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古詩詞是我國最璀璨的文化遺產之一,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詩詞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和學習祖國的優秀的文化遺產,并能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體會詩詞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小孩子特有的表現欲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于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設想】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指導學生預習,查詢李白和天門山的資料。
2、課堂上展開小組活動,師生互動,學生討論,師生協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讓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培養學生的美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大致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法】
情景創設法、質疑導思法、討論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了解李白,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名人嗎?(板書:李白)
2、學生回答,匯報自己的預習收獲。
3、師總結: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詩人,被人稱為“詩仙”。
4、師:那我們以前學過他的詩篇有哪些啊?
5、點學生回答,做點評。
6、師: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李白的另一佳作,“望天門山”(板書課題:望天門山)。
二、進入新課學習
1、釋題
(1)師:天門山在哪里啊?我們看一下84面課后的注釋,一起讀一遍“天門山:在安徽和縣與當涂縣的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
(2)師:那它為什么又叫“天門山”呢?(出示課件圖片:天門山)我們看一下這幅圖。因為東西梁山隔江相對,它的樣子就像門戶一般,所以叫“天門山”。
(3)師:(出示課件:望天門山)望天門山,“望”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看)那詩人為什么不直接用“看”字,而用“望”字呢?
(4)師引導:我們經常說“看”書、“看”報,而不是“望”書、“望”報,這是因為這些書就攤在我們的面前,距離很近;而“望”字呢,也是表示看,但是它是看遠處,或者從遠處看;同時,“看”能到很小的一塊地方,而“望”呢就表現出了詩人視野是十分開闊的,他將天門山這一帶的所有景色盡收眼底,所以“望”字就比 “看”字要好。
(5)師:我們一起來讀下課題“望天門山”。(出示課件)
2、朗讀
(1)師:詩人到底望到了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一下。首先我們來欣賞一段錄音,聽聽別人是怎么讀的!(放范讀錄音)
(2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地、小聲地朗讀。要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并且在不懂的地方做下記號。
(3 )師:誰愿意給我們讀一下?
(4)指名兩三位學生朗讀,并作點評。
(5)師:我們來一起讀一遍。
3、詩句的理解
(1)師:剛剛同學們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來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2)師:先來學習第一小節(出示課件)。“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3)師:有誰能讀一下這兩句詩(指名學生朗讀)。
(4)師:在我們自由朗讀的時候,我們把不懂的地方坐下了記號。現在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逐一探討每個問題)
(5)(同學們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舉手提問)學生提問——(師:有沒有誰知道它的意思?)點學生回答——師補充
(6)疏通字詞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這段的.意思。(讓學生討論)
(7)指名學生回答
(8)師相機指導,最后補充(出示課件)。
(9)師:我們再帶著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大聲地讀一遍。
(10)師:同學們學得真快,那我們就接著學習下面兩句。(出示課件)“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1)師:誰能讀下這兩句呢?
(12)師:關于這兩句你們又有什么不懂的呢?
(13)學生提問——(師:有誰知道它的意思啊?)學生之間解決——師補充
(14)(疏通字詞后)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下這節詩的意思。
(15)先請學生回答,根據具體的情況再做補充(出示課件)。
(16)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好,讓我們再讀下這兩句詩。“兩岸青山相對出——”
(17)師:現在同學理解的真快啊!讓我們再讀一遍,帶著一種江水的氣勢和對這美好的景色贊美的感情來讀。望天門山預備起——
三、課堂小結
(1)(出示課件)師:同學們學的真棒! 那我們現在來回憶一下在這首詩中詩人望到了哪些景物?我們也可以看看這幅圖上有哪些景物。
(2)在學生的回答聲中,完成板書。
山 —— 出
水 —— 回
帆 —— 來
日 —— 升
(3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那我們接下來就完成這道填空題。
(4)(出示課件)這首詩是( )朝詩人( )寫的,它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表達了詩人( )的感情。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李白
山——出
水——回
帆——來
日——升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誦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了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于積累。蘇東坡先生有句話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啊,學習古詩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呢!
二、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于李白,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幻燈出示李白資料)是啊,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漫游中度過的。25歲的時候就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離開了家鄉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地乘船順江東下,在經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天門山》。(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
1、自讀
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寫的'嗎?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自己手中的課文紙,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并正音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出示難讀字音
3、師范讀(配樂)
四、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課文。可以結合課文紙上的注釋和插圖來讀一讀,理解詩意,然后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幻燈出示自學要求)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這首詩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呢?(指名學生回答)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里嗎?為什么叫天門山呢?(出示天門山圖片,簡介天門山和楚江)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么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同學們想一想“中斷”是什么意思?天門山為什么會從中間中斷呢? “至此回”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至此回? 3)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沖我擋。
4)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洶涌的江水錄像)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啊!
5)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磅礴,雄壯,充滿陽剛之氣)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6)范讀
請同學們注意聽老師讀,哪里有停頓,哪些詞是重讀的? 7)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疊讀,帶著動作讀
3、學習后兩句
1)讀到這里,我不由得要問: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你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么意思?青山為什么能出來呢?
(船隨著激流前行,詩人望著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讓我們齊讀后兩句。(男生讀,女生讀,帶著動作讀)
6)學生帶上動作朗讀全詩
7)以小組為單位,可以齊讀,可以一人讀一句,也可以做動作讀還可以配樂讀,讀出詩人表達的感情。
六、幻燈出示練習題,學生填空,試背誦。
1、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們都很好的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
2、古詩新唱,全班同學帶著自己感情一起跟著旋律唱出這首詩。
七、學寫生字“斷”“楚”。
八、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背誦這首古詩
2、收集相關寫景古詩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望天門山的歷史和地理背景。
2.了解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望天門山的歷史和地理背景。
2.讓學生了解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1.讓學生對望天門山的文化特色有深刻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簡單介紹望天門山的歷史和地理背景,激發學生對望天門山的興趣。
2.讓學生觀看望天門山的圖片和視頻,感受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
二、講解
1.讓學生了解望天門山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如望天門山的.地理位置、歷史淵源、文化特色等。
2.讓學生了解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如望天門山的山峰、瀑布、棧道、古跡等。
3.講解望天門山的環保意義,讓學生了解望天門山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
三、活動
1.組織學生開展望天門山的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
2.讓學生參加望天門山的環保志愿者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四、總結
1.讓學生回顧望天門山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加深對望天門山的認識。
2.讓學生總結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加深對望天門山的了解。
3.讓學生總結望天門山的環保意義,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五、作業
1.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望天門山的文章,介紹望天門山的歷史、地理、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
2.讓學生參與望天門山的環保志愿者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學生了解了望天門山的歷史和地理背景,了解了望天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但是在實地考察活動中,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學生不能深入了解望天門山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同時,還需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望天門山的文化特色,加強對望天門山的認識。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并默寫《望天門山》。
3、能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借助學習本詩,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5、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用自己的話比較準確地說出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課前圍繞旅游進行談話,感受祖國的山河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并解題
1、用回答以前學過李白的詩篇名稱的談話方法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2、解題“天門山”、“望”,“望天門山”
讓學生參看課文注釋并回答,教師指點。(天門山,指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戶,所以也叫天門山。望,是觀看。望天門山就是詩人觀看天門山所見到的景象。)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先簡單介紹作者。
2、老師對作者簡介(映示圖片)。
3、寫作背景(映示圖片)。
三、初讀古詩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詩(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找兩個同學)
(3)正音,重點關注發音易錯字。
(4)齊讀一遍。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讓學生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指名兩名同學朗讀)
(2)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停頓問題進行梳理,映示帶停頓標志的詩句。然后范讀讓學生模仿,熟讀古詩。
四、教學生字的寫法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圖片斷楚至孤帆
2、利用課件指導說明這5個生字的寫法。(從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說明。)
五、把握詩歌大意
1、讓學生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同桌交流,結合注釋了解“天門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訂正。
(1)(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門山、楚江圖。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
六、構想畫面,理解詩句
1、教學第一、二詩句。
(1)出示詩句,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2)讓學生借助“斷”“開”,等字理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意思。
①重點理解“斷”“開”,體會長江水勢的浩蕩。(斷:切斷、截斷。開:劈開、斷開。)
②出示楚江圖片,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詩的意思,然后教師歸納出示。
(浩浩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④指導朗讀“天門中斷楚江開”。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想象江水洶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圖片展示景象及詞義,再讓學生歸納詩句意義,后教師訂正。
(回:回旋、回轉。詩意:東流而去的長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回旋的水流。)
②指導學生朗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4)指導小結古詩學法(圖片展示):
①結合注釋或查找解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2、教學第三、四詩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詩,指導理解“出,來”的意思(出:突出、出現。來:駛來。),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出示畫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兩岸的`青山怎樣“出”?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討論,“當你坐車或騎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體會詩句中“出”“來”所描繪的情形。
(4)指導朗讀第三、第四句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后教師出示歸納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舟,富有情趣。)
(5)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和詩歌描繪祖國山河壯美的特點。
七、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為圖片配上合適的詩句。
3、教師投影默寫紙,讓學生觀察每行的方格數,討論古詩書寫的基本格式,在指導學生正確默寫。
八、作業: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斷開
回
出
來
壯美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會寫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重點:
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吟唱詩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曾經了解過這個人嗎?板書:李白[唐]。你對他了解多少?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李白的資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氣勢磅礴、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大膽夸張。因此被稱為詩仙。今天,我帶來一首他寫的詩,不過,我要把它唱出來,你們想聽嗎?(想聽)聽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境界當中。
二、自主學習、探究詩意:
(一)整體感悟
1、學古詩,要先學會怎樣去讀。老師先讀,請拿出筆畫出這首詩的節奏。
2、根據你畫的節奏,讀一讀
3、誰來讀給大家聽。
自學詩意:真好,我們都能讀通、讀順了。讀完了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呢?現在就請你拿出筆,劃一劃你讀懂的字、詞、句。
探究詩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你們來匯報詩意,老師來作畫好嗎?誰先來。
匯報A:我讀懂了“天門”就是天門山。“楚江”就是長江。天門山斷開了是被長江沖開的。
師:這里的”斷”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圖說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出這種險的感覺來?(生:斷字要重讀。)學生自讀。“開”字又是何意?是說明這江水怎樣?怎么能讀好這句。(生:斷和開都要重讀。)
匯報B:我讀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綠的江水”“碧水東流至此回”就是碧綠的江水向東流至這就回旋了。師:這里的“回”字當什么講?邊打手勢邊讀詩。問:長江東去不復返,為什么到這就回旋呢?怎樣能讀好它。師相機板畫。
匯報C: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綠綠的。山相對著聳出來。師:指導書寫”岸”。這里的“出”字當什么講?你認為這山有什么特點?怎樣去讀這句?這山真綠啊!讀。這山真高啊,再讀。這山真險啊!大聲地讀。師相機板畫。
匯報D: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單的一只船從天邊漂過來。師;這是誰的船呢?李白乘船來到天門山,看到這般景色,心情會是什么樣的呢?怎樣能讀出這種心情來。師相機板畫。
總結:孩子們,我們隨著詩句瀏覽了天門山的景色。一首詩一幅畫。你們看這景色美嗎?老師再來吟誦這首詩。讓你閉上眼睛,用心地想想這番美景吧!
三、反復朗讀、體會意境:李白不愧為“詩仙”啊,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樣?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出示評價:(一起來讀。)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洶涌奔騰,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氣勢。問:你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從“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詩中,我感受到了洶涌奔騰的氣勢。師: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這水真……誰能讀出這種氣勢來。這種力量真。加強語氣,誰再來讀。
B:我從“碧水東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蕩的氣勢,師引:同學們,我們再來聽聽水回旋時的聲音。聽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師:洶涌的江水聲,震耳欲聾,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浩浩蕩蕩的楚江又在天門山下,流轉盤旋。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再讀。
C:我從“兩岸青山相對出”感受到了雄山對峙的氣勢。師:天門山夾江對峙,高大雄偉。去匆匆這山的形勢又是多么險要啊。能讀出來嗎?
D: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感到了江水天來的氣勢。師:浩浩蕩蕩的江水載著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趕來,此時此刻李白的心情多么地激動,多么地愉悅。怎樣能讀出來?
總結:是啊,這是一番壯觀的景象,這更是一種宏大的氣勢。不光是李白,誰能不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嘆呢?現在,就請你用聲音來抒發這種情感吧,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四:拓展練習、總結學法:孩子們,正因為天門山的美景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誰來讀,從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天門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總結:孩子們,學完了本課,我們不僅懂得了詩意,更應該學會怎樣去學古詩。請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詩的?最后讓我們齊讀古詩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五、板書: 望天門山
[唐]李 白
斷
開
回
出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望天門山》的網絡課件,李白的一些詩歌和其他詩人
描寫長江的詩詞名句。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巧妙引詩文
在我們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
師: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這里,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現在請大家隨著李白一同去游覽長江吧。
利用網絡課件展示給學生的是:李白興致勃勃乘船順江而下欣賞天門山一處奇特景象,配樂,李白誦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欣賞結束。
師:你們游覽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指名答:天門山真雄偉啊!
長江真浩瀚啊!
天門山真險峻,這里的江水波濤洶涌可稱奇觀。
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李白很有才華,作了這么美的詩。
師總結:大家看得仔細,說得更好,你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詩中內容。聽說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么字?你能說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游山玩水嗎?都游過哪些山?還想去游哪些山?
今天,老師帶你們沿著當年李白的足跡去游天門山,怎么樣?那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初讀知大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那就與老師一起讀吧!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說說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么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品讀悟詩情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通向天上的門,可見天門山怎么樣呢?(山:高大雄偉、陡峭險峻)(介紹天門山)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水:碧綠、波浪滔天,滾滾東流)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詩人李白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老師展示天門山的圖片)
既然大家都畫出了這首詩,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話把畫上的景物說一說,誰來啊?
(注釋:中斷:從中間斷開。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轉。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的旁邊悠輕快駛來。
想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畫面。
學生質疑:(師預設文題)
生A:東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動詞“出”呢?
生B:“出”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師:你們所提出的問題,正是理解的難點所在。
師:把這句詩改為:“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學生個個搖頭,表示不贊成。
師: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學生冥思苦想,卻張嘴結舌。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課件。
學生看到詩人在茫茫長江之上,孤帆順流而下,遠處天門兩山撲入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這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給人感覺呆板,而“出”給人感覺活躍。
生B:“出”表現詩人在行舟過程中由遠到近看到天門山的樣子。
生C:“出”給了我們動感,天門山由遠到近,由渺小到高大,顯現在我們眼前。
師總結: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稱為“詩仙”。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更讓我們融入到詩的意境中。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5、吟誦背誦古詩,默寫并展示自己的畫作。
(1)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大家會背了,那會寫嗎?請大家把這首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默寫在剛畫好的圖畫上,給自己的畫配上詩,好嗎?
(3)請同學上臺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
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學生學習:
(白,眉州(今四川)人,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歌以豪放著稱,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被后人譽為“詩仙”,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試與同學共同吟誦:《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不但大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關于長江的詩歌,歷史上好友其他很多詩人也寫過歌頌和贊美長江雄奇壯美的詩詞,老師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同我一起分享嗎?讀有關長江的詩詞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都描寫了長江水波浪滾滾,氣勢磅礴的雄奇壯美的景象。我們都不由得贊嘆:祖國的山水真美啊!
結語留言: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奪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水也是無比壯美,江山如此多嬌,也等著大家去欣賞,去歌頌贊美呢!請在留言板抒發你的感受和收獲吧!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通過對“斷”、“開”、“回”、“出”等字的理解,并充分發揮想象,感悟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景色;
3、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詩人李白的其他詩歌、ppt課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句的意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代圣人孔子曾經說:“不學詩,無以言”,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意境優美,而且想象豐富。說起意境開闊想象豐富的古詩,有一個人就不得不說,他的詩也不能不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思出了多少游子的悠悠鄉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知送給友人多深的切切情誼;還有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九天直下的何止是廬山瀑布啊?這些詩都是出自他之手,他是誰(生答)是的,李白(板書:李白)
詩仙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他對自然美景有著非同一般的欣賞力。一次,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乘舟沿江而下,經過天門山,眼前奇特偉美的景色勾動了他的詩興。于是,一首不朽的詩篇——《望天門山》在他那枝猶有神助的魔筆下誕生了。大家齊讀課題(板書:望天門山,齊讀:望天門山李白)
二、讀通詩歌,初悟詩意
1、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師板書“中”“帆”)
2、指名讀詩,正音,強調上面幾個字。(師:其中有兩個字容易讀錯,“中”“帆”,第一個“中”,它是多音字,指名說,這里應該讀什么?“中斷”就是中間斷開,所以讀第一聲,“中斷”讀,第二個“帆”,指名讀,你真棒,好多大人都會讀錯,第一聲,“船帆”,以前的船啊,要靠風把張開的船帆吹動才能行駛,“船帆”。指導寫“帆”字)
3、指名讀。(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非常通順了,誰想讀,指名兩個學生讀)
4、范讀。(你們讀得這么好,萬老師也想讀一讀了,好嗎?可不能只是豎著耳朵聽,還要仔細聽聽我讀詩時候的節奏和停頓。準備好了嗎?)
5、生自由讀,初悟詩意。(指名讀,誰想模仿老師讀一讀。還有許多想讀的同學,讀給你的同桌聽吧。一邊讀還可以一邊想想,哪里還不太明白,可以在讀不懂的地方畫一個問號,還可以聯系課文注釋和插圖來理解詩句意思。開始吧。)
6、生提出疑問。(你有哪里還不明白的嗎?指兩名生說)
7、不急(沒關系),這些問題我們學著學著,你就能豁然開朗了。詩題是望天門山,詩人到底望見了什么呢?讀讀詩,和同桌討論一下吧。
8、指名說(引導:天門、楚江、孤帆、日,分別板書)
三、激發想象,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首先,你認為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是啊,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
4、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詩,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從哪兩個字里看出來是楚江把天門山劈開的呢?(引導學生根據注釋理解“楚江”)。“開”?能組一個詞嗎?怎么開的呢?讀讀這一句吧。
5、是啊,一個“斷”一個“開”就寫出了這奔騰東去、洶涌澎湃的楚江水,一起讀這句!(板書:洶涌)
6、這又是怎樣的水啊?詩中哪一句寫了?又是誰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板書:雄偉)(師:至此回是怎樣的呢?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
7、閉上眼睛,你能看到這幅畫面了嗎?指名答(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是啊,湍急的河水流到這里受到了山的阻擋。)回答完再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9、這是險峻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楚江水洶涌而至,撞擊天門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蕩而去。(齊讀1、2句)
10、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無人回答就引導到后兩句詩)
11、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青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里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字理解。是靜止的嗎?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12、兩岸的青山相對著,本來靜止不動的山,怎么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們坐車的時候,是不是發現窗外的景物都往后退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
13、現在我們來看看詩人李白是在哪兒望天門山?你又是從哪個字讀出來的?(“來”)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兩岸的青山好像紛紛出來迎接詩人呢!)
14、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手臂在迎接他。讀——
好一個“出”字啊,盡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再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情
1、這個時候,你要是坐在這片孤舟上,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指名答)
2、是啊,詩人李白跟你有著同樣的心情。
3、師述: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乘舟順江而東,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于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3、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為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寬闊的胸襟和奔放不羈的情思。
4、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只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為——“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
五、賞析拓展,總結全詩
李白自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歲月是在隱逸漫游中度過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風明月,留下許多含而不露,意境深遠的山水詩的名篇。
入蜀中,便有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
出三峽,便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谷絕響;
東至齊魯,便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蒼涼景色;
西游華山,便有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引讀:來到安徽當涂天門山,便有了(生讀全詩 )
師:李白的詩還有許許多多,都等著你們去讀呢!
六、指導書寫:(依據時間)
我們讀詩有點詩人的感覺了,寫字能不能像詩人一樣呢?古代的大詩人可是除了能寫一首好詩,還能寫得一手好字啊!我們來看看詩中幾個比較容易出錯的字,一起來寫一寫,好嗎?(“斷”、“孤”、“帆”、“楚”師講解強調 “斷”字的筆順,“孤”字下面一點,“帆”字橫折彎鉤,生在課堂作業本上書寫。)
七、板書
望 天 門 山
李 白
天門 雄偉
楚江 洶涌
孤帆
日
八、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
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復習學過的贊美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設情境。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望天門山》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
(2)小組內輪流背
課時備課
古詩兩首
新授課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和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布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推薦。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 配樂背誦
2. 默寫古詩
3. 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絢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蕩蕩悠悠。
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向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
作業:背誦詩歌讀一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2、會讀、會背古詩,理解古詩的含義。
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包含的哲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話:
師:在我國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生:想)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這里,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現在請大家隨著畫畫去看看,去聽聽吧。
2、課件出示:天門山雄奇秀麗的景色及古詩范讀。
師:你們觀看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生:天門山真雄偉啊!
生:天門山真險峻啊!
生:這里的江水波濤洶涌,氣勢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稱為“詩仙”呀!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初悟詩意
1、大聲讀古詩
師: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大家讀讀李白的簡介
2、課件出示李白的簡介,齊讀。
3、再讀古詩,看有沒有不懂的提出來
4、請生提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生:“天門”是什么意思?
——天門就是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門,可見山很高、很雄偉、很險峻,所以叫天門山。
生:楚江是指長嗎?
——楚江是指流經古代楚國的這一段長江,流經楚國這一段叫楚江、終點在天門山,天門山以東是吳國,流經吳國的長江段,叫吳江。
三、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1、齊讀古詩,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這首詩有磅礴的氣勢。
師:你從哪句詩看出來?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
2、學習第一句詩
①指名讀
②指名說出詩句意思。
天門山被長江中斷開,分為兩座山。
師:對呀,天門中斷楚江開,特別是這個“開“字,讓我們想象到這江水排山倒海的氣勢(板書:吞吐江河)
③指導讀出磅礴的感覺。
師:除了這種洶涌奔騰、氣勢磅礴之外,你還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它很美麗。
師:你怎么理解?
生: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感受到。
2、學習第四句詩。
①齊讀第四句詩。
②指名說出詩意
生: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師:從“日邊來”感覺這長江水是從——天上來,天從天上來,你們覺得這美麗嗎?(板書:江水天來)
③指導讀出美麗的感覺。
師:這首詩給人感覺氣勢不僅磅礴,也很美麗,后人對這首詩作了很高的評價。
3、課件出示:后人對詩的評價
①齊讀
師:評價里說,這首詩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有主有次,有近有遠,有濃有淡,你從哪里可以看出?
②指名回答
生:主是“天門中斷楚江開”,次是“兩岸青山相對出”
生:遠是“天門中斷楚江開,孤帆一片日邊來”,近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回青山相對出”。
師:你們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問題都能答出來。我們再接著往下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詩,從 這個“回”字看出了什么?
4、學習第二句詩
①自讀詩句,理解“回”字
生:“回”是指水到這里就打旋渦,在這里回旋
②小黑板出示:天門山及江水流簡畫圖
師: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長江水一到天門山(指圖)這個位置,水道突然收緊了,水就變得更——急了。水從上面沖下來,下面是一馬平川,水面變寬闊了,水自然就變——緩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緩的水,自然就——回旋了。所以一個“回”字,其實是在寫“急”。(板書:急流回蕩)
③指導讀出水流湍急的感覺。
④指名說詩意。
生: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天門山這里突然轉了一個彎,向北流去。
師:還有哪個地方也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急這種氣勢?
生:兩岸青山相對出。
5、學習第三句詩。
①指名讀,想想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了兩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師:這座山比我高,我比這座山高,似乎在比賽,在對峙,沿岸都是高聳的山峰,險峻的重嶺,讓我們感覺到——(板書:雄山對峙)
②一二組與三四組同學互相對看,讀出對峙的感覺
師:對于這首詩,后人評價非常高,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對這首詩發出了這樣的贊嘆: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師:所謂言盡意不盡,到底什么意沒有盡呢?大家來看第二句詩的“碧”字,奔放的長江水多有氣勢啊,一個“碧”字多小氣啊,再說,長江一路卷沙攜石從上游奔瀉下來,水應該是混黃的,為什么卻是“碧”水呢?
6、理解“碧”字的意思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插生領會
生:因為山是綠的,樹也是綠的,所以倒映在水里也是綠的。
師:正因 為這樣,在詩人眼里到處是綠的,所以叫碧水。
小結: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指板書)“吞吐江河、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磅礴奔放的氣勢,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7、齊讀古詩
四、詩句比較,體會意境。
師:讓我們來讀兩句李白另外的詩,這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兩句。
1、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學生讀
師:讀完后,你似乎讀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情緒?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很難過、憂傷的李白。
②指名讀出憂傷的語氣來。
師:是啊,望著遠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傷;只留下自己孤獨一人站在空蕩蕩的黃鶴樓上,想到再沒有老友一起作詩酒,很感傷。
師:同樣是“孤帆”,讓我們讀讀這首詩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種感傷的`情緒呢?
2、體會詩句:孤帆一片日邊來
①課件出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②齊讀
師:有感傷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在這里卻沒有感傷呢?主要因為哪個字?
生:“日”字
③理解“日“字
生:“日”就是“太陽”,太陽代表溫暖,所以感覺“孤帆”不孤了。
師:對呀,說得真好!孤獨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順水而下,一到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敞開自己的胸杯迎接自己,讓他的不開心,他的孤獨一掃而光。感受到了天門山的熱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要讀得高昂一些,我們在“日邊來”這三個字讀得重一些,大家一起把這種感覺得出來。
④指導讀出高昂的語氣
師:正因為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李白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天門山》、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李白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的詩的生涯里很少見,可見天門山在他的感情生活地位,讓我們再來齊讀這首詩。
3、齊讀全詩
五、拓讀名句,給詩作畫。
師:自古以來,長江以它特有的氣勢征服了許多詩人,他們為長江而作了許多詩句,現在,老師找出有關名句,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1、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詩句,齊生齊讀。
2、給詩作畫
師:我們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李白寫的這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且一句就是一個畫面,請大家拿起筆,把李白看到的景色再現出來吧。
板書設計:
望 天 門 山
李 白
吞 吐 江 河
急 流 回 蕩
雄 山 對 峙
江 水 天 來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01-10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09-04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優秀10-14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通用03-26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優選(15篇)12-22
(精品)《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5篇12-22
望天門山古詩06-15
古詩《望天門山》06-14
望天門山的古詩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