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8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冊第八單元的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教師教學用書的提示,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
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以下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小語課本中入選的教材,多是經過千錘百練,反復推敲的名篇佳作,其文質兼優,字里行間無不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其審美點也往往與語文知識點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釣魚的啟示》正是對學生美育的好教材。
執教《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發現美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導入欣賞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美妙的畫面往往叫人賞心悅目。欣賞美、品味美將能凈化人的靈魂。”在我語音未斷的導語后便點擊鼠標,伴著優美的樂曲,幾幅精美的月夜圖出現在大屏幕上,學生入神的欣賞著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同時提出:“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會有一個怎樣美麗的故事發生?”音樂裊裊,余味悠悠……這時,稍一轉曲,開始播放課文第二自然段的配樂范讀。錄音結束,學生自然陶醉其中,我也由心醉轉入感嘆,進而啟發學生:“這么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給讀出來,讓大家欣賞。”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之后,又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誰愿意到前面來配上音樂朗讀?”同學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讀出來,老師就及時給予肯定。學生把欣賞文字美,想象畫面美,甚至字里行間的意境美都通過感情朗讀給展現了出來。同時作者這種遣詞造句的表達方法也使小讀者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讀懂課文感受美
閱讀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釣魚的啟示》一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中蘊含著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內在美。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發現這種最崇高的美呢?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師必須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9自然段。這一部分的內容是: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時間控制3 分鐘) 《小麻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教材的開場是有其特殊的含義的,說明了這篇課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只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不聽勸告媽媽,試圖飛出窩來卻一不留神落到窩下,遭遇到了大花貓襲擊,麻雀媽媽為救他,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擋住大花貓,最后導致自己的尾巴被花貓咬掉的故事。本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啟迪。 根據新課標的第三階段(5—6 年級習作)的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了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能夠正確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理解課文并抓住重點句子,了解其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去把握文中的重點句,并理解其意蘊是本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閱讀“學習鏈接”,或查找更多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找高爾基的《童年》等作品來讀一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
(時間控制1 分鐘) 在教學方法上,我認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設計,貴在創新,貴在切合學生實際,葉老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本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習,勤于思考。
那么在學法上,新課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并要求學生在 2 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時間控制5 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于這點,開課之初,我將采用啟發式談話導入:四年級是我們學過了一篇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讓我們看到了動物中偉大的母愛,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也是關于麻雀的課文《小麻雀》。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著名大作家高爾基的這篇童話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收獲呢?隨后揭開課題,并簡要了解作者高爾基的概況后,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并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普季克是怎樣的一只麻雀,麻雀媽媽又是個怎樣的媽媽?同時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于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鑒于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設臵一個問題:從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與麻雀媽媽的對話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辦法,抽選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媽媽來朗讀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問題答案。
接著,全班有感情的朗讀 14—19 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媽媽前后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從中你看出了什么。緊接著,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重點理解課后練習第二題的句子,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能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課后星號題中的那個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復習強化。為了復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 3 體驗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細致,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兩道課后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作業2: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過不聽父母勸告的情況,是一件什么事,結果怎么樣,課后把它寫出來。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時間控制1 分鐘) 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母子對話:小麻雀充滿好奇,充滿疑問;媽媽則細心照看,再三告誡;第二個階段是經歷危險: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窩下;媽媽奮不顧身,保護孩子;第三個是內心感受:小麻雀既高興又難過。
最后總結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聽勸告吃苦頭;經受磨練長本領!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求全面而簡潔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第2課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的(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教學程序以及教學給我的啟示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于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方面作深入思考。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分別是《誠實與信任》、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和《九色鹿》。這三篇課文都是圍繞“誠實守信”這一主題而展開的。《誠實與信任》、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寫的是人與人、人與鳥之間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它雖寫的是一個背信棄義的故事,但民間故事傳達出的是人們渴望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誠實守信的美好理想和希望。四年級正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期,學懂這三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四個自然段。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居然、不由自主”寫一段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體會“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中體會鳥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感受到“相互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我認為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教師應著力訓練,遵循“示范——嘗試”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觀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發揮想像和聯想,仿寫時,可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五、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在(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教學,我將圍繞書后練習第4題,說說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板塊來進行本課教學。分別是:第一板塊:整體感知;第二板塊:讀中感悟;第三板塊:自讀自悟;第四板塊:仿寫段落。
板塊一:整體感知
課文四、五、六三個自然段,主要寫珍珠鳥和我的關系,從漸漸親近到親密最后到親昵的過程。學生自由朗讀,悟出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精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在本節課我將重點指導、分析課文第4自然段,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的第二板塊:讀中感悟。
板塊二:讀中感悟
1、 聽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評價。讀書要品味,要能從語言文 字里讀出味道來,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2、 教師出示第四自然段:
比如文中的這個“只”字,你能從中讀出點什么意思來?
(“只”是僅僅的意思,說明珍珠鳥的活動范圍很小,它很害怕人,很膽小。)
再看這個“竟然”?
(“竟然”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意思,說明珍珠鳥膽子大了,不大怕我了。)
“索性”(干脆,說明珍珠鳥膽子越來越大,對我完全放心了,不再害怕我了。)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說,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等等;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好課件;反復朗讀并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字典;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搜集王安石的詩句;搜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說教學策略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于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后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范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后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借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了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復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著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著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說一說,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于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復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借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余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并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余詩句,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遨游漢字王國”是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本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其中“有趣的漢字”部分有四個閱讀材料,分別是字謎,有趣的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游戲形式。《字謎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范例。《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表達,記性等。《“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和我國歷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二、說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學習,發展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幻燈片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渴望。
2、活動探究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通過的形式獲取知識,并且在選定調查內容以后,制定出活動計劃,分工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歷史。讓學生體會我們漢字特點,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匯報交流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漢字
1、對于“漢字”同學們是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許多世界名人是這樣評價漢字的。
2、課件出示:
3、過渡:一個漢字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請同學們靜靜的欣賞(課件演繹漢字的演變過程)
師: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現在與之相對應的簡化字,當兩個跨越幾千年的漢字同時出現在眼前,你們心里有何感想。
相機板書:有趣 神奇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的76頁,快速默讀,你對漢字又會有新的了解。
4、學生默讀后出示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分顏色朗讀,并畫出重點語句,加強對漢字的認識。
5、同學們,想去了解更多的漢字嗎?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板書課題 有趣的漢字)
(二)閱讀材料,初感漢字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后同桌交流。(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4、學生匯報,出示課件,教師點撥。
將四個板塊的閱讀材料展示出來,其中猜字謎讓學生說出謎底的依據;諧音部分體會諧音帶來的效果,出示幾個歇后語讓學生猜,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讓學生復述倉頡造字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一起體會“冊”“典”“刪”造字的來歷。
(三)合作學習,制定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將活動計劃的內容展示出來,同時配樂。讓學生在優雅的樂曲中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四)小結: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后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搜集查找,整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作業:搜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結束語:這節課學生們從閱讀材料中感受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進一步了解了漢字,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及學情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第四組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生活中的啟示”選編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著深刻的做人哲理。《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釣魚的啟示》設計在本冊的第四組課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檢驗一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本教學設計基于“研究性閱讀”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閱讀課堂教學新模式。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能讀,但不一定讀得懂。幸好課文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教學中可以憑借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動,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后要帶領學生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發,感悟無私處事、誠實做人的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學生能正確無誤地認讀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
3、通過朗讀、默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初步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三、說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2、本課的難點是理解本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上述教材及學生情況的分析,談談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字詞。
1、教師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預設學生提問:為什么釣魚會使人從中受到啟示?會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2、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3、指名分段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個別學生不能準確理解的詞進行指導,如“漣漪、小心翼翼、皎潔、乞求、不容爭辯、誘惑、抉擇、告戒”等。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讀課文中理解和學會字詞)
二、熟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
1、提示閱讀:請用心讀課文的釣魚部分1—3自然段,邊讀邊想:“我”釣到魚時是什么樣的心情?父親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在重點詞下打上重點號。)
2、在“我”釣到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著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卻沒得意多久就面臨著一個難題?(學生再讀課文,討論面臨什么問題?預設:對這條鱸魚是放還是留?)
3、面對這個難題,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父親做出決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4、組織交流:對于父親的決定,“我”是一種什么態度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梳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我”為什么不想放魚?父親為什么堅決要“我”放?從中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抓住主要詞句總結“我”不愿意放鱸魚的原因。在教師的引導下由父親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和愛。)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離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5、啟發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里的“魚”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對父親的行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肯定會心存感激。)
三、拓展延伸,深入體會
拓展: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時你會怎么做?(學生思考問題,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確在具體事件中所體現出的道德的“是”與“非”。)
(設計意圖: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著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7
1.文章結構。
文中有三次“親切、舒服”,體現了文章感情深化的三個層次:
(1)引入初進大興安嶺;
(2)描寫“嶺、林、花”及由此產生的感想;
(3)林場所見,頓悟“興安嶺”的含義。
2.本課教學內容的選定。
全文以“引入”、“嶺、林、花”、“感想”三塊劃分,設計為三課時。本節課為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以體會景為主,只滲透情感。也就是通過教學“嶺、林、花”,體會大興安嶺的那種柔美,朦朧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中流露出的一些真情實感。這種設計,也是符合本單元教學訓練重點的考慮。
3.設計思路及指導思想:
(1)教學觀念大膽突破、創新實踐。
全課力求體現一種“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情感體會來替代老師對文章內容單一講解”的主流教學思想。通過有目的,有層次的讀,整句整段的讀,重于情感體會的讀,來形成以讀為本的特點,和學生由“讀通—讀熟—讀懂—想讀、想體會”的層次。
貫穿全文“嶺、林、花”三方面的,是同一個問題“你體會到什么?從哪兒體會到的?”這兩個問連起來提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說出一段完整的話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要求。這也是啟發式教學最有力地措施、表現!
本課教學共六大環節:
一.情景引入;
二.理清內容層次;
三.學2自然段(“嶺部分”);
四.學3、4自然段(林);
五.學5自然段(花);
六.結尾總結。
教學一開始就是默讀全文并思考,以此分清內容。緊接著齊讀2-5自然段,理清層次。在學習2自然段的“嶺”時,也是通過學生朗讀體會特點,在回答中再讀再體會這樣來理解的。突破這部分難點后,又以老師的小結激情再讀,更深一步體會。
第三至五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分別設計了3個、3個、1個教學點。第三部分的主要訓練點是“體會嶺的多”、“體會嶺的溫柔”、“體會作者的情”,三個教學點是以讀為主;而第四部分的三個訓練點“理解綠顏色的多”,“理解為什么大興安嶺,被稱作林海”和“理解寫法”,則主要采用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模式,力求體現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創新。分頁標題#e#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本課重要指導思想。
學生創新,首先老師應有創新。因此在教案設計,教學細節處理的考慮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創新從質疑問難開始。”于是本課采用了局部質疑問難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處理問題。在第四部分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回答不求唯一,允許發表不同見解。老師對于問題的答案,是以尊重學生的各自見解為基礎,進行總結定性的,而非事先預備。
老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設計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讀,一步一步地體會景中流露出或激發出同感產生的那種情。老師的講解在文中安排所占比例僅有,屈指可數。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體會讀,讓學生說感想,表達見解。
并且,此部分的教法和教學流程設計是靈活的:隨學生而應變。采取以學生讀“體會最美,最喜歡的句子”來引出三個教學點,相機對三個教學點作出不同形式的處理—有設問、有討論、有朗讀指導。學生的理解明顯地輕松到位。
文章結尾部分設計了“用一句話表達自己感想或者贊美林海”這一環節。既是在反饋學習情況信息,也是在創新思維,是設計的一個擴展訓練——全課的高潮。
另外,縱觀本課還設計了、包含了一個學習方法的指導:先在講第三部分“嶺”時,提出學習方法——1.讀書;2.體會特點;3.批注特點;4.體會作者感受。再在第四部分的教學引入時,有意地提到“同樣的”用剛才的方法自學。最后,過度到第五部分自學。使學生通過本課學有所獲。
實際上,整個過程主線就是:充分相信六年級學生的能力,盡量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結合交流討論,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一種理解文章的學習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圍繞草塘的“可愛”,描寫了草塘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贊美之情。
課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的:課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膩),接著寫了草塘的美麗景色(驚喜),然后寫了草塘春、冬兩季豐富的物產(贊嘆),最后通過描寫“我”在水泡子里逮魚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愛上了草塘(愛戀)。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難點:
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立足工具,弘揚人文”,需要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品味語言、咀嚼文字、體驗情感。本課的教學旨在捕捉課文的關鍵句段及靈動的字詞,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品味,讀中悟情。
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精神和課文特點,遵循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以讀代講、以練代講、以合作討論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
在操作過程中采用“讀、劃、練、議、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主要培養學生觀察,表達,聯想及朗讀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學了《可愛的草塘》一課,草塘的可愛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景美、物豐。那么,這節課我們再次跟隨作者前往北大荒進行一次愉快的旅游。
二、品讀課文,感受草塘美景
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學課文第五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找出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讀后感受。這時學生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學生們都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如“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這句話寫得很美。“翠綠翠綠、發光、鮮亮。”寫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歡笑著、翻滾著"寫出了草塘的動態美。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情的誦,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重難點的關鍵。因此,接下來的課文教學,我采取的“讀占鰲頭”的學習方法。面對草塘這美妙的人間佳境,我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另外在教學中我還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示范朗讀。范讀會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準朗讀的感覺,學生一定會情緒激昂,躍躍欲試。我適時激情引導“這美麗的草塘,是多么令人迷戀呀!它不僅廣闊而且美麗,那一叢一叢的綠顏色向你展示它們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它們當中的一員。這里的草塘顏色是綠的,但這綠并不單調,它有光澤的美,有變化的美,更有著動態的美。讓我們邊讀邊想象畫面,將這幅美麗的畫卷記在心中。”通過交流讀書的感受,引導學生去發現美;通過教師的范讀,幫助學生去感悟美;通過激發想象,促使學生去深化美;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進一步去享受美。
在教學“小河奇景”這段時,“啊!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跡般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我抓住了學生在朗讀時對“啊”字不同處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
課文中描寫小河奇景這一部分作者用一組排比句展現出了一幅迷人的美景,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像這樣的文字,我們也能寫。這樣吧,我給大家開個頭“夕陽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想象的閘門都會打開。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迸發出火花,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此環節也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
三、自瀆自悟,感受“豐富物產”
課標中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訓練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想這幾段文字圍繞哪句話寫的?并引導學生結合小麗的介紹加上自己的創造說一說“瓢舀魚、逮野雞、追狍子”三件事。
學生說故事之前會再次閱讀課文,說故事是學生對課文中的語言內化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在故事過程中注意說話語氣,要流露出對家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此環節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聽說能力、想象力進行了訓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草塘的物產豐富、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有機統一。
四、暢談感受,結束“草塘之旅”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十分重視讀寫結合,他說:“閱讀教學要讀寫結合,找準讀寫結合點,為學生提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
臨近下課我對同學們說時間不早了,我們這次愉快的旅行也該結束了。在我們即將離開這片可愛的草塘的時候,同學們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感受要告訴朋友,告訴親人,告訴今天在座的老師們。好,那就在老師課前發給你的紙上(出示:編一句俗語,寫一點感受,設計一句廣告詞,當然,寫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詩、畫一幅小畫、譜一支小曲……)這一環節,有機的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學生們的精彩創作讓我詩興大發,也即興作了一首小詩:草塘茫茫綠浪涌,春冬兩季樂無窮。物豐景美惹人愛,美麗畫卷記心中。此環節設計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五、總結全文,體會作者情感變化
在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完成練習;并通過板書總結課文。通過練習學生明確了作者情感的變化,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業
推薦讀文章《野河塘》
小練筆:學了課文之后,你想到你的家鄉有哪些獨特的風光,物產嗎?拿起你的筆寫一寫。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只要我們多花巧心,給學生創造更多想說、想寫的機會和空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一定能跳出更美的舞。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首課,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的關系為內容,專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系,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通過由于我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的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的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二、說學生
1從德育的角度講,現代學生并不缺少“被人愛”,相反的,恰是因為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向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 樂于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從語文角度講,初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的任務。
三、說學習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結合課標對初一學生的要求,我將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十個詞。
摘抄生動、優美、深刻的語句。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欣賞,養成品味語言的習慣,從而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
設置理由:
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培養有愛心的下一代”、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
(三)過程和方法目標:
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四、說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設置理由:
1課后練習一、二。
2本文語言優美,內容充滿愛意,是一曲人與動物之間愛的頌歌。
五、說學習難點:
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設置理由:
1課后練習三。
2以七年級的學生的能力層次,對課文的理解很可能只會停留在本文是寫“人與鳥的關系上”。但本文絕非如此,而是小中見大,即不僅是人與動物需要信賴,而且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
六、說教法
提問法、點撥法、師生互動法。 設置理由: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
七、說學法
1、朗讀法、圈點批注法、提問法、討論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
3、學習抓住關鍵詞去揣摩、品味。
設置理由:課堂是學堂,學生是學堂的主人。
八、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并簡介作者(5分鐘)
由“人與鳥”的關系導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自己與鳥兒之間的難忘的故事。
設置理由:
為了調動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將閱讀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二)檢查預習(6分鐘)
1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可以是字詞方面的,可以是內容方面的,可以是結構方面的。
2學生提出問題后,由其他學生解答,有難度的教師適時點撥、啟發,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養成發散思維的習慣。這樣可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3出示幻燈片一(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馮驥才的簡介。)
設置理由:
促進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帶著問題進課堂的習慣。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1朗讀課文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調。
2出示幻燈片,默讀課文,圈點批注
幻燈片的內容是:
根據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a)歸納我為珍珠鳥做了哪些事?(我的舉動)
(b)珍珠鳥對我有什么反應?
(c)我從和珍珠鳥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4引導學生小結并出示幻燈片三
改善鳥居環境信賴膽小
按時添食加水}我——————鳥{漸漸膽大
按捺住好奇心愛親近我
不輕易打擾。信賴我
設置理由:
1促進學生篩選課文中的有關信息。
2三個問題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逐漸明白人與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種彼此信賴的關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三個問題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把握。
(四)閱讀、賞析、研討(14分鐘)
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學習任務,內容需要形式來表達。因此,還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欣賞、研討作者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精彩之處。讓學生大膽地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在課文中加批注,與作者對話,表達自己對語句的鑒賞評析。欣賞并學習課文的優秀的表達技巧,如: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融情于動作、融情于景、融情于場面的寫法等。
1跳讀,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括號括起來。
2朗讀自己括起來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搖頭晃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氣。),并體會哪些地方最順口,哪些地方最動情。
3在旁邊批注喜歡的理由(可以就一個詞的妙處,可以就修辭手法的作用,……
4前后桌交流賞析研討
5請同學賞析(小組代表)
6教師小結:
可圍繞“如何批注”、“如何賞析”、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本文的收獲。
設置理由:
1批注的過程實際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過程。
2自主合作探究是學語文的好方式。
3此環節,學生可能有新問題產生,鼓勵他們帶出課堂去探究。
(五)拓展延伸出示幻燈片四(5分鐘)
聯系現實,展望未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歷,談論對學習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動物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2怎樣做一個讓同學信賴的人?
設置理由:
1這個設計讓學生在聯系生活中感悟“人與動物”的關系。
2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六)教師小結(5分鐘)
今天,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里,目睹了一幅人與鳥相親的畫卷,這是用信賴創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實,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韋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欣賞歌聲中結束這一課吧!(在播放歌曲時出示幻燈片五,也就是作業布置)
(七)作業布置出示幻燈片五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寫雛鳥憨態可愛的句子。
2學習本文擬人化的手法,寫片段作文,以某一動物為對象,字數300字。
3課外閱讀老舍的《小麻雀》。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竊讀記》(板書)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
第一個板塊:說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本文在單元中起著以篇帶篇的作用。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閱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閱讀時的感受與眾不同,你想知道是為什么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后揭示課題。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后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并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引導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后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潛心賞讀,品文悟情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并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交流情況應抓住課文的重點句: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讀書的渴望。同時要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2)“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的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3)“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這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饑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后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和智慧。
我們要從這些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加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對讀書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
四、回歸整體,拓寬延伸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
在學生讀懂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白并受到啟發,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向課外拓展延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個板塊:說板書設計和教學評價
快樂懼怕
竊讀
這一板書設計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巧妙。從橫向看,兩個是完全相反的詞語;縱向看,兩個又緊密聯系在一起了,因為這是“竊讀”的滋味,點明了主題,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1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托。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于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致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后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了解課前后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本,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為使學生旁征博引,學以致用,聯系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本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愿望。在反復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本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導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贊頌的對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鐘,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為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本的主線,同時又有助于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為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為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后,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艷、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為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了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為“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為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么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系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么?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愿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游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于文中其余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污、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后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贊賞,那么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本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本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為學生自己的特征,“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為什么梅花能成為國的象征?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本為起點,又從文本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里。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于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本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著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里,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著文本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后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于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著屬于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2
今天我研說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習說明性文章”。下面我將從說課程標準、說教材、說教學建議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四個方面來展示說明。
一、說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把小學語文分為三個學段,各學段相互聯系,目標螺旋上升,整體推進。五年級上冊為第三學段,第三學段的目標是建立在第二學段目標基礎上,著眼于閱讀、感悟、積累,在寫作上下功夫。
(一)說課程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中制定的第三學段的目標,結合本單元的專題特點,我制訂了如下課程目標。
1、識字寫字
本冊教材要求學生認識常用漢字200字,會寫150個。而本單元則要求學生認字18個,會寫23個,正確讀寫新詞語。
2、閱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3)學習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
(4)懂得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接受初步的辯證主義啟蒙教育。
3、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小小推銷員”,在活動中提高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在推銷商品中初步體驗和感受成功的快樂。
4、習作
將閱讀中體會的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中,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
(二)說內容標準:
第9課《鯨》:《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第10課《松鼠》:通過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與語言。
第11課《新型玻璃》:通過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介紹的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感受科技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學習課文,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在活動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給學生以商品推銷的初步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
習作介紹一種物品,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體會到的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之中去,使學生在習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
回顧拓展三,總結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熟讀成誦《四時之風》,激發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
二、說教材
本冊書是在前八冊教材的德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結構與思路有一定的繼承性,體現整套教材的延續性,同時又有發展變化。下面我將從編寫特點和編寫體例來重點介紹本冊教材。
(一)說編寫特點:
1.專題組元的角度更加靈活多樣。
本冊教材的編排方式仍按專題組織教材內容,但專題的角度、內容更加靈活多樣。有的專題是從思想內容的角度提出來的,注重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如,月是故鄉明,生活的啟示;有的專題是從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澤東;還有的專題是從文體的角度提出的,如,學習說明性文章;有的專題雖然在前幾冊有類似的單元出現,如“父母之愛”,但本冊教材在內涵上更加深化。
2.加強整合的編寫目的更加明確。
本冊教材在編寫中進一步加強整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本冊各組的導語大部分分為兩個自然段,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名學習單元的作用外,還有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明確讀寫訓練點的作用,方便老師和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關注課文。
(2)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整合。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這些話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人教版課本中將精讀課與略讀課相結合,并在精讀課與略讀課之間安排了“連接語”,體現了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整體感更強。
(3)單元之間各學習內容的鋪墊和照應。
每一組從導語到課后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復習、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3.課文既保留傳統的優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
本冊教材保留了一些優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與子》。還選取了一些富有時代感的文章,《最后一分鐘》,《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有的課文人文內涵豐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書為侶》《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第五組綜合性學習中的閱讀材料)
本冊教材體裁多樣,課文中除了散文、古詩、說明文以外,還有訪問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第五組綜合性學習單元選編的閱讀材料,有謎語、歇后語、對聯等,在拓寬教材的題材、體裁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4.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
首先,課文后的“思考·練習”,突出重點,兼顧理解和表達。其次,適當調整教材體例,將“口語交際·習作”單列。最后,從本冊起將原先每組之后的“語文園地”分作“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兩個板塊。在“回顧·拓展”中新設“交流平臺”欄目,旨在側重引導學生小結、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獲,并逐漸養成在學習過程中反思、總結的習慣。
5.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我愛閱讀”專題中,另一次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編排方式完全改變以往教材的編法。
6.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本冊書重視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除繼續保留“資料袋”“閱讀鏈接”兩個欄目外,還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更多和課文相關的資料和文章,幫助理解課文和增加閱讀量。如,在“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單元,引導學生搜集圖文資料,了解中國昔日的恥辱和今日的強大。
(二)編寫體例:
1.說教材的編寫目的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為我們把握教學目標提供了依據,在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上,本冊教材的結構和思路對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繼承,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又有發展變化。
2.教材的編寫體例
本冊教材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我愛閱讀,月是故鄉明,學習說明性文章,生活的啟示,遨游漢字王國,父母之愛,不忘國恥、振興中華,走進毛澤東。其中第一單元“我愛閱讀”和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還安排有不同呈現形式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本冊書編排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14篇;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共32篇。
每個單元共分為四個方面:單元導讀、課例、回顧拓展和口語交際習作。其中導讀點明了本單元的專題、提示了學習的要求和重點;課例包括2篇精讀課文和2篇略讀課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將前后課文從內容上連接起來,并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課文后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豐富學生的閱讀;回顧拓展由3個欄目組成,包括2個固定欄目:交流平臺、日積月累,還插進了機動欄目展示臺、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和趣味語文等。口語交際習作是一個獨立欄目,以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整冊教材各個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說內容結構
單元導讀中明確提出了本組教學的主要目標——學習說明性文章,了解說明方法。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
本組教材編排了4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的說明文,《鯨》和《松鼠》介紹了有關動物的一些知識,向學生開啟了一扇開啟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新型玻璃》介紹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使學生感受科學技術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沒有灰塵》揭示了科學家們的重大發現,闡釋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另外,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習作:寫說明性文章,交流平臺:介紹說明方法,日積月累:《四時之風》,課外書屋:介紹中外科普名著
(四)說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1、橫向整合
本組教材以“學習說明性文章”為專題精心設計,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學習內容與訓練內容、口語交際習作與回顧拓展彼此關聯,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在整冊教材中也起到了相對重要的作用。之前的“我愛閱讀”和“月是故鄉明”以及后來的“父母之愛”“走近毛澤東”等單元都是以寫人、寫事為主,比較單一枯燥,而編排本組的幾篇說明性文章,讓整冊教材涉及的題材更廣泛,閱讀內容更豐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縱向整合
說明文是一種運用范圍極為廣泛的常用文體,其實,早在第二學段教材中就編排了一些簡單的說明文,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蜜蜂》,三年級下冊第17課《太陽》,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蝙蝠和雷達》等課文。通過對以上課文的學習,學生對說明文已有了簡單的了解。本組教材的幾篇課文是在四年級學習說明文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的。本單元要求學生學習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的表達,并將學到的說明方法運用到習作當中去。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要求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小學階段的說明文還在六年級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19課《千年圓夢在今朝》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說明文的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布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因此,綜合來看,本單元的幾組說明文在中、高學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說建議
(一)說教學建議
課程標準中對教學的提出了五點教學建議:
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4.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結合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我將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識字寫字教學放手指導
學生通過前四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老師要放手,讓學生通過小自學和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對多音字、難讀準的生字以及易混的生字進行指導,逐漸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學習的能力。
2.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要將單元導讀,課后練習和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課外書屋有效的結合起來。本單元有2篇精讀課文和2篇略讀課文,在教學上的側重點要有所不同。
精讀課文在教學時要精讀詞句,掌握說明方法。如《鯨》的課后練習第2題是:課文在介紹鯨時,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和同學交流?《新型玻璃》的課后練習第2題:舉例說明,作者在介紹各種玻璃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精讀課要注重聽、說、讀、寫相結合,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完《鯨》這篇課文后,應該讓學生按照課后“小練筆”的要求“根據課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為內容寫一篇短文”。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精讀課文的理解,還能夠將學到的說明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充分的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而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則可以結合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的活動,向別人介紹一種商品,并恰當的運用說明方法。這樣一來,既有像文本的學習,又有自己的創作,交流時同學間的相互聆聽,避免了學習說明文枯燥乏味的現象。
另外,精讀課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重點是要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在有感情的朗讀上下工夫。但由于本單元都是說明性的文章,教師要重點抓住句段,指導學生練讀。
略讀課文教學要“粗知文章大意”,抓住重點難點,以課前的“鏈接語”為學習參考。方法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精讀課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中,如,學習《松鼠》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參照“鏈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再抓住“作者時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則不作過多要求。
3.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建議。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為“我是小小推銷員”,在前面的精讀課當中已經有所涉及和安排,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評選出優秀者在全班為大家介紹,最好現場講解和事物展示相結合。
習作的內容是運用一些說明方法,選擇一樣物品介紹給大家。其實從剛學過的精讀課中的“小練筆”和口語交際中的“我是小小推銷員”等活動,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再形成文章并不難,教師要充分重視引導學生寫完后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寫作習慣
(二)說評價建議。
教學離不開評價,為了喚醒學生沉睡的潛力,為了激發學生創造的熱情。課程標準指導的評價建議如下:
1.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2.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4.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結合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以及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我運用了生本教育的評價方式,具體建議如下:小組合作是生本課堂的基本模式,主要采取個人自評,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小組以分數作為量化的考核標準,獎勵實行“一榮俱榮”的原則,獎勵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采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經驗介紹,頒發榮譽證書和授予個人榮譽和集體榮譽等。
1.識字寫字教學評價。在識字寫字時個人自評表現出來的是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學習方法和工具,獨立學會課后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進行有效的自我檢測。小組評價則是由組長對整個小組學生的識字寫字情況進行檢測,在小組內及時糾正錯誤。教師評價則是教師以小卷,口頭測試等方法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每種評價分為好、中、差三個等級,對應的分數為1——3,每單元小組評選出1名“識字小能手”。
課堂教學評價。
2.閱讀課主要以小組為單位,能夠真正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的小組,要加相應的分數,主要有教師巡視進行評價。能夠到前面給全班同學做展示的,小組人員表現自然大方,表達通順流暢的,能夠巧妙應對其他同學質疑的,要按照1——3分的等級加分。能夠認真傾聽臺上同學表達,并提出質疑,和展示小組進行互動的同學也要相應的加分。每周評選出“最佳發言人”等。
3.評價寫作能力:包括日記、練筆和習作。堅持鼓勵為主,把學生的習作分為優上、優中、優下、良上四個等級。尤其重視學生習作中遣詞造句是否應用了積累的語言素材。在平時的批改中根據學生使用佳詞佳句的數量采取等級加分制,用一個好詞加一分,用一個好句子加二分,激勵學生運用積累,推敲文字。要關注習作水平不高的學生,認真批閱他們的習作,努力發現他們使用的佳詞。這樣評價能反映學生在活動中的學習態度、表現,是全面、公正的評價,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勵作用。
(三)說課程開發與利用建議。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課程標準對課程開發與利用做出了以下建議: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等。
2.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們應高度重視課程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一單元中,
一、要依托文本,有效地開發利用教材、教參資源。如《鯨》這篇課文后的資料袋,為我們介紹了鯨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呼吁人類保護鯨,喚起學生的熱愛動物的意識。
二、借助多媒體,在視頻中感悟。如觀看須鯨魚捕食的視頻,感受須鯨進食量之大。
三、拓展閱讀,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說明文的特點。本組教材在園地中編排了“課外書屋”欄目,為同學們列舉了多篇值得閱讀的說明文題目,如《昆蟲記》《地球的故事》等。
四、要抓住身邊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如,利用口語交際課開展辯論會、演講比賽等活動。
其實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生豐富的生活積累都是教學資源,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讓我們準確把握課標與教材,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去實踐幸福的課堂,去譜寫理想的篇章。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3
一、 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從父母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本課定位主題,通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同學們,人的一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它們會給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配樂朗誦)
2、那么,作家巴迪舒爾伯格小時候得到的評價是什么呢?(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課題)這樣的評價給巴迪的一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齊讀課題)
【教學開始,用詩歌引入,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
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作家巴迪舒爾伯格的相關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一兩個學生發言即可)老師這兒有一些他的相關資料,誰來幫老師讀一讀?(出示課件,指名讀)
2、好,通過交流,你們認為巴迪現在是個怎樣的人物?(學生自由發言)
【通過預習檢查,讓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三、設置懸念,精讀課文
1、是啊,現在的巴迪已經成為一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的那一句話最能表明現在的巴迪是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說出,全班朗讀)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獲得了一項國際大獎。當巴迪接過獎杯,主持人問他,此時他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們猜,巴迪會感謝誰呢?(根據學生發言,板書)
3、如果主持人接著問,為什么要感謝這兩個人,巴迪要怎么回答。你能幫助回答嗎?別著急,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還得把巴迪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好好讀讀。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5、已經有答案的同學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學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師相機指導朗讀。
【在教學中不把重點放在死摳詞句上,而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白”,便于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對于文章的重點,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突出朗讀感悟和領悟表達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7、演課本劇,感受真情。
【采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經歷自主與合作的探索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題寫一寫:
①“精彩極了”是母親對我的( ),母愛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親對我的( ),父愛像( )。
【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愛。
1、師導:是啊,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的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一種嚴格的愛,這兩種不同的愛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這兩種不同的愛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2、播放課件,激發學生發言的欲望。
3、好,誰先想到了,舉手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幫助學生發揮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群體資源將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業:
以“感恩父母”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4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突顯學生作文的"真實"和"真情"。
二、設計目的'
針對學生作文中敘事空洞,感情牽強附會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打破常規的思維和習作的定勢,多角度地去觀察、認識事物,多層面地進行回憶、思考、分析、想象,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尋找最適合這個題目的內容,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發最誠摯的情感。使學生的作文記事真實,抒情真摯;使學生的作文在"真"與"情"這一層面有所突破。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五年級習作教學要求和新理念及本冊教材特點,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2、通過具體的事,從對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體會到父母的愛;.
3、能根據自己的觀察,能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出父母的愛。
4、選擇最想給爸爸媽媽說的話,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后讀給爸爸媽媽聽。
重點:根據自己的回憶,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對父母的愛。
難點:通過回憶交流把故事的內容敘述清楚。
四、 說教法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說、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再現。先通過談話激發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2、合作交流。指導學生觀察圖畫,開拓學生思路,為編故事作鋪墊。
3、點撥引導法。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適當點撥、誘導。幫學生有條理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而不是將寫作方法強加給學生。
4、分組合作法。學生分小組交流,暢所欲言。
五、 說學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這次寫作任務,我將采用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教師盡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
2、互說互評法。學生講好的故事,無論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組織語言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勵。
3、學生修改法。說中改、評中改,提高學生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進一步錘煉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技巧。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5
《推敲》是國標本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 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首先看課題,推和敲是兩個不同的動作,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別做做這兩個動作,這兩個表示不同動作的詞連在一起,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義:人們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這個意思是怎么來的呢?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關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兩個主要人物,賈島和韓愈,還有一個未出面的李凝。
引導學生構建一個閱讀話題:文章中哪些語句看出賈島的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從而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閱讀課文。
課前引導學生搜集關于賈島韓愈的資料,“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詩人”說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貧寒”說明賈島早年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當了和尚”是因為家境貧寒,“和尚”還可以說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詩句中“僧推月下門”的“僧”。此處還可以讓學生補充資料:賈島詩學韓愈,因詩出名,還俗后,多次參加進士考試,由于出身卑微,都沒有被錄取。賈島作詩,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題李凝幽居》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極為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
故事的開端,寫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郊外”說明李凝的家離長安城較遠、“拜訪”是訪問的意思,但包含了對被訪問者的敬意,是禮節性的訪問。此處的“拜訪”可以看出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和“訪問”做比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長時間,“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還能看出他不熟悉這條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較偏僻。由此賈島對友人的尊重以及執著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摸”可不可以換成“找”,為什么?“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美麗景色使賈島觸景生情,寫下《題李凝幽居》。同時,這句話寫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靜,和詩題中的幽居呼應,這句話也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所描繪的情境,可以結合課文50頁的插圖來理解。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天空,將銀輝灑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樣的柔美、和諧。穿著僧衣悄悄地敲門的正是賈島。門前有顆樹,樹上棲居著正在沉睡著的小鳥,山上萬籟俱寂。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小鳥警惕地睜開了眼睛。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均可以看出賈島很尊重朋友。
故事的發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寫賈島在途中斟酌詩句。“即興”可以結合上文賈島創作《題李凝幽居》的過程來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此處是說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發。“妥帖”可以換成“合適、恰當”聯系“不夠妥帖”和“更恰當些”可以感受賈島認真嚴肅、一絲不茍,追求準確、傳神、完美的創作態度。“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這句話是課文49頁插圖的內容,“吟哦”是吟詠的意思,也就是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演示賈島“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動作”的情景,感受賈島為了斟酌字句已經完全沉浸到詩的意境中,簡直如癡如醉,因而進了長安城都“不知不覺”。后面一句話些行人的反映,更襯托出賈島的一絲不茍。教學時可以問學生“你覺得賈島的行為好笑嗎?為什么?”由此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賈島認真的創作態度。
賈島闖入了韓愈的儀仗隊。這段寫到了韓愈,對韓愈做簡介: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儀仗隊,學生可能在電視上看過這樣的場面,很壯觀,人也很多,通過“簇擁”這個詞可以看出來。而這時韓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時儀仗隊是何等微風,何等聲勢,通過“行人車輛紛紛避讓”可以看出來。而賈島卻在比比劃劃,“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這樣聲勢浩大的儀仗隊,賈島居然闖了進去,感受到賈島認真的鉆研精神。
誤入儀仗隊的賈島請求寬恕,韓愈和她一起斟酌詩句。五六自然段是賈島和韓愈的對話。第五自然段韓愈的問話含有責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賈島的回答,“無意間”說明他并不是有意沖撞,“大駕、您”可以看出賈島對韓愈非常尊敬,“求您寬恕”可以看出賈島的態度非常誠懇。第七自然段寫韓愈和賈島一起思考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因為“韓愈是很有名的詩人”,所以會“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后面寫了用“敲”的三點好處。一是敲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寧靜”指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比較深,此處用“寧靜”準確地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和“安靜”做比較。此處是用有聲襯托無聲,反襯出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呢?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當然讀起來要響亮些。在教學這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賈島和韓愈的神態,語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說話的神態和語氣。
最后讓學生交流感悟通過學習你認為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加深理解。
作業布置:
讓學生修改自己近期寫的一篇文章,學習賈島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和踏實的學習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6
如果要說整個的第三單元有什么值得關注的話,我想那就是要能夠展示故事的魅力。那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引導關心這一形式的表達。故事的魅力一般有這樣的幾個方面:
① 吸引人的題目。
② 動人的情節。
③ 有一個主人公。
④ 故事展開有明晰的時間和空間。
在設計《推敲》第一課時,設計從故事的基本表達方法中入手,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進行這一方面的學習,逐漸地學會編寫故事。當然故事也是一種敘述形式,考慮到故事中的一些情節因素,我想這樣的做法對于提高學生敘述能力與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的概括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總的宗旨是能讀通課文,能通過講故事方式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說故事的過程實現語文的閱讀目標。這一次教學應該結合到課文后的習題1的要求,意在繼續讓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培養語感,增加其規范語言的積累。在進行講故事的過程中要能夠將推敲詞句的訓練與故事敘事方法的這樣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有鑒于此,我想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步驟:
首先,在解決了學生的生字詞的基礎上再來進行內容的教學。具體教學設想如下:
1、明晰文章體裁
這篇文章是故事。故事和平時敘事的區別在于情節性。
2、明晰故事的關鍵因素
故事的時間、故事的地點、故事的人物、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經過、故事的結果。將故事的關鍵因素告訴學生,從而讓學生能夠感知到故事一些基本的敘述方法。
3、串聯故事因素講故事
串聯故事情節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練習講故事的過程。我想編者的意圖就是要能夠讓學生學會在規范化的語言中講故事,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進行敘述,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為了能夠讓學生的講述變得更為形象,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幫助學生講故事,也可以采用讓學生在紙上畫畫地方法幫助學生講故事。 但是更重要考慮到高年段的閱讀訓練點, 還要能夠注意到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能夠考慮揣摩詞語的不同意思在里面。作為故事的講述的時候要能夠準確用上那三個關鍵得詞語。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故事結束進行評議這些故事中的故事中的用詞問題。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7
《天馬》是我來學校后第一次說課,第一次總是那么讓人難以忘懷,雖然不太規范,但畢竟是自己的處子秀。我想20年后再回憶那次說課,我會感嘆,哦!原來我曾經是那么稚嫩!
《天馬》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從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以及象征意義四個方面介紹了作為中國旅游圖形標志的“天馬”。可以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來說課。
一、 說教材
《天馬》一文生動地描繪了天馬的健美、奔放,進一步讓人領悟到天馬的藝術價值和蘊含的象征意義。文字簡短精煉,表現了設計者的巧妙構思和獨具匠心,贊揚了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本課訓練重點確定為:
1、讀課文,展開想象,從天馬的外形特征體會這件藝術品所表現的馬的健美、奔放。(知識目標)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解決問題開展閱讀進行學習。(能力目標)
3、理解天馬的象征意義,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感悟說明文的特點,說明我們的目標具有可行性,切合學生實際。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南方,而馬和北方的草原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因此我們見到馬的機會很少,孩子們大多只是聽過馬,但是還沒有見過馬。課文的生動描寫,會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同時,孩子們會在學習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重點:體會“馬踏飛燕”的奇特的藝術想象力,欣賞這件藝術品所表現的馬的健美、奔放。(小學高段的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們心理上需要獲得更高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原因)
難點:理解天馬所顯示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造才能,以及作為中國旅游圖形標志的象征意義。(學生們往往會從字面上去理解,很難想到象征意義,我們要培養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意思。)。
二、 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16字:書聲瑯瑯、議論紛紛、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學習方法,采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這樣可以使教學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教學準備:黑板、粉筆、圖片、多媒體課件。(四者可以有機的結合)
三、 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議議、想想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四、 說教學程序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可將本課劃分為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天馬圖片,學生欣賞,用話語引導。
2板書課題“天馬“,學生齊讀。
3提起馬,有什么話想說(將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
二、 檢查預習,交流效果
1、互讀課文,檢查字音,課文是否讀通順了。
2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知道了什么。
3請學生自己說出哪些地方不明白(讓同桌小組交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畫批,質疑,自主學習
1、請大家默讀課文,在書上寫出你的收獲和不懂的問題。
2師生交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通過提問題,檢查學生會不會讀書。)
四、 解決問題,理解課文
1、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呢?
2、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天馬的樣子?特別在哪里?小組討論、交流展開想象,從天馬的外形特征體會這件藝術品所表現的馬的健美、奔放。(想象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法,反復朗讀,邊讀邊展開想象,使文字轉變成圖畫)
3、讀句子,體會加點的詞語“我們不敢肯定“在句中的作用,(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語言的嚴謹)
4、小組討論,集體歸納交流。課文介紹天馬時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使人一目了然,在表達上語言不但生動的而且嚴謹(本環節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悟說明的順序和文章的層次。)
五、 總結拓展
1、在深入了解了這一古代杰出的藝術珍品之后,你最想說什么?
2、創設情境,以導游的身份向國際友人介紹中國旅游圖形標志。(這一環節的設計,創設旅游情境,達到學以致用目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8
一、教材分析
《軍神》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老一輩革命家堅強的革命意志,并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軍神》這篇文章記敘了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絕使用麻醉劑的事,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贊揚的感情。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并通過人物對話、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人物的品質。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于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于質疑和樂于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三、設計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調動學生樂于探究的積極性,鼓起學生創新的勇氣。
四、教學目標分析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情特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
讀懂描寫人物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熏陶下,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冊教材也在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求中強調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軍神》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時,重點卻寫沃克醫生的神態和情緒變化,其目的是以沃克醫生神態、情緒的變化來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這對于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讀懂重點段落,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教學難點確定為:讀懂描寫人物對話、神態的語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六、教學方法分析
我們都知道學無止境,教無定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借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聯系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導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
七、教學流程設想
《軍神》第一課時的教學,應緊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以“讀”為主線,以聽、說、疑、議、想、寫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讀懂重點內容,感受到軍神鋼鐵般的意志,悟出文中之情,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整個課堂教學分為六個大環節:
(一)交流信息,走進文本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并不單純是一門學科,它是人類生活的濃縮。因此,語文課程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網絡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不可窮盡的資源寶庫。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們鼓勵學生上網查閱有關劉伯承的資料。在語文課堂上,我請學生交流信息,既增強學生對文中主人公的感性認識,架設起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特點,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通過快速默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請學生自由朗讀寫劉伯承的段落,與文本對話,使學生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這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語言學習豐富、生動起來。當學生對手術中劉伯承的表現有自己初步的感受以后,我適機播放電影《青年劉伯承》的片段,電影最后定格在“抓破白墊單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學生被震撼了,他們的感受會隨之加深。這時,再讀課文第17自然段,學生將飽含深情和欽佩,真正走進課文,走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語文課程所倡導的人文性,本節課所擬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都將通過語言的學習得以實現。
(三)質疑探究,突破難點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在學生讀了寫沃克醫生的語段以后,我請學生大膽質疑,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即“沃克醫生的神態、情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語文課程標準》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而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文本,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地探究。匯報交流的過程既是學生暢談見解和觀點的過程,又是師生“閱讀反思”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不同感悟,這是對不同生命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推動課堂對話的發展。
(四)角色朗讀,語境體驗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軍神》這篇課文主要是以劉伯承和沃克醫生對話的形式展開。因此,在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我請同桌的孩子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一次對話練習分角色朗讀。這不僅能使學生再次感受手術室里兩個人物不同的心情,積累語言;還能再現語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五)撰寫碑文,提升情感
當學生受到劉伯承堅強意志的感染時,我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軍神》這個故事發生在重慶的臨江門外,如果我們重慶人民想在那兒立一座碑來紀念劉伯承元帥,你會在碑上寫點兒什么?此時,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會在筆下流淌,學生的情感將會獲得提升。
(六)課后延伸,強化主題
課后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回的開始,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在課堂最后這個環節,我尊重學生學習的選擇性,提出兩個課后練習供學生選擇。一是讀寫結合的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后的感慨入手,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依托,促使學生有感而發,落筆成文。二是課本劇的排演,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于舞臺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死的課本知識為活的演出實踐,同時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質。這兩個練習不僅作為本節課的延伸,同時也成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內容。
八、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遵循板書為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圖文并茂的板書易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當學生讀中感受到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以后,我在“軍神”下面板書“意志堅強”,這能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當學生撰寫碑文后,我再一邊總結一邊畫上紀念碑。至此,劉伯承元帥的形象將留在師生的心中,成為一座高大的豐碑。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8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說課稿04-26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祝福》說課稿10-28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珍珠鳥》說課稿05-19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有趣的漢字》說課稿12-08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竊讀記》說課稿07-26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可愛的草塘》說課稿11-01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鯨》說課稿12-19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鯨》說課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