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
導語:《這兒真好》是一篇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下面是這篇課文的說課稿,歡迎參考!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兒真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于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小熊住在荒島上很孤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小熊向云兒請教后,開始在島上種樹。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寫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段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為: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使學生懂得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重要。
⒊學會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偏旁部首。
教學重點:
⒈讀書感悟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
⒉寫好“象”、“空”二字。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說課稿《這兒真好》: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兒童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種樹”、“小動物來做客”等學生樂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⒈談話交流: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
⒉情境激趣:(動畫演示:荒島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愿意到小熊家去嗎?為什么?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進行輕松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后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小熊找朋友的情境,產生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讀感悟,品味體驗
⒈自讀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他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⒉討論交流。
(隨機演示動畫:云飄來、云變樹、小熊種樹、綠島圖)
通過自讀、指名讀、挑戰讀、互讀、評價讀、小組賽讀、齊讀的方式朗讀感悟:
⑴“云呀云,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讀出小熊著急、難過的心情。)
⑵小熊明白了,他在島上種呀種,種了許多小樹苗。(讀出種的樹多,及小熊種樹的辛苦。)
⑶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看圖引導理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詞義。讀出種樹時間長,到處是綠樹的景象。)
⒊引讀第2、3自然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學習背景。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設計了“云飄來”、“云變樹”以及“小熊種樹”、“綠島圖”等多個情境,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使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和諧的振動。形象有趣的
動畫情境,調動起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不同的情境創設不失為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的好方法。】
⒋過渡:如今荒島變成了綠島,現在你們愿意到小熊家去了嗎?
⒌自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⒍討論并動畫演示:(一只鳥飛來了,許多鳥飛來了,遠處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劃著船來了。)再換位體驗:
⑴如果你就是他們,來到這座綠島上,你喜歡這兒嗎?你會說些什么?
⑵隨機指導感情朗讀:①“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②“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朗讀方式:各自練讀——選擇自己的好朋友讀——上臺表演讀——評價——賽讀)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為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等等。在指導讀好小動物的話時,教師沒有范讀,也沒有指名讀,而是在激發了學生喜愛這兒的感情后,以媒體創設的`情境為背景,以情感體驗為基礎,讓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來讀這兩句話。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⒎練習說話:(誰)來到這兒,說:“!”
(先小組討論,再大組交流)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說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說出還有哪些物或人來到這兒,說了些什么。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由于學生在前面形象的動畫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島的變化,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里,所以學生說出了許多答案:如“這兒有這么多樹,空氣一定很新鮮”;“這兒環境這么好,住在這兒心情會很舒暢”;“多虧小熊在這兒進行了綠化,才有這么美好的綠色家園”……這不正是文本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嗎?衡量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進行再創造。】
⒏引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深化,想象說話
⒈(媒體演示:荒島和綠島的對比圖。)
討論看圖后的感受,從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⒉配樂朗讀全文。
⒊想象說話:現在你們就是小島上安家的動物,你們會怎樣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更美好呢?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系性。讓學生回歸整體閱讀,溯本求源,使知識形成系統,明理達到高效。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⒈認讀“象”、“空”。
⒉(媒體演示“象”)幫助學生掌握“象”字的結構、筆順、重點筆畫。
⒊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五、自由練習,拓展延伸
自由選擇完成一項課外作業:
⒈把這個發人深思的童話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伙伴聽。
⒉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編一編、演一演課本劇。
⒊寫話:
(媒體出示句式:這兒原來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這兒現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布置具有彈性的、更有利于他們發展的作業,實實在在地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同樣的進步。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具體體現。學生見到這樣的作業,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都超額完成。】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相關文章:
《這兒真好》說課稿02-09
這兒真好11-07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教案11-09
語文《這兒真好》教學反思范文01-06
《這兒真好》語文教后反思01-30
這兒真好語文教學反思02-01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教學反思04-05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教案范文05-11
小學一年級《這兒真好》語文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