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說課稿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說課稿,歡迎閱讀!
【說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編排本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要能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并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于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起始段,本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學生處于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學習的接口處,要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的學習過渡,讓學生初步養成較為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語文積累,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如何給第二學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則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著力思考的問題。
【說教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復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結合本課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暢談收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推測:生字詞,讀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收獲,旨在復習舊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交流中歷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習慣,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自讀課文,感悟語言
1、快速瀏覽課文,你對文章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
2、生自由朗讀課文。(預設學生會說:上學、上課、下課等)
設計意圖: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創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身上迸發。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先學的部分)
1.第一自然段
a.你們愿意怎樣讀就怎樣讀,比如,同桌互讀互聽,小組比賽讀。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孩子們就會樂于讀書,主動參與到讀書中去。而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對學生合作精神及意識的培養,有助于
因材施教,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以發展的目標。】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比較句子: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體會感嘆號帶來的強烈的語氣,突出聲音的好聽,學生上課的認真。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為什么作者不直接寫上課認真,而要寫小動物們的表現呢?
【體會間接描寫的作用及其情趣性。寫小動物一是更加突出地表現邊疆民族小學的特色,二是突出孩子們讀書認真專注,小動物們不忍打擾了,引得小動物羨慕,突出學生幸福。】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作者在這里也沒有具體描寫課間活動的情況,卻又寫了“連小鳥、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引導讓學生再次體會間接描寫的作用及其情趣性。然后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讀出下課后的熱鬧來。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營造與課文內容相適合的情境,回應導入時“假想參觀”,既引導學生自然抒發對民族小學、對美好的學習生活的贊美,又首尾銜接,自然作結,使教學過程圓合無縫。】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安排的,目的是通過文本中關鍵詞句的理解,通過讀中感悟、聯系、想象,讓學生既明白課文內容又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把教師置于空的狀態,無疑是一種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課文秉持的態度,也是一種欣賞并悅納學生獨特感受的心態。
四、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語文學習是語言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內化文本的過程,讓學生在背誦中積累語言文字,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
五、自由選擇,加強積累(“自助餐”式作業)
1、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積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課外閱讀相關資料,完成資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記錄自己的快樂生活,為綜合性學習作鋪墊。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僅以本為本,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一是突出主要內容,寫了民族小學的特點;二是表現表達的情感自豪與贊美;三是能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教給孩子們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
1、我們的民族小學
團結
美麗
自豪 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