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通用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準備好課件,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利用網絡展開多層面的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并能較好地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嘗試寫簡短的“解說詞”。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詞語。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群鳥齊鳴的聲音
聽一聽,你想到了什么?說一說
2、多么令人向往的鳥的樂園呀!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鳥的天堂》,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板題、讀題。
3、釋題: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小鳥的樂園)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據內容分段。
三、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想想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2、比較: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和樹梢。
(短句讀來有韻味)
3、作者就快要到“鳥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4、懷著喜悅的心情,輕聲讀第一段,感受、欣賞河面環境的幽靜和景物的優美。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結尾句)
2、 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朗讀
3、 為什么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
(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大榕樹枝繁葉茂,便于鳥兒棲息;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二、學習第二段。
1、 作者描寫的大榕樹有何特點?
2、 理解句子: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榕樹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顫動”?為什么會有這種“新生命在顫動”)
3、面對這樣一株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么贊嘆?(啊!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指導朗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5、大榕樹枝繁葉茂,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可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這是鳥的天堂嗎?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經過鳥的天堂,看見了什么?
三、學習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里。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我們繼續拍掌!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應接不暇。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再次欣賞那熱鬧的場面吧!
自由地讀讀課文,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起來讀,可以找伙伴一起讀,也可以請老師和你一起讀!
2. 指導朗讀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緊湊。`````````````1
3. 導讀:作者繼續拍掌,無數的鳥從榕樹叢中飛了出來,這么多的鳥聲,這么多的鳥影,作者有什么感覺?理解“應接不暇”。
4. 作者終于看見這數不清的小鳥了,原來對于小鳥們來說,這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就是它們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虛傳。
5、讀一讀課本上寫鳥的句子。鳥兒真多呀,我們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課文中那個詞說明這一點?聯系上下文解釋
6、面對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離去,從心底發出贊嘆。
7、小結:作者寫大榕樹的美麗抓住了它的枝、根、葉,也就是事物的靜態來寫的,(板書:靜態)而寫鳥則抓了鳥的活動變化,也就是事物的動態來寫的,(板書:動態)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寫得生動活潑,富有變化,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像作者一樣舍不得離開鳥的天堂。
四、感情朗讀。
請同學們選一段你最喜歡的課文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
1、課文寫了作者先后兩次赴新會“鳥的天堂”,所見所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去的時間不同)
2、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
六、課外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鳥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領略南國風光,就請大家去讀讀巴金先生的《旅途隨筆》。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2
設計說明:
此前教學《山行》《絕句》《望廬山瀑布》等古詩,學生在入學前就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所以上課時他們往往急欲表現其背默的本事,無法沉下心來學習體會詩歌。因此,我就將計就計,一上課先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讓他們展示背誦水平,然后自學生字詞后默寫古詩,接著才開始理解詩意,練習吟詩成誦。
課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這兩首古詩孩子們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誦和默寫就成了一個難點。而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根據“理解記憶”原則,本課教學擬按如下思路來進行:初讀了解大意,學習生字;精讀品味欣賞,理解詩意; 熟讀成誦感悟,體會感情。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小組賽詩會:個人參賽,以小組為單位計分,背出古詩篇目最多的小組為勝。
2、師生評價,重在激勵。
師對失敗的小組說:“今天咱們再學兩首,也許下次就能轉敗為勝。”
二、板書:望洞庭。
1、指名說題意、介紹洞庭湖。(老師適時補充或表揚)
2、誰、什么時候、在哪里望洞庭?(簡介作者:劉禹錫)
三、師范讀,生自讀,指名讀,齊讀。(指導停頓、語速和語調)
四、學習生字:潭、螺。認識多音字:磨。
五、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同桌自學、交流: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不懂,需要幫助?
六、精讀品味。
1、指名說說:讀懂了哪些詞句?(老師適時補充、引導、啟發或肯定、表揚、激勵)
2、指名交流:還有哪些詞句沒有讀懂?誰讀懂了,愿意幫助他?
3、指名匯報:誰特別厲害,能將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時間允許的話,要多請幾位說)
七、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作業設計: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背誦〈望洞庭〉。
2、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導入新課。
1、昨天的賽詩會上我聽到有個同學會背〈古朗月行〉,大家都會背嗎?那么一起來吧。
2、翻開語文書14頁,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這首詩和剛才背誦的〈古朗月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名交流。
相機板書課題:峨眉山月歌,指名介紹峨眉山。
三、指名讀,齊讀。(重點指導讀準字音。)
四、學習生字:峨、眉、君。認識:羌、渝(結合三下練習1“簡稱歌”“渝”是“重慶”的簡稱,因此詩中的渝州其實就是今天的重慶市。)
五、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在自學的基礎上,同桌交流: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不懂,需要幫助?
六、精讀品味,感悟詩境。
學生匯報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沒有讀?指名幫助。老師適時補充作者寫作此詩的背景,并借助插圖,幫助學生對詩句的體會。
指名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整體感悟,促進理解。
七、背誦體會,總結全詩。
作業設計:
一、默寫〈峨眉山月歌〉。
二、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詩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羅”、“眠”、“霸”、“占”,積累“壓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合作探究,品味詩歌語言的美,學習詩歌中擬人的修辭手法,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的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散文詩歌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2.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擴詞法,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讀詩題,想象畫面
板書課題,引導交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現代詩——《花牛歌》,齊讀課題。說一說:讀了詩題,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用拘泥于詩歌表現的畫面和意境,讓學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點燃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用序號標出詩歌的小節。
2.小組合作學習。
(1)大聲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組詞。
(3)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3.學生分節朗讀,在師生點評中指導學生讀準“眠、巢、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讀好“壓扁了一穗剪秋羅”“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這兩個句子。
4.教師配樂朗讀全詩,學生閉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詩歌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依據文本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將想象的.主體聚焦在自由、悠閑、可愛的小花牛身上。通過這個環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花牛坐、眠、走、做夢這四幅畫。
(三)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學第1節
(1)出示課文插圖,這幅插圖畫的是哪一小節內容?
(2)學生自由讀第1節,找一找這里寫了哪些景物?
(3)指導想象:花牛的顏色、樣子、動作等;草地和剪秋羅的顏色、樣子等;花牛、剪秋羅可能會說些什么?
學生邊說,教師邊寫出關鍵詞,如(黑白相間)的花牛、(軟綿綿)的草地、(美麗)的剪秋羅等。
(4)指導學生憑借想象說出第1節所描寫的畫面,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花牛?
(5)帶著想象和感受朗讀第1節。
(6)總結想象的方法:抓關鍵詞,從顏色、樣子、動作、語言等方面展開想象,能讓畫面更生動。
2.小組合作,學習第2、3、4節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運用上面學的想象方法開展學習。
小組學習步驟:
(1)大聲朗讀詩歌,圈出這節詩寫了哪些景物?
(2)逐句想象畫面內容,再連起來說一說。
(3)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花牛?
(4)帶著想象和感受朗讀。
全班分享,重點指導第2節“眠”“霸占”,第3節“滴溜溜”,第4節“偷渡”的想象。
小結:多么自由、悠閑的小花牛啊,指導學生講述整首詩的畫面。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擴詞法指導想象第1節詩,讓學生懂得通過抓關鍵詞,從顏色、樣子、動作、語言等方面展開想象,能讓畫面更生動;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后三節,通過對擴詞法的操練,讓學生掌握想象畫面的方法,感受花牛的自由、俏皮、悠閑。
(四)作業布置:
淘氣的花牛在草地里還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發揮你的想象,仿寫1-2節。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牛在草地上還可能做什么,仿寫詩歌,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生創作詩歌的熱情。
(五)課后延伸
課后找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歌朗讀。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字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夠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并說說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的“巧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現代詩,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課文最前面有一段導語,通過導語我們就知道學習這兩首詩歌的方法了。誰來給我們讀讀。(學生個別讀)
2.這段導語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書: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
3.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讀讀兩首詩,我們先讀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學習第一首。
(一)讀出節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學生自讀,指名朗讀)
教學提示:
①正音,盡(jǐn)管、蘆葦(wěi)。
②用詩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對比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現代詩歌分行的特點,并通過朗讀,讀出詩歌的節奏。
2.齊讀詩歌。
(二)想象畫面
1.多美的朗讀,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此時此刻正在江邊欣賞著這幅美景,再仔細瞧瞧,這畫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學提示:
①學生自讀中發現景物:鳥兒、斜陽、江上、蘆葦,老師板畫江上、蘆葦、鳥兒。
②學生借助教具“太陽”板貼,嘗試結合詩歌意思將斜陽放在畫面的適當之處。學生在板貼中,感受斜陽漸漸西沉,時間緩緩推移。
2.想象畫面,讀出詩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說,一首好詩一定有詩人巧妙的構思,從古至今,詩都很強調構思,這首詩中你發現詩人的巧思了嗎?
教學提示:
①感悟“馱”字的巧思。倦鳥歸巢、夕陽西下,這本來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過的景象,可是作者卻說它是馱著斜陽回去,把原本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系到了一起,這就是詩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陽灑在江面上,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詩人筆下,這一切似乎是鳥兒帶來的。
③感受“妝成紅顏”的巧思。這白頭蒼蒼的蘆葦,因為這夕陽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充滿詩意的畫面中。(配樂學生朗讀)
3.讓我們輕輕閉上雙眼,夕陽西下,倦鳥歸林,江水瑟瑟……讓我們想象這樣的畫面聽同學讀,讓我們一起背一背,把這樣的畫面印在腦中,記在心里。配樂背誦全詩。
三、自學第二首詩歌。
1.出示自學要求:
①請用“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悟巧思”四個方法自學《花牛歌》,在學習單上完成自評。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學情況并相互評價。
2.學生根據自學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花牛歌》。教師提示學生,“悟巧思”為挑戰要求,可選擇完成。
3.師生、生生結合自學情況展開交流。
教學提示:
①說景物。結合畫面理解“剪秋蘿”。辨別“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畫面。結合語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閑自樂。
③悟巧思。感受詩歌反復的手法。根據學生的讀悟情況,機動引導學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構思。
4.配樂朗讀、背誦詩歌。
四、小結。
當我們再讀到現代詩的時候,可以用“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嘗試學一學。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5
深度解教材:
這篇課文由三首描寫秋景的古詩組成。《望洞庭》描寫了詩人在月夜遙望洞庭湖的美景;《菊花》立意新穎,使人了解了詩人愛菊的原因是“此花開盡更無花”;《楓橋夜泊》則通過楓橋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情。學生在學習完這三首詩后,要能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畫面,進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學生能夠根據課文注釋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但在情感上還難以體會。在授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查詞典和結合注釋的方法從整體上把握全詩。同時借助圖片或者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另外,可以啟發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從而逐步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意境,進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知識與能力:
1、會認“螺、霜、寺”3個生字,會寫“菊、舍、遍、漸、偏、霜、愁、眠、蘇、寺”l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能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3、通過對古詩的理解,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
突破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注釋和詞典對古詩有整體理解,并借助圖片或多媒體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
難點: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邊讀古詩邊想象畫面,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與學法推薦:
教法:運用自學輔導教學法,理解古詩的意思;運用分組教學法,解決不懂的問題;運用創設情境法,讓學生對古詩描寫的情境有所感悟。
學法:結合課文中的插圖和注釋,以及詞典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合作學習法,理解古詩中的重點句子。
師生齊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范讀錄音、生字卡片。
學生: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巧安排:
3課時。
第一課吋
課時目標:
1、會認生字“螺”。
2、理解《望洞庭》中詩句的意思,能從整體把握古詩的主要內容,想象古詩所描寫的畫面。
3、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詩人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教師播放洞庭湖美景的視頻,配樂欣賞。(出示多幅月光下洞庭湖景色的圖片,配樂《洞庭秋月圖》)
2、導入課題:同學們,剛才播放的風景美不美?這里就是湖南岳陽的洞庭湖。早在唐朝,這里的湖光山色就迷倒了一位大詩人。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唐朝,去看看大詩人劉禹錫描寫了怎樣的洞庭湖美景。(板書課題:望洞庭)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給學生以視聽的雙重享受,創造古詩教學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對洞庭湖美景產生興趣,進而過渡到本課的教學。
二、初讀古詩,理解大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生字的音。
提示:潭(tán)、螺(luó)。
2、要求學生結合注釋和詞典理解古詩,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教師提問。
課件出示古詩《望洞庭》,運用講解法指導學生理解詞語。
秋月:指秋天皎潔的明月。
湖光:指明月下清澈明凈的湖水。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的,要磨了之后才會變得光亮。詩句是用來比喻詩人遠望洞庭湖時,月下的湖面平靜而朦朧,像是沒有磨光的銅鏡。
遙望:遠望。
白銀盤:喻指月光照射下平靜的湖水。
3、學生組成小組,根據對詞語的理解討論古詩的意思。
小組派代表發言,簡述古詩的意思。教師明確:秋夜,皎潔的月光與清澈明凈的湖水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湖面上一點兒風也沒有,朦朦朧朧的湖面好像是一面沒有磨光亮的銅鏡。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青翠無比,湖水清澈明凈,遠遠望去,就如同在銀白色的盤子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惹人喜愛。
4、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評價。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和點撥指導,使學生掌握古詩的意思。
三、重點探究,啟發想象。
1、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讀古詩:詩人在詩中運用了三處比喻,請找出來,說一說詩人分別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學生自讀古詩,思考問題。教師結合課文插圖對學生進行點撥式指導。
引導學生找出三處比喻:“潭面無風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教師點撥:從課文插圖不難看出詩人的觀察時間是晚上,月光照射下的湖面會顯得很模糊,所以詩人把湖面比喻成沒有磨光亮的銅鏡。另外,詩人還把湖面比喻成了白銀盤,把青山比喻成了青螺。(板書:比喻)
2、教師利用課文插圖啟發學生想象。
(1)引導: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當我們乘著小舟蕩漾在夜晚的洞庭湖,我們會看到月亮就像……洞庭湖水就像……我們的心情是……我們不由得輕輕哼起了歌……
(2)思考:詩人能描繪出如此美麗的景色,說明詩人飽含著一種怎樣的感情?
教師歸納:詩人對祖國山水十分熱愛。(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句詩句里描寫的哪處景色。)(板書:對祖國山水的熱愛)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古詩,使學生的朗讀更有目的性;利用插圖啟發學生想象,更能調動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其聯想到古詩所描寫的畫面,從而理解古詩內容和意境。
四、指導朗讀,劃分節奏。
1、教師播放《望洞庭》的范讀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糾正自己讀錯的地方。
2、教師指導學生劃分出朗讀的節奏。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元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3、要求學生根據朗讀節奏練習朗讀。
4、教師指名朗讀,對讀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設計意圖】采用范讀和練讀相結合的'方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使學生能輕松掌握古詩的朗讀節奏。
五、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學習了劉禹錫的這首古詩后,大家有沒有覺得月夜的洞庭湖的景色很美麗?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能去洞庭湖游覽一番,感受這美景。
2、布置作業:背誦《望洞庭》,同桌互查互背。
六、隨堂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填空。
《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詩句的后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詩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整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之情。
答案:唐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比喻對祖國山水的熱愛
第二課吋
課吋目標:
1、會寫“菊、舍、遍、漸、偏”5個生字。
2、理解古詩《菊花》的意思,能根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寫的畫面。
3、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體會詩人對菊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1、教師指名背誦《望洞庭》,并說說古詩的意思。
2、教師出示菊花滿院綻放的圖片,導入新課:暖春有嬌艷欲滴的桃花;炎夏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深秋時節,天氣變涼,百花凋零,但是仍然有一種花選擇在這個季節怒放,那就是——菊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元稹的詩作《菊花》。(板書課題:菊花)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圖片給學生以直觀感受;運用對比法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古詩,理解大意。
1、學生自讀古詩,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把生字讀準。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
菊:中間的“米”字要寫得緊湊一些。
舍:第一筆撇和第二筆捺要寫得舒展些。
遍:最后一筆要向右伸。
漸:“車”字與“斤”字所占的比例要勻稱。
偏:要按照左窄右寬的比例來寫。
3、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詞典理解古詩。
教師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教師可對學生的表達作適當補充)。古詩的意思:一叢叢的秋菊,環繞著屋舍,像陶淵明的家一樣。(詩人)繞著籬笆欣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漸漸地偏西。不是因為在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看的花了。
【設計意圖】教師重點指導要求會寫的生字,使學生能針對自己存在的書寫問題進行糾正:運用討論交流的方法理解古詩的意思,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重點探討,引導想象。
1、出示問題:古詩的前兩句主要描寫了什么情景?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觸?
學生帶著問題朗讀古詩,組成小組討論問題。
教師指小組代表回答:古詩的前兩句主要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后兩句主要描寫了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板書:秋叢繞舍、遍繞籬邊、偏愛菊)
2、教師播放古詩《菊花》的視頻,出示包含《菊花》詩句大意的介紹并配以相關畫面,啟發學生根據自己所看、所聽來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
教師明確詩人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板書:對菊花的喜愛和贊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古詩,使學生的朗讀更有目的性;運用視頻來啟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詩境。
四、指導朗讀,劃分節奏。
1、教師播放《菊花》的范讀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糾正自己讀錯的地方。
2、教師指導學生劃分出朗讀的節奏。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3、要求學生根據朗讀節奏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對讀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4、指導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劃分出朗讀節奏,提高學生朗讀古詩的水平。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百花多在溫暖的季節盛開,菊花偏偏不畏風霜,詩人喜歡菊花的原因也正是如此。讀了詩作后,你是不是也喜愛上了菊花?希望同學們能帶著對菊花的喜愛之情去朗讀、背誦古詩,做一個能吟善誦的小詩人!
六、隨堂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填空。
《菊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_,詩句的前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寫詩句)
答案:唐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此花開盡更無花
第三課吋
課吋目標:
1、會寫“霜、愁、眠、蘇、寺”5個生字。
2、理解古詩《楓橋夜泊》的意思,能根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寫的畫面。
3、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體會詩人孤獨、憂愁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1、教師指名背誦《望洞庭》《菊花》,再說說這兩首古詩的意思。
2、導入新課:領略了秋夜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又欣賞了秋菊怒放的美景,今天,我們來看看唐朝大詩人張繼描寫的深秋江邊的景色。(板書課題:楓橋夜泊)
【設計意圖】采用提問法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采用類比法導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古詩的課堂氛圍中。
二、初讀古詩,理解大意。
1、學生自讀古詩,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教師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
霜:上下等寬。
愁:下半部分的“心”字不要和上半部分的“秋”字過于分散,要寫得緊湊。
眠:左窄右寬,最后一筆斜鉤要寫得舒展些。
蘇:下半部分的“辦”字不要寬于上半部分的“艸”。
寺:上寬下窄。
3、學生借助注釋和詞典理解古詩,不懂的詞語可向教師提問。
對:相對,面對。
愁:憂愁,愁悶。
姑蘇:今江蘇蘇州,舊名姑蘇,因有一座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蘇州城西的一座寺院。
夜半:半夜。
到:這里是傳到的意思。
四、指導朗讀,劃分節奏。
1、教師播放《楓橋夜泊》的范讀錄音,學生仔細聽,糾正自己讀錯的地方。
2、指導學生劃分出朗讀的節奏。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學生根據朗讀節奏練習朗讀,教師指名朗讀。
4、同桌互背,指名背誦。
【設計意圖】采用播放錄音和劃分節奏相結合的方法,從讀音和節奏兩方面提高學生朗讀古詩的水平。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洞庭湖的湖水清澈明凈,青山翠綠;秋菊繞著房屋一叢叢地綻放;深秋的江邊一派讓人感到憂愁、孤獨的景象……讀了詩人描寫的這么多美景,同學們是不是被詩人的才華所折服了呢?其實,描寫秋景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能多多搜集,多多積累。
六、隨堂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作業設計
填空。
《楓橋夜泊》的作者是_______代詩人_______,詩句表達了詩人_______的心情。
答案:唐張繼孤獨、憂愁
4、學生組成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教師明確詩句的意思:月亮落下去的時候,棲息在樹上的烏鴉不停地叫著,寒霜彌漫夜空。(詩人)面對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心情愁悶,久久不能入眠。半夜里,姑蘇城外寒山寺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解決字詞問題,并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詩句大意,從而鍛煉他們獨立理解古詩的能力。
三、重點探討,引導想象。
1、思考:古詩前兩句都描寫了哪些景物?從詩句的后兩句中你聽到了什么?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
2、學生聽完錄音后,小組交流問題。
指名回答,教師歸納:古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景物有月亮、烏鴉、寒霜、江楓、漁火(板書: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從后兩句聽到了半夜寒山寺敲鐘的聲音。(板書:鐘聲)
3、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插圖進行想象:寒霜滿天的秋夜,詩人看著茫茫江面上的點點漁火,聽到了半夜的鐘聲,想到了自己的故鄉和親人,此時,詩人有怎樣的感受?
教師明確:詩人感到孤獨、憂愁。(板書:孤獨、憂愁)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觀察插圖邊思考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想象古詩所描寫的畫面,從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1)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為什么?”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有關句段,感受“鳥的天堂”里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留戀”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應接不暇”造句。
3、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了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么不同點?
(2)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2、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來自于課文的什么地方?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二、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臵疑。
2、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7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讀準“應、興、禁、漲、泊”等多音字的字音;能主動積累文中描寫榕樹大和鳥多的詞語。
2、理解課文詞句,嘗試學習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寫話。
3、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美,從而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一靜一動的對比描寫來突出主題“鳥的天堂”。
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天堂
你們知道天堂是指什么?(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
2、齊讀課題。
3、指名讀課題上的注釋,了解作者巴金。教師可補充介紹寫作背景。
4、通過預習,大家一定對課文有所了解,誰能介紹一下“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5、過渡:鳥的天堂離我們不遠,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巴金爺爺一起到廣東新會去看一看它。
二、整體感知
(一)學習字詞,梳理文章條理。
1、自己輕聲讀課文,根據要求預習課文。
2、開火車讀課文,找找哪幾小節分別寫了“我們”第一、二次去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的?
3、讀讀下面的詞語,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理解:應接不暇
4、進行朗讀評議,糾正讀音。
5、巴金爺爺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別是什么?
歸納出:
第一次來到鳥的天堂,一棵大榕樹給巴金爺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看見了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
(二)學習第一次來到鳥的天堂,認識榕樹的茂盛和美麗
1、過渡:第一次來到鳥的天堂,一棵大榕樹給巴金爺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讀第5-7小節,思考:課文寫了大榕樹的哪兩個特點?
板書: 茂盛 美麗
3、小組討論:劃出你認為榕樹“茂盛”和“美麗”的句子,并讀一讀。
(1)理解:“不可計數”——形容多,你還能給它換一個詞嗎?
(2)從“堆、一簇、不留一點縫隙”可以看出大榕樹處于生長最旺盛的時期。
(3)把句子補充完整。
4、這一刻,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棵靜悄悄的大榕樹,它盤根錯節,枝多葉茂。寧靜中蘊含了無限的生機。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幾小節。
5、小結:巴金爺爺按由遠到近的順序給我們介紹了大榕樹的“枝、干、葉、根”,讓我們也感受到了大榕樹的茂盛和美麗。
板書:枝 干 葉 根(遠——近)
6、過渡:大榕樹有一種靜態的美,可巴金爺爺來到榕樹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見小鳥了嗎?他什么時候才真正看見了小鳥?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復習鞏固
1、再開火車讀上述的詞語。
2、齊讀課文,要求讀通、讀正確。
3、說說作者第一次來到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8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后練習題3的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選目標,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并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匯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抽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評: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自選目標的預習考慮了學生個體差異和潛能的獨立學習。預習成果的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后發出贊嘆的句子。
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三.揭示研讀專題,開展研讀。
㈠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①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么?后一個鳥的天堂指什么?
②為什么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這樣的贊嘆?
1.獨立研讀課文
2.小組合作研讀,得出初讀成果。
㈡集體交流: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⑴圍繞描寫榕樹枝桿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交流,相互啟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⑵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⑶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評:把閱讀與質疑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引入學習描寫群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⑴演示課件(群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⑶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評:以不同形式的讀來代替講,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表達技巧,拓展升華和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創設情境,進行語文實踐。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么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為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后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贊嘆: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評:把演講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方式引進課堂,把教材還原成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化的生命態中展開對話,活化了教材。)
五.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游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游演習一下。
(評: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培養同學在閱讀過程中充沛發表自身見解的能力。
3、通過理解前后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4、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局部段落。
【教學重點】
1、通過了解前后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2、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3、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同學在閱讀中充沛發表自身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1、大榕樹為什么長得那么奇特,同學了解不多,可能會有疑問,要講清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教學手段】
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從巴金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書:
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呢?
二、依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身讀了課文后感覺是什么?在旁邊寫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
(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身讀的感受。
3、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和課文有關知識
《鳥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鳥的天堂”后寫下來的。“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么呢?“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并說說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謄寫生字詞語。
〖板書設計〗
3、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
第二次鳥的天堂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從鳥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緊張不緊張?看到這么多老師坐在這里肯定緊張。老師今天讓大家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出示課件:群鳥圖)這節課,現在,你們就是這一只只小鳥,那你們還緊張嗎?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
1、出示課件:
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一局部,這一局部寫出了“鳥的天堂”什么特點?
(活潑可愛、鳥多)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發言)
3、當同學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
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課件“群鳥紛飛”圖協助理解)
4、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
(熱鬧)
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同學讀完后問:
這一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么呢?
(可能在說,我在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身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出示課件,學習重點局部(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局部:
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
小鳥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⑴當同學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課件協助同學理解。
⑵當同學講到“數不勝數”和“臥”字時,出示課件協助同學理解。
⑶你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說出來討論討論。
⑷假如你沒有,那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
老師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抖”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①同學討論:
(聯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
B、“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C、有風吹過。
②出示課件理解。
⑸這么美,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才干讀出來呢?
指名讀7~8自然段。
評價:
讀得怎么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
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
(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四、小結課文
這么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這么美呢?
(同學自由發言:聯系環保意識談)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 10
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情景,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南國風光。
(一)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段落和語句體會“鳥的天堂”為什么被稱為“鳥的天堂”。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風光的美麗,積累、運用語言。
(二)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段落和語句體會“鳥的天堂”為什么被稱為“鳥的天堂”。學習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鳥的天堂的圖片資料,在百度中搜索《鳥的天堂》課件,并對其進行選擇、整理,制作成PPT課件用于課堂教學。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鳥的天堂》的相關教學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竹竿、白茫茫、規律、縫隙“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邊讀邊想象鳥的天堂的畫面,感受南國風光,積累課文優美的語言,體會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驚醒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課文的語言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全文。我在朗讀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讀、學讀、練讀、美讀的提高過程。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開展拓展性活動,讓學生真正融入文本中。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天堂應該是什么樣子?交流,那鳥的天堂呢?你想象一下鳥在那里會怎樣生活?今天,老師帶帶大家去鳥的天堂游覽一番,好嗎?
2. 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
3. (出示圖片)
4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感受呢?板書(鳥多 自由)
二、 教學過程
(一) 檢查預習
1. 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 小組檢查生字詞語認讀
3. 讀得正確流利的組長畫星
4. 教師檢查預習,看看這些生詞你會讀了嗎?(出示課件)
5.讀得很好,那么這些詞語你有不理解的嗎?提出來,讓我們共同解決。
(二) 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把這些詞語放在課文中你還會讀嗎?誰愿意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跟我一起聽他讀,看他們字音讀得準不準?
邊聽邊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一次見到了什么景象?
2.學生匯報,
課件出示課文第6、7、8段的有關段落
(三) 品讀課文,感受特點
1.認真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小鳥是怎樣在天堂里生活的? 邊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認真讀一讀,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寫完后在小組內交流生匯報。
這么美,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才能讀出來呢?
2.指名讀7-8自然段。評價:讀得怎么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鳥,看到這么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你的同伴呢?
現在,老師想讓你以小鳥的身份,給大榕樹寫一句或幾句廣告詞,讓你的同伴知道這里很美。
(四)看圖片指導朗讀
過渡:是啊,正因為這棵枝干茂盛的大榕樹,給鳥兒提供了廣闊的生活空間,同時,這里的人們與鳥兒和諧相處,所以,這里成為了鳥的天堂。
那小鳥在這里怎樣生活的?你是從哪些詞語句子體會到的 ?
1.出示課件(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么特點?(活潑可愛、鳥多)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發言)
3.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
4.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學生讀完后問:這一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么呢?(可能在說,我在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再回到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
再次指導讀6、7、8自然段
(五) 交流 朗讀感悟
過渡:是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 課文中哪些句子寫得好?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讀一讀你自己喜歡的.部分。
指導感情朗讀,并體會領悟作者在表達中飽含的感情
(2)走近作家巴金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六)拓展閱讀
鳥的天堂
田漢
三百年來榕一章,濃蔭十畝鳥千雙。
并肩只許木棉樹,立腳長依天馬江。
新枝還比舊枝壯,白鶴能眠灰鶴床。
歷難經災從不犯,人間畢竟有天堂。
這首詩,是著名的劇作家田漢同志1962年到新會,游覽鳥的天堂時即興而作。
(七)鞏固檢測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這句話中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是因為( );第二個沒有加引號是因為( )。( 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1.對大榕樹的稱呼。
2.這的確是鳥棲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贊嘆。
【教學總結】
《鳥的天堂》一課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為生態環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民不許人捉它們。)同時生態環境好又有人為的因素。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前查找資料,初步感知生態美。
課前查找資料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變其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寫作的《鳥的天堂》原文,鳥的天堂所在地,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時間,老百姓是怎樣保護它的,以及作為保護區和游覽勝地,鳥的天堂的現在的情景。同學們對鳥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歡這鳥的天堂,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和情感基礎。同學們所查找的資料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這樣他們的知識寶庫又有了新的內容,頭腦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概念:鳥的天堂是美的,這美是人為的創造出來,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創造生態美。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生態美。
《鳥的天堂》一文內容寫的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來自于生態環境的美!為讓這美的生態圖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究就成為關鍵。
三、課后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后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來延伸綠色教育:畫圖或寫段導游解說詞來表達自己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鳥的天堂”優美的環境成了學生贊頌的內容,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
【四年級上冊第3課課件】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第26課課件(通用12篇)12-08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27課課件(通用11篇)12-09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7課課件08-10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課件(精選11篇)09-21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的課件(通用8篇)10-26
四年級上冊勞動課件01-10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件08-06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課件(通用8篇)10-26
四年級上冊美術《節奏的美感》課件10-18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課件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