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知識點總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作者簡介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籍貫臺灣省苗栗(lì)縣。1918年生于日本大阪。在北京長大。林海音對北京有著深厚的情感,《城南舊事》一書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的作品。
2、相關背景
北京城南是一塊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和情感附著的地方,自明朝從南京遷都北京,擴建外城,大運河終點漕運碼頭由積水潭南移,一直到清朝戲院開設在前門外,前門火車站建立……一系列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城南特殊的歷史地位。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
3、主要內容
本文的作者回憶了他童年生活里的駱駝隊和駝鈴聲,在這淡淡的回憶里,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魂牽夢繞,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生活的依依留戀。
4、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1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賣煤的駝隊從門頭溝來,停在“我”家門前。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圍繞駝隊,以季節的推移為順序寫了“我”童年生活的四個片段。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寫了“我”寫《城南舊事》的原因,直接抒發了我對童年的留戀。
冬陽童年駱駝隊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干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頭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干冷的空氣中。
爸爸在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爸爸和他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領頭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為什么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戴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您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媽:“夏天它們到哪里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臺灣苗栗縣頭份鎮,她是一名作家。父母曾在日本大阪經商,英子出生后不久就回到了臺灣,但又舉家遷往北平居住,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后來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
生平履歷
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絹笠町回生醫院,父林煥文,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母黃愛珍,臺灣板橋人。 1921年隨著父母遷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過,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地絡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臺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著名代表作《城南舊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溫婉的文筆所書寫出屬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華。林海音的成長歲月與大半20世紀50年代作家相同,都經過舊時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熏陶。16歲考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在學期間一邊讀書一邊當實習記者,19歲畢業即任“世界日報”記者、編輯,主跑婦女新聞。而林海音也因為工作之故,認識了一生的伴侶夏承楹。兩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協和醫院禮堂結婚,為當時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進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三十歲回到臺灣,并開始發表文學創作。1953年受聘于《聯合報》副刊,她擔任“聯副”主編時期(1953-1963),以敏銳的文學觸感發掘相當多的人才,且重視臺灣本土的作家,如林懷民、黃春明、鄭清文、鐘理和等。除外,并且鼓勵日據時代停筆的老作家,例如楊逵、鐘肇政、文心、陳火泉、施翠峰等再出發,是推動臺灣文學的重要推手。林海音本人的創作豐收期,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總共寫了四部長篇小說:《曉云》《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說集:《綠藻與咸蛋》《婚姻的故事》《燭芯》,產量十分可觀。 1963年因故離開主編十年的聯副,但這樣的挫折并未打擊到她,1968年她和幾位朋友合辦了一份文學雜志《純文學月刊》。編這份雜志時,她曾親筆發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編報時所擁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好多人。《純文學月刊》得到好評,產生了不少佳作。而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如彭歌譯的《改變歷史的書》,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陽》《和諧人生》,長篇小說《藍與黑》《滾滾遼河》等都歷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寫《玻璃墊上》專欄超過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臺灣社會發展史,純文學特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出版《何凡文集》,這套書并榮獲圖書主編金鼎獎。 1990年,林海音回到闊別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為兩岸文學交流的重要橋梁。她寄出全套的純文學叢書和純文學月刊給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還號召臺灣出版界大量捐書以充實臺灣文庫;她又擔任《當代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顧問,完整介紹臺灣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學成就也獲得中國大陸文學界的重視,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舉辦“林海音作品研討會”。
【五年級下冊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案01-24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07-26
《冬陽·童年·駱駝隊》的教學設計12-20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優秀的作文09-08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冬陽童年駱駝隊》11-02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優秀08-18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駱駝隊》04-04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