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四年級下冊課件
小學生四年級下冊課件1
說教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階段應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的過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作為中年級的語文應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作品內涵。
《抓鬮》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血濃于水的親情。文中用看似平凡的事件作為線索,用飽含深情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將父親與孩子,姐姐與弟弟間至真,至美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文中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一位父親迫于生活的壓力,艱難地以抓鬮的形式確定讓姐弟倆中的一個人去上學,可抓鬮的過程中姐弟倆的謙讓讓父親感動不已,最后,他下定決心,寧可自己苦點。累點也讓兩個孩子都去上學。
作為本單元中記人的文章,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形成積極地人生態度,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中,培養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父親的形象在作品對父親的語言神態的描寫中,在姐弟倆的相互謙讓的映襯中逐步完美起來,省略號的使用也對人物起到了突出和渲染的作用。寫出了父親遲疑,猶豫,出于責任及對兩個孩子的愛讓他做出決定的艱難。更加突出了父親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優良品德的形成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兄弟睦孝在中的傳統禮儀文化也熏陶感染著孩子們,更加突出了家庭教育在學生道德情操養成方面所起的作用。所以我選擇《抓鬮》這一課作為感悟人物形象地突破點,通過體會父親這一形象理解親情的偉大。在學校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質疑,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感悟父親形象的偉大,在自主創新中受到親情的感染熏陶。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默讀課文,勾畫重點語句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體會父子姐弟間的親情。
★聯系上下文,體會省略號的表達作用。
能力目標:
在分析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深入閱讀分析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悟父親的形象,體會親情的偉大。受到情感熏陶。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關鍵詞語體會人物性格及情感。
★聯系上下文體會省略號在表現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父親說話時的斷斷續續,遲疑,猶豫是愛的體現,姐弟倆互相謙讓也是愛的體現。
說學生
現階段的學生已基本認識2200個字,會寫1600個字。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在交談中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意見不同時與人商討;會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意識的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與段落;能運用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復述故事情節。四年級學生大多處于9-11歲,這個階段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此時大腦發育正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時刻;在學校教育中處于低年級向高年級過度的階段,生理心理變化特別明顯,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意志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說教法學法
一、緊扣重點,說教法
1、突出訓練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2、指導朗讀
語文課程目標的階段目標第二學段(3-4年級)的閱讀部分強調指出: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這堂課上我以朗讀貫穿全課,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積累語言。在朗讀時,我這樣引導學生,面對讓兩個孩子中的一個去上學,父親沉吟了一下,你能讀出父親的沉吟嗎?你覺得父親此時在想什么?你能讀出你對父親的理解嗎?讀出父親作出決定的艱難,體會父親對孩子的愛,你能讀出他的猶豫嗎?用這樣的語言提高學生朗讀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初讀感悟,教師引導學生揣摩父親心里從而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到從對關鍵詞語的理解中感悟父親對孩子們的愛,使課堂朗讀做到時機得當、目的明確,就能做到通過朗讀把語文學習的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有機結合。
3、多媒體的應用
結合文本特點,我將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幫助我突破文中的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父愛”的偉大。
二、培養能力,說學法
1、課前自主學習,產生閱讀期待
葉圣陶先生強調:“預習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上課之前,學生要切實預習。”因此,課前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自己通過閱讀知道了什么,讀懂了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動,感動的緣由是什么?還有哪些尚未弄明白,從而產生閱讀期待。也正好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要“利用閱讀期待,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一目標。
2、學生匯報重點段落,以讀促思考
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部分也強調:要使學生“能對文本中重要信息學會品析,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以讀為基礎、以思為核心、以議為形式,運用讀、劃、議等學習方式分析重點詞語及體會的人物情感,使學生能優勢互補,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說過程
一、導入(復述故事)
【回憶課文內容,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復述故事情節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探究中心
1、自主讀課文 ,邊讀邊勾畫邊想:文中令你感動的地方是什么,?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提出問題:文中令你感動的地方是什么?勾畫出相關的句子。讓學生到文章中找答案,使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記,邊讀邊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指名學生回答剛才的提問,教師隨機板書 (父親 姐弟)
【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直觀上把握三個主要角色的特點。】
3、合作探究:課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一家人的親情?(指點方法:讀——找、畫——議——讀)
【先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再具體地指點方法。這種設計使學生不至于盲目地讀,隨意地議,能使學生圍繞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的開展活動。現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掌握知識,而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創造能力、協調能力為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既能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一舉兩得。】
4、反饋交流
⑴小組代表回答問題。要求:①、朗讀句子;②、分析詞語;③、有感情朗讀。
【在以自學探究為主的課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接受式課堂里所沒有的一種全新的教學行為。】
⑵適時分析重點詞語句子,引導感情朗讀。
【本環節教學,我著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外語言。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把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
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是語文教學的獨特任務。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一點,適時地引導學生對描寫父親告訴孩子們決定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等詞語的品評,感知父親做出決定的艱難,體會父親對孩子們的愛。通過對寫父親一聲不坑,沉吟,遲疑等詞語的品評,感知父親。牢牢地把握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講到父親時,運用課件顯示文本:父親沉吟了一下說,明天,學校就要開學了,父親遲疑了一下說,你們倆,只能去一個 。使學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再通過引導體會省略號,去掉和保留省略號的對比朗讀,使學生更進一步學深、學透課文,從理論上突破難點,也使學生掌握新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閱讀標點符號都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文本,體會人物形象。
5、深化主題
⑴通過學生感情地朗讀姐姐弟弟互相謙讓,想讓對方去上學,父親猛的站起身,狠拍樹,輕輕撫摸孩子的頭,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愛的偉大力量。
⑵引導學生想象:“你從父親沒說完的話中想到了什么?進行發散思維練習。續寫省略號。
【這一步能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通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小結:這就是一種“愛”,偉大、無私、博大的父愛。(板書:愛)
三、總結全文
師:作者真實具體地描寫,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間最真摯、最無私的愛。正是這種感人的愛,讓父親做出了決定,兩個孩子都去上學;這種愛,感動了“我”,我不禁被這位勇敢,負責,而又令人欽佩的父親打動,被這份濃濃的親情打動。打動了每位讀者的心。
【教師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這種力量讓父親這個形象更加完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說效果
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形式多樣,反復地讀,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實現了對字、詞、句的進一步理解。體會了省略號在閱讀中的作用。在精讀重點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時,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他們談出了自己讀這些句子的情感體驗,掌握了有感情朗讀的基本方法。課堂上學生對父親當時的心理狀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但教師在引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父親沉吟,遲疑的復雜心理和一系列的行為時沒有給足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致使學生對父愛還沒有充分的理解和體驗導致學生對父愛體會不深,父親這一形象也表現得不盡完美。
小學生四年級下冊課件2
教學目標:
1、認識詩中的2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品讀詩句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偶、鬢、衰、客、”等字的意思,會寫“鬢、衰”兩個字,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朗讀這首詩。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鄉”請給這個字組詞。“故鄉”“家鄉”“鄉親”“鄉情”“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還有一句話說,樹高千尺,葉落歸根。中國人都有一種思鄉的情結。有一位詩人,他三十六歲離開家鄉,八十六歲才回到闊別己久的家鄉,寫下了一首詩《回鄉偶書》。板書課題
1、簡介作者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范讀,聽清生字的讀音,聽清停頓。
2、自由讀:(1)讀準生字的字音,有節奏地讀通詩句。
(2)借助詞語手冊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么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
三、再讀古詩品味詩情
1、誰能說說作者回鄉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了?重點理解“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師旁白:是啊,又高興,又傷心,這時候的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家鄉的變化,聽著家鄉話真是悲喜交加啊。板書:悲喜交加
2、還有兩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
師問:如果你是村里的小孩子,看見了一個八十多歲的不認識的老爺爺來了,你會怎么問啊?
師答:是啊,離開家鄉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們都把我當作遠來的客人啦。這是賀知章老爺爺深深的嘆息啊,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
3、你從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體會出作者什么的感情來了?
賀知章到底是不是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討論。
重點理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你想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這首詩呢
師引讀:因為五十多年沒有回到故鄉了,是多么的激動和興奮啊。帶著喜悅的心情讀詩。
離開的時候還是小孩子,而回來的時候已經頭發都白了,很傷感。帶著傷感的心情讀。
是啊,又高興,又傷心,這時候的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家鄉的變化,聽著家鄉話真是悲喜交加啊。板書:悲喜交加。帶著這咱復雜的感慨萬千的情感讀詩。
4、指名朗讀整首詩,師生共同點評,評議要點:你覺得他讀出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5、齊讀,背誦。
四、拓展:讀賀知章的另一首《回鄉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