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1
周五,在全鎮的教研會上,我有幸聆聽了楊老師執教的《可貴的沉默》一課,受益匪淺。
《可貴的沉默》一文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的生活,主要目的是想引導學生懂得要關心父母,并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而引申到回報整個社會。縱觀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楚,教學結構合理,重點、難點找的準;教學中,楊老師有條不紊,深入淺出,既面向了全體,又突出了個體,進而較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展示出了一名優秀教師的教學藝術。
具體來說,我覺得楊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個亮點:
亮點之一:指導學生怎樣提出自己的疑惑,怎樣通過閱讀解除別人的疑惑。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這是現代教師所應樹立的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最終追求。在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中,楊老師讓學生帶著“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看到有部分同學沒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時,靳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了課文的一個重點段落,通過多媒體演示,指導學生怎樣提出問題,并運用不同的符號在課文中做記號。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沉默是可貴的”,“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東西”等一些重要問題。在楊老師的.授意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問題寫在紙條上,交到前面,逐一貼到黑板上,然后讓同學們再次讀課文,對照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亮點之二:注重情境體驗,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角色轉移,變揣摩他人的想法為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情境中讀、悟語言,從而學文明理。
首先,楊老師循序漸進,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表演朗讀。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至九自然段時,楊老師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表演朗讀。第一步,明確表演朗讀的要求。靳老師提出問題:“表演時要注意什么?”學生立刻回答:“動作、神態”。第二步,畫出課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第三步,排演。楊老師指導學生邊讀邊表演邊理解,如: “‘知道!’‘知道!’為什么大家一起讀?”“‘當然祝賀了!’‘祝賀了!’ 為什么讀的時候語氣有點急?”“為什么孩子們‘神氣十足’‘左顧右盼’?”“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干什么?”等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去體會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文情境中去感悟。
接著,楊老師以采訪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你為什么喜滋滋的”,再點明“你們的感覺就是課文中孩子的感覺”。隨后,老師繼續調查:“你們有沒有知道父母生日的?你們有沒有為他們祝賀生日的?”楊老師有意采訪了兩個沒有舉手的學生,“你為什么不出聲呢?”當學生慚愧地說出自己的原因后,楊老師因勢利導:“剛才老師問的問題,課文中的老師也問了孩子們同樣的問題,卻引來了一片沉默。看課文第十一至十四自然段,畫出反映孩子們自責、慚愧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亮點,才使得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和諧、統一。至于教學效果,從課堂上學生的語言、動作、神態中可見一斑。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是有所學、有所得。
最后感謝楊老師為這節課所作的精心準備。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2
崔巒老師曾指出:“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扎實、樸實。”在新課程實施幾年后的今天,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朱老師的課就是這樣一節簡單實在的語文課。每次聽朱歡樂老師的課,總能同他們班的學生一起,感受朱老師的熱情,隨著朱老師一起領略文本中蘊涵的喜怒哀樂。朱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讓孩子們一聽就喜歡上語文課。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對孩子來說,它是一篇“愛”的教育。這篇課文的內容描述的是我們學生最真實的一面,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愛有許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可以說貫穿了教育的整個過程。本課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注重情境體驗,境中讀悟語言。整節課下來,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版塊清晰,過度自然
“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真正的好課都是簡潔的,主要教學流程往往也就只有幾步,而最為執教者所看重的,則是預設的每一個教學目標能否真正有效地加以落實。朱老師的課堂教學很明顯地分為三大塊:安靜——熱鬧——安靜,板書也一目了然地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對全文的思路有個清晰地了解。而從一個版塊進入到另一個版塊,朱老師總能自然引入下一部分的內容。
如果在教學第一部分時候稍微緊湊些,在教學第三部分的時候可能時間會更充裕些。
二、緊扣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蘊,要使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融為一體,須引導學生人其境、通其心、感其情。這節課上,朱老師多次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劃句子,議一議,再來指導朗讀。這樣的朗讀指導能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通過對重點詞語的感悟,醞釀朗讀心境,進行有效地感情朗讀。如在學習第一部分時,朱老師在課件中描紅一些重點字詞,像“左顧右盼、神氣十足”等,讓學生說說父母知道他們的生日為他們祝賀的情形,體會他們的心情。在細細品味這些詞語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感受到孩子們那份炫耀的表情,驕傲的心情。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與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相聯系,至此,孩子的心靈已掀起狂濤巨瀾,不僅理解了內容,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又如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候,抓住“為什么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為什么“沉默”?學生“意識到什么,沒意識到什么?”展開想象說話,在第三部分的時候抓住文本中的矛盾點:“既然是犯了錯誤為什么又覺得孩子們可愛呢?”就這樣多次讓學生思考,無時無刻不跟文中孩子一起經歷著內心的心情變化,經歷情感教育。
如果在讓學生理解文本前,能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先把文本好好讀一讀,不要急著講解課文,學生碰撞出來的思想火花可能會更激烈些。另外,在理解句子的'時候,如果在語境中先理解一些關鍵詞,可能會對理解句子會更有幫助,也能體現一個從詞到句的層次感。
三、圖文結合,入情入境。
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候,朱老師在讓學生看課文插圖,用“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說話的同時感受人物內心潛在的話語,讓學生對本文的主旨——可貴的沉默理解就更豐滿了。朱老師還重點提醒學生注意孩子們觀察圖上學生的動作、神態,猜測人物的內心想法。這樣圖文并茂地學習,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去體驗、感知課文內容,值得提倡。
這節課中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學生傾聽的習慣特別好,學生在四人小組討論時候,朱老師輕輕說一句話,學生注意力請注意到老師身上了;還有班上的一些后進生在本節課上卻特別能思考,發言特別積極,這和朱老師充分照顧到后進生是有一定關系的。
總之,整堂課以讀為本,以情感人,以激情去感染,用真情去打動,以“真實、樸實、落實、實在、實用、實效”的授課理念完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思考、探究的過程,完全是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預案,這是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3
虞老師上的《可貴的沉默》真實、樸實、有效,是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優點如下:
一、滲透方法,注重積累
這節課,虞老師時時處處注重方法的滲透,交給學生不少學習
方法。在理解“稚拙”時,讓學生先理解“稚、拙”兩個字的意思,再連起來理解“稚拙”,并告訴學生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叫“拆詞法”。又如,理解“寂然無聲”時,讓學生練習上下文理解。再如,讀長句子的停頓指導,抓課文題眼“沉默”質疑問難等學習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用。
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是虞老師特別注重詞語的積累,體現在課尾,虞老師出示幾組詞語,讓學生分類積累。在布置作業時還讓學生搜集神態、動作的詞,課內延伸到課外,體現了虞老師嶄新的教學理念。
二、圖文結合,入情入境
在教學這節課,虞老師抓住課文兩幅圖,先讓學生找找課文哪幾段是寫這兩幅圖的內容的,從而幫助學生瀝青文章的脈絡。
在學習第一部分時,虞老師設計狠角色朗讀,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角色轉移,變揣摩他人的想法為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情節中讀悟語言。同時,出示插圖一,抓重點詞“左顧右盼、神氣十足”,體會文章孩子那種炫耀、驕傲的`身軀,使教學水到渠成。
在學習第二部分是,虞老師又巧妙的利用了課文插圖,先讓學生看插圖,說說想到了哪些詞語,再讓學生觀察任務的動作、神態,猜測任務的內心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這種圖文并茂地學習,帶來寫上入情入境去體驗,值得提倡。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值得探討的是虞老師在分段時,把文章只分成“熱鬧——沉默——熱鬧”三部分,是不恰當的。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4
王侃老師執教片教研課,選擇的課文是17課《可貴的沉默》。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在校內磨課時,我邀請王老師到我們305班試教,一是學習年輕老師的教學理念和課堂藝術,二是退一步,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孩子們的課堂表現以及對課文的領會。一節課下來,想說的有很多。
一、重組教材,培養能力。
片斷一:上課伊始,課件出示第一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第一幅圖畫,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情景。然后找一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幅畫面的情景。
(王老師對教材進行重新處理,呈現打破文本后重組的框架,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說圖中尋找文中相應段落,在無形中滲透培養學生合并自然段的能力。)
二、品讀詞句,感悟愛的真諦。
片斷二:(課件出示)我的情緒迅速地傳染給了他們,他們隨著我一起點起數來,“15、16、17……”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亮,前排的孩子都回過頭往后看,幾個男孩子索性站了起來,我也不阻止他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樂地交談,談的內容當然是生日聚會、生日禮物、父母祝福……(一起來)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了孩子的興奮?(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亮索性快樂地交談)隨機講解
師:以前我只知道病會傳染,這里是什么在傳染啊?(高興的情緒)該怎么讀出孩子的歡快心情?讓我們都來試一試。(自由讀)
師:看著大家讀的這么高興,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來試一試,我讀前面的,請大家跟著讀后面的吧。(師領讀)
(這一節課的朗讀訓練,王老師不但從朗讀技巧上指導,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朗讀體驗。通過老師的動情敘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讀出思想感情,在上述句子的朗讀指導中,學生抓住重點詞,品味其中的熱烈、興奮、得意,并讀出自己的感受,感受父母的愛,學生的朗讀是有增量的。)
三、填注空白,加深感悟。
(幾秒的師生沉默)此時,孩子們在想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那個低頭沉默不語的女孩子;如果你就是那個撓著頭皮滿臉不好意思的男孩子,你會想些什么呢?讓我們來想一想,寫一寫吧,請你以“我”在想為開頭寫一段話。
(王老師在這里安排了填注空白,讓孩子們靜下心來沉思,主動去體驗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讓感受流淌于筆端,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了。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家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四、當生成與預設不同時,教師要抓住契機,及時調整預案。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5
《可貴的沉默》一課講述了孩子們為父母知道自己的生日而高興,為自己不知道父母生日而沉默,沉默中懂得了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兩位教師共同執教了這篇課文。他們雖構思迥異,卻都能抓住最關鍵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學習,通過分析詞句、反復朗讀,讓孩子的情感體驗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兩節課都凸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透著濃濃的語文味。
一、引導質疑促進自主學習
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獲得體驗與感受。我們說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就會給我們帶來一片精彩。課堂上只有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來,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驅動其內在學習力,課堂就是鮮活的。兩位老師都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質疑之后,組織自主探究學習。吳衍娜老師的課在教學生字之后,就引導學生提問題:“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的思維就活了起來,“沉默為什么是可貴?”“誰沉默?”“為什么沉默?”……這些問題都是本課的重點,在學生們眾說紛紜后,老師十分巧妙地進行梳理,說:“這節課就來解決‘為什么沉默是可貴的?’”林老師在教學“沉默了足足一分鐘……他們的可愛恰恰在……”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說他們此時是“可愛”?這一分鐘里,他們可能想些什么?兩位老師都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二、以讀促悟悟中習得語言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升華情感。兩節課都以“讀”為本,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悟中習得語言。讀的形式也多樣化,有個別讀、齊讀、角色讀、小組讀等。緊扣重點詞,醞釀朗讀心境,最后品讀體會是這兩位老師課堂的共同亮點。吳老師在指導理解“左顧右盼”這個詞的時候,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示這個詞的意思,并在情境中追問學生:他們在看什么?為什么要左顧右盼?深入體會孩子們是如何“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在細細品味詞語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感受到孩子們那份炫耀的表情,自豪的心情。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與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相聯系,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林老師在讓學生感受大家都沉默時“靜”的情景,先是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靜”的詞語(沉靜、安靜、寂然無聲),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在“靜”中感悟孩子們的后悔、難受、不安等心理。學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在情感熏陶中也習得語言。
三、聯系生活關注情感體驗
葉圣陶先生曾經強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課文,理解課文。《新課標》也特別提醒我們:“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語文教學必須切入學生的精神生活,以他們的已有經驗為中介。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不要忘記生活是語文之源,要竟可能調動與課文相似的背景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吳老師在教學“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樂地交談。”時,引導:他們在談些什么?請四個人小組也談一談,用“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進行說話訓練。教師調動了孩子們自己和朋友過生日的情景,并為學生創設了充分的說話時間和空間,課堂上孩子們也沉浸在自己過生日的歡樂氣氛中,說得津津樂道,同時那炫耀、驕傲的表情就寫在了臉上。林老師也聯系生活,轉換角色:假如是你,這時沉默可能想什么?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大膽談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聯系生活中,孩子們通過文本看清自己,感受到了父母的愛,也懂得了要回報父母的愛。這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1、更進一步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
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習作的最好范本,吳教師在教學中,可將文章的寫作方法滲透得更扎實些。《可貴的沉默》第一部分內容是場面描寫。在學完第一部分內容,可以滲透場面描寫的表達方法,讓學生運用于平時的習作中。
2、知識縱深再拓展些
由于是20分鐘的“精品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林老師的課知識縱向再拓展些,效果會更好。如: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在解答這一問題時,可先理解“教室里又熱鬧起來”,此時的熱鬧與沉默前的熱鬧有什么不一樣?這樣學生會領悟得更深些。
總之,這兩節課給我們傳遞著新課程教學理念,展示其個性特點。兩位老師以“讀”為主,引導學生用心讀書,用心感悟。這兩節課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共振!課堂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訓練,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6
《可貴的沉默》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執教本課后,我發現:一篇課文,忽略感悟這種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文本這一介質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只有感悟到了,他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變成一個有思想、有理想的社會人。
這節課上,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的時時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就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同學們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時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時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自讀討論:“同學們為什么沉默了?”和“從課文中那些詞可以看出課堂上很沉默?”
2、積累、摘抄表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3、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讀出沉默的語氣。
4、有感情朗讀。
上完課后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系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含義了。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通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會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7
這篇課文位于本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讓同學們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李麗為什么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我在教學時著重體現如下思想:1。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并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8
在我校舉行的青年教師過關課活動中,我選擇執教的課題是《可貴的沉默》。這是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里了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感到驕傲和快樂;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并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原因有兩個,一是我比較喜歡這種風格的文章,再就是孩子們也喜歡。在允許的范圍內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公開課的課題,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一個習慣。
在選定課題之后,我認真研讀了文本,本課有明暗兩條線索。一條明線是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回到熱鬧。一條暗線是老師的情感變化:由思考、沉默到多大的享受。針對兩條線索,我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教案。在進行了初步的試講之后,我發現第一套教案孩子們比較容易接受。就是將整堂中老師的提問歸結為五個問題(爸爸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嗎?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向你們祝賀嗎?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以隨著老師的提問,課堂上孩子們出現的變化作為教學的思路,充分利用文中的兩幅插圖,感受孩子們神情的變化。當老師提問第一和第二個問題時,孩子們是快樂的,我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相關語句的基礎上,也來說一說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為自己慶祝生日的,驕傲和幸福的神情洋溢在孩子們的臉上。
體會沉默的可貴是本文的重點,也是孩子們理解的一個難點,我借助第二幅插圖,先引導學生理解“沒有人舉手”和“沒有人說話”之間的關系:沒有人舉手是因為他們中間的確是沒有人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但是為什么沒有人說話呢?是因為孩子們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夠好,感到很慚愧。他們開始思考了。這時我又借助音樂對人情感的感染并因勢利導:聽到老師的提問,坐在最前排的.小紅想到了自己的生日,去年生日時,媽媽特意定作了她最愛吃的鮮奶蛋糕,還給她買了一件漂亮的連衣裙呢。那天,小紅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了,還有坐在后面的小剛也在想那一次踢球,不小心把膝蓋擦破了皮,媽媽心疼的快要哭了連忙帶他去醫院上藥,包扎。
蘭蘭也在想,有一天下雨,放學時,看到媽媽早早地等在校門口,媽媽把僅有的一件雨衣穿在了蘭蘭身上,回到家時,媽媽的衣服都濕了。雨水還在順著臉頰往下流啊,同學們,這樣的經歷,你們肯定也有過吧?誰能說一說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這時,孩子們打開了感情的閘門,真情敘述著父母對自己的每一份疼愛。幾個感情細膩的孩子,眼里噙著淚水。我欣喜地發現我的學生們也和文中的孩子們一樣,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慚愧和內疚的同時,更為可貴的是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回報父母的愛。在父母生日時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在父母勞累時,一聲簡單的問候,在父母生病時,一杯淡淡的開水,這會帶給父母多大的幸福啊!
在結束這堂課后,我布置同學們以媽媽(爸爸)的愛為題,寫下自己這堂課的所思所感并讀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我班蓋澤宇同學的媽媽說:看到孩子寫的文章內心非常感動,同時也覺得非常欣慰!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從事的是一份培養人的事業,我們不僅教書,更是塑造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看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何嘗不是享受著一種為人師的幸福呢?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9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下面是我上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倡素質教育,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課堂上老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
完成《可貴的沉默》的教學后,我想了很多。在以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著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到了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
《可貴的沉默》這節課成功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我為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如在交流“同學們為什么沉默時”,林東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我沒有批評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換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綜合。”執教本課后我發現:無論是講讀課文還是閱讀課文,在課堂上教師一定不能忽略讓學生體驗感悟這種情感。學生通過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們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變成一個有理想的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學生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的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是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后在小組里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同學們為什么沉默了?”“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得出當時課堂上很沉默?”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讀出沉默的語氣。
4、讓學生積累摘抄體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議代講,事半功倍。沉默中使得孩子們領悟出最為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
但是上完課時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聯系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等這些生活小時。讓學生主動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這節課中學生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通過文本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10
《可貴的沉默》是北京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上完這節課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的魅力。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新課改中所經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課堂上老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于駕馭學生的主動性并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這節課結束之后,我想了很久很久。平時,上課時老師指到哪就讓學生跟到哪,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著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的閃爍。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為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 ,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為什么沉默時”,有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可我并沒有去指責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請其他同學和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理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入情入境,指導朗讀。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通過音樂和老師的動情敘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表達出思想情感,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課中盡量把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了一些填空,幫助學生理解。比如最好設計了“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懂得了()。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感受到()。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讓學生總體感受,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通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上完課后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系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為我們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相關文章:
《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04-15
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12-12
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推薦]06-27
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模板08-26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設計04-02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03-09
三年級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03-27
三年級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04-08
小學三年級語文可貴沉默說課稿01-09
三年級語文教案:《可貴的沉默》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