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通用1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致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 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在講之前,我要求學生到學校操場去觀察爬山虎,并寫了觀察日記《我觀察到的爬山虎》。學生對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對爬山虎的腳有了感性認識。
二、評價:
激趣導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較高。 導思釋疑教學方法的使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一一解決,這三個問題恰恰是文章的中心問題,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 將課文重點段的背誦訓練穿插于教學過程當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記憶力,也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本次公開課的缺點也不少:比如在學生提出爬山虎的腳是小圓片的時候,與教師的預設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相矛盾。教師此時缺乏教學機智,處理比較粗糙,在此處浪費了不少時間。
分析原因如下:
備課的時候,我會把要講的每一句話都計入教案當中,然后把它們背過。在講之前我會反復多遍地去背誦,恐怕漏掉其中的一句話。我相當關注每一張幻燈片中的細節,慎密地思考其中的過渡語。雖然講課之前,我已經把課文內容爛熟于心,并且把教案在心中默念了許多遍了。但我仍然相當緊張,恐怕課堂上學生不能配合,或者不按照我的思路來回答問題。 果然,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所回答的與我設計的許多方面大相徑庭,這些課堂生成的答案讓
我不知所措,于是開始緊張起來,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學生,思路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所打亂,于是整堂課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傾向,讓學生們聽不懂,也讓聽課的老師不知所云。 課下領導和老師們給我評課的時候,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源于備課的拘泥于細節的完善而忽略了大的框架。課堂學生的生成是教師無法預測的,但是教師對所教內容的具體框架結構要做到心中有數,當學生的回答偏離主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將學生引導到這個大環節中。關鍵是自己的備課,其中大的環節要清晰,無論學生如何變,萬變不離其宗。當胸有成竹地了解了講解中的關鍵問題的時候,那么細節就可以隨意填充了。不論在課下想象的學生回答是如何變化多端的,當堂出現的問題一定是與你的預設有出入的,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回答,另一方面還不要被學生的回答所束縛。
將來改進的措施:
1、始終不渝地鉆研教材,創新教學方法,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法。
2、多聽課,多學習,容百家之長補己之短。
3、調節好自己的心理,在放松快樂的心理下教學,不要過度緊張。
4、備課不要過于精細,免得束縛自己的思路。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
《爬山虎的腳》是葉圣陶老先生的文章。課文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致、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在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
文章用語準確、生動,內容容易理解,要求全文背誦。教學時,我一句也沒講課文內容,只是讓學生每人帶一根爬山虎來。首先梳理課文每個自然段重點寫了什么,然后老師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讓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爬山虎,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怎樣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的。學生最后總結出以下幾點:
1、作者觀察特別仔細。
2、作者是連續地觀察,并且邊觀察邊記錄。
3、作者還動手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放到明亮的地方,細心觀察,有可能還拿著放大鏡觀察。
4、作者觀察時講究順序,每次重點觀察一項。作者先后重點觀察了爬山虎的葉子、腳以及爬山虎怎樣爬。
5、作者每天都觀察一番,根據觀察然后把寫的文章修改一下,最后把文章修改地準確、生動。
然后,重點訓練朗讀并背誦全文。
這樣做,避免了繁瑣地分析,支解課文,破壞了課文的美感,反而學生學得興趣昂然,收到了較好地效果,學生背誦地也很快。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3
《爬山虎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這篇課文的學習對象是中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維來完成的,所以單憑教師單一的講解,學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點,如本課的疑難問題,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上課前我針對本班學生特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占均勻漾柄蝸蛟”;積累詞語“舒服均勻空隙葉柄蝸牛蛟龍痕跡”。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來介紹。
本文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一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設計時,我緊緊抓住課文重點的兩個部分,即“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它是怎樣爬的?”展開教學。
課堂上我設想讓當學生總結出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后,抓住“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狀的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及“顏色是嫩紅色的”來理解了爬山虎腳的樣子后,再和學生一起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在設計“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這一環節時,我預設學生找到爬山虎爬墻這一自然段說說意思(學生:就是說爬山虎的腳剛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變成小圓片巴住墻,把莖向上拉一把,讓它緊緊地挨著墻。)并把表示爬山虎爬墻的動詞通過填空形式寫出來后,把爬山虎爬墻的四個動詞進行分解,通過圖文演示、解說,把它怎樣爬的過程具體呈現在學生眼前,同時,對文本的理解也就落到了實處。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演示中理解抽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更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留心細致觀察事物的特點,讓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真正主人。
課堂上我通過填動詞、配動作、說特點、動手畫作為有效的鋪墊,進而進行同伴間相互介紹,讓學生在對文本語言的理解感悟與語言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也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
同時,我有的放矢地引導、滲透,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細致、連續觀察事物的,學習作者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有順序地寫下來,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各環節的目標,我依次安排了學生的自讀,展示讀、體會讀等。通過反復地讀,有層次地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心情。這些環節的設計,沒有讓學生脫離文本地單獨理解,而是放在語言環境中,通過讀來加以理解。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拓展的開始。這堂課啟發學生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體會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所以在作業布置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分層練習:
(1)結合課文內容,寫一篇“爬山虎的自述”。
(2)仔細觀察一種植物?以“的秘密”為題寫一篇觀察日記。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教了《爬山虎的腳》這一課,利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想很多。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重點很突出,第一節課先學了寫腳的三個段落,從而學生無形中明白了寫作是有重點的,這點我認為我在處理上做得很好,將文章截然的一分為二,便于學生理解。
課堂上當我問到"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一順朝下時,學生的回答讓我相當滿意,有的說是因為下大雨了所以可以減少阻力,有的說因為它的腳長在葉柄上,所以葉尖朝下的話往上爬更方便,看來學生對于爬山虎的認識已經相當不錯了,課堂上我還運用肢體語言來教授,把手掌當爬山虎的葉子,手指當莖,通過這種簡單實用式讓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也都清楚地知道了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認為課堂上加點適當實用的形式會讓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動手畫爬山虎的腳,學生學習很積極。在后來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們有的說他認識了爬山虎;有的說他開始喜歡爬山虎了;有的說畫圖,寫作必須認真地觀察,比較才能做得更準確;還有的竟然說爬山虎很可愛,能美化環境,建議學校四周的圍墻前都種上爬山虎,把我們的校園打扮的更漂亮些,到了夏天的時侯因為有爬山虎的包圍我們的教室還會很涼快。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知道了運用知識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下午一來到教室,我們班的同學拿來了自己摘下的爬山虎的一根莖,興奮地跑來說:"老師我摘了一些爬山虎的腳弄的我的手好疼"。哈哈,真是應了葉老文中的最后一句話:要是不費一點勁,休想拉下爬上虎的一跟莖。
我認真地總結了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觸到:
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
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
3,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我從小就見到過爬山虎,但了解爬山虎的腳,卻是在教過《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以后,確切地說是讀了葉圣陶的課文以后才去觀察得以理解的。為了讓今天的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筆下的爬山虎的特點,理解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習慣,在上課前,我布置了一項作業——去實地觀察爬山虎。
學校操場西面和南面的墻上爬滿了爬山虎,課間、放學后,孩子們湊上去觀察的場面很多。有一次,我也湊上去,一個女孩子看了半天說,爬山虎的腳到底在哪兒呀?我給她指點了一下,她發出感慨說,天哪,它的腳這么小呀?仿佛太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上課時,學生根據觀察所得,結合學習課文內容,很快理解了爬山虎腳的一些特點,并且整堂課學生發言熱烈,學習主動,氣氛活躍,學生在語言表達與交流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究其原因,我發現與課前學生去觀察過爬山虎有很大關系。
1、學生充分認識了爬山虎實體,在閱讀文字時感到親切、熟識。學生學習興致陡然高漲。
2、觀察得到的形象與課文表達的抽象詞句一一對應較順利,學生較易理解課文內容,并且運用以前學過的詞匯,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恰當的補充說明。例如,有個孩子說爬山虎的腳不光像蛟龍的爪子,還像蜘蛛狹的機械爪;有的補充說,我把爬山虎從墻上拽下來一小截,瞧,小圓片上沾滿了白色的石灰粉,可見它在墻上扒得有多牢。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關于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第四自然段細絲的變化時,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讓學生在有關的語句上反復朗讀反復琢磨時,學生開始尋找到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起來,細細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觀的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
而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想到了用肢體語言來展示。課堂上,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手臂當作爬山虎的莖,手指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把課桌當作一面墻。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再經過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我這節課最成功之處就是肢體語言來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簡筆畫,肢體演示,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引導學生在自主體驗、自我發現中尋找獨特的認識、感受,讓學生體驗探索的快樂。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使學生用自己的智慧欣喜地發現了葉圣陶的“秘訣”,有了這三個要素,何愁學生寫模式化、概念化的虛假作文呢?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6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選編本課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二是繼續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并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
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為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灌的形式。課前,我要求孩子們去找爬山虎,仔細觀察爬山虎爬在墻上的樣子。并叫學生采集爬山虎的標本。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拿出爬山虎,與作者描寫的腳聯系起來比較,理解課文內容,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結合自己觀察所得,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學生帶著標本上課,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好些學生上課只顧玩自己手頭上的爬山虎,有的還仔細觀察實物的葉子,蔓的顏色樣子等,沒有注意聽同學們的交流,影響了收效,這說明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夠,有待提高。
《爬山虎的腳》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還寫了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學生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對課文內容、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進而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而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則是本課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就拿了一株爬山虎到教室里來養了,這大大地方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這一觀察基礎,在教學開始,我先出示圖片,激發學生情感,然后就提問:關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接著,聾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然后在通過小組合作演一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本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引導學生去觀察、積極發言基礎上,忽略了及時地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梳理,如果能有效地落實下來,再讓學生根據平時對校內植物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以促使學生課外去觀察植物以及去閱讀一些有關植物的資料,以便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體現。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7
足足準備了幾天的課,課件、教案設計、教材分析、磨課…到現在上完了這一堂課,覺得自己有收獲也有很多不足。因為想著既然是示范課,當然要比常規課做得更好,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的完成。對于一些環節要設計合理又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現在,我將對這一堂課做以下反思。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腳》雖然是是一篇說明文,但文章的語言非常生動,文章結構非常清晰,層次很分明,文中先后介紹了爬山虎的生長位置、葉子、以及腳的特點和它是如何爬墻。內容篇幅不長,但卻足以表現作者葉圣陶對爬山虎的喜歡與細心的觀察,同時,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教學目標中也涉及到觀察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容易把握課文內容,但由于孩子們的生活經歷太少,有很多的孩子沒有真正見過爬山虎,只能以各種圖片和視頻進行觀察,所以就很難有直觀的感受,在此,也為深入學習課文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亮點:還是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主要以學生的“學”為主體。同時,注重朗讀的多樣,有學生齊讀,個人讀,也有老師范讀。從讀中去感悟,也從讀中去想像,比如從寫爬山虎葉子的這一句中“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一次比一次讀得好,一次比一次有更深的感受。同時對于,過渡語的轉換也做了很多的功課,讓課堂更加連貫,學生聽來不會打斷思路。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此播放爬山虎如何爬墻的視頻以及讓學生做動作和畫圖,都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了爬山虎的特點以及如何爬墻的,這也更體現了本節課的課程目標。
當然,也存在不足:如在討論環節,學生的討論度不夠。對于播放視頻時教師還可以進行關鍵詞的引導。除去其他的因素影響外,還要更精準的把握好節奏,控制時間。對于本課時的設計還存在對于重點內容的安排,可以在第一課時安排前面的一部分內容,后面對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及它是如何爬墻的做重點分析。對于文中“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個地方,可以對比分析為何不能換成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可以給學生進行分析。
在本次示范課中,我感覺自己對于課堂似乎又多了一些思考,精心備課,給學生給自己上好每一堂課,一定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更需要在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多引導,多啟發。其中,過渡語也是一堂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每一次課都應該認真去準備。
如何更好的讓孩子們去思考,去全身心的參與課堂?如何讓他們更有感情的去朗讀?如何讓他們積極的去討論?這一些都是我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雖然未來的路很遙遠,但我始終相信,現在的我必須要踏踏實實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8
《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重點是了解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教學難點是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去讀書,劃出有關詞句進行理解,學生會感到枯燥,缺乏主動性。我就采用李青老師的教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然后請學生以畫的形式來匯報自己對爬山虎的的腳的了解,比一比誰畫得又快又對。學生一方面很喜歡畫畫,另一方面又爭強好勝,當然會激勵著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讀書,去了解爬山虎的腳。有一部分學生急于求成,讀書不細心也沒關系,我又采取了評議畫好的畫的方法,來加以矯正。本來課前我覺得有個同學平時讀書不細心,這次一定畫不對,正好利用他來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改畫,并對那些讀書不深入的同學加以教育。沒想到,由于他課前已經找到爬山虎細細地觀察過了,所以到黑板上一畫完全正確,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當時,我一緊張放過了這個很好的鼓勵機會。請學生評完他的畫,就到下面去找了幾個畫得不正確的,來引導學生讀書評議改畫。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應該請畫得對的'那個同學指著自己的畫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并請他給大家講講自己為什么能畫對,然后大加贊賞,號召大家像他一樣善于觀察,深入讀書,這樣既是對他本人的激勵,又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激勵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更能深入的讀書。
在理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時候,我則采取了讀書表演匯報的形式,先讓學生劃出文中表示動作的詞理解一下,并在下面試演一下,然后上來演給大家看,共同依據課本評議,改演。學生邊讀書邊演示,不知不覺就在實踐中突破了難點。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9
1、巧用簡筆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的語句進行填空,反復琢磨,再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一畫。這一設計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朗讀起來。
2、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課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我讓學生們先找出有關的動詞,重點突出這些動詞,再讓他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一條胳膊當作爬上虎的一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另一只手的手掌當墻面,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最后指名讓學生到講臺前來演示。經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便顯而易見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0
《爬山虎的腳》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人們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又是一篇科學知識類的文章,知識性、教育性很強,如何引導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于自然課、常識課就喪失了語文學科本來的魅力了,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的保護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激活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鮮感轉化為充滿情趣的人生態度。同時也要注重語言文字本身所蘊涵的深刻含義、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另外我也注意孩子的自尊心,表演固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表演的不好,遭到大家的嘲笑,使孩子有深深的挫敗感,那這個環節舍棄也罷,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導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我們要根據教學中每一個環節學生的學習狀態來調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狀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帶進課堂,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1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讀后我們也會產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我抓住課文第3、4自然段,通過畫一畫,演一演,學習葉圣陶爺爺細致的觀察,有序的描寫。讓學生明白怎樣寫才能將事物寫具體,寫真實。
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關于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第四自然段細絲的變化時,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讓學生在有關的語句上反復朗讀反復琢磨時,學生開始尋找到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起來,細細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觀的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而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所以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想到了用肢體語言來展示。課堂上,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手臂當作爬山虎的莖,手指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把課桌當作一面墻。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再經過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這節課成功之處就是肢體語言來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以閱讀促寫作,以閱讀扶寫作。我想學生在習作中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首尾呼應的手法就可以讓文章結構緊密,內容完整,主題突出。所以,我利用文本向學生滲透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我試圖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首段與尾段的方法,意會首尾呼應微妙的聯系。因為時間的關系,學生只將首尾段讀了一遍,還沒有在讀中有所感悟。此項教學目標沒有完成。哪個都想抓,在有限的時間又怎么可能都落實。其實,運用了首尾呼應手法的文章很多,又何必急于在一堂課完成。在總結中,前進;在反思中,成長。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2
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提問:關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講爬山虎葉子的這段,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中去領悟葉子的美,通過朗讀把葉子的美讀出來。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我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采用老師引導、學生主導的方式從文中找出爬山虎腳的特點。接著默讀爬山虎向上爬的段落,邊讀邊思考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再次,邊讀邊滲透寫作方法。在講爬山虎的葉子和腳,以及怎樣爬的時候,順帶提及到作者怎樣觀察植物的,在教學中讓學生發現寫的秘密。這樣比平時上作文課時,單獨來講怎樣觀察植物,怎樣寫植物要容易多,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3
《爬山虎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事物。
一、課前觀察,奠定基礎
小學部的辦公樓和大學南區家屬區樓邊上都有爬山虎,為上好這一課,提供了實物觀察的便利。課前布置學生去觀察,在課上我們交流了觀察的結果,有的說:“我發現到爬山虎新長出的葉子和長成的葉子顏色不一樣。”有的說:“爬山虎的葉子真和課本上說的一樣,一順兒朝下,沒有重疊,密的不留一點縫隙。”有的說:“我發現爬山虎的的腳就和葉圣陶爺爺說的一樣,牢牢的吸在墻上,不用勁真的拉不下來。”還有的說:“我還發現爬山虎的種子了。”……學生說起來滔滔不絕,好像要把自己觀察的都統統告訴我。學生的學習興趣極高,學習本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重點段,品析交流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細絲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讓學生找到爬山虎爬墻的過程的語句,然后圈畫出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這幾個詞作者用得非常精準,但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設計教學的時候,我分了三步:先是讓學生體會這幾個動作是按一定順序寫的,不能隨意調換;由于我不會繪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爬墻的過程,我和學生一起運用肢體動作來教授,把手掌當爬山虎的葉子,手指當莖,通過這種簡單實用式讓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也都清楚地知道了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課堂上加點適當實用的形式會讓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三、學文品句,學習寫作方法
在講爬山虎的葉子和腳,以及怎樣爬的時候,順帶提及作者怎樣觀察植物的,在教學中讓學生發現寫作的秘密,這樣比平時上作文課時,單獨講怎樣觀察植物,怎樣寫植物要容易多,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這一課上的非常成功,學生對爬山虎的了解更深刻。唯一不足就是朗讀的少些,對于連貫的動作描寫沒有進行語言點訓練。今后還要加強訓練。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4
《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在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步驟進行學習:
1、讀有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觀看課件,對照課文內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3、與此同時,理解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4、最后,引導孩子結合板書,練習背誦段落。在讀、說、看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練讀,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接著通過做動作體會詞語,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緊貼著墻往上爬的課件,引導觀察直觀理解,從而突破理解上的難點。
由于教學經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還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理解,品味。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1-26
《爬山虎的腳》語文教學反思08-15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及教學反思03-22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22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