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蜜蜂》教學設計
《蜜蜂》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你知道怎樣做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蜜蜂》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蜜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十四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二十個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并能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導學導議,讓學生理解、感悟關鍵詞句。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通過“聽說、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只蜜蜂受傷)。
條件──兩里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只飛回并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飛回。
共計十七只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們在了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法布爾圖片、簡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2.這節課我們將跟隨法布爾走入昆蟲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復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課件出示詞語,自讀、領讀,檢查預習。
無論、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陌生、逆風。
論、驗、證、減、阻、括、誤、確、陌;實、袋;途、超;概、測。
3.學習生字。
概:中間部分最后一筆是個點;論:右邊不要寫成“倉”;試:右邊不要多一撇;減:左邊是兩點水。
(三)深入課文,具體學習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爾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標記,放在紙袋中,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放飛它們。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飛回了蜂窩。法布爾得出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他無法解釋的本能。
(2)梳理質疑。
① 為什么是試驗,不是實驗?
試驗: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范圍內試用或試做。
實驗:為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
② 蜜蜂是怎樣飛回來的?
③ 為什么有三只蜜蜂沒有飛回來?
2.精讀課文,探究深意。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個什么試驗?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
①預設:試驗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為他“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②追問:“聽說”是聽別人說的,不是自己親手驗證的。所以他決定要自己做試驗。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聽說、認真)讀完第一自然段,我們既知道了他做試驗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爾不輕信盲從、求實的科學態度。
③第一自然段里還有一組關聯詞你能找到嗎?(圈出)“無論……總……”你能說說這組關聯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嗎?
(2)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法布爾又是怎么做的?做試驗。
①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語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個環節?為什么?
②預設:共四個步驟,不能去掉任何一個環節。
課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便于觀察;
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為了更好地與其他蜜蜂區分;
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掌握蜜蜂飛回的時間;
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
師:多么細致的安排啊!我們再來讀一讀做試驗的這句話。法布爾的準備多么全面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嚴謹)
③師:蜜蜂被放出后,法布爾又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觀察到的現象,用曲線畫出來。
④看到了這樣的現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對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問,你感受到什么?
預設:“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過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學提示。
①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語句。
②交流匯報。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師:為什么作者會這樣推測呢?(預設:根據剛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里兩只小蜜蜂飛了兩里多路,還包括了采花粉的時間。
師:“也就是說”體會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結論。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結合“兩點四十分”體會觀察時間長)
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繼續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確確實實”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贊嘆之情。(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③指名分段朗讀:把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態度讀出來。
(4)作者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和用心的思考,終于得出了結論。一起讀讀第六自然段。
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無法識記)作者知道了蜜蜂無論飛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由于當時科學設備的種種限制,法布爾無法再進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來辨認方向的。所以,他在結論里也談到了他的質疑。那么,讀完作者得出的結論,你想對作者說什么?(也可以對蜜蜂說,對自己說,對同學說……)
(5)總結:法布爾的結論中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質疑的地方。在面對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重要是不是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要學習滲透在試驗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書后關于蜜蜂的知識。
(四)布置作業
1.把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并記錄下來,為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三年級語文上冊《蜜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蜜蜂》教學設計03-24
新課標語文三年級上冊《蜜蜂》教學設計09-01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09-29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蜜蜂》教學設計12-19
蜜蜂教學設計04-04
三年級語文上冊 14《蜜蜂》教學反思04-27
三年級下冊語文蜜蜂教學設計03-29
三年級上語文《蜜蜂》教學設計12-13
三年級語文上冊《蜜蜂》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