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精選7篇)
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歡迎大家分享。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說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征。
2、學習準確的說明語言。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
⑴說明事物的特征。
⑵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教學難點: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課時安排:
兩課時。
4、教學方法:
⑴討論、點撥、自讀相結合。
⑵比較閱讀法。
⑶運用多媒體配合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領會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提示:同學們讀課文時,請注意領會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讀完后給課文的標題前添加一些修飾語,即什么什么樣的石拱橋。
1、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如仍有生疏字詞,自查字典詞典。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屏幕顯示:
生字
3、給課文標題前添加修飾語:
提示:發言時請對所添加的內容稍作解釋,并注意以課文為根據。
學生可能添加的修飾語的情況:
⑴歷史悠久的中國石拱橋
文中多處寫到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如“旅人橋”等。
⑵“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趙州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⑶形式多樣的中國石拱橋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形式不一樣。
⑷巧妙絕倫(制造奇特)的中國石拱橋
“橋(趙州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奇觀”等。
⑸堅固的中國石拱橋
“趙州橋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盧溝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堅固。”
⑹杰出的中國石拱橋
4、學生充分發言后,引導學生結合1、2、3、自然段歸納總結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三、再讀課文,重點比較閱讀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文字
1、顯示趙州橋、盧溝橋圖片。
2、討論填寫趙州橋、盧溝橋概況表。
橋名位置歷史和修建年月結構特點形式特點
學生討論中可能提出的問題:
⑴“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如何理解?
引導學生看趙州橋圖片,理解“兩肩”、“各有”。
⑵“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
屏幕顯示拱圈排列簡圖,判斷正誤:
AB
明確:圖A正確,圖B錯誤。
⑶“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
結合圖片,聯系作者與育才中學學生的信,“長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實了每個石拱的長度后所作的結論,引用數字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⑷“每兩個石拱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如何理解?
看圖片理解。
3、學生討論發言后,出示表格所應填的內容。(略)
4、引導學生歸納二者的共同點:二橋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5、進一步比較二者的不同點: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杰作,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的杰作并在中國人民斗爭史上有紀念意義。
6、小結:作者在概述了石拱橋的特征后,以趙州橋與盧溝橋為例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那么我國的石拱橋為什么有這么多驚人的杰作,新中國的橋梁事業又有何發展呢?
四、三讀課文,重點速讀9、10段,搶答問題
1、作者寫了幾個原因,哪個最主要?
明確:作者寫了三個原因,“首先”、“其次”、“再次”為標,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有了勤勞智慧的人,才有合乎科學原理的設計和巧妙絕倫技術,才能開采富有的各種石料。
2、解放后,我國的橋梁事業有哪些“飛躍發展”?
明確:
⑴1961年,建成世界上最長的獨拱石橋──長虹大橋。
⑵造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
⑶新創造了“雙曲拱橋”。
五、作業
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本市區橫跨在滏陽河上三座橋梁:安濟橋(俗稱“老橋”,省重點保護文物);人民橋;新橋。簡單記下各自的特點,準備下節課發言。
第二課時
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討論以下幾個例句中加點詞語運用的表達效果。
屏幕顯示:
⑴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的比較早。
⑵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⑶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⑷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明確:
⑴中“比較”表示程度;
⑵中“形式”是直觀印象,F“結構”是對橋的進一步認識,“不但……而且”體現了二者的遞進關系;
⑶中“當時”表示時間,“可算”表示估計,對所下的結論不作絕對肯定,為了準確說明事物;
⑷中“兩肩”“各有”準確說明了小拱的位置與個數。
四個例句中加點詞語的運用都為了達到一個效果:準確。
2、讓學生繼續從文中找這樣的句子,并加以說明。可能找到的句子:
⑴《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⑵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⑶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⑷有的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
⑸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石拱組成,每個石拱的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說明文中準確運用詞語,保證了內容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達到了預期的說明效果。
二、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提示:快速讀課文,不討論,找出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簡要說明,看誰找得快。
1、舉子:
⑴“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下文即對趙州橋、盧溝橋進行典型說明,以二橋為例充分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⑵“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全知道”一例說明“在超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從而證明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
⑶“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長的獨拱石橋,名叫‘長虹大橋’,石拱長達112.5米”,說明了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
以上三例可以說明舉例子是本文最重要的說明方法。
2、列數字:(略)
3、打比方:
⑴第一自然段。
⑵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4、作比較:
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堅固。
此外,還有引用、摹狀貌等。
5、小結:采用多種說明方法,是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說準確。
三、用說明文基本知識要點,印證本文知識,了解說明文特點
四、口頭作文
1、要求:根據學習的有關說明文知識和自己實地觀察滏陽河上的三座橋梁,以“——橋”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2、提示:
⑴抓住橋的特征,用上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⑵可介紹一座,也可都介紹。
3、附三座橋特征:
安濟橋(老橋):盧溝橋工式、聯拱石橋、有石獅子、有抗戰紀念意義。
新橋:趙州橋式、獨拱混凝土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七個小拱。
人民橋:梁式橋、近幾年建成,有漢白玉雕欄。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茅以升
中國石拱橋
久固美
趙州橋盧溝橋
獨拱聯拱
拱上加拱石獅百態
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準確性
作比較
方法舉例子
列數字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蟬的鮮為人知的科學知識。
2、體會作者所說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陽光下的享樂”所包含的感情。
3、學習本文生動活潑、輕松詼諧、充滿情趣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作者為了獲得第一手材料,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細致、深入的觀察方法。
2、學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對動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探索自然界的奧秘,認識生存和進化的規律,維護生態平衡,建立與自然相和諧的新文明是我們的使命。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蟬》,試著對蟬這種昆蟲有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二)作者介紹:
法布爾(1823—1915),法國生物學家、昆蟲學家、文學家。身為現在昆蟲學與動物行為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界的荷馬”。作品有《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等。
(三)寫作背景介紹:
法布爾買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園,并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鐘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的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后九卷。
(四)字詞積累:
1、語音
金蜣巷道臃腫涂墁徘徊皮鞘纖維喧囂媲美
2、語義
臃腫:形容身體或衣著過分肥大,轉動不靈。
小心謹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小心,留心。
龐然大物:指高達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實際上很虛榮的事物。龐然,高達的樣子。
滅頂之災:指被水淹死。比喻毀滅性的災難。滅頂,水漫過頭頂。
無動于衷: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衷,內心。
胡作非為:不顧法紀或輿論,毫無顧忌的做壞事。胡,亂;非,不對。
喧囂:叫嚷,喧鬧。囂,喧嘩。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
來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來之,使之來。
轉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瞬,一眨眼、轉眼;即,就;逝,消失。
(五)通讀課文用簡介的語言列出一張蟬從產卵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表
明確:成蟲產卵——————蟬卵孵化—————幼蟲走出殼外—————幼蟲落在地上—————到地下尋覓藏身之處—————幼蟲鉆進地里—————幼蟲從地穴爬出—————幼蟲爬上灌木枝或草葉—————變為成蟲——————成蟲離枝飛去
(六)思考:作品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蟬的生長過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并沒有按昆蟲一般的生長過程:、“卵———幼蟲———成蟲”的順序來介紹,而是從中間的一環“幼蟲”入手,介紹蟬循環往復的生活史。這樣安排順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1、幼蟲建筑地穴,這比成蟲產卵要生動、豐富、有趣得多,以此開頭,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進而跟隨作者去進一步探究蟬的世界的奧妙;
2、使行文新穎活潑,不落俗套;
3、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蟬“四年黑暗的苦工”這一重要特點。
第二課時
(一)閱讀課文第一部分“蟬的地穴”思考回答問題
1、蟬的地穴的位置在哪里?
“在陽光曝曬、人來人往的小路上,出現了一些手指頭粗的圓孔”“它們喜歡特別干燥、陽光充足的地方”
2、蟬的地穴的外部形態是怎樣的?
“約兩厘米半口徑的圓孔,四周一點被清理出的雜物都沒有,也沒有泥土堆積在外面”
3、這里作者為了說明地穴的外部形態,用到了什么說明方法?
列數字(兩厘米半)、舉例子(金蜣的洞穴)、作比較
4、請概括蟬地穴的內部結構。
蟬的隧道大都深達四十厘米左右,圓柱形,根據土質而略有彎曲,但總近于垂直,上下暢通無阻,底端卻是完全封閉的,形成了略為寬敞的地穴。
5、蟬在建筑隧道時,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呢?對這個問題,作者在文本中有交代嗎?
在幼蟲臃腫的身體里儲存有一種粘液,當它掘土的時候,將黏液噴涂在泥土上,使你不成為泥漿,于是墻壁就更加柔軟了。它再用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便把泥漿擠進干土的縫隙里,這樣就建成了以泥漿涂墁的、不易崩塌的墻壁。
6、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蟬是怎樣蛻皮的。
學生自己概括,老師點撥。
(二)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問題
1、概括說說蟬的產卵的地點、數量
2、蟬卵會遇到怎樣的敵害,對于這個敵害,蟬是怎樣面對的?從課文中能體會到作者對這種生命怎樣的感情?
3、蟬卵孵化后,幼蟲會遇到哪些危險?
4、請用一句話概括蟬的一生。
(三)聯系文本,閱讀下列句子,回答問題。
1、它要踏扁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過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自己的家族。
那么,蟬是用什么辦法來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2、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偉被發現的秘密。對于這個秘密,作者真的是一無所知嗎?
(四)分析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體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要求。
1、蟬的幼蟲就通過這些圓孔從地下爬出,來到地面,蛻變成了完全的蟬。
2、它那柔軟的身體,在還不具有足夠的力氣和漂亮的顏色以前,必須好好的沐浴空氣和陽光。
3、但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
4、這個脆弱的小生命現在迫切的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鉆到地下去尋覓藏身之所。
(五)法國劇作家羅斯丹評價法布爾說:“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藝術家一般的去觀察,像詩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達。”請你結合文本,分別舉例說說你對法布爾這些特點的理解。
三、總結提升
1、主題思想:
課文通過對蟬的諸多習性的介紹,使我們了解了蟬的生長過程。文章中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
2、總體特色
觀察細致準確,語言詳細科學。
文藝筆調
生動傳神的語言。
擬人手法的運用。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3
一、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期終測試情況來看,27、28班跟其它平行班級相比較,學生有進步。但學生仍然存在成績懸殊的情況,優秀率不高,差生較多,(如27班的易思汗、周譜林、雷海超)及格率90%左右,平均分70多分。
少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處于朦朧狀態,有一部分學生的預習習慣尚未形成,上課學生合作能力差,發言不夠積極。
有大部分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認真勤奮,他們的學習情緒比較穩定,有的盡管基礎較差,也能堅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能夠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但學習自覺性和穩定性不足,回家很少復習功課,需要老師的督促。
二、教材簡析
八年級下冊四個現代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第一單元,是以人生為主題組織單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記錄了魯迅在日本留學的一段人生思想轉變歷程;《我的母親》節選胡適自傳,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的深遠影響;《我的第一本書》里詩人牛漢通過對一本書的追述,表明了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列夫托爾斯泰》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盲啞女孩和她的老師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圍繞著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親為主題設計。
第二單元,主要由散文詩構成,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散文詩單元。所選的課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靈之聲,而且語言優美,內涵豐富,含有哲理,很適合誦讀。此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也是一個具有詩化、抒情性的活動。
第三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編寫的,五篇課文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題材、不同角度,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與思考。“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科海泛舟”,這是一次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在科技活動中練習寫作與口語交際。
第四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編寫。《云南的歌會》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鴨蛋》寫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吆喝》寫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響曲”;《春酒》描繪了故鄉的風土人情;《俗世奇人》寫的是兩位民間藝人的故事。“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是圍繞以民風民俗為主題設計。
第五單元、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每單元五篇。教學時應當做好以下兩點:
(一)狠抓誦讀教學,使學生讀得正確,并逐步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文言單元的背誦量相當大,要求全文背誦的有《與朱元思書》、《五柳先生傳》、《馬說》、《送東陽馬生序》、詩詞曲五首、《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二)倡導探究式的學習,著力培養學生自主領悟的能力。“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是一次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學過的古詩詞作一番梳理,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古詩詞的興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實踐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及其楹聯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在觀賞過程中勤于記錄,樂于考證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并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
1、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2、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練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5、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四、教學措施
1、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11、舉行1-2次辯論會,培養思維、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運用能力。
12、組織采訪和調查至少1-2次。
13、教學過程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五、教學進度
三月:第四單元、第五單元 兩篇作文
四月:第一單元、第二單元 兩篇作文
五月:第三單元、第四單元 一篇作文
六月:期末復習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4
一、復習
學生收集的有關資料,在小組交流,推舉代表上臺講述想象的大壩建成后的三峽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詩句、諺語、典故的作用
1、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渲染了三峽一帶的險惡、悲涼的氣氛,為全文定下基調。
2、 作者即景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
詩中“江南味”“垂楊”“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黃陵廟一帶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黃陵廟的環境優美的特點
3、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表現了崆嶺灘的險惡、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崆嶺灘,后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可見,令人望而生畏。
4、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群馬奔馳的山勢,詩的后句也贊揚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劉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寫白帝城樹木青蔥,玲瓏可愛,另一方面寫劉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慘故事,突出了三峽景色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
6、歸納總結
自古以來,凡名山名川均與名人、詩、諺、典故結下了不解之緣,呈現出與自然共生共榮,相輔相成,相映成輝的奇特現象。長江三峽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揚四海,一方面固在其為自然景觀,因山水雄、奇、險、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眾多的人文景觀,得益于歷代騷人墨客傾情三峽,留下一串串光輝足跡于山巒水畔,寫下一篇篇不朽詩章傳頌于后世,在長江三峽滾滾不盡的激流里,流淌著多少千古絕唱、千古佳話!三峽給歷代文人以文學的養料和創作激情,而他們則報答三峽以文珍墨寶和名人效應。
三、品味語言
思考練習三: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1、作者用十分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江水的險,四個排比短促有力,讀起來給人以窒息的感覺。“窄、急、曲折、多灘”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齊又稍有變化,讀起來和諧有趣。
2、抓住峰的多與高的特點,語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過一浪,給人以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的感覺。運用擬人的手法,以動寫靜,非常生動地表現出了山你追我趕,互比高低的情態,另外還使用頂真的手法“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給人一種循環往復的感受,很有情趣。
3、運用比喻“像牛馬,像虎豹”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巫山云霧的變幻多姿。另外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廬山的更有趣。
四、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井然。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
2、介紹景物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
3、采用多種修辭與寫作手法來描寫景物,生動形象。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突出景物的特點,用烘托、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三峽的險惡。
4、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到了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五、作業
課后練習二、三。
附板書設計:
巴東三峽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
——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夔府的江岸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體會作品中所表現的各國人民在戰爭所凝結的友誼。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2、檢查預習
3、作者簡介與背景介紹
速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是以何場戰爭為背景來加以描寫的?請找出文章中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這是一篇戰地通訊。1944年,蘇聯紅軍進行戰略反攻,分別從南北兩側驅逐法西斯德軍。西蒙諾夫作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則故事選自散文特寫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加以詮釋。
4、根據課文內容,猜測作者是何種身份的人?說出相應的理由。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于高爾基文學院。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劇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達了蘇聯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爭的必勝信心,長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了蘇紅軍在保衛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英勇事跡。戰爭后期,曾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4卷)。戰后曾到過美國,寫有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該劇本揭露了美國統治集團發動新戰爭的企圖。還發表有詩集《友與敵》。《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得斯大林獎金。
西蒙諾夫曾于1949年10月訪問我國。1950年出版《戰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了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7年至1971年發表《生者與死者》三部曲獲1974年列寧獎金。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速讀課文,然后再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描寫一個南斯拉夫老婦人冒著炮火,掩埋一位蘇聯紅軍的遺體后,將珍藏多年的喜燭點燃在烈士墳頭靜靜陪伴到拂曉的感人故事。
三、研讀賞析
1、默讀課文,找出令你感動的一個片段進行交流,并且說出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環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2、作品中如何刻畫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動作和心理)
動作描寫是刻劃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婦人在炮火下平靜地整理烈士的遺體,清理墓坑,吻別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這一切行動的?
3、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她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4、如何感受《蠟燭》中老婦人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婦人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來有四點。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四是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意義。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凡是寫到這四點的,都著力描寫,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寫炮火,不是籠統地寫一句就算了,幾乎隔幾行就寫炮火,叫人一直為老婦人的安危揪著心,老婦人在炮火之中的種種行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婦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這樣寫的: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這樣描寫,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聽得見,真是感人肺腑。
寫老婦人安葬烈士的禮儀也很具體,例如 “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一個一個動作都做了描寫,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蠟燭,鄭重地說明,這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從她摸出蠟燭之后,直到結尾,一直圍繞著燭光展開細膩的描寫,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里,特殊的氛圍中,燭光顯示了特別的意義,造成一種詩的意境,結尾讓人沉浸在這個意境之中,眼前總是那一點燭光,久久不能忘懷。
5、引導討論:作品中反復描寫戰爭的場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帶”一段環境描寫,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殺人民造成的恐怖氣氛,烘托了主人公的無私和勇敢。她早已置個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靜地整理烈士的遺體,清理墓坑,吻別死者,掩埋烈士,守護英靈。這些是只有母親才有的對兒子的動作,我們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婦人育乞西滿心的哀痛。 “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再次渲染了濃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氣氛,烘托了老人失去愛子般的傷痛。
四、探究主旨
1、文章中的蠟燭除了實指“蠟燭”外,還有沒有其他深刻的含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結婚蠟燭點燃在紅軍戰士的墳頭,老婦人又靜靜地在寒夜守護著紅軍戰士。全文就是這樣在詩意般的境界中抒寫了那“不會熄滅的火焰”,這樣的結尾又有怎樣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詞,可見蠟燭非比尋常的意義。老婦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貴,今天卻把這份過日子珍貴的感情獻給一個異國的烈士。它點燃起的火焰是“永遠不會熄滅的”。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3、主旨:這篇戰地通訊,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一)概況
八年級上冊教材編排上各單元仍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一共有六個單元,其中四個現代文單元的專題分別是戰爭、對普通人的愛、建筑園林與名勝古跡、科學。前兩個單元以記敘類文章為主,后兩個單元以說明類文章為主。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敘文和說明文;同時相應地了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敘與說明。另外,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二)具體內容
第一單元以戰爭為主題。五篇課文,有反映解放戰爭的《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扛》、《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有反映抗日戰爭的《蘆花蕩》,有反映反法西斯戰爭的《蠟燭》,有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國法西斯暴行的《親愛的爸爸媽媽》,“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以戰爭為主題“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第二單元主要由記敘類作品組成,著重培養閱讀記敘類作品的能力。 從單元課文的內容來說,都是寫普通人的。課文有:《阿長與山海經》、《背景》、《臺階》、《老王》、《信客》、“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讓世界充滿愛”,這個單元高聲贊頌人間的愛,吁喚“讓世界充滿愛”。通過這個單元,可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受到熏陶和啟示。
第三單元所選課文以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為主題,文體類別上側重于說明文。目標是 “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而在寫作目標中提出“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在本冊教材中設置了兩個說明文單元,以期完成《課程標準》的有關目標。
第四單元以“科學”為主題編選了五課各具特色的介紹科學知識的短文,共六篇。它們是《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
本冊文言課文的編排方式是單獨組元,每單元五篇,共有兩個單元,課文篇數幾乎增加了一倍。這個變化表明:過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詩歌)教學只是“入門”的準備,而本冊則是“入門”的正式啟動。
(三)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
本冊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訓練有三種呈現方式:
1、整合于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2、設置在課文后面的“研討與練習”中,是由課文生發出來的。
3、以補白的形式出現。
(四)課外古詩詞背誦
積累古典文化知識,初步學會怎樣鑒賞一首詩詞,給學生文化和審美方面的感受。
(五)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本冊教材“附錄”部分安排的語法知識是虛詞,教師可加以適當講解。學生需要掌握的修辭是對偶(又叫對仗),了解一點對偶知識,有助于學生學習古詩和分辨詞類。并要求學生嘗試寫一些對偶句。學生只要能判斷出對偶句即可。
(六)名著導讀
《朝花夕拾》和《駱駝祥子》為必讀書目,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選讀科目。推薦學生閱讀《朱自清散文集》和《文化苦旅》。
三、學情分析
八(1)班共35名學生,是我從七年級帶上來的,對學生的了解是比較清楚的,大部分學生對語文有一定的興趣,但少數學生也開始產生對語文學科的厭煩情緒。在識字寫字方面,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許多學生還存在寫錯別字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在遇到課文及閱讀材料中的生字詞時都沒有查閱字典的習慣,任由字詞障礙不斷積累;大部分學生書寫比較潦草,特別是男生,只有少數女生的書寫比較工整漂亮。在閱讀方面:學生早讀的積極性不高,常常拖音朗讀,情緒不高昂;不積極主動去閱讀,課外閱讀更少,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閱讀過程中“走馬觀花”,沒有進行積極的思考,通常不會主動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和疑問。在寫作方面:大部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不高,沒有掌握好文章的整體構思方法,通常想一句寫一句,以致文章的中心不明確,無法正確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真切的思想情感。部分同學認為無內容可寫,這部分學生對生活、生命和自我的認識比較薄弱,閱讀面也比較狹窄。少數學生的寫作能力則比較一般,缺乏表達的技巧。有些學生則無法將感性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無法提高文章的立意。探究性學習和自學自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文言文的學習比較單一,深度不夠,缺乏思考。
四、教學目標
1、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2、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3、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五、教學措施
針對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本學期擬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嘗試學案教學,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準備學案,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優化作業管理,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跨度,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9、利用競賽,學科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10、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11、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理清說明順序,初步了解故宮博物院
2、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說明順序,初步了解故宮博物院
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畫出有關游覽的方位詞語。查找故宮博物院的資料,下載故宮資料或圖片
【教學媒體】
u盤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同學們下載的故宮圖片。
看得出,同學們是經過一番精心準備的。下面,請打開課本,讓我們按照作者給我們安排的游覽路線,去參觀一下這座宏大壯麗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標
三、檢查預習情況,“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四、找一名同學讀課文,同學們畫出有關方位詞,并理清游覽路線。
學生聽讀課文,自主學習思考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填寫完成練習一的圖。
全班討論明確:
文章的順序,也就是參觀的路線,故宮的建筑順序。故宮的建筑順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參觀路線正是沿著由南到北的中軸線前進,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在這同時,還輔以前后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詞,使人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 的特點與聯系,有比較清晰明白的了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取決于說明導入并要求學生出示圖片
五、學生根據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結構
文章的結構:總分總
第一部分:概括說明故宮的位置,歷史和總的建筑特點(1—2段)
第二部分:分別介紹故宮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從景山鳥瞰故宮,再次點明故宮的整體特點。
六、學生質疑
七、小結:
北京故宮是馳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0多座,房間9000多間,絕不可能都一 一詳細介紹,而必須詳寫重點部分,略寫一般才行。這篇說明文正是相略得當的選擇了材料,用不長的篇幅,鮮明的介紹了規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宮。
八、布置作業: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相關文章: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課件09-19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12-01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件01-27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件12-09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課件11-14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件11-28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件12-14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課件12-24
新七年級語文上冊課件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