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
2.新詞:理屈、示弱、抵御、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3.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二)能力訓練點
1.給課文分段,并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4.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二)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系。主要是在反復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突破難點。
(三)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后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復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2.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并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誠意:真心。
絕口:因回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擋,抵抗。
推辭:謙讓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虧。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3)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點撥。
4.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不足。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6.學習第一個小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歸納整理:
(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經過: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整理:
①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②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③語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7.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1,發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故事能力。進一步了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
8.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展: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課下請同學們預習“澠池之會”。
(五)課堂練習
簡要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三個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個故事間的聯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1)“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由哪幾個小故事組成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根據第一個故事,說說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過渡: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被趙王封為上大夫,那么,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個小故事。
(1)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按照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二個故事。
自學提綱:
①讀第二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討論、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趙王,要趙王鼓瑟,并且叫人記錄下來。
經過:藺相如針鋒相對地逼秦王擊缶,維護了趙國尊嚴。
結果:秦王沒占到便宜,只好放趙王回國,相如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
②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a.畫出人物言行。
(語言:“請您為趙王擊缶。”;“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行動: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叫人記錄下來。)
b.思考: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秦王讓趙王為他擊缶,并且讓人記錄下來,這實際上是秦王侮辱趙王,貶低了趙國的地位,所以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逼秦王為趙王擊缶。表現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榮譽、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
(秦王擊缶后,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是因為廉頗大將軍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秦王只好放趙王回去。)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小結過渡:在澠池會上,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藺相如維護了趙國、趙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是當之無愧的。可廉頗卻很不服氣,認為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上去的,而且職位還在自己之上,于是將相之間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個小故事。
(2)學習第三個小故事。
①默讀第三個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畫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點撥:
①起因: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將相之間產生矛盾。
經過:藺相如處處回避、忍辱退讓。
結果: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②分析藺相如的語言、行動:
(語言:“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表現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行動:“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③再讀藺相如的語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燈片,閱讀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a.藺相如這樣說,是不是自我吹噓?為什么?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不是自我吹噓,因為這是在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他的情況下說的。)
b.這段話包括幾層意思?
(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藺相如回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另一層意思是說將相和與不和對國家安危的重大關系: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
c.“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話說得對嗎?文中什么地方證明他說的話是對的?
(說得對。從澠池會見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廉頗已經在邊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說明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
分析廉頗的語言、行動:
①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的句子,說說廉頗的性格特點。
(語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反映了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點。)
(行動: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反映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幻燈片,觀察第二幅插圖,想象人物當時的言行,說說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學生可以展開合理想象、各抒己見,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廉頗聽到了藺相如說的話,知道了藺相如處處回避他,并非膽怯,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而自己卻居功自傲,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真不應該,于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說明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廉頗的語言、行動,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總結、擴展
1.通過學習,你了解到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藺相如有不畏強暴、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喜歡誰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說明理由。)
2.思考: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詳細說出因果聯系;愛國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課堂練習
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三個故事間聯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二)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解決疑慮:
(1)分角色朗讀全課,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表現了藺相如、廉頗的什么品質?
(表現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兩人愛國的好品質。)
(2)課文的三個小故事敘述了誰和誰的矛盾?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這些矛盾可以歸納為哪兩種矛盾?
(討論、交流、點撥:敘述了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敵我矛盾;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是個人矛盾。)
(3)貫穿兩種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誰?(藺相如)藺相如在這兩個不同的矛盾面前分別采取了怎樣不同的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點撥:對秦國敵我矛盾采取堅決斗爭、針鋒相對的解決辦法;對同廉頗的內部矛盾采取顧全大局、求和、團結的解決辦法。)
(4)三個小故事間有什么聯系?
(討論、交流、點撥:師:三個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藺相如有完璧歸趙之功,才會有澠池之會的隨行。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前是因,后是果。師:而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奇功卻是廉頗與他失和之因,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負荊請罪”是果,前兩件事均是因。)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個故事是因果關系。第一自然段是下面三個故事的總的起因,如果沒有這個原因,也就不會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而最后藺相如忍辱退讓,廉頗受感化,負荊請罪,主要是由于他們看到了大敵當前,有共同抗秦的愛國之心,這是促成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通過記敘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現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將相愛國的好品質。)
(三)總結、擴展
本文通過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讀者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下請同學們自讀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學習將相團結一致、全力合作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布置作業
1.形近字組詞:
2.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根據將相的高尚品質來談感想,如果在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都能向將相學習,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那么,我們一定會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成為真正的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難點。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1、讀準字音:
“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2、朗讀課文并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 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
1、結合課后“思考練習”。
2、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么說的?并讀一讀這些句子。
3、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1、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3、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復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
2、澠池會上秦王怎么侮辱趙王?藺相如怎么對付?用的是什么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斗爭趙國占了上風,功勞應屬于誰?為什么?
(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么聯系?
6、復述故事。
五、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么要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的對不對?
2、藺相如怎樣對待?
3、將相怎樣和好?說一說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全文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為什么不和又為什么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
四、課堂練習
復述三個故事。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3
一、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根據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歷史故事。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三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敘寫,故事間既相對獨立,又有緊密聯系。前兩個故事中藺相如屢次立功,職位超過了老將廉頗,廉頗很不服氣,才有了第三個故事。
人物的性格在語言、動作描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本課主要學習“連詞成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以提高閱讀速度。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自學能力和快速閱讀力,通過初讀感知,能夠理解故事的意思,結合課后習題能夠理清課文的結構。通過文中的語言、動作等描寫能夠初步體會人物性格,但是要通過人物的言行深刻地、多維度理解人物的個性和品質尚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強、劃、削”的讀音,會寫“召、臣”等12個生字,會寫“無價之寶、召集”等15個詞語。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故事。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連詞成句地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三個故事。
2.教學難點: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景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改編自西漢司馬遷的著作《史記》,通過人物傳記的形式刻畫了許許多多鮮活的人物。
2.齊讀課題。“將”指的是誰?(廉頗)“相”呢?(藺相如),一個是趙國的武將,一個是趙國的文將。“和”是什么意思?(預設:和好、團結)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史記》的文學價值和寫作特點,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理解課題,為課文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快速默讀,概況故事
1.上節課,我們學會了運用“不回讀”的方法來增加閱讀速度,通過閱讀“課前提示”,你是否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快速閱讀方法?(預設:連詞成句地讀)。沒錯,我們先來看看課后第二題,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內容?原來,“連詞成句地讀”就是一眼掃過去,要盡可能多地看到詞語或者句子,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
2.快速閱讀,記錄時間。
3.交流閱讀方法。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通過交流閱讀本課過程中運用的方法以及閱讀效果、閱讀感受,體會閱讀方法的運用。
【設計意圖】結合課后題,先讓孩子熱身,體會如何擴大視域。在閱讀中運用方法,讀后分享方法和感受。
4.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和氏璧強逼允諾劃歸抵御
侮辱擅長上卿削弱戰袍
多音字“強、劃、削”組詞。
指導書寫“臣、獻、拒”。
(三)整體感知,概況故事內容
1.課文圍繞“將相和”講了幾個小故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
2.用簡潔的語言,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大意。在概括故事內容時,要注意不說人物對話的提示語、形容詞等,將對話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3.說一說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預設:前兩個故事中藺相如屢次立功,職位超過了老將廉頗,廉頗很不服氣,于是有了第三個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概括故事內容,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和故事情節之間的關系,為體會人物形象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在當時,秦國是最強大的國家,一心想要統一六國,所以不斷向其他國家進攻。本文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之時,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來占趙國的便宜。可是在“完璧歸趙”“澠池會面”這兩個故事里,秦國占到便宜了嗎?(預設:沒有,在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設計意圖】回憶課文內容,對“廉頗”、“藺相如”形成初步印象。
(二)細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藺相如
1.默讀課文,劃出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從中體會人物形象。
2.交流討論人物形象——藺相如。
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無缺地送回來。”——深謀遠慮、機智過人。
語言:“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語言:“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勇敢無畏。
語言:“您如果有誠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有勇有謀,把選擇權留給秦王。
語言:“如果您不答應,我就跟您同歸于盡。”——將生死置之度外。
語言:“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顧全大局。
動作: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勇敢無畏。
【設計意圖】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3.除了語言和動作,文中還有很多表現人物說話語氣、態度的語句,從中體會人物形象。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充分思考、謹慎行事。
“他怒發沖冠”——態度堅決。
在與手下的對話中,稱“廉頗”為“廉將軍”——謙卑有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細節,從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特點。
3.分角色扮演。同學一人扮演藺相如、一人扮演秦王,將“完璧歸趙”“澠池會面”中藺相如與秦王之間的對話、動作表演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演繹,深入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三)體會人物形象——廉頗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廉頗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境上,作好了抵御秦軍的準備。”——勇敢,保衛國家
“秦王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讓敵人不敢侵犯。這一句話也呼應了下文的“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廉頗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果然名不虛傳!”
“我廉頗立下了那么多戰功,他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要是我碰見他,一定要讓他下不了臺。”——不服氣、沖動。曾立下赫赫戰功的廉頗,對連續越級升職的藺相如很不服氣。從說話的口氣“我廉頗”、“他藺相如”中看出廉頗的居功自傲,與藺相如口中的“廉將軍”形成鮮明對比。
“他脫下戰袍,背上綁著荊條,到藺相如請罪。”——勇于改過,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廉頗從不服氣到負荊請罪,做出巨大改變。
【設計意圖】通過言語細節、與藺相如的對比、前后行為的變化體會廉頗勇于改過、顧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四)小結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既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方法,也學會通過理解人物的言行,對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理解了人物特點,我們也就真正明白了為什么能將相和。
六、板書設計
將相和
藺相如廉頗
機智勇敢勇于改過
顧全大局顧全大局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美好品質。
2、分清每個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們之間的聯系。
3、把三個小故事任選一個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個性特點。
2、了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
3、品詞析句,聯系上下文,學生討論交流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媒體設計】
錄相帶、投影片及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通過第一課時和課下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聯系全文評價故事中的人物,適當加入自己的褒貶態度;然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時,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通過教師梳理,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弄清“將相和”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的聯系;最后總結全文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通過上節初讀課文,誰愿意告訴大家自己都知道了哪些問題?
1、引導學生圍繞從題目、主要內容、對人物(廉頗、藺相如、秦王、趙王)個性的褒貶態度等方面回答,要緊緊抓住課文的敘述、描寫來說,同時加入自己的看法。
2、鼓勵學生說出誰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讓我們大家幫助他。
師: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走進“將相和”的故事里,去深入了解和認識這些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呢?
二、看錄相(完璧歸趙)
師:你從錄相里能夠看懂哪些內容?還想知道哪些問題?學生交流,質疑問難,發表見解,鼓勵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理解的問題。
生:這段錄象講述了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的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的和秦王斗爭,作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生;我知道了藺相如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畏強權。我從文中“……”看出來。
生:我從“當滿朝文武……挺身而出”看出廉頗很勇敢。
問:藺相如真的要連頭和璧一起撞碎嗎?可圍繞這幾方面回答:
1、不是的,因為藺相如答應趙王,如果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就把璧送回來。
2、藺相如在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他知道秦王特別喜歡和氏璧。
3、當秦王還沒有看到和氏璧的時候,就想用15座城來換這塊無價之寶,當他親手拿到這塊璧時又是那樣愛不釋手,所以秦王特別喜歡和氏璧,他肯定不會讓藺相如用頭去撞的。
教師點撥:藺相如就是抓住秦王喜歡和氏璧的心理,才這樣說這樣做的,他很機智、勇敢。(板書)
教師啟發學生在“完璧歸趙”這節中找出不理解的句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重點理解以下兩句話。)
⑴ 投影出示第一個句子:
“藺相如說:……約定了典禮的日期。”學生討論交流。
生:當秦王假意答應給城后,藺相如提出舉行授璧典禮的主意,既贏得了把璧送回趙國的時間,又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換璧的事是真是假,說話是否算數。(機智)
生:藺相如很聰明先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氣,真殺了他參加授璧典禮的人就知道秦國不講信用。在這種場合秦王不敢殺他就把他送回趙國。
生:藺相如真聰明,既保護了自己又使秦國處于被動局面。
⑵ 投影出示第二個句子:
“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這里的“客客氣氣”是非常有禮貌嗎?
生:我覺得很有禮貌,藺相如據理力爭,秦王有點懼怕他對他很客氣。
生:我覺得不是很有禮貌,秦王很生氣,對他又無可奈何。
三、師結
秦王本想殺了藺相如,愚弄趙國,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在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來了。“完壁歸趙”這件事可見藺相如多么機智、勇敢啊!為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他立下大功,受到趙王重用,被封為上大夫。幾年之后,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秦王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何表現?同學們誰有什么想法告訴大家?
1、聯系上下文,學生可能說出秦王一定想在澠池之會上報上次沒有得到和氏璧的仇恨。趙王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又顯得太膽怯。可趙王還是去了并帶藺相如隨行。
問:秦王為什么讓趙王鼓瑟?
生:秦王想借此侮辱趙王,貶低趙國的地位。
師:藺相如是怎樣做的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找出文中的語句讀一讀
生: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趙國的尊嚴,藺相如逼秦王為趙王擊缶。
師:這叫什么辦法?
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老師出示句子:
“您跟我只有五步遠……拼了!”怎樣讀這個句子,才能把藺相如的勇敢精神讀出來。(生氣地說:“……”;怒氣沖沖地說:“……”;怒發沖冠地說:“……”;咬牙切齒地說:“……”。
3、教師點撥:
最后秦王被逼無奈只好為趙王擊缶,藺相如叫人記錄下來。澠池之會這場斗爭是打成平局,還是決出勝負?
教師先出示補充缶瑟特點的課件,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生:我看他們是平局,因為……
生:我看趙國占了上風……
教師點撥: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的確澠池之會上趙國占了上風,這場斗爭的勝利歸功于誰?
生1:歸功于藺相如,因為……
生2:廉頗也有功勞,……
生3:他倆都有功勞,是廉頗、藺相如的密切配合,才出色完成任務。
師:文章學到這兒,雙方的斗爭真是太激烈了,你想對藺相如、廉頗說點什么?(鼓勵學生勇敢地暢所欲言)
4、教師過渡:
同學們說的太好了,既注意到藺相如,又考慮到了廉頗。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作針鋒相對的斗爭,又一次維護了國家尊嚴。為趙國立下大功,被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造成將相不和,引出了文中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
四、通過看“負荊請罪”的錄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
學生自己能夠知道了什么?有沒有不理解的問題?
1、引導學生對錄象的內容進行口述,適當加入自己的觀點,教師適時點撥。(性格直爽,知錯就改)(板書)
2、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將和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寬廣的胸襟和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緣于他們的共同的愛國思想,緣于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這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體現。
3、引入“刎頸之交”一詞意義。
五、想象
“負荊請罪”時廉頗、藺相如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還可以到前面分角色表演。)
例文:廉頗裸著上身,背著荊條,步行向藺相如家走去。
藺相如得知廉頗來了,趕緊到門口迎候。廉頗一見藺相如,撲通一下跪倒,雙手抱拳,滿臉羞愧的說:“藺大人,我是個粗人,見識少,氣量小,哪里知道您這樣忍讓我,我實在沒臉見您。請重重責罰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感激萬分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廉頗感動老淚縱橫,藺相如快慰地笑了。旁邊的百姓見了,紛紛議論,都說:“趙國有這樣的將和相,是我們的福氣呀!”
六、回顧總結全文時明確
“完璧歸趙”后,藺相如被封為上大夫,,這是在“澠池之會”后晉升的前提,而藺相如晉升為上卿,造成廉頗不服,產生妒忌,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了解決矛盾的“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聯系。
七、你想向廉頗藺相如這兩個熠熠生輝的人物學點什么?
1、學藺相如愛祖國,顧大局,識大體。
2、學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榮譽勇敢地挺身而出。
3、學廉頗勇于改正錯誤。
4、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成為二十一世紀合格的接班人。
5、如果我和同學間有了矛盾,也要向藺相如那樣寬容忍讓,向廉頗那樣勇于改正錯誤。
八、布置課下作業
先由小組討論,然后選代表說出本組想做什么作業。學生可能說出:
1、想把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一抄。
3、想把“將相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學習第二、三兩個故事,通過藺相如和廉頗的言行了解澠池會見時的斗爭經過、結果,理解藺相如避讓的原因,了解廉頗負荊請罪、兩人和好的經過,從而懂得他們都以國家利益、整體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二、教學思路:
本堂課采用“讀讀、畫畫、議議”的教學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藺相如的言行,領會人物的品質這一條主線開展教學。找出重點詞句,進行不同形式的讀、議、說、演來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廉頗到藺相如門前負荊請罪時,將相兩人各會說些什么,同桌互說,再上臺演,目的是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涵,“喜歡誰,不喜歡誰”目的是感覺課文思想內容,滲透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
昨天我們學習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我們是怎樣學的?我們用讀、畫、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下面咱們仍舊按這種方法學習后面兩個故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大段,默讀思考:
1、這段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還提到誰?
2、反饋。說出這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概括出來。教師板書:澠池會見。
3、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⑴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趙王為什么決定不下,相如對這件事看法是什么?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
弄清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的目的,是想借約見之會占趙國的便宜,趙王和大臣們正是看清了秦王的陰謀詭計,所以左右為難,決定不下。去怕有危險,不去,又顯得太膽怯。怕日后被世人笑話。
相如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表現他勇敢精神,時時以國家利益和國家尊嚴為重的高尚品質。
⑵澠池會上,秦王逼趙王鼓瑟,趙王為什么不好推辭?推辭是什么意思?因為趙王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辭?“推辭”的意思是廉讓不干。秦王可以憑借自己強大的勢力指揮趙王為他鼓瑟,并秦王卻得寸進尺,還讓人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在這關鍵時刻,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說的?畫出重點詞句,從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畫出重點詞句,可抓住“生氣極了”“請秦王擊缶”“拒絕”“再要求”再拒絕“跟您拼”等詞語,指導朗讀。讓學生讀中體會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抓住秦王怕死特點,以死相拼,逼使秦王擊缶,并叫人記下,表現了他機智、勇敢的品質。
⑶澠池之會的結果怎樣?廉頗起了什么作用?
趙國占了上風,相如又立新功,封為上卿。廉頗在背景介紹時同學們已了解到,廉頗是一位英勇善戰、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秦王之所以放趙王回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廉頗在邊境做好了準備,萬一有什么情況,廉頗會拼力保護趙王,到那時危險的是秦王,所以,趙王安全回國,廉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⑷教師小結過渡
“完璧歸趙”“澠池會見”相如大智大勇,連連立功,職位比老將廉頗高了,這樣就引起了“將”“相”之間的什么問題?教師板書“不和”,從哪里看出不和?那么在處理這場矛盾中,相如又是怎樣說的?怎么做的?從中體會出他的什么品質?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大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大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
2、檢查自學情況。
這大段主要寫了誰和誰,寫了他們的什么事?
3、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從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用投影出示句子:
⑴“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頗嗎?”說說這句話是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不是藺相如自我吹噓?為什么?(引導學生回顧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立功情景,再與對廉頗忍讓的言行對比,突出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板書:顧全大局
⑵“秦國不敢進攻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是什么句式?果因句可以用哪個關聯詞語?在原句上加“之所以”,再讀句子,然后用“之所以……就因為……”口頭造句。
a.根據課文中的內容說說之所以什么就因為什么。
b.說說平時生活中之所以什么就因為什么。課文哪個地方證明了相如的話對的?(引導學生體會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的作用。)這句話說明藺相如怎樣?(藺相如充分肯定廉頗作用。板書:英勇善戰)
⑶“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就要乘機來打我們了。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認識到為了國家利益,必須和好)。
4、這些話傳到廉頗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為什么廉頗開始是很不服氣,現在覺得自己不應該?所以就親自到藺相如門上去……?“負荊請罪”,“負”是什么意思?“請”呢?整個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負荊請罪?想想廉頗負荊請罪時,他們說了些什么?(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后指名幾個學生說說。)
5、廉頗認識到自己錯了,登門請罪,從中能看出他的什么品質?(知錯就改,也同樣以國家利益為重。)
6、演一演:負荊請罪的小品。
7、小結: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把握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表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教學方法:
自瀆感悟,討論交流。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重點是理清“完璧歸趙”這一故事的層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本文的難點是通過文中對人物語言和行動的描寫,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同學們,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國家還沒有統一,處在戰國七雄時期(出示戰國形勢圖),七國有秦、楚、齊、燕、趙、魏、韓,其中秦國的勢力最強大,經常欺負其他國家,與他相鄰的趙國是一個弱國,經常遭到秦國的威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1、讀課題
學習3個多音字
2、質疑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預設:文中的將是指誰?相是指誰?和是什么意思?通過預設,使學生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以及人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題目來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 預設:生這篇課文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從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3)師追問:他們因什么事不和?后來又為什么和好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聽錄音朗讀,掃除障礙。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學生學習字詞情況。
三、設疑激趣、理清文脈。
1、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了文中的“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預設:“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3、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四、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學習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歸納整理:(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經過: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秦王憑借什么來騙璧?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3、趙王接到信后是什么反應?此時大臣們是怎么想的?
4、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時,他們想到了誰?(藺相如)為什么說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勇敢機智)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勇敢機智?
5、討論、交流、整理:
用“—”畫出描寫藺相如語言的句子,用“~~”畫出描寫藺相如行動的句子。
語言:
(1)“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勇敢)從兩個如果說明了藺相如已經做好了應對秦王的幾套方案,從中可看出藺相如還是位深謀遠慮、智慧過人的人
(2)“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指導朗讀:讀得理直氣壯,語氣堅定、態度堅決)
行動:
(1)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2)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3)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6、秦王作出讓步后,藺相如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目的是什么?秦王為什么不殺藺相如呢?
7、小結: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五、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展: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下節課我們再學習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
六、課堂練習
簡要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起因:(1-2)秦王企圖騙璧
完璧歸趙 經過:(3-9)藺相如勇斗秦王
結果:(10)藺相如完璧歸趙
語言:深謀遠慮 智慧過人
藺相如
行動:勇敢無畏 不畏強暴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在長期的閱讀教學中,我有這樣的體會,無論是課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還是敘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學生就是無動于衷。語言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新課程明確指出:要把讀書變成一種自主的行為。因此,我在學習前設計了一個小情境,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自主走進文本之中,培養學生感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由課文的旁觀者變為當事者,讓學生自主、有目的的讀書,教師適時的點撥,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自覺性,從而對讀書產生極大的興趣,能夠在閱讀中產生真實的情感流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研究”的方法讀懂課文,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他們美好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重點理解藺相如的胸懷寬廣。
教學難點:
引領學生走進藺相如和廉頗的內心世界,體會“同心同德,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將相和》是一段流傳千古的故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這個故事之中,共同體味這個故事的精彩感人之處。
1、復習:這篇文章共講了那幾個小故事?
2、創設情境:老師還有個業余愛好,那就是考古。最近,老師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文物。他是一張趙王給藺相如頒發的嘉獎令。同學們請看:出示
嘉獎令
藺相如:
你在我國與秦國的交往中立下了大功,并且還能與廉將軍和睦相處,可見你是一個( )的人。特發此令,以表鼓勵。望你以后,更好地為我國出力,把我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公元前279年
可是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同學們能幫老師填上嗎?
二、品讀感悟
1、進行讀書前的指導。
要想把這個內容填好,你有什么建議?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要補充的準確、恰當。應從課文的具體語句中去尋找,找出最有說服力的語句,進行深入地研究,因此,要先仔細的讀讀課文,再一起討論。畫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當然,還可以用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在此基礎上,再把內容補充完整。
2、學生自讀課文。
三、回報交流
1、學生匯報所填的內容(各種填法),教師總結(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板書
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個研討會。我們請一個同學說明他這樣填的理由,其他同學如果與發言的同學意思相同,也可以對他的發言進行補充。
2、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重點點撥:
1)、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主要表現在假摔璧、從小路送回、逼秦王擊缶等方面。引導學生重點抓住藺相如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進行體會,并重點指導“逼秦王擊缶”這段的朗讀,進而理解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在學生匯報到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時,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之后,為了加深對藺相如這個人物的認識,教師適時向學生敘述《史記》當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并用一句名言“為什么我的雙眼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來總結這一部分。
在學生匯報藺相如支持趙王去澠池赴約時,教師創設情境:教師就是趙王,正在猶豫不決時。同學們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趙王說。
2)、藺相如的胸懷寬廣主要體現在不與廉頗計較,躲避廉頗。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語,指導學生表演,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結尾寫到:他倆“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時,教師適時講解他倆是怎樣輔佐趙王,使趙國強大起來的,以此向學生滲透團結的重要性。
四、升華情感
1、解題。學到此處,你能理解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嗎?
2、總結:《將相和》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集體,只有同心同德,團結一致,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五、學習寫法。
1、學生通讀整篇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三個故事巧妙地連接起來,是文章脈絡清楚。
2、走進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展示人物的個性品質。
總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記得一句話說得好,文學使人全面,歷史使人明智。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多讀讀關于歷史的名著,使自己成為一個多能的人。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把握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表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二、重難點:
(1)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三、教學方法:
自瀆感悟,討論交流。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發預習內容)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課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1)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2)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清脈絡,概括段意。
(1)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4、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導入新課
1、書課題后提問:通過上節課的預習,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廉頗對此很不服氣,那么,他是怎么說的?
請快速從課文中找出這段話。誰來讀一讀?
2、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1)你從這句話中都讀明白了些什么?
(2)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3、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會鬧僵,為了能使將相和,你現在的任務是勸勸正在氣頭上的廉頗。愿意承擔這個重任嗎?
二、解析“完璧歸趙”
(一)自讀故事,感悟人物特點。
1、大家先讀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看看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為了使你的勸說詞更具說服力,老師建議你把藺相如與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較,看看在秦趙兩國圍繞和氏璧發生的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樣說怎樣做的,而藺相如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把有關句子勾畫下來,讀一讀,通過比較你或許很快就能發現藺相如的過人之處。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體會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通過和這些人物的比較,你發現了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依據是什么?
(二)集體交流,深化認識。
1、藺相如與趙王及文武大臣對比,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2、點撥要點:
(1)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
a、為什么非常著急?
b、生體會秦趙雙方實力差距。
c、想象一下趙王能急成什么樣,誰能用自己學過的詞語形容一下?
(2)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相如說話前為什么要“想一會兒”?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讀一讀這句話,想想強調哪些詞,才能讀出這種胸有成竹的從容。己先練一練。指名讀。
3、教師小結。
4、藺相如與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1)生闡述結論,師追問:課文中哪些描寫表現出了這一點,要言之有據呀!
(2)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點撥。要點:
A、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a、理直氣壯”什么意思?藺相如為什么能“理直氣壯”?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
c、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B、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
這句話中有一處細節充分體現了藺相如不僅膽大而且心細,發現了嗎?
(3)體會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襯作用。
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a、王老師有個疑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藺相如,大家來看這個重點段,一共三百來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來寫秦王,作者這樣寫秦王,是不是有點喧賓奪主呀?
b、認為這樣安排不合適的請舉手,認為這樣安排挺好的請舉手。好,真理愈辯愈明,我們開一個小型辯論會,請大家各抒己見。
c、學生討論。
d、這樣的描寫故事中還有嗎?讀一讀,你有什么感悟?
5、讀完這個故事,了解了藺相如,你會怎么勸廉頗呢?誰來說說?
三、解析“澠池會見”
1、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大夫,不久,他在澠池會上又立新功。那么這一次是不是如廉頗所言:“沒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呢?”
2、見時廉頗并不在現場,你能不能給他講一講當時都發生了什么?為了讓大家更能入戲,請你從“趙王、趙王侍從、趙國大臣”這三個角色中選擇一個,以這個角色的口吻給廉頗講講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節,幫他分析分析藺相如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了哪些過人之處。
學生根據發言提綱準備發言,師巡視。集體交流。
3、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占了上風?為什么?
4、自己學過的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
四、小結全課
課,通過同學們自己的閱讀,感悟,探究,我們深刻體會到藺相如兩次為趙國立下大功,絕不僅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張嘴后面是拳拳的愛國忠心,是超過常人的智慧和膽識。聰明的廉頗在冷靜下來以后定然會明白這一點,接著還會發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下課。
第三課時(展示課)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上節課的學習,你都了解到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負荊請罪”
1、個故事,勾畫語句,體會藺相如的過人之處——顧全大局。
2、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作,交流。
(二)理清課文條理。
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 它們與全文的關系又是怎樣的?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其中一則小故事。
三、總結提升,課后延伸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一下后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么趙國為什么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復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并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將相和
2.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板演:
(1)“將”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將”指的是( )。
(2)“相”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相”指的是( )。
(3)“和”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 )。
二、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由題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言歸于好的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將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來“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三、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自由讀課文1——10自然段,討論完璧歸趙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換璧、秦國騙璧……)結果怎樣?(完璧歸趙)要求答案的內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教學。
★秦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以城換璧是誠心誠意的嗎?你從那里可以看出來?
★“秦國騙璧”,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藺相如識破了秦國的騙局,他是怎么做的?從中你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畏強暴、機智勇敢、深謀遠慮……)對于這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上前一步、后退幾步,靠著柱子站定。),神態(理直氣壯、大大方方),語言進行充分的討論。并指導學生演一演。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二、第三個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步驟:
一、抓住“逼”字教學“澠池之會”。
1.“完璧歸趙”之后,秦國兩次打敗趙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澠池之會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結果怎么呢?
2.默讀課文,相互討論,答案用四個詞語概括。(侮辱趙王、沒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趙王的?(逼趙王鼓瑟)對于秦王的侮辱,藺相如是如何反應的?(逼秦王擊)藺相如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指導朗讀。)逼的結果怎樣?
★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藺相如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理由。(突出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對敵人寸步不讓。)
二、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
1.過渡: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國家的利益,對敵人寸步不讓,相反,對于居功自傲的廉頗老將軍,他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個故事,找出關鍵詞“避”,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并體會藺相如的為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對友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性格特點。
(1)藺相如是如何設法避開廉頗,不跟廉頗見面的?
(2)藺相如的手下是怎樣看待他的避讓態度的?
(3)藺相如是怎樣向手下人說明避讓原因的
三、品讀賞析,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進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業。
1.引導課外閱讀:既然將相和同心協力保趙國,最終趙國為什么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2.寫一件發生在同學、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故事,要寫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較長篇幅的課文,然而,由于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需要長文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課文《將相和》就是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長文短教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截取的文字要短,發揮的效應要長。
將蘊涵事情意義的文字或人物關鍵細節要作為教學重點。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或記事(包括場面描寫),或寫人。抓住人物描寫的關鍵性細節,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點。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為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境中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二、教學時間教師的指導要短,學生的實踐要長。
1、教師的指導要短問題要集中。要切實做到長文短教,首先問題要集中。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為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為重,幫楚王解了圍。
2、學生的實踐要長:
(1)、初讀感知,讀書時間要長: 課文的初讀,留給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把課文讀一遍。使學生能比較充分的感知課文。
(2)、點上深入,思考交流時間要長: 在尋找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時,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讀書、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才是班上的反饋、指導。教學效果還不錯。長文短教,是個老問題,又是個新問題。新課程語文,長課文多而課時總量少,長文短教顯得尤為迫切。
總之,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3.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學習重難點:
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將”是誰?“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為什么和好?
二、初讀感知 理清層次
1.簡介歷史背景。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3.速讀課文,思考: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3)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的那句話告訴了我們答案。
“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同學們請想一想,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廉頗對此很不服氣,那么,他是怎么說的?” 課件出示: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來臺!”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廉頗內心的不滿和嫉妒……)
(2)男生讀,指名讀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質疑你是否也認為藺相如沒有什么能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3.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4.討論、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指導。
3.讓我們跟隨藺相如一起來到秦國,親眼見證他的非凡才能吧
二、繼續研討
1.一起走進故事“完璧歸趙” 課件出示:
“藺相如看這種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有那些過人之處?從哪里看出來的?預設:“……我指給您看”難道和氏璧上真的有毛病嗎?藺相如為什么這么說?(這是有謀的表現)“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他真的要裝撞嗎?(這是有勇的表現)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哪些出色表現,趙王就封他為上卿?課件出示: “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么特點?預設: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二、角色體驗
1.導入:有一天,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學生齊讀:“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老師想讓兩位同學來表演一下。
3、角色表演
三、總結提升
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么?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指名說。同學們,一位功勛卓著,叱咤風云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課后延伸
1.學完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一下后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么趙國后來怎么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將相和》教學設計03-23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將相和教學反思07-29
語文《窗下》教學設計03-24
新課標五年級語文下冊《將相和》教學設計03-07
將相和教學設計03-14
《將相和》教學設計01-15
《將相和》教學設計精選04-05
語文S版六上《將相和》教學設計08-20
將相和教學設計模板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