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課件,無論哪種類型的課件,都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那要怎么寫好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精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實驗課程的第一課,本節教材符合課標的要求,在教材編排上,文字優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進的科學知識以及許多精美的圖片,并就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提出了很多問題,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側重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80%),體現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目標占15%,知識目標占5%。
課時準備: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況。
2.收集關于生物方面尖端先進的科學技術方面的資料,圖片、光盤,如DNA偵破技術,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方面的圖片、光盤。
3.磁帶(如《校園的早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放一首優美的鋼琴曲(或其它如《校園的早晨》磁帶)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到課堂氛圍的和諧、輕松、愉快、縮短師生間的感情距離,盡量體現師生間的民主平等關系。
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閱讀全文。
二、分組:選定小組長(組織教學:制定課堂紀律規則及評價條例)進行小組討論,再作記錄,小組討論內容。
1.學校的垃圾問題(特別是食品包裝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決,哪種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學校伙食房周圍樹干與其它區域的樹干比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校園內麻雀數量比前幾年有所增加,為什么?
4.今年暑期發生的洪澇災害說明了什么問題?
5.關注自我:有的同學長得健康結實,而有的同學長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嗎?你能簡單回答你是怎樣由小到大的`嗎?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長得列健壯嗎?更聰明嗎?
6.你是從什么途徑了解克隆和轉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組交流、討論
四、教師作補充,修正和總結,并對同學們的表現作出積極性的評價。
因為是第一節課,學生第一次分組完成不同的討論項目,然后進行表達和交流,所以無論對和錯,應首先給予充分的鼓勵,通過交流,辨清正誤,這樣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思考,積極發言的高昂激情,否則,參與的積極性容易受到打擊,以致影響以后的教學。
五、師生共同朗誦課文《致同學們》的第一、二段欣賞這兩段話,提高文學修養,討論:生活離得開生物嗎?
六、教師啟發,通過平常看報、看電視、看書、聽廣播或在網上查詢的資料,誰能說說除了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以外,你還知道關于生物學的其它方面知識嗎?(最后教師補充)
七、結束語:
同學們,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作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公民,是否應該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呢?是否應該具備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為新時代的學習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破譯生命的密碼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2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養成關注生活和社會的良好習慣;初步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及轉變學習方式。
2.能力目標:訓練思維、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有關生物學方面的信息及發展前景。
教學重點:
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材料器具:
藤纏樹的標本、磁帶(校園歌曲)、錄音機
教學實施步驟:
1. 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園的早晨》。
(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到課堂氛圍的和諧、輕松愉快,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盡量體現師生間的民主平等的關系。)
2.涉及報刊有關信息:列舉事例,如:成都七中學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識奧林匹克競賽中獲一等獎,說明我國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我國獲諾貝爾獎的人卻沒有,為什么?
(讓學生明白今年課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課方式,培養目標學習方式的變化。讓學生轉變學習觀念。)
3.給學生提出當今科技兩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學技術革命。
(為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打下伏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4.欣賞:師生共同閱讀課程《致同學們》的第一、二段,欣賞這兩段話。
(提高文學修養,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愛生物的情感。)
5.探討:從學生生活實際及學校具體情況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學校目前面臨的問題并需迫切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學生分組討論:(體現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學習。)
a) 學校的垃圾問題,用哪些方法解決?哪種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 學校的廁所問題,怎樣解決?哪種方案最好?(想象)
c) 出示:藤纏樹的標本。學生受到啟發,發現學校某些樹木、花草長勢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學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學習生物知識后解答,并將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改變此現象。)
d) 學校的溝渠問題,污染較嚴重,怎樣解決?什么途徑最好?
e) 學校食堂周圍的樹干與其他區域的樹干比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f) 校園內麻雀數量比前幾年有所增加,為什么?
g) 為什么政府要制訂《禁止焚燒秸桿》的措施?
h) 今年天氣的變化造成糧食的減產,說明什么問題?
i) 關注學生自身:有的同學長得健康結實,而有的同學長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嗎?你能簡單回答你是怎樣由小長到大的嗎?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長得更健壯嗎?更聰明嗎?
j) 列舉我校前任校長的腎衰竭疾病,探討疾病問題,器官移植問題?
6.拓展:教師啟發,通過平常看報、看電視、看書、聽廣播或在網上查詢的資料,誰能說說除了剛才我們討論的問題以外,你還知道關于生物學的其它方面的知識嗎?
(在此引導學生找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學會查資料,改變學習方式。學生回答不全,教師補充。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等。)
7.結束語:同學們,你們覺得生物知識有用嗎?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公民,是否應該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呢?是否應該具備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呢?
對本節課同學們的表現作評價:
因為本節課是第一節課,學生第一次分組完成不同的討論項目,然后進行表達交流,所以無論對與錯,應首先給予充分的鼓勵,通過交流,辯清正誤,這樣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高昂激情,否則參與的積極性容易受到打擊,以致影響以后的教學。為此本節課的評價的側重點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比例占80%;能力目標(體現在思維和表達能力方面)占15%;知識目標占5%。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常見類型
2、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特征
3、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4、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5-1-1水中生活的動物
一、動物的種類
1、大約有150萬種
2、兩類 一類是脊椎動物 (分類依據:體內有無脊柱)
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
二、水中生活的動物——魚類
1、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鏈魚、鳙魚
2、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兩個特點: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魚類的形態特點:
a)體形:呈梭形(流線形),能減少水中阻力
b)體色:背面顏色較深,腹面顏色較淺,是一種保護色
c)體表:被覆鱗片,體表有黏液,減少水中阻力
d)體表感覺器官——側線:能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
e)運動器官——鰭
胸鰭:平衡作用,幫助轉換方向
腹鰭: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搖擺
臀鰭:平衡身體作用
背鰭:對魚體的平衡起著關鍵的.作用,防止身體側翻
尾鰭:控制前進方向,產生前進的動力
軀干部和尾部:妝生前進的動力
f) 鰾:使魚能夠浮停在不同的水層中
g) 呼吸器官——鰓 鰓絲 :氣體交換的場所
鰓弓
鰓耙 :過濾水中的物質
4、魚:體表被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以此適應水中生活。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4
一、教學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體的基本特征,樂于觀察身邊的各種生物,從而在觀察的過程中理解實事求是的科學意義。
6.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分析
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有兩點:
(1)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節教材內容的教學,不是從現代生物學發展水平的角度介紹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學中不能直接講述,而是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由學生自主獲得關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識,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學重點:
①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標。
3.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建議
本節課的導入可這樣設計:可讓學生觀察有山、水、蟲、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欣賞與畫面協調的音樂,請學生描繪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畫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關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這一問題,可與學生一起對照教科書上的描述,進行比較歸納。但是,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與學生討論時,應讓學生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補充,如生物對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
本節教學,以觀察討論為主,輔以閱讀、講授等法。
2.設計思路
首先讓學生回憶在小學自然課里已學過的一些關于生物的知識,舉例說明什么是生物,區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關于生物的特征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的10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觀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小學的自然課里已經學過一些關于生物的知識,你能說出一些生物嗎?(要求:每位同學說出一種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復)從而導入新課。
學生思考后回答。
2.新授
(1)什么是生物
教師:你能說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嗎?請你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
⑵生物的特征
教師:請大家列舉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們需要什么條件才能存活?
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1—5,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
問題1:
①每幅圖說明了什么含義?
②植物需要的有機物從哪里來?
③植物也能進行呼吸嗎?
④人是有生命的,能進行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廢物,其他的生物也會排出廢物嗎?
⑤植物是通過那種方式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
每組派代表回答討論的結果。
學生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了解的,教師可簡單解釋一下其概念,以加深學生對其問題的理解。
學生回答的問題可能不太準確,教師要加以指導。
再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6—10,并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2:
①圖6---7說明了什么問題?
②請你用手觸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葉片,觸碰的含羞草葉片與周圍的葉片相比,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可告訴學生,這些都屬于應激性,并補充說明含羞草葉片合起并垂下,其實是在保護葉片。在多數情況下,動物的應激性比較明顯,植物的應激性大多表現在向光生長、向地生長和向水生長等方面。
讓學生繼續觀察教材插圖并思考問題
問題3:
①圖8—10說明了什么問題?
②想一想,生物還有那些繁殖方式?動物、植物、細菌是怎樣繁殖的?
小組同學回答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出:狗、貓等動物可以產仔,有的植物可用種子繁殖、有的可用根、莖、葉來繁殖,有的還可用細胞來繁殖。還可補充說明細菌能進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能進行出芽生殖等。完成開放性作業3、4題。
問題4:你能準確地表達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嗎?
師生共同整合得出結論
問題5:
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這些特征?
②請任舉一種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這些特征嗎?這些特征是否都應在一個生物體上體現?
③假如有人問你“什么是生物”你怎樣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3)練習:
①完成課后練習題
教師再提出問題:剛才你們描述的生物特征是怎樣總結出來的?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出觀察的方法與基本要求。
3、教學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出:
⑴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⑵怎樣判斷一個生物是否具有生命
⑶觀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4、拓展
針對這節課,你還有什么建議嗎?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學習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了解細菌的生殖方式和營養方式;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觀察細菌形態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繼續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點、難點分析
1.細菌結構特點及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因為:
(1)通過學習細菌細胞結構特點,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相同點及顯著區別,明白為什么把細菌從植物中劃分出來。
(2)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為重點之二。腐生細菌等微生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維持著生態系統中物質轉化的動態平衡和自凈作用。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學習高中生物學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礎。
(3)細菌與人類的關系為重點之三。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了解細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表現在有利與有害兩個方面,從而糾正許多人誤以為細菌都是有害的錯誤觀念。
2.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及了解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1)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難點之一。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數量極大,與人類關系密切,但因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特別是有些地區的學校缺少相應的教學設備,如顯微鏡、顯微投影儀、錄像設備和微機等,所以教師難以進行直觀教學。
(2)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學的難點之二。因為初一學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識很少,也沒有接觸生態系統的概念以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知識,因而講透細菌在促進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有一定難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如: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說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在學生議論后請學生回答問題。
由此引入新課,教師接著指出:細菌分布廣泛,無論是空氣、水、土壤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細菌生活。但它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2)關于細菌形態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①用高倍顯微鏡演示細菌的三種形態;如果有教學設備的學校最好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高倍顯微鏡進行觀察。
②可以用顯微投影儀投影放大細菌的三種形態。
③播放細菌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的錄像片段。
④以上設備都沒有,教師可讓學生參看書中的顯微照片及插圖,同時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出細菌三種形態的示意圖。接著教師總結出細菌的形態:單細胞個體,從形態上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3)細菌的結構特點,該教學內容由于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知識,可用講述法。首先課前要準備好細菌結構的模式圖。如果沒有,教師可參照書上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畫一個。對照圖來講述細菌結構特點時,注意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注意強調: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重要區別,所以細菌不屬于植物范圍。另外,有些細菌具有特殊結構如:
①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
②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有莢膜、具有保護作用。
關于芽孢,教師應該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細菌總的特征,不是所有細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該菌種的休眠狀態,稱休眠體。注意說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一個細菌只能生成一個芽孢,在適宜條件下,一個芽孢萌發形成一個菌體。芽孢對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壁很厚滲透性差,含水量極少。殺滅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壓蒸氣滅菌法。一般情況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師可以補充講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有些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產生晶體內含物,稱副芽孢體。蘇云金桿菌和日本甲蟲桿菌等產生的副芽孢體對某些昆蟲有強烈毒性,因此有些國家用蘇云金桿菌等細菌作為殺蟲劑又稱生物農藥,既能消滅害蟲又不污染環境。
2.細菌生命活動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生殖過程中要強調分裂生殖是單細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點是簡單、快速,屬于無性生殖。在講述生殖過程中,教師可參考教參中的示意圖邊講邊畫。
(2)細菌的營養方式的講述可用談話法。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供學生討論:
①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獲得營養物質的?
②植物制造有機物的條件是什么?
③細菌不含葉綠素,它怎樣獲得營養?
經討論后,教師做必要的總結。這樣學生就可以推論出細菌與植物的營養方式有本質的不同。接著引出異養的概念以及腐生細菌與寄生細菌的概念。強調腐生和寄生細菌的區別: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3.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1)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本內容教師可運用講述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都有著誕生、生長發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是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生物體死亡后是否永遠保留在地球上?為什么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讓學生回答,誰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細菌的具體作用需要教師來講述。下面教師可畫簡圖讓學生連線填充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
為加深學生了解腐生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可布置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完成:
用一個廣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蟲的尸體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蓋。上面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挖出來觀察,看看有何變化。
(2)在講述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之前,先讓學生討論
①細菌對人類是否都有害?
②有益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現在何處?
而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要強調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數種類。糾正細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認識,培養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分析客觀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講完課后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并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上的問題。布置學生看課外讀物的內容。
4.本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細菌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范圍很廣,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環境保護、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制藥業等等在講課時可以滲透這方面的信息。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6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生物的錄像。
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引入: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錄像中出現的'生物與非生物。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后,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后,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而后其他小組同學再發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總結:除了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還有其他別的生物特征嗎?(根據生物的特征說)
補充:
1.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
3.生物體能遺傳變異
4.生物能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等
能力訓練:可用書上練習P6
(1)分析圖片彈鋼琴的機器人、慢慢生長著的鐘乳石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詳細說明。
教學后記:
本節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征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幾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課可以先安排課后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征后,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征。對于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應該逐一分析,并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然后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7
【教學目標】
1.知識:
(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解釋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舉例說明蒸騰作用的概念;
(3)舉例說出氣孔的數目和分布與植物蒸騰作用的關系;
(4)說出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2.能力:
(1)觀察植物蒸騰失水的演示實驗,運用觀察和分析能力;
(2)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運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植物蒸騰失水的觀察實驗,以及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的探究實驗等,形成對生命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
(2)通過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樹立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
(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
【教學難點】
(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實驗。
4.與其他章節的聯系
(1)水分蒸騰促進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與無機鹽的運輸,因此,“蒸騰作用”與“吸收作用”一節的知識相聯系;
(2)植物的蒸騰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這部分知識與“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一章知識相聯系;
(3)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實驗中,氣孔的知識和葉的結構知識相聯系。
【教學方法】
1.本節課以學生探究為主,老師以一連串的問題引路,學生動腦思考、討論、解答問題、自主總結,同時輔以教師的演示、講授和點評,師生共同努力,圓滿完成此部分的學習。
教學思路
本節課的內容按兩條思路展開,一是通過演示“植物的蒸騰失水現象”,引導學生探討植物蒸騰作用的概念以及蒸騰作用的意義;二是通過對“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導學生探討與植物蒸騰作用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
3.問題思路
上課一開始,聯系前面學習吸收作用的知識,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種生理活動和保留在植物體內,而絕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 給學生一個懸念,引起他們探究的興趣,而自然地引入蒸騰作用的主題。
在演示“植物的蒸騰現象”之前,讓學生有目的地邊仔細觀察演示實驗,邊思考:
①描述兩個塑料袋上出現的實驗現象。
②試解釋發生上述實驗現象的原因。
③兩個試管內的水面上為什么要滴植物油?
④為什么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有陽光的地方?
學生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解答和思考,解開了導入時向他們提出的懸念,即植物吸收的水絕大多數散失到空中去了,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學生從心理上愿意與老師一起繼續往下探索。
在學習蒸騰作用的意義時,緊緊圍繞下列問題依次展開:
①炎熱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滿了水,哪一只手感到涼爽?為什么?(實際上是蒸發)
②由于地心的引力,水總是往低處流,為什么在大樹的身體里,水卻能往高處流?是什么原因使它克服了地心的引力?
③植物是怎樣源源不斷地獲取無機鹽的?
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在解答了以上問題后,要求他們自己總結出蒸騰作用對植物的意義。老師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讓學生再次獲得成就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的一生中,大約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這其中作為植物組成成分的水為1.827千克,維持植物生理過程的水為0.25千克,兩者用水量加起來約為2.077千克,僅占植物吸入體內水分總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
要弄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得從植物的蒸騰作用說起,那么,什么叫做蒸騰作用呢?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有什么意義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些問題。
師生共同學習探究新課。
(一)植物的蒸騰現象
請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在觀察時,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并分組討論:
①描述兩個塑料袋上出現的實驗現象。
②試解釋發生上述實驗現象的原因。
③兩個試管內的水面上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④為什么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有陽光的地方?
演示“植物的蒸騰失水”的實驗目的,首先在于使學生觀察到植物的蒸騰現象,然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這種生理現象,使他們認識到:植物體內水分能夠以水蒸氣形式散失(水珠的發生),從而解答了導入時提出的玉米一生所吸收總水量的99%的水“跑”哪去了的問題。
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追問,植物體為什么要大量地散失水分?它們是怎樣散失水分的呢?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從而引導出本節課的主題――植物的蒸騰作用。
(二)蒸騰作用
教師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總結:
①蒸騰作用的環境因素――溫度、陽光。
②蒸騰作用的主要結構基礎――氣孔。
③什么是蒸騰作用?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形式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三)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
1.在確定了水分是從葉片的氣孔蒸發出去的這一事實后,教師啟發學生:陽地植物與陰地植物的生活環境不同,有些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環境中,同一株植物的上部葉子和下部葉子,以及同一片葉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接受光照的強弱也是不同的,那它們的葉子上的氣孔的數目和分布會不會一樣呢?
通過質疑,使學生產生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的興趣,把全部學生分成八組,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讓各組學生去探究。在各組開展探究活動前,將《活動評價表》發給學生。
2.教師建議方案(對開展探究活動有困難的小組提供)。
方案一:
①問題:探究不同生態環境中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
②假設:a.陽地植物比陰地植物氣孔數目多或少。
b.同一植株在陽地生活的植株比陰地生活的植株氣孔的數目多或少。
c.同一植株,上部葉子比下部葉子氣孔的數目多或少。
d.同一片葉子,上表皮比下表皮氣孔的數目多或少。
③制定和實驗計劃
a.材料器具:燒杯、鑷子、70℃以上的熱水、蠶豆葉、玉簪葉、枸樹葉。
b.方法步驟
將對比葉子分別浸在盛有70℃以上的熱水的燒杯中,看葉片表面會不會產生氣泡,如果有氣泡,統計氣泡的數目,根據不同假設,記錄在下面的表(一)至(四)格中。
④分析數據,確定假設是否成立。
方案二:
①問題:探究不同生態環境中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
②假設:
a.陽地植物比陰地植物氣孔數目多或少。
b.下表皮比上表皮氣孔數目多或少。
③材料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清水、剪刀、鑷子、解剖針、蠶豆葉、玉簪葉。
④方法步驟:
a.分別取蠶豆葉和玉簪葉的上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
b.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在相同放大倍數下,統計視野內氣孔數目,記錄在表(五)中:
c.分析數據,確定假設是否成立。
3.注意問題
①本活動為學生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充足時間,保證學生獨立完成探究活動。
②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假設,并針對本組的假設設計實驗計劃,設計實驗計劃時要有定量研究的意識,能獲得可靠的實驗數據。
③教師特別注意不要包辦代替,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即使實驗失敗也是一種結果。活動的目的不是以實驗結果為唯一目的,關鍵是實施實驗的過程和對實驗的正確分析。
④對獨立探究有困難的組,教師可適當地給出一些建議方案和指導。
⑤鼓勵學生上講臺交流本組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讓其余組的同學大膽質疑和點評。
⑥教師應注重通過評價肯定和激勵學生。本活動的評價應注重小組的合作性;如何記錄實驗結果,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是否在實驗中善于發現新問題,在小組交流時是否能提出新問題;對評價結果不滿意的小組,可鼓勵他們課下重新完成實驗,然后再修改評價。
4.引導全體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通過探究得知,陽地植物比陰地植物葉表皮的氣孔多;不同環境中的同一植物,葉氣孔的數目不同,陽光充足處較多,陰濕處較少;植物上部葉的氣孔較下部的多,有許多植物葉的上、下表皮都有氣孔,但下表皮一般較多。總之,植物葉氣孔的數目和分布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
(四)蒸騰作用的意義
一開始上課我們就提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種生理活動和保留在植物體內,而99%左右的水則被蒸騰掉了,這不是在做無用功嗎?其實不是,植物的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意義可大了。
1.降低植物體葉片的溫度
問:炎熱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滿了水,哪一只手感到涼爽,為什么?
答:沾滿了水的手感到涼爽。這是因為水分蒸發會帶走手上的熱量。
由此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蒸騰作用同樣可以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植物體不至于在炎熱的夏天受到高溫的傷害。這是因為通過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帶走了植物體內熱量的緣故。
2.促進根吸收水分
問:由于地心的引力,水總是往低處流,為什么在大樹的身體里,水卻能往高處流?是什么原因使它克服了地心對水的引力?
由此問題,讓學生總結出蒸騰作用就像一個水泵,是水往高處流的動力來源。葉片里的水分蒸騰出去之后,葉肉細胞缺水,就要吸收葉脈中導管里的水分,從而促進水分從根通過導管上升到葉子里,這也就促使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進無機鹽的運輸
問:無機鹽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的?
學生通過復習已學過的這個問題,總結出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導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種無機鹽。所以無機鹽隨著水分在導管中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最終進入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
新知識的靈活運用:
1.春季植樹時,移栽的樹苗常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葉,這是為什么?
2.取四株大小相同且葉數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條件下,依教材P95圖所示的方法進行處理。
實驗開始時,先將各個裝置的重量調整至80g,其后每隔4h記錄各個裝置的重量變化,實驗結果用下面曲線表示:
①曲線Ⅰ代表哪兩組裝置的重量變化,說明理由。
②曲線Ⅱ和曲線Ⅲ分別代表哪兩組裝置的實驗結果?
③比較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對葉片上下表面氣孔的相對數量作出推斷。
④假如將裝置A放在暗室中,對實驗結果會有什么影響?
3.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4.森林附近地區往往降雨較多,這是什么原因?
【教學反思】
“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這一探究實驗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這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探究實驗,要求學生分組獨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做出實驗結果,經過本書前面的幾個探究實驗,學生已有一定的能力,熟悉探究實驗的各個環節。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教師不做任何鋪墊和包辦,明確即使失敗也是一種結果,活動的目的不是以實驗結果為唯一目的,關鍵是實驗的過程和對實驗結果的正確分析。由于給了學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學生在活動中以積極主動的身份出現,使得他們敢于大膽去提問、去假設、去想、去做、去創新,表現出了對未知知識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探索精神。
對于學習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將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適當地給出一些建議方案和指導,使他們與集體同步。
活動評價是本次探究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在進行活動之前知道評價的標準會使他們學習目的更明確,心理準備更充分。在活動前,給學生發一張探究活動評價表,使他們了解評價要求,評價要求包括小組的合作性、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是否在實驗中善于發現新問題,交流時的表達能力,對其他小組陳述的大膽質疑等等。
對于活動中出現結果與課本內容不符的情況,教師指導學生科學地對待實驗結果,要脫離課本的束縛,尊重事實,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并從中找出實踐與理論出現差距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認識。
本次探究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課堂氣氛活躍,生生交流、師生交流順暢,主導與主體作用體現充分,探究效果良好。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
2.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3.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及其重要意義。
4.說出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二)能力目標
運用植物蒸騰作用的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了水循環,間接地改善了環境,從而自覺地產生熱愛植物、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1.描述植物的蒸騰作用。
2.說出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三、教學難點
描述植物的蒸騰作用。
四、教學
用紅墨水浸泡過的整棵(帶根和葉)芹菜、大葉黃楊的枝條、芹菜的葉等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實驗,我們觀察到了氣孔,知道水分是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散發出來的。但同學們都知道植物是通過根吸收水分,那么水分經根毛細胞吸收后在體內是怎樣運輸到葉部氣孔的?
根據前面所學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和植株的生長相關知識,學生可能會回答經導管或輸導組織運輸。在學習植物體結構層次時,我們觀察過導管細胞,導管是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
【設計意圖】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請同學們看紅墨水染過的整棵帶根和葉的芹菜,只是把根部插入了紅墨水中,整個葉片都有些紅了?這說明什么?
紅墨水被根毛細胞吸收進入植物體,經導管運輸到達葉部,或在根、莖、葉中存在互相連通的導管。
提問:如果水中溶解的不是紅墨水,而是無機鹽,是不是也隨著水分一起被根吸收,并沿莖運輸呢?
接下來,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活動,了解導管在莖和葉部的分布情況。
【設計意圖】嘗試分析實驗現象,了解植物體內運輸水分的網管系統。
1.觀察大葉黃楊的莖和芹菜葉柄中染紅的導管
每兩個同學分發一段經紅墨水染過的芹菜的葉柄,一段紅墨水浸泡過的大葉黃楊的莖,一把解剖刀、一個解剖針,請同學橫剖、縱剖實驗材料,觀察導管在莖、葉中的分布。
指導學生用解剖針從外至內試一試木本植物的莖各部分結構的軟硬度,觀察橫剖面、縱剖面中哪一部位被染紅?分析導管在莖內的分布。
學生仔細觀察,尋求指導,發現莖的中部最硬的部位被染紅,樹皮和中央沒染紅,推測導管在該部位。
教師講解:被染紅的部位叫木質部,木質部由導管和木質纖維細胞即機械組織構成。導管在大葉黃楊木質部集中分布,在芹菜葉炳里分散分布。
【設計意圖】觀察導管在植物莖和葉炳中分布的實驗現象,為水分和無機鹽在莖和葉中的運輸途徑提供證據。
2.總結:水分是怎樣從根部吸收到達葉部的?
土壤中的`水經根毛細胞吸收進入根中的導管,運輸到莖中的導管,葉脈中的導管到達葉肉細胞,大部分由氣孔散失了。
(三)蒸騰作用的概念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否說出:什么是植物的蒸騰作用?
學生思考說出:在植物體表面水分以水蒸氣狀態從氣孔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分析,學生能夠自主地構建并比較深入地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
(四)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1.小組討論:蒸騰作用對于植物自身及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義?
學生可能會說:降低葉片表面溫度、增加大氣濕度、增加降水、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等。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在植物體內水是從低處向高處流的?為什么在植物體內水分可以從低處向高處流呢?喝牛奶時,我們用嘴一吸,牛奶就上來啦?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嘴的吸力作用于牛奶,把它吸了上來,那么又是誰給了植物力量呢?
學生思考,說出蒸騰作用。
教師講解:蒸騰拉力不僅促進了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同時無機鹽也搭著“便車”上來啦。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蒸騰作用對于植物自身及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2.描述綠色植物參與水循環的過程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材中生物圈的水循環示意圖,嘗試描述綠色植物怎樣參與地球上的水循環,并在小組內交流。
觀看視頻,加深對綠色植物參與水循環的理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的示意圖,理解圖中的深刻含義,能夠據圖描述綠色植物參與水循環的過程。
(五)總結
土壤中的水經根毛細胞吸收進入植物體后,沿著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脈中導管運輸到葉肉細胞,大部分的水以氣體形式從氣孔散失進入大氣,參與地球上的水循環。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有重要作用,我們應該保護森林,保護綠色植物。
六、板書設計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
1、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種類。
2、舉例說明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3、能根據教材中“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設計完成實驗,并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二)能力:
1、初次進實驗室,養成良好實驗操作規范。通過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初步學會探究活動的一般方法。
2、并學著用這一方法去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和記錄的習慣,并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和交流。
二、教學重點分析:
1、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
2、學生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做探究活動,要在討論的基礎上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不僅知道探究實驗包括哪些環節,還應該知道每一環節要怎樣做。
三、教學難點分析:
由于初次接觸探究實驗,探究實驗的設計是難點,尤其是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四、教學策略:
本節課要在實驗室完成,針對教學難點,應以提問和引導的方式解決,實驗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過程的積極性,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在實驗結束后對數據進行處理,找到本組和全班平均值的差異、分析原因。最后總結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對生物學其他問題的探究欲望,并使學生理解不只鼠婦,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環境的影響。
五、本節課需時:
2課時。
六、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捕捉鼠婦,提醒學生在帶鼠婦來學校時應放在瓶子中,瓶子要留通風孔徑,底層最好鋪土,土要有一定濕度,但不能看出水來,課上要鼓勵捉的多的同學。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1分鐘)
我們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而這些條件也恰恰成為了環境中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那么,生物會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二)思考。(13分鐘)
1、討論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制定計劃幾個環節:
(1)這節課我們通過對鼠婦生活的研究來探討這個問題。鼠婦通常被我們大家叫做潮蟲。
(2)同學們都把自己捉到的鼠婦帶來了,有的同學貢獻了很多只,咱們來問問他在哪捉到這么多鼠婦的呢?當你搬動花盆或石塊捉鼠婦的時候,你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現象嗎?
(3)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發出了聲響嗎?當時你是怎么想的?
(4)當我們觀察到這種現象的時候,很自然頭腦中會閃現出這樣一個問題:鼠婦很怕光嗎?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這就是我們進行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提出問題。
(1)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我們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好像又缺乏證據,那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2)現在我們想證明提出的假設對不對,該怎么做呢?
(3)你打算怎么做這個實驗?
3、對學生的`方案給予評價。
(1)大家在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都不自覺地用到了一種方法——把光亮處和陰暗處兩個環境的鼠婦進行對比,這種方法和只觀察光亮處鼠婦活動或者只觀察陰暗處鼠婦活動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更科學?
(2)請大家看書上15頁方框里的內容:光照是這個實驗中的變量,我們所進行的除了這個變量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3)接下來請大家看看書上介紹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對等會兒要進行的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
花盆下,石塊下等等。
搬開石塊鼠婦會跑。
(4)學生思考給出答案:鼠婦不愿意被光照到,鼠婦可能怕光。
(5)做實驗可以證明,看看鼠婦是不是真的怕光。
(6)學生討論,之后說出討論方案。
學生很容易就說出光亮處和陰暗處對比的實驗設計。
4、思考回答,得出結論。
5、讀書,明確變量和對照實驗兩個概念。(15分鐘)
(三)實驗過程:
1、我們分成兩個人一組,每組會用到10只鼠婦,1只行嗎?
2、大家先把這個鐵盒子里面平鋪上濕土,然后將鐵盒子的一側蓋上紙板,再將鼠婦分成兩份分別放入盒中黑暗和明亮的兩側,靜止兩分鐘。又為什么靜止一會兒呢?
3、開始計時,每分鐘后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認真記錄,并填表(表見教科書16頁)
4、教師不斷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5、不行,太少了
6、因為要給鼠婦適應環境的時間
7、學生觀察鼠婦的活動,并記錄實驗數據。(10分鐘)
(四)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1、請小組內的同學們一起分析數據、得出結果,看看實驗結果是否和我們作出的假設一致。
2、收集全班各組實驗中第10次數據,計算平均值。
3、指導學生分析結果相差多的組與全班平均值間出現差異的原因。
4、提出新問題:這個實驗中哪一組是實驗組?哪一組是對照組?
(五)學生統計分析實驗數據。
1、匯報第10次數據。
2、分析原因,如紙板沒有蓋嚴,漏縫導致光照進去了等思考并回答。(4分鐘)
3、講解探究過程。
其實以上我們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動,請同學們回憶并總結探究的過程。
(六)板書: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探究過程:(2分鐘)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也可不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除了光以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我們做完實驗了,這些鼠婦怎么辦?
思考回答: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溫度、水分等。
放回到適合于鼠婦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因鼠婦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員。
二、總結:
我們通過“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知道了探究實驗是解決生物學問題的一種科學方法。嘗試了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且知道了環境中的因素如光等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
不僅鼠婦,所有的生物都會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
第2課時:
(一)復習提問。(5分鐘)
1、上節課我們通過探究實驗了解到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探究實驗包括哪些環節呢?
2、思考回答。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1、除了光對鼠婦的生活產生影響,環境中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2、其實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如果這些生存條件發生變化了,對生物會有影響嗎?誰能舉一個我們生活中簡簡單單的例子啊?
3、我們如果把這些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分為兩類,能維持魚兒生活的水和空氣、光、溫度等是非生物因素,而另一類是生物因素比如喂養小雞的蟲子等等。
(三)鞏固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2、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1)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如:光會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布,還會影響動物的體色、生長發育等。溫度與植物分布有密切關系,對動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也有影響等。
(2)舉例說明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合作關系、競爭關系。如:螞蟻、蜜蜂的合作關系。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食。水稻和雜草的競爭關系等。
(3)空氣、土壤濕度等會有影響。比如說池塘里的魚,要是干旱,池塘里的水很淺,魚就會死去。還有如果我沒有喂養我家養的小雞,它們也會長的很慢。冬天我家種的小苗要在大棚中才能生長,要是在外面就會凍死了。
3、進一步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4、能判斷生物之間屬于何種關系。
(四)復習鞏固。(10分鐘)
1、一起做書后練習題。
2、做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也可不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八、課后反思:
學生對生物圈中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有一定了解,要幫助他們將其分類,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在實驗前,對實驗步驟的講解尤為關鍵,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實驗意圖,就會在實驗中出現不知為何計數,又為何要避免將遮光板打開,所以要使學生在實驗前明確實驗要求和目的。實驗中,督促學生記錄數據,整理數據會讓他們既體會到實驗的樂趣,又養成做記錄的好習慣。探究的過程在實驗后總結會有利于學生理解,不會太生硬。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 10
知識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情感目標
1、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 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2、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課 前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評價能力。
2、 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問題
重難點
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細菌和 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系。
教學過程
思考并回答:主要是細菌和真菌。各小組的同學們展開討論并作出各種設想。小組的學生代表回答:自然界中就可能會出現動植物的遺體堆積如山,人們就會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或許我們找不到立足之地。
回答: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小組為單位,邊看腐爛、生霉的水果和面包邊觀看課件,并結合教材第67頁討論題2,積極討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討論后回答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舉出所熟悉的細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試圖分析某種疾病是哪種微生物危害所致。
觀看課件展示的內容,感到觸目驚心。
舉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例子。例如用抗生素治療很多種疾病。并展示收集的一些抗生素藥盒,介紹該種抗生素的治療范圍。如紅霉素、金霉素等。
認真聽講,思考應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遵照醫囑。閱讀課后材料“以菌治蟲”,小組進行討論。了解利用細菌和真菌防治農業害蟲的益處、優點及防治過程。
部分同學回答邊看實物邊閱讀教材提供的相關說明,并積極思考。
解釋:小組討論回答小組討論后回答:“生物固氮”比工業固氮所需要的能量少,而且這種能量來自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歸根結底是來自太陽能。所以,根瘤菌不僅具有固氮效率高、不污染環境等特點,而且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優點。閱讀教材并思考后回答認真聽講,回憶細菌和真菌哪些方面對人和動植物有利,哪些方面有害。
請同學們回憶:哪些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在生物圈中,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將會是一個什么狀況?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我們生活的這樣一個世界將會是一個不堪設想的局面。那么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觀察與思考”的有關內容,討論真菌和細菌是怎樣促進物質循環的?事實上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生活得如此之好,這與細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是分不開的。就是因為它們對物質的有效分解,促進物質的循環,我們生活的世界才如此美好。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細菌和真菌使水果和面包腐爛、生霉。它們與水果和面包的關系是怎樣的?(出示CAI課件,展示真菌、細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示意圖。)細菌和真菌通過對水果、面包的分解作用,最終把它們分解成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前面的觀察、討論,請同學們想一想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它們與動植物和人有什么關系呢?展示真菌和細菌導致患病的CAI課件。如扁桃體炎、丹毒、足癬等。一邊介紹病例的特征,一邊介紹其危害和防治方法。請同學介紹“腳癬”。引導學生思考怎樣預防腳癬,如不穿別人的鞋,去別人家不換鞋等。
從上面情況看,細菌和真菌會導致動植物和人類患病,但是不是所有的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呢?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你的見解。
歸納總結出有些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提示:長期使用或濫用抗生藥,人體會產生過敏反應等,應遵照醫囑,根據病因、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只有合理用藥,才能夠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菌和真菌會給農作物帶來危害,使農作物患病,那我們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幫助農業生產呢?(引導學生閱讀課后材料)
我們還可以利用細菌和真菌來制造“微生物”農藥。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索”等。同學請看這是我們所熟悉的“豆科植物的根瘤”、“地衣”,請問這是怎么形成的,與微生物有關系嗎?這種共生關系對農業生產有什么意義呢?
為什么還要用“生物固氮”的方法來提高土壤的肥力?動物和人體內也有共生的例子,那么有什么好處呢?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人教版:正數和負數(精選10篇)11-22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精選6篇)05-27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課件(精選12篇)03-25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課件資料09-07
七年級人教版地理課件教案(精選9篇)05-28
匆匆課件人教版(通用14篇)05-27
七年級上冊語文《七顆鉆石》課件08-25
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件(精選6篇)05-28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精選7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