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處處煥然一新。為什么?因為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說教法】
【設計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說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風得意春色迷人春色無邊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合注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
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著萬紫千紅的艷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遠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匆,你能否為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艷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親愛的同學們,你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繪春
1真好!讀著朱熹的詩,我們仿佛來到了美麗的泗水河邊,春天似乎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到過你每天經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小學?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古詩《春日》教學反思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著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里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復品嘗,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后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反饋,并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于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
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
基于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于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著這份自信,更帶著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么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后,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為什么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么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后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里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么有關春的詞語,詩句,于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著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著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還要繼續--------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與目標:
1、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記敘文。“我”在公園觀賞荷花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出了荷花的豐姿,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依據文本性質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本堂課我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學過程與意圖: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激發動機中——入情
如果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面。上課伊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陣“微風”,讓學生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和關注的心理。為此,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葉圣陶先生在看過荷花后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后請學生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如此激情的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仿佛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將教材中的插圖制成課件進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瞧,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著碧玉盤似的荷葉,透過荷葉的縫隙,一枝枝荷花從水里探出頭來,就像穿著潔白衣裙的少女。它們中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欲放;有的還未綻開,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想想這段有幾句話,你最喜歡讀哪幾句,為什么?
(2)反饋,估計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
①后三句:讓學生在課件上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并將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②第二句:為什么喜歡?并進一步討論寫荷花為什么先寫荷葉?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并試著背誦。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匯的積累和內化。
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教師因勢利導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借助想象展開和語言媒介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么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用陶醉的語氣來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來了,他們會不容自遏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而表情朗讀正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好形式。因此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就是讓學生在讀中抒發內心的情感。
學生略讀第一自然段,知道這一段寫了荷花的清香后。我安排配樂朗讀前三段來結束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反思:
情感素養是人的一切素養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素質可言。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就是說兒童的情感有時會比成年人的更豐富。因此這節課我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逐步將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了追求美好,熱愛生活。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七顆鉆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根據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后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導入感受神話的美麗。導入課題:今天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為這節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2、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檢查詞語認讀,為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在最短的時間里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說說課文大意,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再讀課文,體驗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匯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4)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學貴有疑,有疑點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創新。此時鼓勵學生質疑,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品讀重點,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讀全文,尋找愛的足跡。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著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①反復讀一讀四個句子,從哪些詞語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給了誰?從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從母親身上你又見到了什么?
④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要求我們既要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整體入手,品析文本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為什么不把鉆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跡,由愛而生的七顆鉆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跡。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跡發生。)
四、說板書設計。
七顆鉆石
愛心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引導觀察、啟發想象、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文能力,拓展知識空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體會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體會“我”對國旗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
學情分析:
學生對祖國和尊嚴只有一點模糊的認識,并沒有什么切身體會。通過本課的學習將產生一些新的、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進而激起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尊嚴的再認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中體會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體會“我”對祖國的尊重和熱愛,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
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名人名言,其中一定有一些是關于祖國和尊嚴的,誰想說給大家聽?
那么一個飄流海外的游子是怎樣用行動表達他的愛國之心的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一面五星紅旗》,請大家把書翻到108頁。
二、通讀課文,感知全篇。
1、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前兩自然段,看看“我”在決定漂流旅行前和開始漂流時都做了什么?從中能看出什么?
2、指名匯報,引導朗讀。再齊讀。
3、大聲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他在漂流中遇到了哪些險情?(跌入激流、受傷、物品丟失、迷路等)
4、指名說,引導朗讀。
5、引導角色體驗,體會作者的處境。
6、默讀4~10自然段,畫出面包店老板態度變化的句子。
7、小組討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8、全班匯報。(在匯報過程中以學生交流情況為導向,適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四個重點句子。)
(1)讀讀這段話,體會中國青年的心情。
課件出示: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是那么鮮艷。
指讀體會。
(2)課件出示: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訴我可以用這面旗子換面包。
()可以換()。
指讀,體會。
讀下面這句話,再體會他的心情。
(3)課件出示: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老板轉身拿起一塊面包,見我沒有反應,以為我嫌少,又拿起兩塊面包遞給我。
指讀體會。啟發想象:這時我可能會想什么呢?(猶豫、身體的需求、祖國的尊嚴等)
引導朗讀第10自然段,體會“我”的愛國情感。
自由讀最后兩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體會朗讀。
(4)課件出示:這時我才發現,在我床頭的花瓶里,有一束美麗、芬芳的鮮花,花叢中插著那面心愛的五星紅旗。
練讀、指名讀、齊讀。
“我”的愛國精神徹底的打動了面包店老板,聽著面包店老板的話,看著被鮮花簇擁的五星紅旗,你想對面包店的老板說些什么?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四、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人無論走到什么地方都會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那就讓我們從小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用實際行動愛我們的祖國吧!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說課的內容是《一面五星紅旗》,本課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第二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講的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斷然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也因此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本課的學習將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理解后面的幾篇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根據《課程標準》和本組教材特點,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引導觀察、啟發想象;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文能力,拓展知識空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體會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及“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進一步感受“我”的愛國情感。
根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名言導入,板書課題
課的開始,我將讓學生展示在平時積累的名人名言,其中包括一些關于祖國和尊嚴的。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名人的愛國情懷,引發學生與文中主人公的共鳴。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目的是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本課我將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我”的愛國情意促成了老板態度的轉變,而老板態度的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意。
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啟發想象、品讀體會等方式進行學習。
針對教學的重點,我將引導學生討論“面包店老板的態度變化的原因”,來體會面包店老板對小伙子由拒絕幫助到無私援助,是因為小伙子的愛國精神贏得了老板的理解與尊重。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廣開言路,擴大見識,彌補個人獨立學習的不足,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針對教學的難點,我將采用“讀——悟——品”的形式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表現“我”的愛國熱情的詞語和短語,使學生明白“我”的內心情感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的。
總之,本節課不僅想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吸取祖國文化的精華,更想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受到震撼,樹立較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明確祖國的尊嚴高于一切,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二、 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鎮,對荷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 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 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 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一個花姑娘,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伙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后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 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后,我將采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3)荷花冒出來的心情怎么樣?
(三) 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1、借助比較區別;2、借助想象展開;
3、借助語言媒介。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 ,有的 ,還有的 。”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么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 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梁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荷葉 挨挨擠擠 像大圓盤
3.荷 花
荷花 半開 全開 含苞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
進行授課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 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文后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也放在教學課文前作為新聞背景來閱讀,以增加學生對這一組織的了解。
開始講課時由于本課是一篇通訊,在教學時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引導學生熱愛課文,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訓練,在讀中悟,在悟中思。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信息。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用跳著讀的方法。隨文識字,多種方式再現鞏固生字;結合語境理解重要的詞句。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后,抓出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那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里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同研究。再經過朗讀感悟。如:“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斗。”投影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指名讀——學生練習讀——小組集中精神誦讀→學生理解分析→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投影出示相關圖片。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么嗎?(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候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又如:“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學生理解分析。
由教師點撥、啟發學生進行想象。
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這時回顧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把學生的情緒引向高潮。最后圖片賞析,結束全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學生看圖片→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這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呢?(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清楚課文內容后,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學文中,領悟深刻的主題思想,激發起熱愛和平感情。教師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盡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并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信息的能力。
本篇課文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圍繞重點,體會國際社會中的理解與幫助。
在《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一書中曾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系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
結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并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問題的提示,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導入課文學習的環節。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于學生漸入佳境。
板書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21課《荷花》(點)。下面我從教材和學生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后小結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點)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抒情、移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點)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伙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后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點)借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后,我將采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春日》說課稿03-02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說課稿05-17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篇)11-05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篇11-04
春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說課稿04-24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通用8篇11-05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畫楊桃》說課稿03-18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