, ; 真 啊, ; 真 啊, 。
②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的水。
作者在寫漓江水特點的時候,開始用對比的方法,凸顯漓江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這一點可相機引導學生自讀體會。
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回憶學習漓江水特點的順序點撥學法,引導學生自學桂林山的特點,自主體會感悟。
桂林的山形態萬千,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④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參看句子②學習要點,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說)
4. 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片段。
(第二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是需要學生“細致閱讀”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閱讀—精讀中指出:“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句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因而本環節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細讀、理解、品味、體會,從而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句意,品味語言,體會情感,進而學習課文表達方式,展開語言練習。在語言實踐中學習閱讀,拓展思維,練習寫話,達到在學習中運用語言的目的)
三、自學課文第三段,小結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
2. 指名匯報,相機了解學生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在課文中的作用——總結全文。
3. 回顧全文,欣賞桂林山水視頻,說說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課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段,起著總結全文,點名主題的作用。采取自學匯報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匯報中理解句子,感受構段作用;同時回顧全文,回歸整體,升華主題)
四、拓展閱讀
1. 配樂朗讀: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如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2. 聯系課文,談談你對詩歌的理解。
(補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學生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桂林山水的認識,從而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業
1. 讀了《桂林山水》一課,請你用筆記下自己學習的收獲,或者抒發對桂林上水的感受。
2. 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或圖片,或文章,或詩歌,或地形地貌解讀資料,進行綜合性學習,可朗誦詩歌,可當小導游介紹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報等等。
(作業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讀后感”,加深學生對祖國山水的情感;二是綜合性學習,發揮學生主體意識,采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開展課后學習。目的在于“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將語文課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個角落,延伸向40分鐘以后,使課堂學習時雖盡而課無窮)
附板書設計
總:甲天下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 分 贊美
山:奇、秀、險
總:畫中游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桂林自然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文按先總后分的寫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課文一開始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我國名勝中的地位,同時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桂林山水甲天下”,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甲”是第一的意思。
接著分別具體描寫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寫漓江的水,先用“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一句,拿大海、西湖同漓江的水相比,是說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的“波瀾壯闊”,也不同于西湖的“水平如鏡”,漓江的水有一種獨具特色的美。一個“卻”字,說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的水相媲美,可見漓江的水是多么迷人!接著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準確而生動地描寫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突現“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體現“清”;用“一塊無瑕的翡翠”形容“綠”,然后通過寫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覺,再現漓江之水的靜。
再寫桂林的山。寫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險”的特點來寫。先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接著運用排比的手法,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具體寫山的“奇、秀、險”。山的“奇”表現在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連綿不斷,而桂林的山是“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并且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兩岸。山的“秀”是指山很秀美,表現在山的色彩明麗。“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既形象地寫出了山的形狀像“屏障”,像“竹筍”,同時也生動地描繪了山的色彩明麗和鮮亮。山“險”表現在山石奇形怪狀,重重疊疊,并且高聳突出。“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是作者當時的感受,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栽倒”指頭朝下跌倒,這里指山石的高聳突出,可以看出山是多么的“險”!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畫面來進行描繪。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形成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美麗畫卷,令人流連忘返。課文最后運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既總結了全文,同時又抒發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這句詩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江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玩、觀賞。
【四年級下桂林山水課件】相關文章:
四下語文桂林山水課件04-17
《桂林山水》課件04-18
《桂林山水》的課件04-23
桂林山水 課件04-21
《桂林山水》的課件素材04-15
桂林山水課件資料12-02
桂林山水課件參考04-15
桂林山水課件簡介01-17
優秀桂林山水的課件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