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啟發誘導為前提,充分利用知識間的聯系,快速掌握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逐步化解難點,突破重點,從而使學生由理解記憶代替了死記硬背。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知識的前后聯系
本節課的內容是蘇科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第一節《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第四課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掌握“血管”、“心臟”和“血液”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血液循環的過程和血液循環對人體內物質運輸的重要作用。血液循環這部分與后面的知識點(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也有密切的聯系,本節課的內容在十四章節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教學重點 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以及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教學難點 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三、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
(1)了解血液循環的概念
(2)理解血液在循環中的變化
(3)掌握體循環和肺循環的基本途徑
2、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血液循環的血液成分變化,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3)通過探究血液循環的小活動和觀察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動手意識和合作精神。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
根據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小組討論的方法組織教學。
血液循環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依據實際條件,選用電腦課件,將這一過程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不僅便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更有利于在靜止與動態之間建立思維通道,發展認知能力。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1.改變教學模式,能為更多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 每個學生在其自身發展的方向和程度上都存在著差別,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考慮到他們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發展程度,使教學內容和形式多樣化,從而滿足木同學生的需要。 本節教學中,針對不同的難易程度,分別采取了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形式,以小組為操作對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留下主動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2.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學會分享,學會尊重
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學生成為課堂主角的同時,不但獲得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更體會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其他同學和教師的幫助,學會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尊重別人的意見,正確對待分歧,客觀看待合作與競爭。
3、媒體應用的思考
選擇的媒體和教學內容要統一。在制作CAI課件,要和課本內容所表達的意思一致,不能牽強附會。直觀媒體是教學的客體,學生才是主體。選擇時不能脫離教材單純追求表面效果和課堂氣氛。 選擇的媒體應符合最優原則。備課時綜合考慮哪種媒體最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提高素質,在幾中媒體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時,這時應選用最有效的媒體。
4、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是小魚尾鰭血液流動的觀察,錄像一是不太清楚,二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像是倒像,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我在這里只能側重血液在血管里流動的方向不一樣。
[七年級生物血液課件]相關文章:
10.七年級上學期生物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