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
學習目標:
★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支撐、傾盆大雨、饑腸轆轆”等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課前準備:
★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自學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奔“竊讀”。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知道“竊讀”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偷讀),你知道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2.整體感知課文。
a.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b.認讀生字詞。
c.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d.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我”因無錢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看書。)
二、品味“竊讀”,感受渴望
1.邊默讀課文邊用“_____”劃出描寫“我”是怎樣“竊讀”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匯報。)
2.重點品讀文中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
a.“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
(1)畫出句中表示動作的詞。
(2)感悟形象: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1)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
(2)“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現出作者如饑似渴地讀書。)
(3)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4)結合生活體驗,相機指導朗讀。
c.“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1)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態和內心是一致的,從神態描寫可以看出心理活動,可這句話中,神態和內心是不一致的。)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突出了作者酷愛讀書已經達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讀升華:你能把自己對“竊讀”的理解與感悟讀出來嗎?生讀,師評:同學們的朗讀,把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孩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竊讀”時,“我”的心理有一種怎樣的感受嗎?
3.自主品讀“竊讀”的滋味。
a.課件出示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b.從課文中找到有關語句,自主交流:“我”為何快樂,又懼怕什么?
c.相機指導朗讀。
三、深悟“竊讀”,回歸整體
觀察課文插圖,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書店“竊讀”,在你的眼里,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生答。)確實是這樣,她為了讀書可以忍受饑腸轆轆、腿酸腳木,為了讀書可以連跑幾家書店才看完一本書,為了讀書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讓我們再次讀好課文,共同品味“竊讀”的“快樂”與“懼怕”。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導人: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我”是怎樣“竊讀”的,請同學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文。
3.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勵“我”竊讀。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a.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b.交流課前搜集的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匯報交流。
3.總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三、回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
2.嘗試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并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2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搜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為什么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四、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五、復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唇、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么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么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里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為什么?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系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匯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舍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里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 的話,你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日出的全過程
2.難點:理解全過程的詞句,體會日出過程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文
(二)指名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1.選取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地方,畫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時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樣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難句。2. 查閱資料理解難句。3.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難句。4 .通過多讀展開想像理解難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的方法來理解句子。指名讀課后練習2 (默讀課文,說說作者具體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哪種景象"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小組先討論學習,拿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點理解:
(1)"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為什么覺得太陽像負著重擔?為什么是"一縱一縱地?"請你聯系生活中見到的日出情景再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這句話是寫太陽由露頭兒至跳出海面的上升過程。是動態的。此時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動,所以使作者產生了這樣的感覺。)
(2)"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先指名說"奇觀"的意思,再說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偉大、雄偉美麗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陳述句讀一讀,再想想反問句在這里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4.說說你是怎樣理解課文中難句的。(1.在難句的上下文,有對這個句子進行解釋說明或提示的文字,讀了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這個句子;也可以根據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斷出難句的意思。2.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難句,就是聯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過聯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導朗讀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壯美與綺麗,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陽躍出海面時該是怎樣的心情呢?(欣喜)我們該怎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五)指導背誦
1.說說你經常用什么方法背誦文章?(1.讀背交叉。2.抓重點詞語,把要背的內容串連起來;3.先部分,后整體,一段一段背誦)
2.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在熟讀課文基礎上進行背誦。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4
"有趣的漢字"的閱讀材料,分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游戲形式。<<字謎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范例。有三種形式:①—④是字謎,⑤⑥是
畫謎,⑦是動作謎語。
<<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表達,
記性等。<<"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
和我國歷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處在語文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識字能力都比較強,但學生對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不夠了解,因此,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教學理念: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教學重點: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教學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1。導語:我們平常愛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板書:漢字),你們對漢字了解多少?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導入課本內容)
2。指明讀關于漢字的介紹。
3。揭示學習內容:
同學們,通過課文的介紹及同學們的發言,我們僅僅是對漢字的初步了解,你們想更多地理解漢字嗎?讓我們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書:遨游漢字王國。
二。瀏覽閱讀材料,初步感受漢字的有趣。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沒,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后同桌交流。
4。匯報交流。
(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三。合作學習,制定學習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自由組成小組,討論活動內容,指定活動計劃,活動結束展示成果。)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1)活動計劃有哪些內容?
(活動計劃包括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2)默讀活動建議,明確活動內容。
①。自瀆活動建議。
②。匯報交流。
(圍繞漢字的有趣,有選折地開展活動。)
(3)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4。展示各組指定的活動計劃。
5。評議,完善活動計劃。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后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搜集查找,整
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工作優化設計
搜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上兩節課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動計劃認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定體驗到了漢字的有趣,這節課,我們就來展示一下活動成果。
板書:有趣的漢字。
展示成果,體會漢字的神奇。
(一)字謎競猜。
1。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為四個活動大組,每組各選派3—5名隊員參加競賽。
(2)各組隊員應認真聽清楚要求后作答。
2。活動開始
(1)必答題(字謎)(各小組把答案寫在答題板上)
字謎舉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來征戰。( )
②三匹馬。( )
(2)搶答題:
要求:主持人說完謎面后各小組方可搶答,提前搶答失去一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十分,答錯倒扣十分
(3)附加題:
各組按順序展示自編字謎,編得合理的謎語每條加十分。
3。統計成績,宣布比賽結果。
4。暢談感受,體驗樂趣。
(1)說說搜集字謎過程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編字謎的同學介紹編字謎的過程及感受。
5。小結猜字謎的方法:
(猜字謎有三種方法:組合法,形象法和意會法)
(二)諧音示圖
1。出示課文中的歇后語,笑話
(1)讀一讀。
(2)說一說諧音的有趣。
(3)說說在搜集諧音資料時除了歇后語,笑話,還從哪里搜集到相關資料。(古詩,對聯)
2。暢游諧音園。
(1)歇后語。
一學生說歇后語前半句,其他學生說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諧音字。
(2)笑話。
①指名說笑話。
②說說笑點在何處?
(3)古詩。
①指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搜集的古詩,并用有色筆在諧音字下做記號。
②齊讀故事,體會諧音在古詩中的妙用。
(4)對聯
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對聯上聯。
②小組合作對下聯,并說出其中的諧音字。
三。小結。
同學們,在活動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課后,讓我門一起行動起來,把自己搜集到
的資料整理歸類,以"有趣的漢字"為主題做一張手抄報。
四。作業超市
自學<<倉頡>>等第三課時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倉頡造字>>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幾節課綜合性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這些有趣的漢字是誰
創造的?你們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倉頡造字
3。自學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沒有漢字之前,人們怎樣進行交流?
(2)倉頡怎樣造字?
4。討論交流。
5。拓展課外。
同學們,倉頡造字知識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有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在一個時期創造
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活動。關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誰能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講一講。(指名介紹)
二。閱讀<<"冊","典","刪"的來歷>>
1。師導入: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讀讀課文,說說"冊","典","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2。自瀆材料。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懂。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的來歷。
4。你還知道哪些字的來歷?
(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
三。認識課后生字。
四。總結。
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還通過搜集各種大量的資料,感受
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我們的收獲可真大啊。我們還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
步了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
五。課外實踐: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1。形式:(1)書面匯報。
(2)合作匯報。
(3)制成演示文稿匯報。
(4)出示實踐活動展版或編小報匯報。
2。以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匯報展示。
六。作業超市。
針對三節課的學習,寫一份心得體會。
:<<我愛你,漢字>>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第5單元 (需五課時)
教材分析:
"我愛你,漢字"的閱讀材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在的危害,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表格,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字的演變過程。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的事,講由于一"點"之差,使價值18萬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警示
我們要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贊漢字>>和<<書法作品賞析>>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漢字之美,可以互為參照印證。
學情分析:
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以及學生們的作業本中文字錯別字相當多。我們要以此我例,引導學生
調查社會用字,以便警示同學們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目標:
1。開展"我愛你,漢字"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了解。加深對漢字的熱愛,并為純潔祖國語言
文字做實事。
2。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3。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
4。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感受漢字神奇,有趣,古老,豐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漢字的感情,努力學好漢字,繼
承和發揚漢字文化的優秀傳統。
教學重點。1、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習慣。
2。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并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激發學生對中國漢字的熱愛。
2。制定活動計劃。
教學過程
一。自瀆<<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1。自讀,理解內容。
2。談談讀后感受。
3。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喜歡的一段話,讀出對漢字的熱愛。
4。抄一抄你最喜歡的語句。
二。制定活動計劃
1。師導入:同學們,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我們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了解。想想我們要怎樣進行學習呢?
(先制定計劃,再搜集資料,最后展示成果)
2。回顧制定活動計劃的要求。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
(3)制定活動計劃。
(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5)活動結束后展開活動成果。
3。明確活動建議
(1)自由讀活動建議。
(2)指名讀活動建議,說說活動建議告訴我們什么?
4。學生自由分組
(師適時關注學生分組情況,并建議作適當調整)
5。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6。討論交流,形成活動計劃。
(1)各小組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及活動形式多樣。)
(3)各小組根據評議,修改活動計劃。
(4)各小組展示修改好的活動計劃。
三。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分小組擬訂了活動計劃,課外大家可以根據計劃查找相關資料。
四。作業超市:各小組根據活動計劃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以及資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漢字走過了一條有趣的發展道路。
二。出示閱讀材料。
1。漢字的演變
2。認真閱讀和研究表格,思考:
(1)從古到今漢字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2)從漢字的演變中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發展是逐步從形象走想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便捷。
三。閱讀<<甲骨文的發現>>
1。自瀆課文,思考甲骨文被發現的經過。
2。指名說說甲骨文是怎么被發現的。
3。談談讀完這個故事后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和善于思考,也學有新的發現。)
四。展示相關資料(被要求展示資料的小組,要作相關資料介紹,還可說說搜集資料中的見聞。)
五。小結。
這節課通過也課內資料,交流展示同學們課外搜集的資料,我們對漢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也加深了對漢字的感情。課后一定要注意漢字的正確使用。
六。作業超市:從街頭找出一些錯別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一組有錯別字的詞語
茶葉旦 仃車 象章 照像 圓宵 湯元 八鴿 家俱 另售 像棋
1。同學們在街頭小巷,商店門口是否看過以上招牌?看到這些有何想法?
2。動筆改正以上錯別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訓
1。師導:同學們正確使用漢字,規范漢字到底有何重要?請閱讀<<一點值萬金>>,讀完后與同學交流一下讀后感受。
2。生默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并談談感受。
4。從身邊事例體會錯別字的危害。
(1)師導;同學們,"一字值萬金"是多么深刻的教訓啊!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像這樣的教訓還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時間活動中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跟同學們嗎?
(2)生暢談故事。
(3)交流聽后感受。
三。展示社會調查成果。
1。小組長會標活動開展情況
2。各小組展示成果并作介紹。
師引導學生按類型展示。
(1)實物類:書記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2)照片類:大型商品的商標,各類事物菜譜,各種商品廣告。。。。。。
(3)記錄類:電視字幕,公文,信函,傳真。。。。。。
四。學寫調查報告
1。出示譯本調查報告范本,學生自行研究如何寫調查報告。
2。生匯報,師相繼引導點撥:
(1)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的目的——發現會上的錯別字,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
(2)對調查到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統計和分類。
(3)提出改進建議。
3。以小組為單位寫調查報告,師巡視指導。
4。交流調查報告,評議。
5。根據評議修正調查報告。
五。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錯別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錯別字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防止和糾正錯別字應從我們做起,不寫錯別字,正確糾正錯別字。
六。作業超市:
1。糾正錯別字,找找自己作業本上的錯別字,并糾正。
2。提出兩三條糾正錯別字的好方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漢字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書法作品。
二。欣賞閱讀材料
1。出爾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2。欣賞這兩幅作品并做出評價。
3。讀讀<<贊漢字>>。
4。用<<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贊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三。小小書法展
1。在綜合性學習中,漢字書法欣賞小組為我們搜集了優秀的書法作品,舉辦了一次小型書法
展。讓我們盡情參觀欣賞吧!
2。小結書法展活動情況。
四。作業超市:
"我是一個小小的書法家",動比寫一張自己滿意的書法作品。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總結綜合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
1。師導入:同學們,我們在這一次綜合性學習中,認真擬訂計劃,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一定
有許多感受和收獲吧。
2。學生小組內互說感受。
二。總結綜合性學習情況
1。小組長作總結匯報。
2。評價綜合性學習成果。
3。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這一輪綜合性學習中,大家團結合作,勇于探究,敢于創新,不僅增長了見識,培養
了能力,還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漢字的探究并沒有結束。希望同學們參考材
料中的提示,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探究漢字的有關問題。
三。作業超市:
鞏固本單元學到的漢字知識,準備參加漢字知識競賽。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5
《鯨》是一篇說明文,講了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根據說明文的特點,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填一填
課文寫到了鯨很大,為了把這個特點說清楚,作者列舉了箐多數字來說明。教師可指導學生讀書,畫出描寫鯨很大的有關數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練習:
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最大的有( )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國捕獲一頭( )公斤重的鯨,有( )米長,舌頭就有( )頭大肥豬重。( )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敞。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 )長,( )公斤重,一天能長( )公斤到( )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
通過讀、畫、填讓學生體會到鯨確實很大。
二、說一說
課文第二自然段為了講清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這個問題,主要寫了鯨的進化過程。學生對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據這一情況,我讓學生仔細讀書,然后把自己當作是鯨魚,將這一段話轉述給同學聽,這樣學生興致盎然,效果頗佳。
三、比一比
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鯨的種類寫了它的生活習性,可引導學生讀書并找出描寫須鯨和齒鯨生活習性的語句,并比較它們的不同,然后填寫下列表格: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6
一、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品味學習課文的語言。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點題,引出對少年讀書生活的回憶。借助一連串的比喻,渲染由回憶帶來的愉悅之感。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記述少年時代的讀書作文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回憶往昔轉到抒發今天的感慨。添上這兩段,不僅使文章首尾呼應,更重要的是把作者與讀書,作文、讀書與體驗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給人以更多的啟迪。
課文的第二部分很長,是全篇的主體內容。這一部分的層次大致如下。
第一層,第3自然段:交代有關的背景情況,講自己因讀書而歡悅的心情。
第二層,第4~12自然段:記述看小畫片和上小學時讀書作文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為四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4、5自然段:看小畫片;
第二小層,第6自然段:讀真正的連環畫;
第三小層,第7自然段:讀文化站的圖書;
第四小層,第8~12自然段:因讀書而提高作文水平,獲得榮光,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三層,第13~17自然段:記述上初中讀書、作文和創作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為兩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13~15自然段:讀大部頭小說,作文受到好評,又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二小層,第16~17自然段:學著“創造”,寫出小小說并發表,這是因大量讀書而得到的果實。
2.本文是以什么為線索的?
分析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它使文章中所有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有的以人物為線索,有的以物品為線索,有的以感情變化為線索,本篇充當線索的是書籍(長生果),這條線索非常鮮明,貫穿始終。
3.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分析:本篇作為記事散文,主體部分基本上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作敘述的。下面把有關的語句依次摘出來,從中可見其清晰易辨的特點:
最早的讀物……
后來,我看到幾本真正的……
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
上初中后……
我終于開始學著……那是上初中二年級時……
4.本文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分析:本篇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大,事情、頭緒也比較多,但無不圍繞著一個中心——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闡明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就是平常所講的“形散神不散”。
集中并不完全等于突出。要想讓中心突出,就得有典型的材料。本篇詳細記述了兩次作文的情況以及從中悟出的道理,揭示讀與寫的內在聯系;學寫小說一事,記述得雖然簡略(或許這是由于搞文學創作不是中學生必做的事),但作者敘事之后馬上附以議論,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讀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800個字”。除了選取典型事例,作者在行文中時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揭示中心,比如:
—-“那時,就是因為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我才對文學發生了越來越濃的興趣。”
—“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力……”
—“做筆記鍛煉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我的理解力。”
—“……平常看的那些描寫苦悶心境的詞全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這樣,圍繞中心選材,所選的材料有“面”也有“點”,又注意不斷地顯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是怎樣過渡和照應的?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先看過渡。第5自然段,是過渡段。從“看得津津有味”到“不過癮”,去閱讀“真正的連環畫”,這是兒時閱讀生活的變化。前后兩個階段的內容,借助這個過渡段,自然地連接起來。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開頭,都安排了過渡性的語句,用以連接前后的內容,使結構層次和敘事的條理更為清晰,上下文的聯系更為緊密。
再看照應。第一部分里,有“憶及……”的說法標明轉入回憶,第三部分則以“至今……”諸語加以照應,如第3自然段中的“歡悅”,第6自然段聽“癡迷”“迷醉”“酷愛”,以及后面的“榮光”“如癡如醉”“說不出地高興”等,前后連成一氣。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記書中優美的詞語”,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詞句”之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結尾與第16自然段的開頭,前邊提到“創造”,后邊緊承此意,兩段之間語意和文氣連接得十分緊湊,“我終于開始學著‘創造’了”一句既是照應,又是過渡。
作者注重過渡和照應,使文章內容的整體感增強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6.“在記憶的心屏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閡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此句,承前一句“涌起視聽的愉悅之感”而來。兩個比喻,一個從“視”的角度形容(畫頁),一個從“聽”的角度形容。“心屏”,這是新出現的詞,把心說成是電視屏幕,其上可以傳出畫面和樂章,這就與后面的兩個比喻聯系起來。“幅”讀fú(統讀),是量詞,“一幅”猶言“一張”。“閡”讀“quù,也是量詞,一首歌或詞叫“一闋”;這里中心詞是“樂章”,其量詞用“個”而不用“首”,故句中的“一閡”猶言“一個”。附注;樂章,指成套的樂曲中具有一定主題的獨立組成部分,一部交響樂一般分為四個樂章。
7.“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味道。”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囫圇”讀hú lún。“囫圇吞棗”比喻讀書不作細致的分析,籠統地接受。“好讀書不求甚解”,一般斷句成“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在短文《五柳先生傳》中的自況之語,文中,其后還有一句:“每有會意(領悟),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說讀書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理解透徹;一種是“不鉆牛角尖”的意思。陶淵明的本意恐怕是后一種,不然他怎么會“每有會意”,就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吃,一再涵泳深思呢?作者引用陶語,所表達的意思,與陶語本意也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后文“牽腸掛肚”一詞可證。但小學生畢竟水平有限,“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為之,因讀不懂而放過去。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大概一提起寫作文,不少人就會叫苦,不愿寫也不會寫。怎樣擺脫這種困境呢?只要認真閱讀葉文玲的文章《我的“長生果”》,一定會受到很大啟發。如果你按照作者說的辦法去做,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學生查工具書,掃清詞語障礙。
(三)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并列表概括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提示:
(四)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樣通過敘述讀書作文的情況,揭示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歸納中心,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五)指導學生分析過渡和照應方面的特點。
(六)指導學習品味語言。
1.“我的‘長生果”’/“書,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把這幾句話放在一起來理解。思考:“長生果”與“營養品”含義完全一樣嗎?為什么標題不說是“我的書”或“我的精神營養品”?
提示:“長生果”與“營養品”都是比喻的說法,含義有重合之處,但并不完全一樣。“營養品”主要指出對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實、強健、發展。“長生”也含有這層意思,但不止于此。這個比喻還指書本身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人創造出來的最好的精神產品(果實),此其一;其二,人類文明凝結于書,書又是促進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條件,這種雙向的活動是“長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遠不會衰敗完結的。本篇雖然重點講的是個人的經歷和體會,但作者把立足點放在很高的層次上,所以標題里用了“長生果”而不取“精神營養品”等,含義顯得更深,給人的啟發和聯想余地更大。
2.改寫第2自然段,刪去所有的比喻,然后與原文比較,體會其語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為——“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感。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豐富多彩,令人高興歡快。”原文一共有四個比喻。前兩個是一組,對仗比較工整,所描繪的景色與天籟富有詩情畫意,語言也很美,這些都渲染了“歡愉之情”,使它成為可見可聞可感的東西,讀者心里好像也出現了那種美妙的感覺。后兩個比喻是一組,又是從畫面與聲響(樂音)兩個方面加以點染,與前一組比喻暗暗溝通(仿佛蜂蝶飛進了畫頁,天籟小巧玲現入了樂章),二者之間用“視”“聽”二字聯絡,用“愉悅”一詞總領。
3.畫出課文中讀書使“我”入迷的詞句,前后聯系起來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關的詞句有——
……幾套連環畫,叫我看得癡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淚仇》又叫我淚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書,就忘吃忘睡……
……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
……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如饑似渴地閱讀…醉心閱讀……
圖書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癡如醉……我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花在借閱圖書上。
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
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
仍盼天天能扎進頭去醉心讀書……
把這些詞句聯系起來,可以看出“我”讀書的特點是“入迷”。最能體現這種“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癡”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還有多種類似的說法。如果讀的是好書,那么“入迷”是一種很好的讀書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得到最多的收獲。當然,不能止于“入迷”,還要繼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評析、鑒賞等);讀書要有所選擇,格調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書,壞書,也可能會讓少年人一時“入迷”,這對身心發展是有害的。
4.熟讀第10自然段,選出幾個自己認為用得最好的詞加以評點。
提示:“拂”“撤”“擋”“捧起”“奉獻”這一組動詞可以放在一起品評;三個“愛她的……”,這一組排比句可作評點:“燦爛”這個形容詞用得大膽、新穎,有特殊的表現力。
5.熟讀第12自然段,思考:“別出心裁”和“與眾不同”互相換一換好不好?使用“鮮味”這個口語化的詞好在哪里?
提示:“別出心裁”和“與眾不同”是同義詞,有時是可以互換的,但課文里的這一句,前面講的是“構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設計籌劃,所以“別出心裁”用在這兒恰到好處,不宜換成“與眾不同”。“鮮味”含有新鮮感強、不落俗套的意思,這樣的寫法和語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這個口語化的詞,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點和表述習慣。
6.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經讀過的書,與她所說的“社會人生這部深奧綿長而無頁碼的大書”,有什么不同?
提示:書一旦成為書,它就定型了,凝固了,雖然來源于社會人生的土壤,但已經屬于過去的事物、代表著過去的認識。“社會人生”則不然,它時時刻刻在變化、發展,隨時有新的事物新的情況出現,隨時有新的矛盾新的問題等待人們去認識去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寫的書再多,也只是“社會人生”這棵大樹的一個果實。此外,筆寫的書是從“社會人生”中來的,不聯系書的母體,就不能真正把書讀懂;讀了書不去實踐,懂了道理學了知識不去運用和驗證乃至發展,讀書的意義也就喪失了。總之,一本書容易讀懂,而“社會人生”之書,要想讀通,絕非易事。作者因此頗有感慨,這也啟發讀者——應該把醉心讀書與深入實踐結合起來。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始于“博學”而終于“篤行”。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7
【教材簡析】
松鼠,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在電視里、畫報上、文章中都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他們對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點,我知道一面。所以,還是充滿了好奇。一打開課文,一只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就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不由得使我們對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愛,我們在欣賞它、親近它、喜愛它的同時,又不能不嘆服作者精心細致的觀察、準確精練的說明及生動傳神的描寫。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活動時間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儲備食物過冬、及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的乖巧,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因此,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一邊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馴良,一邊自覺和《鯨》進行寫法比較,尋找異同點,并領悟這種寫法。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比較《鯨》的說明方法,明白異同點,并充分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教學重點】
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并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松鼠的有關知識。
2、教師制作關于松鼠形態、生活習性及文中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海中之王”──鯨,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見面,它是誰呢?別著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認識的這位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閱讀提示,想想:
這篇文章要我們了解什么?
反饋:(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細讀課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點品讀: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于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致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
第三、四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
⑴ 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點品讀:
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 “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
出示句子,重點品讀: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于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⑶ 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
⑷ 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
⑸ 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
⑹ 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細讀文字,從“又干凈又暖和”,“足夠寬敞、足夠堅實”,“既舒適又安全”等詞語感受窩的舒適,從而進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3、感情朗讀課文:
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美美地讀一讀,用充滿感情的讀書聲來抒發自己對松鼠的喜愛。
學生一起來讀一讀,誰喜歡哪一部分就站起來大聲讀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用朗讀為說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學習,探究寫法
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比較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異同,完成表格。
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說明語言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8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隱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俺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絡繹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么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俺還”.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俺還”.)俺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同學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俺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協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 )的小草( )的柳樹,遠處( )的樹林( )高山.(同學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俺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俺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俺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置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同學上臺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同學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俺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俺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身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更讓俺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第二課時
1.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2.聽!來自遠離家鄉游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云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干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同學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同學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俺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俺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難過,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同學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俺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俺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括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俺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同學練寫.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9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3、通過熟讀課文,引導學生學會換角度審視問題。
4、積累閱讀資料。
教學重點:
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難點:
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什么問題?把你想到的問題和同桌交流。
板書課題:(兩個農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兩個農夫各自有怎樣的盤算,結果如何?
3、你怎樣看待這兩個老農?
三、鞏固課文
1、練講故事指名講故事。
2、小組內交流。
3、選出課文好的部分,全班交流。
四、討論
組織討論:這兩個農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為什么?他們還應該想到什么?
小組內交流:選出好的全班交流
五、寫一寫
根據討論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分別給兩個老農提建議,然后寫下來。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0
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送你一片綠蔭》是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以爬山虎的自述繪聲繪色地為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顯得親切自然。文章段落層次分明,語言生動靈活,利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本課中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和運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從第一人稱的敘述中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不但要根據課文中的介紹,還要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2、在學文的過程中,逐漸領會列數據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爬山虎的特點和對人類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2、領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學準備:爬山虎的資料。
說教法與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與遷移,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問答法等常用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學會學習的人
說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了解列數據的方法進行說明的作用
1、課文是怎樣形象、具體地介紹爬山虎的特點的呢?比較句子;
第1組
①我生長得很快,綠化覆蓋面積很大。
②一根莖粗2厘米的藤條,種植兩年,墻面的綠化覆蓋面積便可達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墻面攀滿。
第2組
①我的葉片較大。
②我的葉片較大,寬10至20厘米。這兩組句子中,哪一句說得更具體、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2、總結:用列數據的方法進行說明讓人感到更準確、形象,讓被說明物真實可感,讓讀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強了說明的可信度。
二、學習運用列數據的方法進行片斷寫作
列數據的方法是我們寫作中經常用到的。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把事物描寫得更具體、形象,幫助我們準確表達。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著重理解“信賴,不就能創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4、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信賴,不就能創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
1、同學們喜歡鳥嗎?誰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有一個作家叫馮驥才,他的朋友送給他一對珍珠鳥。之后,他寫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讀課題。
3、讀了 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質疑。
1、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2)讀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
2、學生質疑。
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及時解決這些詞語。
神氣十足咂嘴細膩等
留下這些問題有待于解決:“垂蔓”、“幽深”、“雛兒”、“不由自主”、“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意思。
三、再讀、解疑。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看圖理解“垂蔓”。從叢林入手理解“幽深”。
2、從含有“垂蔓”、“幽深”這句話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這對珍珠鳥的喜愛。
3、自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作者對鳥喜愛的其它句子。
4、朗讀這些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作者對珍珠鳥是這樣喜愛,那么是否也喜歡它們的雛兒呢?順勢理解“雛兒”:
1、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歡雛兒嗎?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2、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
4、你能通過讀讓老師也喜歡這只雛兒嗎?自由練讀,指名讀。
(三)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過渡:在課前我查找了有關資料,我了解到珍珠鳥是一種非常膽小的鳥,那么它怕我嗎?
1、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2、小組討論:(1)珍珠鳥怕我嗎?為什么?(2)從什么地方還可以看出珍珠鳥對我是非常信任的?
3、出示描寫珍珠鳥相信我的兩個片斷:(1)珍珠鳥站在書桌上,啄我寫字的筆尖和手指。(2)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
4、討論:這兩個地方,珍珠鳥對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5、提問:對別人特別相信的能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語來表示?(信賴)。
6、你能把作者對鳥的喜愛,以及鳥對作者的依賴之情表達出來嗎?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依據老師的語言進行想象(教師配樂朗讀第六自然段)。
2、提問:同學們,這樣的情景美嗎?美在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歸結到人和鳥的心靈美)。出示填空:美在人對鳥的 ;鳥對人的 ;
過渡:看到這么美的境界,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 (學生接讀)趁勢理解“不由自主”。
3、同學們,鳥對人如此信賴,創造出這樣美的境界。那么如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會怎么樣呢?(學生各抒已見,然后相機小結)。
4、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總結: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指板書學生齊讀: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讓我們彼此信賴,因為這樣,我們的世界將更加美好。
板書: 珍珠鳥
創造
信賴————美好的境界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廣廈、伐木、綜合、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感受大興安嶺景物的美,認識大興安嶺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
4、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解題
1、導入課文。
2、解題。
二、初讀課文
提出閱讀要求:
1、把不理解的詞語抄出來。
2、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哪些景物?把它們寫在課文旁邊。
3、了解課文寫作的順序。
讀后請同學們討論課文內容,教師小結:本課主要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目睹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作者聯想到木材和社會主義建設關系,聯想到林場對興國安邦的意義。
三、學習第一小節
1、齊讀,思考:“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讀出感情的變化。
四、總結
五、作業
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跟你們一起學習了林海。
(板書:林海)
2、師:通過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寫了作者剛進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聯想等幾個內容。并且學習了第1小節。第1小節寫了什么內容呢?
(板書:大興安嶺親切、舒服)
3、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作者深入林中和聯想的部分。首先,我們來學習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板書:景色、聯想)
二、學習第二小節
1、生快速地閱讀第2小節,問: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書:嶺)
2、生默讀第2小節,問:哪一句寫了作者看到“嶺”?
3、理解“多少條嶺啊,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句子。
⑴ “疾駛”什么意思?“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說明什么?
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厭”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等詞語。(板書:多、溫柔)
4、指導朗讀“多”“溫柔”的句子。(板書;喜愛)
5、過渡:課文第2小節,作者描述了嶺“多”“溫柔”的特點,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我們是這樣學習的:
⑴找出第2小節景物(嶺)及其(多)(溫柔)特點的句子。
⑵品讀(多)(溫柔)特點的句子。
⑶體會文中(喜愛)的感情。
出示幻燈片:
學法:①找出重點詞句;
②品讀重點句子;
③體會文中感情。
三、學習第3~5小節
師:出示圖片,配樂范讀第3~5節,生看圖欣賞。
師:生輕聲讀第3~5小節,把句、段讀通順、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1、學習第3、4小節。
⑴默讀第3、4小節,問:看到了什么景色?(板書:林)
⑵品讀第3小節:
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書:綠)
②理解第3句,弄清兩對反義詞的用法。
③指導朗讀。(指名讀──指導讀──自由讀──比賽讀)
⑶品讀第4小節:
①寫了哪些林?(板書:如海)
②把反問句改成肯定句,并體會2個反問句的用法。
③指導朗讀。(指名讀──指導讀──自由讀──引讀)
⑷過渡:課文第3、4小節,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林中有波浪──“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可見,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與之相比。我們是運用這種方法學習的:找出重點詞句,品讀重點句子體會文中感情。
2、自學第5小節:
⑴品讀“多”“美麗”的句子。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燈片:
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花鞋。
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⑶指導朗讀。(指名讀──指導讀──自由讀──女生讀)
⑷過渡:這里,我們和作者主要欣賞了興安嶺“林”“花”的特點,作者寫的非常美!下面請同學們再有感情讀一讀3~5小節。并根據老師提示選擇一小節背一背。
3、指導背誦:
⑴學生練背。
⑵指名背誦。
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賞了嶺、林、花,這么誘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聯翩呢?
四、學習6、7小節
師:快速閱讀6、7小節,用橫線畫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1、學習第6小節:
⑴指名生說。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燈片:
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什么意思?“并不空洞”呢?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板書:建設)
2、學習第七小節:
⑴指名生說。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燈片:
我不曉得當初為什么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興國安邦”“邦”什么意思?“興國安邦”呢?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板書:興國安邦)
⑶過渡:同學們,作者描述興安嶺真美!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聽,感受感受大興安嶺的美!
五、學生練說,體會感情
六、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主要運用“找出重點詞句、品讀重點句子、體會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興安嶺景物特點和作者聯想的內容。仔細的觀察,加上豐富的想象,作者把滿腔喜愛之情蘊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間,寫得生動、形象。我們應該學習作者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林海
嶺溫柔
林綠
花美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教學環節
一、鋪墊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實踐應用
四、教師活動預設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知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伙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搜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師小結:剛才我們了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三、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復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后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后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四、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么樣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后發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整理部分讀書名言與讀書方法
教學環節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為什么?
二、釋題明意,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2、質疑課題。(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句。
1、初讀課文。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通順,讀完后,把生字新詞畫下來,標下段落序號。
2、認字讀詞。
①教師呈現詞語,學生自由拼讀;去掉拼音,指名領讀;讀對了大家跟讀。
②教師呈現文中帶有生字新詞的重點句子,請學生讀句。
③指導寫字。
師:你們認為這些生字中哪兩個字最難寫?誰來教老師寫。(著重指導“豫”、“趟”的寫法,學生可能認為其它字難寫,可以順勢指導,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導書寫。)
④讀通課文。
師:大家已經有了較強的識字能力,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請同桌之間合作讀書,每人一段輪流讀,互相聽評,幫助對方把書讀得更通順,更好。
四、整體感知,自讀自悟。
1、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2、自讀自悟。
師: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書為自己旅行的伴侶呢?接下來,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能否把我們課前提出的問題弄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感悟方法,拓展小練筆。
①感悟方法。
師: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她在讀書過程中是怎樣讀的?(生讀第7自然段。)
師:你認為作者讀書有方法嗎?(體會: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小結收獲、想象)師:你認為作者讀書有一定順序嗎?(體會“首先……然后……還……最后”的句式)
②關注練筆。
師:讀了文中作者的讀書方法,一定對我們有所啟發,我們平時也讀了許多書,你是怎樣讀書的呢?請大家拿出習作本,寫一寫,注意用上“首先……然后……還……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練筆。選擇幾篇學生習作,請學生上臺朗讀交流。
④小結。通過學習課文,不僅知道了作者選擇一本書作為旅行伴侶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讀書的方法。參照作者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一定有不少啟發,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在以后的閱讀中去實踐、去體驗閱讀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節課所學內容:了解了作者帶一本書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讀書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選擇,通過上一節課學習,你對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別愛書,而且很會閱讀。)
3、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書,愛讀書,我們應該怎么讀課題?(齊讀)
二、體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你認為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這種愛書、愛讀書的深厚情感,畫上記--號,想一想作者怎樣具體地表達這種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寫上批注。
2、檢查自讀情況,進行朗讀指導。
師:你發現了哪些句子表現了作者深愛書籍?說說作者是怎么表達這種情感的?指名讀相應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導朗讀。
(1)假設。(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學生談體會。(作者怎么表達自己愛書的情感的?怎么調動讀者的閱讀熱情的?)
②指導朗讀。(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選擇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以突出作者對書的鐘愛。)
(2)比喻。(重點研讀。)
a.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 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導學生體會把書當作朋友時的珍愛與親密;把書比作家時的溫馨和留戀;把書比作故地時的方便與依戀。
②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用比喻對表達愛書之情的妙處。
③拓展練習。
師:根據你自己的讀書感受,填一填,讀一讀,尊重學生個性化見解。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杯耐人尋味的綠茶,也是一盞陳年的佳釀。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段最難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邊一段喜愛的小曲。)
(3)設問(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猶豫”。
②體會朗讀,體會回答果斷、愛書之切的情感。
(4)反問。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①學生交流體會。(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
②體會朗讀,體會反問、質問的語氣。
(5)列舉交流學生自己搜集到的讀書的名言資料。
(6)朗讀全文,回歸整體。(可指名接讀。)
師:讓我們帶著對書的熱愛,再次體會作者假設、比喻、反問的表達方法!
三、閱讀鏈接,升華情感
師:請大家放聲朗讀《神奇的書》
1、畫出書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達的。
3、學習了課文,讀了這首詩,談談你對書、對讀書的感受,誦讀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以書為侶熱愛讀書
理由:常讀常新
方法:思考、品味、小結……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05
五年級上冊語文的教案03-28
五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案03-31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8-25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0-27
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四》教案04-22
語文S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6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遲到》教案03-07
五年級語文上冊《景陽岡》教案04-26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