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4則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短文。文章共三段話。第一段介紹了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二、三兩段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關系。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認識10個生字,二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三是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保護它。
一節課的導入設計得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一節課的投入狀態。上課后,我借著每位孩子都喜歡畫畫的因勢,請一位孩子上臺畫一棵樹,并讓他向大家介紹自己畫的樹,再通過老師課件畫的一棵樹讓孩子說說樹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幫助。因為一開始就從孩子們的興趣著手,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課堂中來。在介紹樹的好處時,大家說了好多,也很全面,接著我們就引入了課文的學習。
學生字時我采用生字卡片,猜字游戲形式引導學生識詞識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呈現教學內容,避免了枯燥無味,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循序漸進的方式,既使學生掌握了要認的字及偏旁,又適當地滲透了一些識字方法,為日后的自主識字創造了條件。
一年級的學生初次學課文,對此較陌生,教學時要結合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為此我采用指名讀齊讀,領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我本著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好問、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直觀形象、新鮮活動事物所吸引的特性,創設情境,“冬天到了,小樹身上光禿禿的,冷不冷?我們怎樣幫助小樹,有位爺爺也和你們一樣想幫助小樹,他是怎樣幫助的?”把學生引入文中。接著我引導學生:“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心里很高興他會對爺爺說什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快樂地表達,將文中所悟落實到日常行為中。在一次次的引導、激勵下,孩子們通過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還以爺爺綠色的小傘,明白了樹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并發出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論斷,這個過程都是他們自主探究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做好自己引的角色就夠了。
本課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但也有不足之處如:對學生說出的不太好的組詞沒有及時糾正,對學生的鼓勵也不及時,有些該強調的力度較小,在語文教學方面,還需不懈努力,我會用全身心的熱情換來語文教學更亮麗的天空。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冬天,爺爺給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課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寫的,非常適宜孩子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這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理解重點字詞和練習朗讀。
我在教學中注重了識字和理解重點詞語的教學,對寫字和練習朗讀注重太少。
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師生共同活動,完成了識字和理解重點詞句的目標。具體說來,認識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圈出生字,然后讓學生自己悄悄讀,認識的直接讀,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讀。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實際上,對學生認字很有幫助。首先,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了原來不會認的字,讓孩子有成就感。其次,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讓認識的孩子多熟悉一下,會更有信心。這種做法比起一出示生字,就讓學生讀,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學課文時,我先做示范,讓學生學會提問,這一環節收到了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提問、釋疑,但忽略了朗讀的指導。一方面是朗讀技巧的指導,發現學生讀課文時讀得有點拖,但沒有及時糾正,讓學生改過來,讓學生的朗讀技巧沒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讀中悟情的指導。由于讀得太少,對文中的情感體會不夠。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是第一冊第一組“課文”部分的第5篇課文,前面4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出現,《爺爺和小樹》,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現:第一段是總起,交代“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對比描寫,從冬天爺爺給小樹穿衣到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這兩個方面敘述人和樹之間的親密關系。
成功之處:教學時,我用重點閱讀其中一段,引導自悟另一段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借助句式:“什么時候,誰幫誰做什么。”來弄懂課文。在看圖說話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使學生在讀正確,讀通順的要求上,能讀出恰當的節奏與重音,然后在各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我覺得對于第二段的理解與朗讀指導,時間是充裕的,學生能在課內從讀不通順到讀出感情來,足見讀的'指導是到位的。然后再教學第3段的時候,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內容,并能將朗讀的方法遷移運用于第3段,費時少而收效大。
失敗之處:從總的課堂節奏來看,第一課時顯得冗長緩慢,第二課時內容豐富而緊湊。這可能對學生的情況,比如紀律性,表現欲預計不足,還有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讀的無效訓練,導致第一課時有些內容沒按預設的完成。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4:
《爺爺和小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樹不冷;夏天,小樹撐開綠色的小傘為爺爺遮涼,爺爺不熱了。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的密切、和諧。教學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通過教學實踐和課后反思,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教材給出了兩幅情境圖,這兩幅圖突出了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第一幅圖所表示的內容:時間是冬天,樹木凋零,爺爺穿著棉衣在室外活動;第二幅圖所表示的內容:時間是夏天,樹葉茂盛,爺爺穿著汗衫坐在樹下搖扇、喝茶。我在教學時就充分利用這兩幅情境圖,讓學生認識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們在不同的季節應該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這一環節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件輔助教學,提高課堂實效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為了突破重點,我制作了課件輔助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紅顏色、閃動的效果,識字教學時,有的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用動畫的形式識字可以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在接下來的朗讀感悟環節中,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詞句,即讓學生明確“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的含義,我制作了這樣一個課件:在畫面上把纏在樹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樹葉分別作成閃動的畫面。當學生的認識出現誤區和偏差時,就出現閃動的畫面,這樣不但起到直觀形象的作用,還可以對學生的認識起到引導的作用。
三、重視語言的積累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語言學習,是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然而,課文中的許多詞語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理解難度比較大。教學時,我遵循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逐層深入,如:課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這兩個詞語,學生認讀后,啟發他們想一想:生活中那些東西是暖和的?那些東西是綠色的?這樣學生就會毫不費力地說出許多這樣的詞語來。這樣的訓練不僅使學生學會了語言感悟和積累,而且還學會了擴展詞匯的方法。
《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深感到:要使學生有豐厚的語言積累,必須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的巧妙結合,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動腦動手,身心愉悅。才能實現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03-22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與反思05-19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參考03-21
《爺爺和小樹》的課堂反思04-04
爺爺和小樹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2-03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04-16
爺爺和小樹的教學設計04-16
《爺爺和小樹》教學實錄03-22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