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一:
語文教學的改革一是要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二是要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即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準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松。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于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初讀,整體感知”和“再讀,重點感悟”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準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接著通過孩子的感情朗讀、教師點撥使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在“三讀,自主探究”這一主要塊面上,通過“說、讀、講、演”的方法理解、感悟、運用語言文字。基于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托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和培養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課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二:
《半截蠟燭》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女兒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文圍繞三個主人公的三個情節展開,這三個環節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緊張氣氛也越來越厲害。我覺得教學設計應通過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他們的鎮定和機智,表達情感,欣賞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讓學生了解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后,我設計了“這是怎樣的半截蠟燭”的問題,目的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但從學生的發言來看,學生僅僅從重要、危險等方面認識了,卻沒有從人物品質認識。因此,我讓學生花費了比較多的時間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感受人物品質。從學生的展示來看,學生基本掌握了批注的自學方法。
這堂課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教師的語言過多。可能是教師擔心學生沒有理解要求,也是因為公開課上擔心拖堂,就不住地催促學生,這樣很容易打擾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的思考。作為教師,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其次,課前還是應該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有關二次世界大戰的信息,介紹一些有關的文章讓學生瀏覽。我發現課堂上女生對有關歷史知識了解得特別少,所以在擴展閱讀這一環節,學生對人物關系就有點茫然,不能快速把握文章內容。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三:
《半截蠟燭》是人教版五下第三單元“語言的藝術”一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備課時,我就在思考:略讀課文到底該怎么教?
雖然在教研組老師介紹經驗和《教師教學用書》中,也聽到、看到一些“略讀要以學生自己讀懂為主”,“略讀任務要單一,要充分運用好課文導語的'提示作用,解決一兩個問題即可。”“在教學時間上基本用一課時完成。”等等,但在以前的教學實際中,對于如何引導學生自讀,如何選擇教學任務,如何利用課文導語等還是很茫然。帶著這些迷惘,我又重新進行了單元備課:單元主題是“語言的藝術”,要求孩子們閱讀本組課文,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而再看課文導語中的學習要求:先讀讀下面的劇本,想想劇本中講的是件什么事,說說你最欣賞誰的語言;再分角色演一演;還可以討論一下劇本和一般寫人記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這些學習要求不正是圍繞著單元主題而提出來的,于是,我心中豁然開朗,課堂就圍繞著這四步引導學生學習: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并了解劇本的特點;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三、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人物語言;四、總結延伸。
按上述四步教授《半截蠟燭》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踐后,我明白了只要體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能較好地發揮略讀課文的原有效應。“一個中心”即以學生的自讀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扣住單元重點,點撥課文難點。在《半截蠟燭》中,以語言實踐為主線,引領學生了解閱讀劇本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在讀、議、演、拓展中品味語言的藝術,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讓課堂有了“亮點”。我發現本節課,成功之處是上課開始先引導孩子深入鉆研教材,讓學生靜靜地思索,靜靜地寫批注,用筆寫下自己獨特的體驗與劇中人物進行對話。然后抓住劇本中最精彩的部分讓孩子交流如何抓住提示語、人物的年齡特點、所處的環境等演好角色,同時在演的過程中再次去品味語言的藝術,最后讓大家課下找些劇本來讀一讀,從而拓寬了學生閱讀的范圍。這樣略讀課文也就“略出了精彩!”
但是,教學過程中一些細節處理不到位。如:沒有及時對文中幾個難讀的外國人名如:“伯諾德夫人”、“杰奎琳”進行正音,所以在后來回答問題過程中一些學生讀這些人名時還結結巴巴。看來,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關注好學情,并予以及時反饋。
【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6-02
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3-31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及反思03-25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范文03-25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10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精選6篇)03-19
《半截蠟燭》語文教學反思05-11
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教學反思(通用5篇)03-19
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教學設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