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精選5篇)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 1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么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后,牛頓發奮學習,逐漸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了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繼續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奮學習,頭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后,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么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著“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后練習朗讀。
二、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說不出風車會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 根據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說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干什么,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變化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態變化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說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后,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
你喜歡牛頓嗎?為什么?
八、齊讀全文。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 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知大意,做風車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蘋果從樹上落下來是許多人都見過的現象。二百多年前有一個人看到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蘋果既不往旁邊飛,也不往天上飛,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東西在吸引它呢?”經過他反復推測、不斷研究,終于發現了宇宙間的規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板書:牛頓
那么,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是寫牛頓的什么事呀?
(小時候做風車的故事。)
板書:《做風車的故事》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牛頓為什么要做風車?他是怎么做風車的?風車做成功了沒有?在這中間有什么事情發生?)
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有的問題通過讀課文就能解決,有的`問題解決不了,另外,還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咱們一并放到第二課時解決。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提示學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òu”“任 rèn”“攢 zǎn”等讀音。
(1)本課多音字較多,教師可采用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2)提示學生同一個字用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所選的讀音也不相同。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
“頓”左右結構,左邊第四筆是“豎提”不要寫成“豎彎鉤”;右邊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庭”半包圍結構,右下邊是“廷”,不要寫成“延”。
“零”上下結構,下邊是個“令”字,不要寫成“今”字。
“麥”上下結構,不要把上邊的豎,下邊的撇連起來寫。
“憤”左右結構,右邊中間是個“艸”,右邊最后一筆是“、”,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做風車的故事》。
“遇”半包圍結構,右邊第七筆是“|”,不要寫成“豎鉤”。
“慣”左右結構,右上角第四筆是“|”,不要寫成兩個“、”。
為了區別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組詞的方法進行鞏固練習。
頓( ) 庭( ) 推( ) 憤( )
噸( ) 挺( ) 堆( ) 噴( )
通( ) 羞( ) 獎( ) 遇( )
桶( ) 差( ) 槳( ) 偶( )
3.理解詞語:
攢:積聚、積蓄。
“鑿子”、“鋸”、“斧子”是木匠用的工具,可讓學生通過實物來認識。
得意:稱心如意。(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來理解)
發愣:發呆的樣子。(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來理解)
夸獎:稱贊。
希罕:希奇。
發憤:決心努力的意思。
迸發:由內向外突然發出。
羞:難為情,不好意思。
任何:不論什么的意思。
但是:用在后半句話里,表示轉折語氣。
習慣:在長時間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
四、讀課文,知大意。
(本文講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風車,由于講不出風車為什么會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牛頓從這件事中受到教育,從此發憤學習,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五、作業:
生字、字詞、熟讀課文,尋找有關牛頓的資料。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8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牛頓、家庭、零用錢、成績、麥子、夸獎、卡特、通紅、發憤、遇到、任何、刻苦鉆研、習慣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對話的語氣;能用適當的速度默讀課文。
3.在理解重點語句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4.培養認真、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詞;
2.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啟發談話。
(1)同學們,請你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從樹上落下來,而不會往天上飛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個人看到這種現象后,就對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蘋果既不往旁邊飛,也不往天上飛,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東西在吸引它呢?”經過他反復推測、不斷研究,終于發現了宇宙間的規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出示牛頓畫像)
(2)牛頓為什么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呢?(愛動腦筋,善于提問,樂于鉆研)
對,所以牛頓能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那么牛頓這種善于提問,刻苦鉆研的精神是怎樣培養起來的呢?讓我們共同學習第25課《做風車的故事》。
(二)出示自學提綱,指導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綱。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本課的生字、生詞。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在讀不懂的字、詞、句下面畫上橫線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試著解決。也可同桌討論。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
(3)標出自然段序號。逐自然段地讀課文。思考:每段共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每段寫牛頓干什么?有什么問題記下來。
(4)讀全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按提綱自學。
(三)交流自學情況,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1.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1)讀生字。(指學生讀、齊讀)
(2)多音字組詞。
2.交流理解詞語情況。
(1)可以結合實物理解的詞語:鋸、斧頭、鑿子。
(2)可以通過做動作理解的詞語:扇、撿起。
(3)通過查字典理解的詞語:攢、羞、習慣、得意、夸獎、果然
3.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點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同學互相交流解決。)
5.梳理歸納主要問題。
(四)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通過讀書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確:①通過讀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頓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②通過讀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頓在小學念書時就特別喜歡做手工。
(3)“特別喜歡”還可以怎么說?
(4)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呢?
明確:
①“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斧頭、買鋸、買鑿于。”從“攢”這個詞就能看出牛頓非常喜歡做手工。攢”是積聚、積蓄的意思,課文中是說他把奶奶給的零用錢一分一分存起來,用來買做手工的工具,說明他太喜歡做手工了。
②“整天忙著”就是從早到晚都在忙著,把時間幾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說明牛頓愛做手工到了癡迷的程度,以致影響了學習。
(5)第二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么?說明了什么?
明確: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紹牛頓生在農民家庭;第二句講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體講牛頓怎么喜歡手工。這一段主要講牛頓小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說明牛頓對做手工很有興趣。
(6)興趣是成功的開始,而牛頓愛做手工到了癡迷的程度,忽略了學習,影響了學習成績,你們覺得牛頓這么做對嗎?為什么?
(7)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課文怎樣寫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的。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 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看圖示的方式,學習有序制作風車的方法。
2、在操作中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體驗風車轉動的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彩色的紙、吸管(小棍)、釘子(細鉛絲)、錘子、圖片、錄像、風車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欣賞風車
1.教師出示風車,引發幼兒制作的興趣。
2.出示圖片(欣賞各種各樣的.風車)
你們喜歡風車嗎?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幼兒回答)
呀!這么多好看的風車,我也想自己做一個了?你們想嗎?
二、制作風車
我們一起來做風車吧!看!這是老師已經做的風車,你們猜猜他能轉起來嗎?(請個別幼兒試一試、玩一玩)
1.讓幼兒說說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需要哪些材料?[彩色的紙、吸管(小棍)、釘子(細鉛絲)]
2.請幼兒說說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正方形紙怎么樣剪開?請個幼兒上來示范。(學習看圖示)
3.操作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做風車材料:彩色的紙、吸管(小棍)、釘子(細鉛絲)、錘子,風車每組兩個其中一個半成品,不會可以看看是怎么做的。(同伴間相互交流自己的建見)。
4.幼兒制作風車。
5.請小組長說說制作風車的過程,教師總結、點評
三、玩風車
先做完風車的小組可以在空的地方自由完風車,在玩時老師提出要求:
1.風車是否成功的轉起來了?它是怎樣轉的?你發現它是圍著那個點轉的?
2.什么時候轉的快?什么時候轉的慢?(幼兒玩完后回答)教師進行總結。
四、延伸活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也會轉動的?他們是怎樣轉的?是自由隨意轉的?還是也圍著一個點轉的?發現后再告訴老師和同伴,看誰發現的最多……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 5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牛頓發憤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2、幫助學生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小風車被摔壞后牛頓心情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么心里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流一滴眼淚及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 愣”、“羞得滿臉通紅。”
2、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說說課文主人講了誰的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按“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的意思將其分為四層。
2、逐層輕讀,畫出關鍵詞語,想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想風車、學做風車?
3、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1)想做風車的句子:“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仔仔細細:看得非常認真,一點細小的地方也不放過。幾乎:差一點兒。這句話是說牛頓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用的風車。他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已經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點連回家都忘了。
(2)學做風車的句子:“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在屋里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當當:形象地體現了牛頓做風車時的專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對于兩個句子,學生理解如果有困難,就出示句子比較理解。)
4、學習小結: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牛頓的風車是這樣做出來的:牛頓看見安裝磨面的風車,非常感興趣。每天放學都要看;他對奶奶說自己也要做一個;他每天放學回家在屋里丁丁當當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風車做成了。把以上過程歸納為:看裝風車——想做風車——學做風車——做成風車。從看到說,從學做到做成,這是典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它們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
其中,“看裝風車”、“學做風車”是重點。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回憶總結學習第二部分的學習步驟。
(1)默讀,按意思分層。
(2)劃出關鍵詞語,找出關鍵句子。
(3)朗讀。
2、提供層意,按上述步驟自學。
層意:
(1)牛頓得意。
(2)卡特追問。
(3)同學嘲笑。
(4)風車摔壞。
3、討論交流。
(1)討論劃分層次。
(2)逐層理解:
第一層:牛頓為什么得意?
第二層:卡特提出了什么問題?
第三層:面對卡特的提問,牛頓為什么發 愣?(聯系第二小節)
第四層: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同學們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對不對?
同學們想一想:卡特對牛頓說的話對不對?你對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較句子,了解牛頓的心理活動。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
(從比較中了解牛頓突然被卡特問住了,卡特問得及時、尖銳、正確,觸及了牛頓的不足之處,使牛頓心頭一下子激起了波瀾,產生了深思。)
5、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6、小結。
7、指名朗讀最后一個小節,思考: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情怎樣?以后他是怎樣做的?
牛頓心里__,但是沒有__。從此,牛頓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___,____地養成了___的習慣。
8、討論:
(1)牛頓為什么“難受極了”?
(2)“沒有流一滴眼淚”說明了什么?(很堅強,能正確對待同學意見,從此發憤學習。)
9、小結提問:讀了這一段,你覺得牛頓有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10、朗讀課文,讀出牛頓的心理變化過程及發憤學習的決心。
四、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說說牛頓小時候做風車這件事同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有什么聯系?
2、討論。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哪幾段是重點?(做風車和質問后受到教育是重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討論歸納。
(1)敘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的地方要寫得具體,不是重點的地方可以寫得簡略些。
(2)本課圍繞著牛頓做風車這件事,重點寫了牛頓怎樣做風車和從卡特的質問后受到教育這兩個方面。
五、課堂作業完成課后第三題。
六、課外拓展
1、回憶親自經歷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樣克服的,還有哪些困難沒有克服,為完成習作做好準備。
2、閱讀《愛動腦筋的牛頓》、《牛頓吃飯的`故事》。
3.小學三年級語文《做風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積極的情感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能使人感知敏銳,思維靈活,記憶和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應該激發學生愿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通過培養,使這些積極情感人格化、品質化。
小學生是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對待這個世界,他們往往比成人有著更多、更真的情感投入。
我總認為打個“+”是對孩子思維的徹底否定。每次,我用“心”批著孩子們的作業,當他們有不同的回答時,我會用“?”給孩子們送去一份啟迪、一點推動。孩子們讀懂了,那是我的一份期待。如課文《做風車的故事》中的牛頓愛做手工,愛動腦筋,知錯就改;凱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嘲笑牛頓不知道風車的道理。在討論“你喜歡誰”中,多數小朋友當然喜歡牛頓,但也有幾位同學喜歡凱特。于是,我在同學的作業紙上打了個”?”,作業發下去后學生告訴我,凱特他遇到事情愛問為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呀。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到凱特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充分肯定這些同學的意見,并因勢利導:“你們不僅看到凱特身上的缺點,還看到了不少優點,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取他之長,補己之短。”當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獨創出一些具有個性的想法時,每次我都用驚異的表情、贊賞的目光、激昂的語氣感嘆到:“你真聰明!”“真了不起!”“真富有創造性!”讓學生在教師的表揚和肯定中體驗到參與的興趣、思維的趣味、成功的快樂、創造的愉悅,樹立起“我也能創新”“真高興”的信心,從而學會創新,樂于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你看,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讓我們來到孩子的身邊,對他(她)說:“你能行!”這時孩子即使在真正的失敗中,他們的體會也是成功的感受,沉睡的自信和潛能被喚醒,孩子天性中美、最靈性的東西會發揮到極至。因為,此時此刻,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給予自己滿懷的愛。這種愛寄予老師的期待之中,包蘊著尊重與信任,包蘊著寬容與樂觀,包蘊著善待與感動,閃爍著人文的光輝……。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學習,那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04-28
做風車的作文04-28
(經典)做風車作文02-13
做風車作文(精選)02-08
做風車作文05-11
做風車作文【優選】11-05
做風車作文15篇(經典)12-03
做風車作文(15篇)05-26
做風車作文(精選40篇)10-16
【推薦】做風車作文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