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一上《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提出的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誦讀兒歌、童謠和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帶著童趣讀出趣味,運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同時提升了學生對冬天及小動物的情感體驗,使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課前準備:
1、生詞卡片、課文歌曲、與課文內容一致的雪景動畫、課文圖畫(“小畫家”的“圖案” 空出,以便同學粘貼小動物的腳印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了解哪些動物也來雪地“畫畫”,哪些動物也冬眠。(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入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的時候,你們喜歡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腳印。)那你們有什么樣的心情?(非常快樂、開心、高興等。)有四個調皮的小家伙,一看見下雪了,也跑出來玩了,你們看看,認識他們嗎?(貼圖:小雞,小鴨,小狗,小馬。)
師:小鴨還悄悄地告訴我,它們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它們是雪地里的小畫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板書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運用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主體,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初識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在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合作交流,趣味識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教師指名讀生字。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筆畫“橫折彎鉤”。
(4)學生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記住這些生字的好辦法。那么,就請你把自己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1)誰愿意把你記字的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教師指名讀字卡。
(3)開火車讀字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2、同桌互聽互讀。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使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指導寫字,養成習慣
出示要寫的字“竹”“牙”“馬”“用”“幾”。
1、教師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竹”“馬”“幾”,指導筆順“橫折彎鉤”。
4、學生描紅,練寫生字。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
第二課時
一、聽歌導入,復習檢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畫家》原來還被編成了好聽的歌曲。想不想學唱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認真聽課,積極發言,我們完成任務后就用剩下的時間學唱這首歌,好嗎?
2、出示課件、依次檢查生字,認讀詞語。
3、指名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聽課文歌曲再次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用學唱歌曲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教學策略。
二、逐句學習,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找找這篇課文共幾句話。
(一)學習第1、2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讀第1句,體會感嘆號的讀法。引導學生讀出喜悅、驚喜的心情。指名讀。
2、第2句聯系課文和實際情況重點理解“一群”。(小雞來了是不是“一群”?小狗來了是不是“一群”?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都來了是不是“一群”?)
(二)學習第3句。
1、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分別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學生看后再讀文。
2、啟發學生:你們讀懂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3、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動物踩出的腳印形狀,指四名同學在準備好的課文圖畫貼上合適的腳印圖案。
4、指導學生讀課文第3句。
5、為什么他們畫出的腳印不一樣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結果,教師適時點撥。(他們腳的形狀不同所以踩出的腳印也不同,小雞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墊,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梅花;小鴨的腳中間有腳蹼,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楓葉;小馬的蹄子踩出的腳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學: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還能畫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請你當小詩人來編一編、寫一寫。
(三)學習第4句。
1、孩子們,如果我們想畫畫要用筆和顏料畫很長時間對不對?小動物們卻不用,現在讓我們齊讀第4句,看看他們是怎樣畫得又快又好的。
2、你們從哪些地方讀出小動物們畫畫非常簡單,而且畫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回答: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等。)
3、朗讀這句話,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4、指導讀法: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及幾步就能畫成一幅畫的自豪感。
(指名讀、齊讀、比讀、表演讀)
(四)學習第5句。
1、這些小動物們的畫畫得這么好,讓人看著真喜歡。可是有一只小動物卻沒有來參加,你們知道是誰嗎?(青蛙)
2、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齊讀第5句。
3、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五)學習第6句。
1、青蛙為什么沒來參加呢?他去串門了?還是在吃飯?(他在洞里睡著啦。)
2、青蛙真懶,大家都在畫畫兒,他居然睡覺,我們快去叫醒他,好嗎?(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師指名回答,適時點撥:什么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動物也冬眠,借此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一年級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逐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童真童趣,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并理解課文。
三、回顧全文,熟讀成誦
1、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播放課件,學生根據情境背誦課文。
3、學生自編動作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學生用動作呈現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語言。
四、總結全文,學唱歌曲
1、說一說: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2、畫一畫:動手畫,感知本課或學生知道的其他“小畫家”的作品。
3、寫一寫: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動物,按課文最后兩句仿寫詩句。
4、想一想
(1)雪地里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他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小動物沒參加?為什么?
5、唱一唱:學唱《雪地里的小畫家》。
設計意圖: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小畫家”們的作品,重溫課文內容;通過拓展仿寫兒歌,培養說話寫話能力;啟發思考,突破課文難點;學唱歌曲,兌現課前諾言,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反思:
1、本課的成功之處一是教師利用欣賞雪景的課件,引導學生說說在雪地里的有趣的游戲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個積極展現自我的氛圍中,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二是教師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在課外延伸環節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之后讓學生仿編詩句,把課文最后兩句改成這些小動物的名字。在一問一答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2、不足之處:“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朗讀時體會這句話,給孩子們的體會時間不夠充分,有些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