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頤和園》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它是一篇說明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記文章,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理清文章的順序,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根據語文教學及教材的特點,本著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宗旨,在教學頤和園這一課時,采用了大量與頤和園景點相關的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運用文中的重點詞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并結合開放式、討論式、競賽式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使課堂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面。
有幾點做的不錯:
一.在上課之前我大量的查閱了頤和園的有關知識、圖片,并且認真閱讀教材,力求走進文本,感受美,理解美,課上更能游刃有余的傳遞美、感染學生體會美。
二.課前,帶領學生實踐去量一量20米,41米,15 0米有多長,使學生頭腦里建立起數的概念,在教堂中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所謂站的高看的遠,才能更后的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在講授課文第3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佛香閣的高,挖掘的較深,使學生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佛香閣真高!
四.把學文與學習寫文有機結合。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寫景的文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點、詳略得當,這正是學習寫作的好教材。
當然也有些地方處理的不是很巧妙,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后,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并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扎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課文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課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我還采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達到“入境”的效果。接著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堂課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看圖、學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你眼中,長城是怎么樣的;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么長,這么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第四步,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啟發不夠,學生多數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后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些都是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此外,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我認為我目前最為重要的是,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才能在教學中達到師生雙贏。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么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還不夠,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工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老師將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后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是通過魏格納因為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了大陸漂移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要善于觀察,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科學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大意;第二課時主要將了魏格納是如何有這個發現的,以及從魏格納身上我們學會了哪些品質。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我怎么講也不能將文章講透,講得學生無論從內容還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這是一篇選讀課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個課時就行,可是為什么我上了兩個課時還不夠呢?那么這種選讀課文,我究竟要怎么教呢?對此,我查閱資料,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會了很多。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3到4年級學生要“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選的課文不必要像精度課文講得那么詳細,要不就不能分選讀和精讀,所以對于這一類的課文,只要掌握課文中要認、寫的生字詞,粗知課文大意即可。
二、怎樣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從他們那里得知,對于這樣的課文,可以提出一、兩個大問題讓學生思考,將這個大問題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即可,學生只要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后再稍作小結,這篇課文就可以結束。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學會通過工具書理解課文生字詞和難理解的詞語,掃清課文閱讀障礙。現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所以要對他們有一些硬性的規定,學新課文之前一定要對照字典或者《小學教材全解》來理解課文中生字詞。
以后的教學中,要分清新課標教學大綱,不做無用功。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新課依始,我由剛學過的課文入手設計導語:新學期開始,我們一起到浙江省的鹽官鎮觀看了“壯觀天下無”的漲潮景象,又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歷險,看到了許多奇妙的景色。今天咱們來個短途旅行,到廣東省內的新會市去看看“鳥的天堂”。“天堂”是個極美好的字眼,能夠引發人無盡的想象。所以讓學生以質疑的方式激發興趣。
本篇課文用語平實,讀起來卻優美動人,特別是幾個看似不經意的詞語,卻對理解課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注意了““應接不暇”這個詞卻忽略了“不計其數、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照耀”等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采用教師引導和小組討論、全班匯報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的字眼或語句來重現作者眼中的大榕樹。
而在學習第二部分,鳥的天堂鳥多的時候,我依然采用了討論的形式,學生似乎興趣不高,上起來有些吃力。有些部分看起來簡單,但不知道為什么學生那么難理解,朗讀時感情也出不來。后來跟紀老師交流后,才發現我沒有適當的鋪墊來激趣。在這一部分,紀老師采用的是播放“百鳥朝鳳”的音樂,從而渲染一派熱鬧的場景,使學生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從鳥的歡叫聲感受到鳥的心情是愉悅的,生活得很自由很歡樂。由此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于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于是我采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托,在這個依托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后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欲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才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里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后,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后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么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為什么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由于處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游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并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么意思?
聯系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里?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欲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3、科學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后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的語言,在深入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地方,并說說美在哪,然后再讀,深入感受美。
第二,為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石獅子有什么姿態,并說說游完頤和園后的感受。
第三,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學以致用,我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按游覽順序并抓住景物特點介紹校園。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悟“滑”字來體會昆明湖的靜時,所用的方法不是很好。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每次教學略讀課文,我都把它當成是一次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訓練。
一、談成功之處:
1.在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滲透,以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開展教學。
2.教學中,我淡化“悲痛”部分,強化“關愛”部分,緊抓“面對卡羅納的悲痛,大家是怎么做的?誰最讓你感動?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寫出自己的體會。”這一統領性的問題,貫穿全文重點部分,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時大家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是每一個眼神,品詞析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愛意。整堂課下來,學生做到了抓住重點詞句領會人物的主要情感,受到了關愛他們幫助他人的教育。
3.在課的拓展環節,我還適當滲透了怎樣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樣一種寫法,從后面的習作訓練可以看出,部分學生收獲頗多。在深入解讀文本,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之后,讓學生寫下身邊的愛的故事,講讀寫進行有機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寫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水平。
二、不足之處及整改措施:
有些地方處理方法不夠的當。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懷著一個怎樣的疑問呢?這樣的提問應該比“我恍然大悟,是順應著課文中的哪一句話來說的”這個問題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對于直接尋找句子來說,還包含了一個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問的過程。再比如總結課文的時候,學生了解了課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特色,但是沒有及時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關情”的精妙。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卡羅納》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課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絕時,身邊的人真誠、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卡羅那的那份傷、那份痛以及大家對他的愛,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我從“關愛、勇氣”這個點出發,緊緊圍繞“卡羅那失去母親的傷痛和他身邊的人給予他默默的關愛”這一情感主線,通過“卡羅納萬分傷心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情景對比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痛失母親的卡羅納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此時的卡羅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勵,給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讓他堅強。而此時此刻,孩子們感受到卡羅那的傷痛越深,才會更好感受到卡羅那需要的關愛越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再抓住卡羅那的神情、動作……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內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讓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聯系生活實際,大膽現象,去體驗卡羅那的悲痛欲絕。比如: “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時侯,母親差不多每天都來接他;要考試了,母親總是俯下身來向他千叮嚀萬囑咐。”我抓住“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們想像母親還可能對他叮嚀什么?囑咐什么?孩子們各抒己見,暢談著母親在世時的美好情景,而現實卻和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卡羅納的可憐,伴隨悲傷的樂曲,孩子們反復品讀,真正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此時我讓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親的卡羅納,大聲表達出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這節課在結尾的地方設計一個寫信的環節就有些畫蛇添足。還有在感受關愛的時候,孩子們沒有前以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為我以后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么樣才能做得更好!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研討古詩的教學模式,我感到萬分榮幸,在這兒,我要感謝我們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寶貴的鍛煉機會,感謝局領導一次又一次的悉心指導,感謝四年級教研組的老師們給與我的支持和幫助,還要感謝在座的老師們給與我的鼓勵,這節課我執教的是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品味古詩的意境,體會朋友間的情誼。這節課下來,我的總的一個感受就是:“怎一個情字了得!”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于景,為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我自己在備課的時候,無數次的誦讀的時候,都被詩中情深深感動了,怎樣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呢?劉勰曾經在《文心雕龍》里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預設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在感悟準備階段,讀懂詩題,整體把握情,在讀悟階段,想象意境,賞析詞句,體驗情,最后在感悟的形成階段,反復誦讀體會情。從今天的課堂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通過誦讀理解感悟到了詩歌的內容,通過品悟交流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有效達成了三維目標。我以為比較突出的有:
一、注重多種形式的讀。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還曾經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所以,我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齊讀、引讀。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尤其是引導學生讀后兩句的時候,我創設情境發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為情所動,隨情而讀!
二、注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
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字、詞、句的解析,也沒有停留在讀、背等應付考試的知識點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獨特的個性色彩在生動感人的離別場景中讀悟結合,品味別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要讓學生從短短四句詩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歌的意境,無疑是有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情等,去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學生通過想象當時分別的情景,走進了詩句,走入了詩人的內心,品味到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兩位詩人濃厚的友情。
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靜靜地反思,覺得在初讀環節,還應再多找幾個學生讀讀,擴大學生的朗讀面;在學生想象朋友告別的情景時,還應再深入些,還應再多找些學生想象當時告別的畫面,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他們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后我想說,反思是為了提高,展示是為了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提出批評指正意見,謝謝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根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按照《課程標準》,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為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積累運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精心設計教案,按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逐一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重視發展學生智力,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4、重視課前的預習工作,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五分之三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五分之二的同學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學習用品缺少,家長忙于打工,不顧及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繼續做思想工作。
2、本班落后面較大,語文基礎很差,所以好多學生基礎知識也掌握不住,書寫速度慢、潦草,說話不通順,對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3、現代技術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對不完成作業或不用心學習的同學重抓到底,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淳樸的愛。
本節課以“走搭石”為切入點,是因為“走搭石”中含著“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學中,我讓在初讀課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家鄉的一道風景”為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著的謙讓美,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最后以反復誦讀最后一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結束教學。一節課下來,教學過程較流暢,重點也比較突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三個走搭石的畫面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抓住重點的字詞去體會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也是劉章爺爺心中的一道風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還是動了一翻腦筋的,也運用了多樣的方法,有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系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后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隨機地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義,比如認讀“俗語”一詞,讓學生說說文中出現了哪句俗語?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俗語后再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俗語?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結果學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并沒有我預想的那么美。課后反思一下,生活實際中學生根本就沒看到過這樣的美景,也難怪想象不出,如果當時能有圖片的補充展示,學生一定會理解得更深。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是欠缺的,今后在研讀教材方面還是要多花工夫。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08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05-30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泉城》教學反思07-07
關于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詩人》教學反思07-07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白鵝》教學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