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讀全文,理解情節,分析劇中人物形象,體會主人公在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能力目標
1、品味曲詞多用修辭,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而富于文采的特點。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欣賞情景交融的特點。
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主題,領悟劇中的矛盾沖突和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學重點】
1、積累有關知識,品析人物形象。
2、欣賞曲詞特點,品味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體悟鶯鶯離別時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確本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1、策劃分角色朗讀和美讀,在讀中領略優美曲詞的藝術魅力。
2、運用現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為學生欣賞課文提供幫助。
3、引導、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悟曲詞的藝術手法。
4、對曲詞進行改寫,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利用多媒體播放《長亭送別》的京劇唱段,營造學習曲詞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屏幕顯示。
1、王實甫簡介。
2、《西廂記》全劇簡介。
三、閱讀課文,整體整知。
要求:1、學生輕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掌握節奏,領會情感。
2、結合注解,弄清句意,把文中化用的詩句和運用的典故畫出來。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經學生討論之后,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有關化用的詩句及運用的典故。
四、 初次品讀課文
請學生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曲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發表自己的評論。
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之上,結合《長亭送別》的`連環畫,敘述并歸納《長亭送別》的情節。
五、 再次品讀,分析人物形象。
結合劇情,概括人物的個性特點。
通過曲詞把握主人公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六、 第三次品讀,欣賞曲詞美,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分小組閱讀,以劇中人的口吻誦讀課文,并推薦優秀者上臺表演。
總結本折戲的語言特點,
七、選取任何一首感興趣的曲詞,改寫為一篇散文。
八、 總結。
《長亭送別》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洛浦。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首動人的離情歌。
附板書設計: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因景生情
送別路上→痛
由情及景
長亭餞別→移情于景→恨
臨行叮囑→直抒胸臆→怕
極目遠送→化情入景→念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2
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我校新課改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學習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詩情畫意,初步讓學生學會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容的能力,努力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想:
1、以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理論依據,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喚起舊知,喚起生活經驗,努力創設情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
2、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通過啟發學生領會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領會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并且和口語巧妙結合以營造優美的意境,來努力培養學生初步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容的能力。
3、以碟片《西廂記》(越劇)的播放,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和視聽享受,同時,引導學生“觀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創見,以此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議學生課前預習: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2、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情節和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能否按時間的推移和情節的發展,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2、崔鶯鶯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
3、文中哪幾支曲子體現著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
4、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詩詞并且與口語結合的?有何表達作用?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導語:
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做什么?””寶玉一回頭,卻是黛玉來了……黛玉道“什么書?”寶玉見問,慌的藏了,便說道:“不過是《中庸》、《大學》。”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兒給我瞧瞧,好多著呢!”寶玉道:“妹妹,要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一面說,一面遞過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不頓飯時,己看了好幾出了。但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
看來這真是本好書,你知道他們讀的是什么書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臺上曾經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王實甫的《西廂記》(板書)。它講述的就是相國千金小姐崔鶯鶯與窮書生張君瑞的愛情故事。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曾經說過:“愛,在幻想里,比在現實中更真實;愛,在回憶里,比在現實中更美好;愛,在舞臺上,比在現實中更有價值。”這節課,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板書)。
(教學設想:通過充滿深情的導語,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樹立“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做人聯系”的意識,懂得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通過熟悉的影片喚起學生的`聯想,通過書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通過唱歌讓學生產生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教學磁場,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為下階段積極參與情感體驗,進行審美評價奠定基礎。)
《西廂記》和王實甫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板書:元代雜劇家
《西廂記》前身是《西廂記諸宮調》,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這三部書的區別是:《會真記》敘述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西廂記諸宮調》摒棄了《會真記》的悲劇結尾,以張生和崔鶯鶯雙雙私奔團圓作為結尾,劇中人物也更顯個性化,比如崔母,完全是一個封建勢力的維護者,成為崔張婚姻的直接障礙,崔鶯鶯,則成為了一個封建婚姻的反抗者。《會真記》和《西廂記諸宮調》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基礎。
《西廂記》中的女主人公崔鶯鶯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見了白衣秀才張珙,擁有高貴地位的宰相千金與書劍飄零的布衣書生一見鐘情,他們以清風明月為證,私定終身。但這卻讓崔鶯鶯的母親惱怒不已,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長的權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為由,逼張生進京趕考,中的狀元才能成親。鶯鶯無奈只得在長亭送別張生,此時此刻,她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在心頭呢?讓我們來認識崔鶯鶯這位不同凡響的女子,走進她復雜而微妙的內心世界。
板書:前身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再前身唐代元縝《鶯鶯傳》或《會真記》
二、聽課文朗讀,疏通文意……
1.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讀音
玉驄cōng迍zhūn迍金釧cuàn靨yè兒揾wèn掙zhèng揣chuài
諗shěn知玉醅pēi白泠líng泠羅幃wéi青鸞luán
2.整體把握
三、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線索
要求學生瀏覽課文,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容,理清情節線索。板書: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2、重點賞析課文,把握兩個目標
(教學設想:著重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提供范例,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
3.借景抒情是王實甫在“長亭送別”中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在同學們找出來的這些段落中哪些段落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方法?……
端正好、滾繡球、一煞等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請一個同學朗讀“端正好”。……
4.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藝術效果如何?“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
醉”這三句中,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好?有何藝術效果?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有何作用?
明確:景碧云天(烘托氣氛)黃花地(詩情畫意)西風緊北雁南飛(化用詩詞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情痛(愁苦)……
“端正好”鑒賞點
緊西風緊,秋風里鶯鶯的心也被張生的離去緊緊地揪著
醉霜林象喝了酒一樣紅,鶯鶯也在離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樣不能自持染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淚一路離別淚,一路離別情
這段話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蘇幕遮”,描寫了一幅深秋、曠遠又凄涼的秋景,通過這個秋景,我們感受到了鶯鶯心中那無以言表卻又無處不流露的愁苦。
(講析時一可聯系相關詩詞,讓學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以營造優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蘇幕遮》、晏殊的《蝶戀花》和張繼的《楓橋夜泊》。課后整理。也可聯系《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這雪下得緊”作為分析的范例,幫助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二可插講故事:傳說作者寫到“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時,因為畢其一生,所以,“思盡,倒地而死。”說明文辭極其優美,纏綿悱惻之至,藝術水平相當高,令人嘆為觀止。)
四、看影片《長亭送別》片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五、作業。
結合課文和《非常學案》了解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王實甫《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2)賞析《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詞。
(3)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體會曲詞的意境和情感。
(2)通過討論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真摯的愛情,感受愛情的美好。
(2)理解封建社會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愛情的艱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賞析曲詞的藝術特色。
(2)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曲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曲詞的韻律美和情感美。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形象和曲詞的藝術特色。
鑒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曲詞,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越劇《西廂記長亭送別》選段,讓學生感受戲曲的魅力。
(2)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段戲曲出自哪部作品嗎?它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引出課題《長亭送別》。
介紹元雜劇和《西廂記》
(1)元雜劇的特點: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成熟的戲劇形式。它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 “楔子”。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劇本的構成包括唱詞、科介、賓白。
(2)《西廂記》的藝術成就:《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表達了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的愛情理想。
誦讀曲詞,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曲詞,初步體會曲詞的情感。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韻律。
(3)學生齊讀,進一步感受曲詞的意境。
賞析曲詞
(1)分析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句曲詞的藝術特色。
明確:這句曲詞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表達了崔鶯鶯與張生離別時的痛苦和不舍。其中 “碧云天,黃花地” 色彩鮮明,“西風緊,北雁南飛” 給人一種凄涼之感,“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則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緊密結合,讓人感受到離別的悲傷。
(2)賞析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這句曲詞。
明確:這句曲詞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通過描寫崔鶯鶯聽到張生離去時的反應,表現了她對張生的深情和不舍。“松了金釧”“減了玉肌” 生動地表現了崔鶯鶯的痛苦和憔悴。
分析人物形象
(1)崔鶯鶯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明確:崔鶯鶯是一個美麗、聰明、勇敢、多情的女子。她敢于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愛情。在長亭送別中,她表現出了對張生的深情和不舍,同時也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批判。
(2)張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明確:張生是一個才華橫溢、癡情專一的書生。他對崔鶯鶯一往情深,為了愛情不惜與封建禮教作斗爭。
課堂小結
(1)總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和人物形象。
(2)強調愛情的美好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布置作業
(1)背誦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2)寫一篇關于《長亭送別》的讀后感。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體會《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欣賞優美典雅的曲詞。
分析崔鶯鶯的復雜心理和人物形象,理解其愛情觀。
感受元雜劇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鑒賞曲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和愛情觀。
難點
理解曲詞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深度。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受曲詞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曲詞的藝術特色和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鑒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曲詞中的意象、修辭等藝術手法,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長亭送別》的戲曲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
(2)提問學生對《西廂記》的了解,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作者及作品介紹
(1)介紹王實甫及其代表作《西廂記》。
(2)講解元雜劇的特點,包括結構、角色、曲詞等方面。
誦讀曲詞
(1)學生自由誦讀曲詞,注意字音和節奏。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曲詞的情感。
(3)學生齊讀,進一步感受曲詞的韻律美和意境。
賞析曲詞
(1)分析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①引導學生體會這句曲詞中所描繪的秋景,感受其凄涼的氛圍。
②分析 “染”“醉” 等字的妙處,體會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
③探討這句曲詞如何體現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賞析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①理解崔鶯鶯與張生離別時的急切與不舍之情。
②分析 “柳絲長玉驄難系” 的象征意義。
③探討 “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所表現出的崔鶯鶯的心理。
分析人物形象
(1)結合曲詞內容,分析崔鶯鶯的性格特點。
①勇敢追求愛情: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與張生私定終身。
②溫柔多情:在送別張生時,表現出無盡的眷戀和不舍。
③聰明機智:巧妙地應對老夫人的考驗,維護自己的愛情。
(2)討論崔鶯鶯的愛情觀對現代社會的啟示。
課堂小結
(1)總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和人物形象。
(2)強調古典文學的價值,鼓勵學生多讀經典作品。
布置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曲詞進行賞析,寫一篇短文。
(2)閱讀《西廂記》全本,了解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理解《長亭送別》的劇情和主題,感受元雜劇的藝術魅力。
賞析曲詞中優美的語言和細膩的情感,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分析崔鶯鶯、張生等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和愛情觀念。
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和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賞析曲詞的語言和情感,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和愛情觀念。
難點
理解元雜劇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感受其與現代文學的不同之處。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曲詞,讓學生感受其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劇情、人物形象和藝術手法等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鑒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曲詞中的語言、意象、修辭等藝術元素,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長亭送別》的戲曲片段,讓學生感受元雜劇的藝術魅力。
(2)提問學生對《西廂記》的了解,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劇情介紹
(1)簡要介紹《西廂記》的故事梗概,讓學生了解劇情背景。
(2)詳細講解《長亭送別》這一折的`劇情,讓學生理解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情感變化。
曲詞賞析
(1)選取幾段經典的曲詞,如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等,讓學生誦讀并分析其語言特點和情感表達。
(2)引導學生體會曲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如通過描寫自然景色來烘托人物的情感。
(3)分析曲詞中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等,讓學生感受其藝術效果。
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包括她的性格特點、愛情觀念和行為表現等方面。
(2)分析張生的人物形象,與崔鶯鶯進行對比,讓學生理解他們之間的愛情關系。
(3)討論老夫人、紅娘等其他人物在劇中的作用和形象特點。
主題探討
(1)引導學生思考《長亭送別》的主題,如愛情與封建禮教的沖突、人性的解放等方面。
(2)結合時代背景和文化傳統,讓學生理解元雜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思想觀念。
課堂小結
(1)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劇情、曲詞、人物形象和主題等方面。
(2)強調元雜劇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鼓勵學生多讀古典文學作品,提高文學素養。
布置作業
(1)背誦一段自己喜歡的曲詞,并賞析其語言和情感。
(2)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長亭送別》中愛情觀念的理解。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王實甫《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2)賞析《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詞。
(3)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通過討論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真摯的愛情,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賞析曲詞的藝術特色。
(2)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曲詞的韻律美和情感。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題。
鑒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曲詞的`語言、意境和人物形象。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越劇《西廂記長亭送別》選段,引起學生興趣。
(2)介紹《西廂記》的故事梗概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了解元雜劇
(1)講解元雜劇的特點,包括結構、角色、曲詞等方面。
(2)介紹王實甫和《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誦讀曲詞
(1)學生自由誦讀《長亭送別》,初步感受曲詞的韻律和情感。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注意節奏和語氣。
(3)學生分組誦讀,互相點評。
賞析曲詞
(1)分析曲詞中的意象,如 “黃花”“西風”“霜林” 等,體會其營造的意境。
(2)賞析曲詞中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對偶等,感受其語言的生動性。
(3)討論曲詞中的情感表達,理解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的愛情。
分析人物形象
(1)結合曲詞內容,分析崔鶯鶯的性格特點,如溫柔多情、勇敢執著、聰明機智等。
(2)討論崔鶯鶯的愛情觀,體會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
總結全文
(1)總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和主題。
(2)引導學生思考古典文學中的愛情觀對現代社會的啟示。
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曲詞片段。
(2)寫一篇關于《長亭送別》的讀后感。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感受元雜劇的獨特魅力,了解其基本特點和藝術價值。
賞析《長亭送別》中的曲詞,體會其優美的語言、深刻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分析崔鶯鶯、張生等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
探討《長亭送別》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賞析曲詞,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1)理解元雜劇的藝術特色。
(2)探討作品的文化內涵。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曲詞,感受其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人物形象、情節發展和作品主題等問題。
鑒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曲詞的語言、意境和藝術手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
(1)播放一段元雜劇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元雜劇的藝術魅力。
(2)介紹《西廂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節,引出《長亭送別》。
元雜劇知識介紹
(1)講解元雜劇的起源、發展、特點和分類。
(2)介紹元雜劇的角色行當、劇本結構和表演形式。
誦讀曲詞
(1)學生自由誦讀《長亭送別》,注意字音、節奏和情感。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曲詞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3)學生分組誦讀,互相點評。
曲詞賞析
(1)分析曲詞中的意象,如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等,體會其營造的意境。
(2)賞析曲詞中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對偶等,感受其語言的生動性和表現力。
(3)討論曲詞中的情感表達,如崔鶯鶯對張生的不舍、擔憂和思念之情。
人物形象分析
(1)結合曲詞內容,分析崔鶯鶯、張生、紅娘等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
(2)討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主題探討
(1)探討《長亭送別》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內涵,如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等。
(2)引導學生思考作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總結
(1)總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和主題思想。
(2)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長亭送別》的賞析文章。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了解元雜劇的基本知識,掌握《長亭送別》的劇情和主題。
賞析曲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理解她的愛情觀和反抗精神。
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賞析曲詞的藝術特色。
(2)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難點
理解《長亭送別》的主題和文化內涵。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受曲詞的韻律和情感。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意義。
鑒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曲詞的語言、意境和人物形象。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長亭送別》的戲曲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
(2)介紹元雜劇的基本知識,包括起源、發展、特點和代表作家作品。
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了解劇情梗概。
(2)教師提問,檢查學生對劇情的理解。
曲詞賞析
(1)選取幾段經典曲詞,如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等,引導學生賞析其語言美和意境美。
(2)分析曲詞中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對偶等,體會其表達效果。
(3)討論曲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的真摯愛情。
人物形象分析
(1)結合曲詞內容,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包括她的外貌、性格、情感和行為等方面。
(2)討論崔鶯鶯的愛情觀和反抗精神,理解她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掙扎和追求。
主題探討
(1)引導學生思考《長亭送別》的主題,探討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內涵。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體會。
總結拓展
(1)總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和主題思想,強調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推薦學生閱讀王實甫的其他作品或其他元雜劇經典,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
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曲詞片段。
(2)寫一篇關于《長亭送別》的讀后感或人物分析文章。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
賞析《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品味曲詞優美的語言。
體會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真摯的愛情,理解人物的復雜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曲詞中所體現的人物情感和藝術特色。
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難點
感悟崔鶯鶯復雜的內心世界。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鑒賞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長亭送別》的音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其優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氛圍。
提問學生對古代送別場景的印象,引出課題。
元雜劇知識介紹
講解元雜劇的體制特點,包括結構、角色、曲詞等方面。
介紹王實甫及《西廂記》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價值。
文本分析
分析曲詞中的景物描寫如何與人物情感相融合。
舉例說明不同的景物所烘托出的不同情感。
【端正好】: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營造出凄涼的氛圍,體現崔鶯鶯的離愁別緒。
【滾繡球】:以夸張的手法表現崔鶯鶯對離別的怨恨。
【叨叨令】:口語化的曲詞,生動地展現了崔鶯鶯的細膩情感。
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分段賞析曲詞,分析人物情感。
探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人物形象分析
癡情專一,對崔鶯鶯一往情深。
有才華,有抱負。
勇敢追求愛情,敢于反抗封建禮教。
溫柔多情,對張生充滿眷戀。
聰明機智,有一定的主見。
分析崔鶯鶯的形象特點。
分析張生的形象特點。
課堂討論
討論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思考封建禮教對愛情的束縛與現代社會愛情觀念的差異。
課堂小結
總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和人物形象。
強調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布置作業
背誦【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經典曲詞。
寫一篇關于古代愛情與現代愛情的小短文。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理解《長亭送別》的劇情內容,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
鑒賞曲詞中的修辭手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通過對作品的解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曲詞中的修辭手法及其對人物情感的表達作用。
理解作品所傳達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難點
體會曲詞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元雜劇的相關知識。
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長亭送別》的曲詞賞析。
劇情梳理
簡要介紹《長亭送別》的劇情背景。
分析崔鶯鶯、張生、紅娘等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
曲詞賞析
增強了曲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使人物情感更加生動形象。
比喻:如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將霜林比作離人的淚水,形象地表現了崔鶯鶯的悲傷之情。
夸張:“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夸張地表現了崔鶯鶯聽到張生離去時的痛苦。
對偶:“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對仗工整,意境優美。
誦讀經典曲詞片段。
分析曲詞中的修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情感解讀
分析他們愛情的真摯性和堅定性。
理解他們在封建禮教壓迫下的無奈與抗爭。
探討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
引導學生思考愛情的意義和價值。
拓展延伸
比較《長亭送別》與其他古代愛情作品的異同。
討論古代愛情觀念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強調《長亭送別》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布置作業
選擇一段自己喜歡的曲詞進行賞析,寫一篇短文。
閱讀《西廂記》其他章節,了解整個故事的發展。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感受《長亭送別》的音樂美和畫面美。
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賞析曲詞的音樂美和畫面美。
解讀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難點
理解人物性格的復雜性。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
播放一段古典音樂,展示幾幅古代送別場景的圖片。
引導學生進入《長亭送別》的情境中。
音樂美賞析
播放《長亭送別》的'音頻,讓學生感受其韻律和節奏。
分析曲詞的押韻、平仄等特點,體會其音樂美。
畫面美賞析
引導學生想象曲詞中所描繪的畫面。
分析景物描寫的特點,如色彩、構圖等,感受畫面美。
人物心理分析
分組討論崔鶯鶯在不同場景下的心理活動。
分析張生的心理變化,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互動。
理解人物心理變化與劇情發展的關系。
人物性格解讀
綜合分析崔鶯鶯和張生的性格特點。
探討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強調《長亭送別》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
布置作業
以 “我心中的崔鶯鶯” 或 “我心中的張生” 為題,寫一篇短文。
欣賞其他元雜劇作品,感受元雜劇的藝術特色。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文學常識。
(2)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崔鶯鶯的復雜情感。
(3)賞析曲詞的藝術特色,品味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討論等方式,理解曲詞的含義和情感。
(2)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不同人物在送別場景中的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古代愛情的美好與無奈,體會人性的復雜與真摯。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變化。
(2)賞析曲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理解曲詞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深度。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曲詞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人物形象、情感和藝術特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比較閱讀法:將《長亭送別》與其他送別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拓寬學生的視野。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古典音樂,營造出古典文學的氛圍。
(2)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送別場景或詩句?” 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文學作品,引出課題《長亭送別》。
介紹元雜劇及作者王實甫
(1)講解元雜劇的特點,包括結構、角色、音樂等方面。
(2)介紹王實甫的生平及創作成就,強調《西廂記》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誦讀曲詞,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播放音頻,讓學生感受曲詞的韻律和情感。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字音、節奏和情感的把握。
(3)提問學生:“這首曲詞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 引導學生概括故事情節。
分析人物形象
(1)分組討論:“崔鶯鶯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要求學生結合曲詞內容進行分析。
(2)各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并總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如美麗聰慧、溫柔多情、勇敢叛逆等。
(3)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張生、紅娘等,體會他們在送別場景中的作用。
賞析曲詞藝術特色
(1)引導學生品味曲詞的語言美,如用詞精準、形象生動、富有詩意等。
(2)分析曲詞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體會其表達效果。
(3)探討曲詞的意境營造,如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情感等。
拓展延伸
(1)比較《長亭送別》與其他送別題材的作品,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鈴》等,分析它們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上的異同。
(2)引導學生思考古代愛情與現代愛情的區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強調重點和難點。
(2)總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和曲詞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感受古代愛情的美好與無奈。
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曲詞片段。
(2)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古代愛情的理解。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理解《長亭送別》的劇情內容,把握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
賞析曲詞的優美意境,體會其抒情性和音樂性。
分析崔鶯鶯的性格特點,理解她在愛情與禮教之間的掙扎。
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賞析曲詞的意境和藝術特色。
(2)分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難點
理解崔鶯鶯在愛情與禮教之間的矛盾心理。
三、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法:通過反復誦讀曲詞,品味其語言之美和情感之深。
情境教學法:創設送別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
討論分析法:組織學生討論人物形象和曲詞藝術特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古典音樂,如《陽關三疊》,讓學生感受送別之情。
(2)提問學生:“你們有沒有經歷過送別?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進入送別情境,引出課題《長亭送別》。
了解劇情
(1)教師簡要介紹《西廂記》的故事梗概,讓學生了解《長亭送別》的背景。
(2)學生閱讀課文,概括劇情內容,明確人物關系和矛盾沖突。
誦讀曲詞
(1)教師范讀或播放音頻,讓學生感受曲詞的韻律和情感。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字音、節奏和情感的把握。
(3)選取一些精彩的曲詞片段,如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體會曲詞的意境之美。
分析人物形象
(1)分組討論:“崔鶯鶯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她在愛情與禮教之間是如何掙扎的?” 要求學生結合曲詞內容進行分析。
(2)各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并總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如她既有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又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內心充滿矛盾和痛苦。
(3)分析張生、紅娘等人物形象,體會他們在崔鶯鶯愛情故事中的作用。
賞析曲詞藝術特色
(1)引導學生品味曲詞的語言美,如運用典故、化用詩詞、巧用修辭等,體會其典雅優美的風格。
(2)分析曲詞的意境營造,如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情感、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主題等。
(3)探討曲詞的音樂性,如押韻、對仗、節奏等,體會其韻律之美。
拓展延伸
(1)讓學生欣賞不同版本的《長亭送別》戲曲表演或影視片段,感受其藝術魅力。
(2)引導學生思考古代愛情悲劇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強調重點和難點。
(2)總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和曲詞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
布置作業
(1)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對《長亭送別》的理解和感受。
(2)查閱資料,了解元雜劇的其他代表作品,選擇一部進行閱讀和分析。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感受《長亭送別》中濃郁的抒情氛圍,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
鑒賞曲詞的藝術表現力,體會其語言、意境和情感的融合。
探討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通過朗讀、表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鑒賞曲詞的藝術特色,感受其抒情之美。
(2)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沖突。
難點
探討作品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
三、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通過反復朗讀曲詞,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表演體驗法: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鑒賞分析法:引導學生對曲詞的語言、意境和情感進行分析鑒賞。
問題探究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古典戲曲音樂,如《牡丹亭》選段,營造古典文學氛圍。
(2)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古代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出《長亭送別》的愛情主題。
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劇情內容和人物關系。
(2)教師提問:“這首曲詞主要描寫了什么場景?表達了人物怎樣的情感?”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作品。
精讀賞析
(1)選取一些精彩的曲詞片段,如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進行精讀賞析。
(2)引導學生分析曲詞的語言特點,如用詞細膩、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等。
(3)探討曲詞的意境營造,如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人物情感、運用象征手法暗示人物命運等。
(4)分析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沖突,如崔鶯鶯對張生的不舍、擔憂、無奈等情感。
表演體驗
(1)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再現《長亭送別》的場景。
(2)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3)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
探究思考
(1)提出問題:“《長亭送別》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內涵?” 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
(2)學生結合作品內容和歷史背景,分析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愛情的美好與無奈等主題。
(3)教師進行總結和拓展,引導學生了解元雜劇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
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強調重點和難點。
(2)總結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
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曲詞片段。
(2)寫一篇短文,分析《長亭送別》中某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相關文章:
《長亭送別》說課稿01-14
元曲《長亭送別》08-17
《長亭送別》閱讀練習09-17
高二語文《師說》教案11-14
高二語文教案03-25
對恨長亭09-13
對恨長亭09-13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案06-19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12-20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