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將繼續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了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怎樣做到既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能提高其語文素質呢?我在設計時,主要體現學生的“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中內化語言,學習并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課前,我精心制作了課件,其中有一幅“玻璃摩天大廈”圖。一上課,學生就被眼前的玻璃大廈給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觀察這棟大廈的外觀特點,學生興趣濃厚,語言表達富有個性。由此,教師導入新課,水到渠成,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做到了“課伊始,趣已生。”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備課時,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可課堂教學效果卻沒有預期的理想?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現就教學實施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教師缺乏教育機智,不善于調整教學
在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填入表格時,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我一時慌了手腳,對學生的問題缺乏有效性的點撥,造成“高耗低效”的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教育機智,沒能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二)學情分析錯誤,造成課堂低效
在備課時,我認為學生通過預習,對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理解并掌握,于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么教,而不是考慮學生怎么學。課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沒有深入了解,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的預習并不充分,否則,在填寫表格這一環節時,就不會耗費長時間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將作為一個重點,使預習真正做到扎實、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鑒于此,教師在布置學生的預習時,可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比如在預習本課時,可讓學生完成以下幾個要求:1、熟讀課文,不懂的字詞要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2、了解課文講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3、收集課外介紹的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用途。預習目標明確后,學生才能有爭對性地學習,自學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已經知道要怎樣來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預習提綱進行預習。
(三)心情影響學情
上課結束后,一個同事對我說:“你怎么搞的,平時談話風聲的你怎么在課堂上一臉嚴肅?”“是啊,我這是怎么了?”我試問著自己。另一個同事說:“昨天你到我們班上課多好啊,笑容可親切了,我們班學生都被你收服了,還嚷著讓你再來上呢。”是的,我這是怎么了?我在心里再次問自己!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接這個班級也有一個多月了。回想這一個多月來,除了開學第一天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我的笑容始終掛著,那種笑很甜,很美。直到今天,我對學生笑過幾次?笑容還那么甜美嗎?哦,那第一節課應該是我笑得最燦爛的,也是學生學得最開心的一堂課。學生在周記上表達了對我這個新班主任的接納、認可,甚至還道出了希望成為我特別關注的對象……也許是因為新接班,對這個新的班級寄予了一個班主任新的希望、新的企盼,所以我以最佳的心態走進了這個大家庭。然而,隨著與學生的接觸、了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在我面前展露無疑,我漸漸收起了笑容,更多的是板著面孔的說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學生似乎收斂了一些。然而,我卻發現課堂上聽不到學生的個性話語言,看不到那曾熟悉的為某個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我著急,我無奈。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板著面孔上課的老師怎么可能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怎么可能讓思想放射出耀人的火花?怎么可能讓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全面發展學生呢?
在教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后,我對此有了很多思考: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等,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塑造學生的心靈,因為沒有思想就沒有語言,沒有正確的觀念為指導,就表達不出思想感情真實、健康的好文章。葉圣陶先生說:作文之形式為文字,其內容突不出思想情感兩端,以言思想,則積理必富而為文始清,若但讀物得宜,便會仿其詞句,握管撰作,則收效猶薄。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塑造學生的心靈。
培養學生的興趣,把寫作作為學生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生一旦與寫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就會主動鉆研,樂此不疲,漸入佳境。教學中要注意低起點,多鼓勵,命題切合學生實際,寫作形式多種多樣,力爭將寫作變為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寫作會使自己的頭腦更清醒,更無知,更堅強,更輕松,會使自己和別人相處得更和諧。寫作一旦成為一種需要,常常能達到欲罷不能的程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閱歷淺,生活范圍窄,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由于缺乏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積累,作文時常常搜腸刮肚,無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編濫造。本人認為,應該把學生從課堂上解脫出來,讓他們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尋找素材,激發靈感,學會寫。
再其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素質教育
要教會學生去發現美。要以語文課為基礎,引導學生去發現文學作品中的美。文學作品具有以情動人、以形象感人的特點。它包含著自然與生活,同時融進了作家情感的再創造因素,所以文學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的高度統一體。通過語文課,喚起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美。中學生對于美的`追求特別強烈。對于他們愛美,追求美的愿望,應該給予肯定。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定型,對于美丑的分辨能力還不太強,他們認為追求時髦、穿奇裝異服,是一種時尚美,對美有自己偏見。所以語文教育要引導學生去提高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即識別美丑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較他們不同的審美意義。
要激勵學生去創造美。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發展迅速,與人類愛美的天性分不開。因此,我們要激勵學生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表達美,即創造美。我們要告訴學生美就是生活,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中尋找美、感受美、欣賞美,并在提高這些方面能力同時,趁熱打鐵,觸發學生表達美的沖動和創造美的激情。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事不可小看,細節彰顯魅力,細節成就完美。當我們工作時,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認真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趨完美。就拿上課來說,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是一次與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只有每節課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切實完成好教學任務。正因為如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手段,從細處著手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計之初就始終堅持以文本為依托,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步明了課文中“梅花魂”的意義所在。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一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著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靈魂”、“骨氣”,從整體上,我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可是細節的處理不足使課堂效果有所減弱。
不足一:朗讀不夠充分。
在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同學們圍繞要求展開朗讀。同學們很認真地開始了學習,可是由于我急于讓孩子們進入下一環節,當我讓學生停止學習時,同學們有一小半還未自學完。學生學習時間不夠充分就削弱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
不足二:課件使用不夠充分。
為了讓學生對“梅花”及“梅花魂”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我在導入課文學習時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嘆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課件使用還不夠完善,課后,我反思到應在課的后半段應再用一次圖片展示,也就是同學們理解了梅花魂是什么時再一次演示課件,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樂曲聲和美麗的梅花圖的氛圍中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華,使他們再一次理解為什么中國人對梅花情有獨鐘,為什么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從這堂課的教學過程,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著眼,從小事著手,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加完美的境界。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教學時我注重以讀為本,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品讀描寫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珍珠鳥的可愛。在此基礎上,緊扣課文的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學生研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
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如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于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不足之處:
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碎,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教師不舍得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本文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提問讀了課文之后,覺得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回答表達了熱愛,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時,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完后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應到學生體會到作者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進一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于接受,效果很好。
《蛇與莊稼》是著名散文家秦牧撰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通過因果、連鎖、相承、分合等邏輯關系來構思組篇,表情達意,從而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系規律。全文寄意于物,寓理于事,想象豐富,結構嚴密,說理形象深刻,邏輯性很強,既是一篇優秀的哲理性散文,也是一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認識事物能力的范文。在閱讀教學中,應針對教材這一特點,緊扣語言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系,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智力,提高讀寫能力。
一、抓住因果關系,培養判斷能力
世界上的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著的。課文第一段主要寫蛇與莊稼之間的復雜聯系。這種復雜聯系實際上是一種復雜的因果關系,而這種因果關系是通過四個層次之間和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來表達的。
這四層是:
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
2.洪水過后,發生了奇怪的事。
3.老農想出了一個奇怪的方法。
4.老農說穿了其中的奧秘。教學時,要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作者思路。
如抓住中心詞“奇怪”,讓學生邊讀邊思邊議:第一個“奇怪”指的是什么是什么事使“大家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洪水過后連續幾年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呢老農想出一個什么樣的奇怪辦法為什么蛇放到田里,莊稼就獲得了大豐收在讀和議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第一段的第3、4句和第9、10、11句,第6、7句和第12句之間都是倒裝因果關系。其中第10句和第11句之間,以及第11句的幾個分句之間也都是因果關系。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講述句與句、句與句群、句群與句群之間的因果關系:因為蛇能吃田鼠,因此就使莊稼避免了糟蹋;因為沒有田鼠糟蹋莊稼,所以莊稼長得好,于是蛇就保證了莊稼的豐收。田鼠與莊稼是直接聯系,蛇是通過田鼠而與莊稼產生間接聯系,因而是一種復雜聯系。而這種復雜聯系的決定因素是蛇。讓學生根據特定的條件,判斷出事物的必然結果,即田里有蛇,就能判斷莊稼豐收;田里無蛇,就能判斷莊稼歉收。
這樣通過兩個關鍵詞“奇怪”理出一段文章里的層次與次序,再抓住句與句、句群與句群之間的內在因果關系,讓學生分析、判斷蛇與莊稼的因果關系,學生不僅領悟了語言文字中所傳授的“道”(事理),而且運用概念判斷事情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二、抓住連鎖關系,培養推理能力
課文第二段主要描寫貓和苜蓿的復雜聯系。這種復雜聯系是通過兩個層次和句子之間的連鎖關系來反映的。第一層寫貓和莊稼的故事;第二層說明貓和莊稼關系密切的道理。這段課文中“密切”一詞是統領全段、揭示段落中心的關鍵詞。教學時可抓住“密切”一詞來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然后引導他們逐步探索其間的道理。如:貓和苜蓿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貓和苜蓿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作者從正反兩方面,運用假言推理的形式,來加以說明。第3句是從反面假設推理的:要是貓養得少,地里田鼠就會多;“地里田鼠太多,蜜蜂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就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苜蓿就長不好。”第4句是從下面假設推理的:如果貓養得多,田鼠就不可能猖獗,田鼠不能猖獗,蜜蜂就能正常地傳播花粉,苜蓿就能長得好。通過上面的正反對比,層層推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結論:“貓的多少和苜蓿的收獲有密切的關系。”
從推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二段第3、4句兩個復句里的幾個分句之間,都是層遞式的連鎖關系。環環相扣,步步逼進,層層推理,逐層深入,深刻地闡明了貓、田鼠、蜜蜂、苜蓿四者之間的聯系:貓和田鼠、田鼠和蜜蜂、蜜蜂和苜蓿之間都是直接聯系,而貓是通過田鼠、蜜蜂與苜蓿構成間接聯系,因而貓和苜蓿之間是一種相當復雜的關系。教師應抓住重點句內部的多層連鎖關系,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形式逐層推理,使學生學會推理的方法和規律,從而不斷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三、抓住相承關系,培養分析能力
字詞句篇的內在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相承(連貫)的關系尤為居多。它包括時間上的相承、空間上的相承、事件上的相承等。教師要善于抓住那些起承接作用的,或“紅線穿珠”的句子,來啟發學生抓住線索,順藤摸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課文第三段是通過一些具體事例寫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系和復雜聯系,并點明文章的中心。這段第三句是一個多重復句,這個多重復句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抓住這個過渡句與上下句群相承的關系講讀,就能清晰地理出這段文章的思路和線索。如這段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第3句跟上下句有什么聯系哪些是簡單聯系(第1、2句)哪些是復雜聯系(第4、5句)為什么人與病人之間是復雜的聯系呢再抓住“也許……甚至……”這一句包括相承遞進關系的句子,讓學生理解一口痰可能使許多人得病,甚至會使人染上嚴重的病(肺結核病)。這就是說人和病人之間是通過一口痰而發生間接聯系的,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隨著學生思維的逐步深化,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學生:你能舉出事物間有著簡單聯系和復雜聯系的例子嗎這樣抓住詞句之間相承、遞進等邏輯關系,來誘導學生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再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進一步分析推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能逐步提高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四、抓住分合關系,培養概括能力
概括是指人們把事物感知獲得的信息,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將其內部特征或本質屬性歸結為精要概念的邏輯思維過程。人們在進行這一思維過程中的智力水平,則概括為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普遍現象中概括出規律性的東西,即能從句群的聯系中概括段意.從整篇文章段與段的聯系中概括主要內容,進而概括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
課文最后兩句是全文中心所在,是由前三段所舉的事實而得出的必然結論。這個結論和全文的關系是分合關系,即先分述后總結。教學時,要抓住全文思路,步步引導分析、概括。可這樣進行:
1.簡要復述各段段意,說說蛇與莊稼、貓與苜蓿、人與病人之間有什么聯系。
2.這三個例子講的事物之間的聯系有哪些相同之處學生分析、比較,找出三段段意中的共同因素,概括出結論。
(根據)
1.蛇和莊稼之間有復雜的聯系
2.貓和苜蓿之間有復雜的聯系
3.人和病人之間有復雜的聯系
(結論)“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本來是非常復雜的。”
(推論)“所以……必須……研究……掌握……規律。”
(再推論)“這樣……才能……才能……”
3.正因為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復雜的,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學生根據結論進行推論:“所以我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
4.為什么要掌握它們的規律呢引導學生再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進一步推論:因為只有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看事情才能看得準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最后再讓學生反復讀讀想想,以領悟其間蘊含的哲理。
由于抓住文末兩個中心句與段篇之間的分合關系,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從個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屬性,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中心思想,因而學生不但能深刻懂得文中所闡明的事理,而且學到了正確思維的方法與規律,使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了綜合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本文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突出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讓人讀后大開眼界,十分向往。由于本文篇幅較長,所以教學時我要把朗讀、默讀、速讀結合起來,把個人自讀與小組合作研讀結合起來,在讀的目的、層次、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得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這篇課文在篇章布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采兒童詩兩首教案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入手,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情感教學中的推波助瀾
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索然無味的教學,是低效的教學,也是失敗的教學。特別對語文課教學來說,文章內容本身就蘊涵豐富的情感資源。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成就的大小與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比智商對此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情感可以鼓勵思維,使思維能力獲得超常發揮,教師只有認真把握情感教育的尺度,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推波助瀾。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在《一件運動衫》教學中我進行了實踐。
首先,教學目標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這篇略讀課文通過“我”買運動衫、買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給“我”換運動衫過程的描寫,體現了“我”與康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繼續培養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了解課文大意,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前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在不斷地朗讀當中,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故事中蘊含的真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情導入,把學生帶到這個美好的故事情境當中,用自己的姿態語言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整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目標作為主導性教學目標,作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輻射,從課中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和課后同學們寫的小詩來看,目標定位準確。
其次,教學導入的反思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牽扯到整節課的情感輻射,是情感點燃的切入點。所以,課伊始,我說:"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今天,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件飽含愛的禮物,是什么呢?”我觀察到學生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當大屏幕顯示出一件大角麋鹿的運動衫時,學生的情感匣門一下子被打開了,疑問也多了:老師為什么要給我們一件運動杉?這是一件怎樣的運動衫?要向我們講述一個怎樣動人心弦的故事呢?教師用名言引路,清晰、簡短,再用設疑的方式激發小學生的情感中認知的需求,讓他們好奇的心里裝滿了小問號,這種求知欲望的點燃,同時也是學生情感的投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唯有他們對課文內容發生了強烈的興趣,調動了積極的情感,進一步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情境教學法是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的辦法,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先用充滿深情的言語把學生帶到故事情境里,創設情境一:通過多媒體顯示畫面,再現故事情節的**迭起,讓學生通過默讀,尋找本課中體現“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句子,配上音樂品讀文本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體味故事帶給同學們的思索。創設情境二:教師用自己的情感的投入,《愛的奉獻》的歌聲渲染,一件運動衫的圖片,立足學生的情感,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達到超越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籽喂麻雀。”時時刻刻光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是我在教學《一件運動衫》中的一條明朗的線索。
情感的調動,除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材的挖掘,還要情感的媒介物,比如板書的設計,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在板書上作了文章。
最后,教學過程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是一篇外國文學作品,中外文化的差異,字里行間的信息,對于學生都比較難理解,每篇文章都有顯性和隱性的言語,這篇故事的以“我”幫助康威先生在城里修鞋為起因,寫了“我”喜歡小男孩的運動衫,按樣子買了一件運動衫。當康威先生的鞋不能再修的時候,“我”就用“運動衫”和康威先生的一元四角五分錢給康威先生買了一雙皮鞋。當我把皮鞋送給康威先生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康威先生見我喜歡這件運動衫,就用小狗換了小男孩的運動衫給我,故事就這樣出人意料地結束了。教參要求完成三步任務。第一步,思考的問題:抓住提示中“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思考的問題: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思考這個問題,其意義在于增強文章對學生的沖擊力,讓學生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第三步,思考的問題:課文用了不少的筆墨寫了“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過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并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后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方法的好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一件運動衫》,是一篇選讀課文,課文通過“我”買運動衫,買鞋及康威老先生用小狗給“我”換運動衫過程的描寫,體現了“我”與康威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平日,我們比較忽略對于課后選讀課文的教學。其實,讀來,這類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更不亞于精讀課文,甚至更接近孩子的的情感,讓他們更樂于接受。所以,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通過此類文章的學習,以此來檢驗平時的教學效果。近而,更近一步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對本課展開了精心的設計。力爭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自主學習感悟,給他們充分體會和發揮的空間。而在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我覺得課文不僅僅是在贊揚小男孩與老人間的真情,還有媽媽對兒子的疼愛,有售貨員對老人的同情,還有老人對陌生人的幫助之情等這些側面反映出來的情感因素。所以,這一節課的外延被無限地放大了,真情也不僅僅限于這兩位主人公,而是感受到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愛。所以,我在“情”字上做文章,力求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用心地設計了一個充滿溫情的“活”的課堂:
1、運用音樂,創設情境,以情感人。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牽扯到整節課的情感輻射,是情感點燃的切入點。所以,在本課導入環節我設計播放歌曲《愛的奉獻》,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跟唱,這樣即創設了一種情感氛圍,又拉近了我和孩子們間的距離。同時,我利用煽情的導語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并為本文的感情基調埋下了伏筆,更為學生們的感悟體會指明了方向。在教學結束時,我讓學生再一次聆聽《愛的奉獻》,再一次營造氛圍,立足學生的情感,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達到超越文本。在音樂的情境中陶冶和提升感悟。
2、巧設疑問,牽一發而動全身。課上,我通過問學生: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會是這樣的結局了嗎?來激發學生的'共鳴:這個結局太出乎意料了。繼而引導:我想不僅是結局,包括在事情發生過程中,也有許多出乎我們意料之處。從而引出主線問題: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意想不到?用“——”劃出相關語句,并談談你的體會。思考這個問題,其意義在于增強文章對學生的沖擊力,讓學生對這些出人意料的地方不僅產生新奇感和探索的欲望,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此問題一出,立即達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因為學生本身就帶著疑問和好奇。再加上這個問題并沒有將學生僅僅局限于小男孩和老人之間的關系,而是給了學生們個性感悟的空間,讓他們從各個方面去體會。這樣,也充分地展現了孩子們的自主閱讀和個性化理解。
3、以讀為主,讀中有方。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個“讀”字,只有充分地讀,入情入境地讀,才會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所以課堂上,我以學生的自讀為主,通過快速輕讀、快速默讀、小組讀、配樂讀、評價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們真正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在讀的過程中,注重點撥方法,哪些關鍵詞該重讀,哪些地方該深情讀,相應指導。
4、注重點撥,總結方法。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點撥學習方法。如:作者是如何通過抓住小男孩的動作、神態等來表達他的內心情感的。還有課文在布局謀篇上獨具匠心,安排了這么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在最后環節我還安排了一系列的延伸活動,如看圖想象二人當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接著,在這件運動衫上題詞,學生都紛紛匯報自己的感想。從而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我日后更加努力去完善。如:課堂上學生的指導朗讀還可以更深入些。最后還可以介紹相應的閱讀鏈接,如:《麥琪的禮物》,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后,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后的一些反思。
因為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踴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匯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匯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匯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并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于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后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為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獲也有啟發,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煉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了,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煉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谷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為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才好。這篇課文,我采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閑書閑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說出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非常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不過,雖然文章充滿著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一樣得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所以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后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后劃出重點語句,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當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么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況就不同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知道,這方面只有以后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通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其中講述的故事大致是說一個小男孩寫了一首小詩,母親夸贊他的詩“精彩極了”,可當他滿懷期望地等待一向嚴厲的父親給予自己肯定時,得到的卻是“糟糕透了”的評價,男孩傷心至極。記得在高年級教學這一課時,學生的討論是比較激烈的,觀點是形形色色的,非常能體現每個人的價值取向和性格特點,當時我覺得挺有意思。不想這樣的故事于前幾天有如情景再現般,發生在了女兒的身上。
女兒的語文老師布置每位學生制作一張讀書卡,女兒對此特別感興趣,經過一番精心設計,仔細裁剪、描畫,足足用了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完成了任務。大功告成時,我正在廚房做菜,只聽女兒歡呼一聲:“耶,終于做好嘍!”緊接著,她就像小燕子一般飛了過來,兩手端著她的讀書卡恭恭敬敬地讓我給出寶貴意見。我迅速地掃描了一遍,便笑著點點頭說道:“嗯!不錯,很棒的設計,淡雅、美觀,很有書香氣息。”女兒甜蜜地笑了,還故作姿態地鞠躬答謝我:“謝謝媽媽!”看著她那調皮樣,我不禁笑了起來:“我的.女兒就是心靈手巧,媽媽可自愧不如啊!”女兒歡天喜地地轉身往房間奔去,嘴里嚷著:“我給爸爸看看去。”
房間里傳來女兒喜氣洋洋的聲音:“爸爸,看看我的讀書卡好不好看?”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傳來:“哦,拿來吧,開燈讓我看清楚些。”“好的!”女兒欣然領命。少頃,嚴厲的聲音響起:“看看你,這都寫的什么字?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的,簡直看不出字形!如果我是老師,絕對不會給你好評!最好重做。”沉默片刻后,女兒略帶委屈地大聲嚷道:“有那么難看嘛?我不要重做!”女兒的不馴服觸怒了父親的威嚴,強硬的怒吼聲傳來:“既然讓我給建議,就聽我的,否則肯定不能獲獎!”。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旋即聽見女兒哭喊著:“我就不重做!”然后跑到了客廳,緊接著便是不顧形象地嚎啕大哭。很多年未見女兒如此,我只得放下手里的事來到女兒身邊,她一見便撲到我懷里抽泣著說:“媽媽,我好傷心,爸爸總是批評我。”我安慰到:“爸爸指出的不足是真實的嗎?如果你自己認為確實如此,便不要生氣,而是下次注意改正,爭取做到最好!”“不,我要重做!我要證明給爸爸看,我不是那么差勁的!”女兒邊哭邊狠狠地把那張讀書卡扔在地上。這可不好,我委婉地批評了她不能如此,見她依然不能釋懷的樣子,我繼續安撫:“你的設計能力是很強的,這點爸爸媽媽都很清楚。所以,你對自己要求也很高,總是希望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對嗎?今天爸爸這樣評價你,確實有些不妥,但是他不是否定你的全部,只是指出你的書寫不足之處,他其實是在幫你啊……”
事后,經過我的調解和溝通,女兒得到了她爸爸的真誠道歉,女兒破涕為笑,同時認識到自己的書寫上的不足,表示今后會努力改正。第二天,女兒樂滋滋地告訴我們,她的讀書卡得到了語文老師的極大肯定,被作為樣本推薦給同學們。我們在為女兒感到高興和欣慰的同時,也在反省著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從這個與課本《“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很相似的故事里,我似乎對教育有了更新的一點認識和感悟。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一些距離,學生比較遠的課文內容,我們應該借助多媒體教學比較好,因為它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知識。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應恰當、適時采用多媒體教學,加快知識信息的傳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為了上《地震中的父與子》,我搜集了優秀的教案,觀看了優秀視頻,甚至記錄了精彩的過程,又針對自己的能力,本班的學生特點,采取了王校長對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提出的思路,針對本課的第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思路,針對課題質疑,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檢查新詞,通過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感情掌握新詞,解質疑: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用課文中的句子說。出示洛杉磯地震圖片進一步了解地震的大。在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由于課文比較長,我顯得耐心不夠,沒有進一步耐心引導學生概括課文。走進了不起的父親,讓學生默讀,用筆寫出自己的點滴感悟,學生能找出句子,通過讀、想象、說、寫,學生能揣摩出父親的內心世界,感悟到父親的了不起。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拓展延伸中,聯系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瞬間,讓學生體會到父愛的無私,接著回顧父親關愛自己的點滴,感受無痕博大的父愛,自己也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學生能夠體會到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能夠讀出,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但在上課時,我有時缺乏教學機智,有些地方自己說得較多,課堂情感的醞釀沒有達到高潮。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記敘了“我”在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時,是父親對“我”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從而走出困境獲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越來越近。
在教學時,我先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問題設疑,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敘事思路。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按文章的敘事線索來品朗讀課文。
一、人生路上諄諄教誨。
在閱讀作者“小時候與父親在羅馬的一座教堂塔頂上看底下的道路”這件事時,先讓學生想象“登高望遠”的情景與感受,再聯系課文中父親的教導談認識,再結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一些現象發表看法。這樣,學生對文章所要闡述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朗讀的指導:語調深沉,讀出語重心長,教導孩子的深情。
二、成功路上的歡喜憂愁,不懈的努力
課文中寫作者長大后的兩件遭遇挫折,由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通過事實進一步證實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道理。當作者另劈蹊徑取得訂貨商的信賴時,卻發現自己無法完成加工時裝的任務。她突然發現“那幸福的云消失了”,這時作者應該怎么辦?學生通過閱讀發現出她具有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最終她渴望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夢想得以實現。后來,因為另家時裝店老板的挑撥,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體跳槽的沉重打擊,由于她積極面對困境,最后終于舉辦標新立異的不是成衣的時裝布樣展。
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作者現在的'這種豁達樂觀心態與父親在她小時侯對她的教育熏陶有沒有巨大的影響?學生通過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頑強的意志,就可以不斷戰勝困難。
三、父親的教導終身受益
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在朗讀指導中要求讀出對父親的感激之情,重讀“受用不盡”“不止”。
四、談談收獲,體會成功
為了加深并且拓展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品味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有意讓學生談談:讓你成功的一件事。你是怎樣獲得成功的?讓學生對“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一道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一件運動衫》是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設計時我便考慮到要把學習的自主權教給學生,引導學生用平時在講讀課文中采取的讀,思,交流的方法自主學習這篇課文。因此整堂課我抓住四個主要的問題做線索推進課堂的發展: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這件運動衫第一次是怎樣得到的?又是怎樣失去的?再次又是如何得到的?
(3)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喜歡這件運動衫?
(4)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隨著這些問題的逐個提出安排了四次快速默讀課文的環節,注意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的好習慣,有讀必有思,提高“讀”的目的性。用比教快的速度讀課文是本組的一個訓練重點,通過多次的'默讀,不斷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自主理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友誼,教學任務自然水到渠成。
其次我針對“習作”是語文教學中“老大難”的問題,提煉了文中指導“習作”的素材,力求讓閱讀教學能更好地為“習作”教學服務,讓“閱讀”“習作”合二為一,避免“習作”教學的空洞性、缺乏說服力。在教學設計時我依據本故事結局出乎意料,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要學習作者匠心獨運、構思新穎的習作技巧;文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來表現小男孩十分喜歡這件運動衫,而是為了表現小男孩關愛他人,抓住這點我又引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組織素材的重要表達方法;“小狗”一詞在文中出現兩次,從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埋下伏筆”“前后照應”的習作技巧。設計意圖是希望通過聯系每篇課文指導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感到習作的具體而不抽象,有內容仿照而不空洞。
再次本著“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理念在教學設計時我安排了兩次聯系舊知識的環節,加強語文的應運性:
1,文中前一次出現的小狗是為后文埋伏筆,后一次出現的小狗是和前一次相呼應,這樣的表達方法讓我們想到和第五組的哪篇文章相似?那篇文章又是怎樣埋伏筆、怎樣相呼應?
2,小男孩和康威老先生之間的感情可以有我們積累運用中的哪些詞來形容?
接著在學習他人的教學中我深深的感到板書的重要性,它是文章的精華部分,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我依據本課文章的主題: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體現人間真情。隨著課堂的層層深入最后伴隨音樂《愛的奉獻》的**部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紅色之心!
設想總是美好的,但由于教學能力的局限,在實際教學過程存中存在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和問題:
1,指導學生的朗讀(小男孩喜歡運動衫的句子)不到位。
2,課堂上教師多余的語言過多(特別是學生在默讀課文時,教師過多的語言會影響學生的默讀、理解。
3,急于代替學生回答他們回答不出的問題,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
4,還是存在著完成教學任務的痕跡,一些環節指導不夠具體,交給學生的時間不夠。(特別是看圖指導習作的部分)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5-07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1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05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25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01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篇02-09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04-10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