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
《荒蕪的花園》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學習5個生字“忌、茵、仆、允、勿、毒”,重點理解并積累詞語:“毫無顧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卻步”、“雜草叢生”、“荒蕪”。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花園前后的變化的原因,根據課文內容想像說話,了解貝爾太太不同的心情。
3、獲得“分享是快樂”的真切感受,體會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會得到更多快樂。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引入課題
1、(板書:花園)(出示圖片)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副美麗的圖片,這是貝爾太太的一座花園,我請小朋友用一句話介紹一下這座花園。(學生說)
2、教師小結:是啊,花園是個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爭艷,花紅柳綠,是休息放松的好場所。可是有這樣一個花園,卻一片荒蕪,(補充板書:荒蕪)讀題。
看圖,解釋荒蕪。
3、讀題釋題:文中是怎樣描述這“荒蕪的花園”的。自由讀課文。找句子。劃線。
出示句子:幾年后,有人再往這所花園去,卻發現那里因為園子太大,走動的人太少而真的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幾乎荒蕪了。
指導朗讀:讓我們一塊來讀讀句子,感受這花園荒涼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初讀課文。究竟這花園為何會變成這番情景?請大家分節來讀讀課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讀通課文。齊讀詞語。
2、師:誰時花園的主人?(貝爾太太)課文中還提到了誰呢?(年輕人、小孩子、老人……我們統稱為游客),(板書:貝爾太太游客),他們與這座花園之間發生了什么關系?讀一讀課文,找出描寫貝爾太太、游客及花園的詞語。解釋詞語。
貝爾太太:生氣孤獨寂寞
游客:毫無顧忌忘乎所以貪玩望而卻步
花園:又大又美雜草叢生毒蛇橫?行荒蕪
三、細讀文章,體會佳句
1、貝爾太太的花園原本是如此美麗,以致于吸引了許多游客,讓我們從書上看看他們的表現,先自己輕聲讀1-2節,再說一說。(出示填空)。
出示:貝爾太太的花園又大又美,以致于吸引了許多游客,他們毫無顧忌地跑到貝爾太太的花園里來玩了。年輕人______,頑皮的小孩子______,悠閑的老人______,還有一些非常浪漫的人______。然而,貝爾太太卻______。
師;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貝爾太太的感受。
師:因為花園的美麗,人們毫無顧忌,以至于人們忘記了一切!然而這卻使貝爾太太卻覺得人們真是有點——忘乎所以
2、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個花園后來都變得雜草叢生,它荒蕪了,這里面有一個原因,請大家自己輕聲地把課文當中描寫荒蕪的原因的段落輕聲、快速讀一遍,開始!
師:讀完之后,誰能夠給我介紹一下原因?(讀完一篇文章再用自己的話說說,那么這篇文章里的話就變成自己的話了。當你積累下越來越多這樣的話,那你就會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了。)
生:貝爾太太寫了塊牌子:私人花園,未經允許,請勿入內。
生:貝爾太太讓仆人換了一塊新牌子:歡迎你們來此游玩,為了安全起見,本園的主人特別提醒大家,花園的草叢中有一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采取緊急措施,否則性命難保。最后告訴大家,離此地最近的一家醫院在威爾鎮,驅車大約50分鐘即到。
第一塊牌子毫無效果,就如同在很多花園里都會寫:保護綠化人人有責。很多人都毫無顧忌。后來,貝爾太太用這種方法威脅大家,大家相信了貝爾太太的話,就對這所花園望而卻步了,于是再也沒有人光臨這所花園了,所以荒蕪了。
3、幾年前,看看自己美麗的大花園和快樂的忘乎所以的游客,貝爾太太心里會怎么想呢?幾年后,面對荒蕪的花園,她又會說些什么呢?
完成練習:
貝爾太太看著花園內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生:他們總是來玩,把我的花園都踩得不知道像什么了。(貝爾太太多自私阿,她只知道自己擁有美麗的花園,卻不允許其他人來玩。)(真是一位想象豐富的小朋友)(你的想象真豐富,大家需要向他學習)
面對雜草叢生、毒蛇橫行的花園,貝爾太太常常自言自語的說:
生:如果當初我允許他們進來玩,那該多好啊。(恩,他知道后悔了。)
生:如果我也能夠把美麗的花園分他們一點,那花園就不會荒蕪了。(是啊,如果貝爾太太當初能這么想就好了。)
4、幾年后,偶爾有人再往那所昔日充滿快樂的花園去時,卻發現——,一所快樂的花園變成了——荒蕪的花園。“荒蕪”的僅僅是貝爾太太的花園嗎?
師小結,再讀課題: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她的內心空蕩蕩的,猶如一座——荒蕪的花園。
5、同學們,如果我把每個人的心靈比作一座花園,當你的心靈充滿了自私這種不好的品性的時候,你的心靈,這心靈的花園就會變得雜草叢生,是不是?所以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心靈變成一個美麗的花園?需要什么來滋潤它?
6、一起來看課文中的句子: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如果我們愿意讓別人在此種植快樂,同時也讓這份快樂滋潤自己,那么我們心靈的花園就永遠不會荒蕪。
如果我們的心靈充滿了分享,充滿了感恩,充滿了友愛,充滿了大方,充滿了善良,這些好的品質,那么我們就一定很快樂,帶著這樣的體會一起來讀一下最后一小節,預備,齊!
7、學習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話要跟貝爾太太說嗎?
四、總結:和大家一起分享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那么一份快樂就會變成千千萬萬份快樂,那么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2
一、教材簡解:
課文記敘了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胞的信任與感激,體現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課文語言樸實,卻字字包含真情,生動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故事。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朱德總司令的話,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明白藏民們將紅軍稱為菩薩兵的原因。
難點:理解“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課題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扣住課題,從整體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歸整體。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吸引學生融入情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體會課文內涵。
五、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菩薩兵》(多媒體出示課題,齊讀)。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那么,課文中“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指的是誰呢?
2、學生交流。
過渡:“菩薩兵”,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稱呼,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來稱贊紅軍?紅軍究竟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這堂課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細細地品讀。
[意圖]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通過滿含感情地讀課題和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讀課文,感悟軍民魚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仔細讀讀課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畫出有關句子。
[意圖]提出這樣一個能夠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讓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體會像紅軍這樣的軍隊處處為老百姓著想,是當之無愧的菩薩兵。
2、讀讀這幾段話,看看你們能夠體會到什么,可以把你體會到的和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體出示:“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A、請你自己讀一讀,看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朱德擔心藏胞的身體,體會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老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E、師述:從你的朗讀中,老師已經感覺到了朱總司令的焦急和擔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過著饑寒交迫,提心吊膽的日子,就焦急萬分。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2)多媒體出示:“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A、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司令著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為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師述:朱總司令一想到藏胞來年可能忍饑挨餓,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D、這段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第四小節),相機理解“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里的“烏云”指什么?為什么說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呢?)
E、指導朗讀。
師:這兩段話,一段是翻譯說的,一段是朱總司令說的,老師來當一當朱總司令,誰來做做翻譯。請你們用心聽一聽,看能從中聽出什么?(相機評價)
那你能通過朗讀將這份善解人意表現出來嗎?(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一位對藏胞滿懷體諒的朱總司令,還有誰愿意通過朗讀將這樣一位朱總司令帶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再次感受朱總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內心的焦急擔心。
(3)多媒體出示:“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A、學生自讀,你覺得可以怎樣讀?
B、學生討論:“像種自己的地一樣”是什么意思?(朱總司令要求紅軍把藏族同胞當親人一樣看待)結合課文說說“盡心盡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時不能有一點馬虎,要非常認真)
C、那朱總司令如此盡心盡力是為了誰?
D、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的?
E、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句話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更是指朱總司令所帶領的紅軍戰士通過自己的行動使藏族同胞消除誤解,從而支持和擁護紅軍,他們一心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圖]根據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這一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畫出有關句子,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由面到點,對有關句子進行深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在探究句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F、指導朗讀:
a誰愿意當當朱總司令,開開這個春耕動員會?
b從剛才的朗讀,品味中,你覺得朱總司令是一位怎樣的司令呢?
c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將朱總司令對藏胞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表達出來。
在藏胞們躲進深山,久未露面時,朱總司令焦急地說:——
在翻譯抱怨藏胞糊涂時,朱總司令說:——
在春耕動員會上,朱總司令發出號召:——
[意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G、朱總司令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師引讀: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多媒體播放錄像)像這樣的勞動場面,你想到了哪個詞呢?是的,當許多人齊心協力做一件事,如大掃除,植樹時就可以用上“熱火朝天”。讓我們再次朗讀這句話。
(三)前后對比,升華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么,你會怎么做呢?
2、師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們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時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凈凈、土地平平展展。”他們看到這一切,會怎么感謝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呢?(多媒體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意圖]讓學生借助圖片,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這樣既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同時紅軍一心為民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也逐漸豐滿.
3、師述:是啊,千言萬語,在此時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齊讀)
這句話表達了藏民對紅軍怎樣的情感呢?(信任與感激)你能帶著這樣的情感來朗讀嗎。(指名學生朗讀)
小結:是呀,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這是藏胞們對紅軍的無比感激與熱情贊頌。
4、感情朗讀(讓我們帶著對紅軍的信任與感激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5、這么好的司令,這么好的紅軍戰士,為什么剛開始一聽說有軍隊開過來,就躲進了深山?(他們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
請學生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看到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
(四)總結課文,延伸內化
1、小結: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們稱紅軍為——引讀課題《菩薩兵》。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把藏胞和紅軍間的這份魚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讀課題——《菩薩兵》。
2、一路長征,一路故事,在紅軍足跡到達的每一個地方,他們都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當地的百姓建立濃濃的魚水之情。正因為如此,這群菩薩兵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幫助,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革命的成功。
3、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薩兵》一樣反映軍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體出示解放軍戰士抗擊雪災的圖片,5.12抗震救災的圖片)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人——《菩薩兵》。(學生再次讀題)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會讀“干燥、暮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鮮花嗎?能用你喜歡的詞語形容一下鮮花嗎?我們都知道鮮花可以欣賞,但是它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花鐘》。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課題質疑
同學們,讀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啟發學生對課題提問) 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板書問題,并且在提問過程中帶領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問題歸類。
三、自主朗讀,解答問題
1.同學們已經說出了自己心里的疑問,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大聲朗讀課文。朗讀要求: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把課后的生字多讀幾遍,邊讀邊思考,找到答案就在旁邊標上記號。 (教師巡視,指導)
2.同學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老師來考考你們。
(1)出示生字認讀 自讀——互讀——指名讀——齊讀
(2)出示詞語認讀 自讀——互讀——指名讀——齊讀
3.就初讀提出的問題,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答案。
四、指導難寫、易錯字( 醒 嫩 強 修 )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二、朗讀感悟。
1.讀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嗎?
(1)出示喇叭花圖片,說一說像什么?怎么吹喇叭?
(2)體會一下喇叭花開時的高興心情,感悟擬人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
(3)出示薔薇花,對比體會“薔薇花開了”和“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兩種不同句式帶來的不同感受。
(4)感受課文不同句式的表達方式,把自己融入到鮮花之中去,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同法學習其他花開放的句子。
2.過度: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時間不同,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再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1)梳理原因:
①開花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關;
②開花時間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2)理解花開不同時的原因。
3.制作花鐘
三、梳理總結
植物學家平日里細心觀察發現了花開不同時這一有趣現象,并且利用這種現象制作出了花鐘,你想認識一下這位植物學家嗎?出示植物學家的圖片,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細心,有創意,多聯系)
板書設計
發現?----------------(不同的花不同時間開放)
研究?-----------------(為什么會不同時間開放)
利用?-----------------(制作花鐘,知道大致時間)
3.課后反思
《花鐘》是一篇語言優美,思路清晰的文章。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向我們說明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按照問題導學閱讀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設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多聯系多思考的習慣。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在朗讀中感悟不同的詞語、不同的句式帶來不同的感受,而本節課的難點就是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課程一開始,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問題能力都不是很高,如果讓學生讀了課文之后對全文進行質疑,學生未免有點摸不到頭腦,很可能提出一些不相關的問題,浪費課堂時間。所以我設計的是對課題進行質疑,范圍一下子縮小了,而且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提出一些比較關鍵的問題,比如“什么是花鐘,花鐘里都有什么花”等等,把這堂課的門檻設置的低一些更適合我們的學生接受。然后就是自主學習階段,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自己思考找出答案。這樣通過問一問,找一找,答一答,學生理解課文就很容易了。之后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反復朗讀,加動作,加表情,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花開的魅力,通過比較“薔薇花開了”和“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等一些不同句式,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我們農村的學生平日里這種朗讀訓練并不是很多,他們在朗讀課文的時候不懂得如何融入到課文中去,如果不融入到課文,那么理解課文就是機械式的,沒有自己的觀點。所以在日后的授課過程中,我依舊會把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列為重點。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沒有充分的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學與老師引導的教這一互動關系,因為害怕放手太多導致會不按我的教學設計發展,所以依舊顯得老師說得多,學生說的少。二在學生質疑課題的時候,因為害怕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所以給學生們提問題的時間很短。如何處理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是我以后需要多學習研究的地方。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4
教材簡介:
這次語文園地有三部分內容,分別是“口語交際”和“習作”、“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寬帶網”。
“口語交際”是結合本組的課文學習及“寬帶網”的內容進行的,而“習作”部分承接口語交際進行整理,寫成習作。
“我的發現”是讓學生體會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詞義是不同的。“日積月累”中設計了“讀讀背背”和“讀讀記記”,其中“讀讀背背”是啟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讀讀忘記”意在讓學生發現詞語的特點并進行擴展練習。
“寬帶網”從“迷人的風景”和“富饒的物產”兩方面向學生提供了資料,豐富了學生的資料積累。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組的口語交際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并通過整理寫出習作。
2、了解了解不同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不同意義,認識到詞的意義常常要結合語言環境來理解。
3、積累名詩、名句。
4、積累成語,發現其中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口語交際,從而整理、寫作。
2、學習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區別相同字的不同意義。
3、通過觀察發現詞語特點,并積累相類似的詞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
2、感受祖國的迷人風景和物產的富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建議:
1、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口語交際和寬帶網結合進行,課前可以先了解學生搜集到的各種資料情況進行分組,做好交際前的準備,同時還要注意小組合作中的分工,在此基礎上進行習作,學生就會有話可說。
2、交際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可以讓學生自己帶照片進行介紹,也可以收集自己喜歡的地方的圖片進行介紹,或以導游的身份進行介紹。介紹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和同學合作進行。
3、“我的發現”和“讀讀背背”、“讀讀記記”就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讀中觀察發現詞語中的奧秘并進行詞語積累和識字練習。
4、課時建議:寬帶網、口語交際、習作可以用四課時進行;其它部分為兩課時。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5
【《灰雀》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三只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文章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結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面包渣、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后,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 師:我們來和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為了這只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面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那幾個自讓段是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設計意圖:養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借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 .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 “郊,步,或,散,敢,者”
2. 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 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或、步、者”。
4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 學生作業講評。
設計意圖:養成正確,規范的寫字習慣。
五、課堂作業
1. 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 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著頭向上看。 ( )
2 書寫生字并組詞。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的學習。
板書:
兩只粉紅 一只深紅
三只灰雀 惹人喜愛
來回跳動 婉轉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語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唱歌,跳躍的畫面。
2.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都來這兒散步,和他們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寧發現風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去哪兒了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讀課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幾段話是列寧講的,那幾段話是小男孩說的?找出來。
2.灰雀不見了,列寧的心情是怎樣的?(急)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指導朗讀。
3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對小男孩說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2) 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4)會飛回來?
細細讀這些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指導朗讀。列寧的關心,惋惜,焦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是什么呢?(板書:愛)
4.聰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兒了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說一說。
出示:1) 沒……我沒看見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
細讀這幾句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嗎?指導朗讀。
5.小男孩為什么要捉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列寧的愛是給小鳥自由,小男孩的愛卻奪去了小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 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10自讓段。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出示灰雀在枝頭歌唱的畫面。在列寧真該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頭歌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11---13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3.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讓段。
設計意圖:感受孩子的誠實,列寧對孩子的愛。
4課堂練筆: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頭歌唱的灰雀,你想對小男孩和列寧說些什么呢?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這個故事寫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感動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時改正了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2.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拓展知識。
五、課堂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我從“……”體會到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我從“一定”和“!”里推測出男孩當想什么?
2.摘抄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教學總結】
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么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愿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這一環節,在學生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采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后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并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匯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扎實。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后不斷發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6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后,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后的資料袋為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為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后提供的關于孔子的介紹,都屬于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為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后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系,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么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于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后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并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于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為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后并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后自覺主動地進行。至于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對于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盡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后關于圣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后關于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于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后共同交流。對于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盡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7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過程:
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學生描紅、摹寫。
5.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重難點: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
教學過程:
貼圖導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 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板書:
5、灰雀
(惹人喜愛)
列寧 男孩
教育 知錯就改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讀課文中的新詞.
2.理解課文是分幾方面來介紹香港的.
3.對重要句段的理解.進行段的訓練,圍繞中心句展開去說.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香港的魅力.
2.進行段的訓練,圍繞中心句展開去說.
難點:進行段的訓練,圍繞中心句展開去說.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當你們的導游姐姐帶你們去我國的東方之珠——香港去旅游。
2. 用簡短的語句介紹香港。]
3. 板書:香港
(二)進入新課
1. 教學詞語。
2. 課件出示海豚和海獅的精彩表演,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快速默讀課文,說出導游姐姐將從哪幾方面去介紹香港。
4. 板書:旅游勝地 美食天堂 萬國市場 燈的海洋
5. 從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海豚和海獅表演的句子。
(三)指導朗讀感知重點內容
1.指名讀。
2.范讀。
3.指名讀
4.齊讀。
5.引導學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6.感悟中心句的表達方法。
7.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說一說(任選一句為中心句展開去說)
1.下課了,操場上真熱鬧。
2.公園里百花齊放。
3.藍天上白云朵朵。
(引導學生任選一句展開去說)
(五)出示課件美食圖片
1.欣賞圖片。
2.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出都有哪些地方的美食。
(六)出示課件商場圖片
1.學生說說想買的物品并說理由。
2.隨機理解琳瑯滿目,物美價廉。
(七)出示香港迷人的夜景
1.欣賞。
2.默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哪些燈的光交集在一起?
3.指名學生回答。
4.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總結
1.談話。
2.板書:璀璨的明珠。
四.寫一寫
1.寫一張祝福卡,贊美香港或祖國。
2.學生說一說。
五.情感升華
課件播放歌曲《東方之珠》結束課堂教學。
六.板書設計
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勝地
美食天堂
萬國市場
燈的海洋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讀認認”,認識7個生字。
2.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字并理解字義,學會在學習中觀察發現。
3.學習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4.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
5.樂于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將看到的事物寫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列文虎克在觀察中發現了顯微鏡和微生物,老人在觀察中發現了商人的駱駝,那么這段時間你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這節課讓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的觀察告訴同學們。
二.板書:觀察中的發現
三.分小組先匯報自己在觀察總的發現。
四、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生評議。
五、建議將觀察到的事物寫成。
1.出示一、兩則,指導格式。
2.口頭,看看如何將觀察到的事物寫的具體。
3.試著將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繼續寫觀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繼續將看到的事物寫成。學會修改自己的。
教學過程:
一、教師簡述本周的基本情況。
1.格式正確與否。
2.觀察的事物及發現是否有新意。
3.敘述是否較完整。
二、對典型作品進行評議
1.出示佳作。
·生讀。
·生評。
·齊讀。
2、比較差的。
·生自由讀。
·生評。
·生改。
三、根據所學知識在學習小組內評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業
抄寫改后的。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我的發現”
1.回憶這學期學過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讀,匯報帶點字的特點。
4.指導識記這些字。
5.說說除了這些字以外,還有哪些字也有類似情況。
6.進行課堂練習鞏固。
二、完成“日積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學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將順口溜讀通。
3.指名或小組匯報讀
4.歸納順口溜的內容。
5.試著背誦順口溜。
6.學生自由匯報課外積累的順口溜。
7.出示人體掛圖。
8.指名上前指出人體部位,根據指出標出器官的名稱。
9.指導看圖讀、記名稱。
10.指導識記生字。
11.指導書寫。
三、作業
1.抄寫“我的發現”詞語。
2.背順口溜。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背順口溜。
二、談話
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資料,讓我們這節課來開開眼界,受到啟發吧!
三、板書:觀察與發明
四、展示資料
五、交流、談談這節課的感受,受到哪些啟發。
六、
古今中外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讓我們通過日常閱讀和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家和發明發現的故事。同時,自己也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那么不遠的將來,偉大的科學家就從我們在座的同學們誕生了!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0
一、課題:趙州橋
二、課型:講讀1
三、教學時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節
四、教學準備:圖片
五、教學目的:
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用找出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方法讀懂第一段。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六、重點、難點
七、教學過程(復習、新課、小結、板書……)
(一)、啟發談話。
中國人民歷來是勤勞善良、充滿著智慧,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跡。其中就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古代建筑,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長城、故宮等)趙州橋也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樣的一座橋呢,有什么特點呢?
簡介趙州橋(播放趙州橋的圖片)
打開地圖,我國東部的川流映入眼簾,對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橋梁,古人有許多幻想和實踐,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橋,造福人類而得到贊說。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明了建橋技術,漢代的畫像磚上刻有為數不少的拱橋圖形。我國現存最早的拱橋,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橫跨趙州(今河北趙縣)的洨河之上,全長50.82米,拱券凈跨37.37米,橋面寬9米,是一座單孔坦拱式橋梁。趙州橋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設計建造。李春在拱橋建造工藝上進行了重大的革新創造。他創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橋法,在當時堪稱獨步,橋梁質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趙州橋結構合理,外型秀麗,富有民族風格,素有“奇巧固護,甲于天下”的美譽。
趙州橋建成之后,成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東都洛陽的交通要沖。歷經千年風霜以及車壓人行、洪水沖擊的考驗,至今仍可通行車輛,成為世界橋梁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公元14世紀,法國在泰克河上建造過一座拱形橋,但已毀壞,趙州橋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橋。
我國古代造橋技藝在實踐中繼承發揚,留下了許多杰作,如廣西侗鄉的風雨橋,又稱廊橋;河北程陽的永濟橋等等。如今,橫跨江河湖海的大橋比比皆是,譜寫了我國橋梁史上的嶄新一頁。
(二)、指導預習: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1、標標(自然段)、圈圈(生字)、劃劃(用直線劃出新詞,用波浪線劃出能回答上述問題的有關詞句。)
2、拼讀生字音節,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3、同桌交流:“趙州橋是怎樣的一座橋”,初知課文內容(建造年代久遠,堅固而且美觀。)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講講詞語的意思。
2、指名回答查字典的結果。
3、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
(四)、指導閱讀第1自然段。
1、齊讀單元提示語第1、2記錄。一段話中,有些詞語或句子跟這段話的主要內容關系密切。閱讀時,要找出這些詞句,想想跟其他詞句的關系,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2、下面我們來看第一段,大家仔細找找這一段的重點詞語是哪一句。板書: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3、討論:為什么說這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經有1300多年了。解釋:“隋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距今1300多年。
設計上的獨特:這座橋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設計上的獨特,我們在下一節課中將會學到。
4、指名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五)、課堂練習。
1、抄寫課后習題3的詞語。
2、預習課文并想想習題1、2的回答。
一、課題:趙州橋
二、課型:講讀2
三、教學時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節
四、教學準備:有關趙州橋的圖片
五、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2、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樣子用“不但……而且……”把兩句話合并成一句話。
六、重點、難點:
七、教學過程(復習、新課、小結、板書……)
(一)、復習檢查。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回顧這一段的閱讀方法,說說這一段的段落意思,齊讀單元提示語第1、2句。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這座橋世界聞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座橋。那么它為什么能如此聞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遠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獨特的設計,是個創舉。第2段就寫了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下面的問題。(投影出示)
⑴、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5句話)
⑵、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么特點。
⑶、找找這個自然段的重點詞語。
2、集體討論。
⑴、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么特點?也就是它和別的橋相比,有什么獨特的地方?(第一個特點,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第二個特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所以課文第1-3句具體介紹了什么?這樣的設計有什么好處?(第4句: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時,河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解釋:“橫跨”:因為發大水時,河水不但可以從大橋洞流過,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減輕了流水時對橋身的沖擊力,所以說它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
⑵、這段話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為什么是這句?(出示這句話)
3、小結第二段。
結合完成《作業本》第5題,按課文內容填空,填好后讀一讀,集體訂正。
誰能說說這一段話主要講了趙州橋什么?(堅固)
三、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第2自然段從它的設計上的創舉來說明趙州橋的堅固,而這一段則主要從什么方面來說明趙州橋的美觀,下面請大家看課文第3自然段。
1、請一名同學朗讀第3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完成下列問題。
⑴、找一找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3句)
⑵、說一說這一段的重點詞句是什么?(精美的圖案)
2、回答問題。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請大家讀讀第3小節的第一句話: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不但堅固”總結第2自然段的內容,“而且美觀”是指這段課文介紹的重點。出示:“不但……而且……”練習說話。
⑵、課文從哪方面來說明這座橋美觀?(從橋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來說明美觀。)
⑶、課文中主要寫了哪些精美的圖案?
①、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有的……有的……還有的……
出示:理解:“相互纏繞”、“相互抵著、回首遙望”、“雙龍戲珠”。
②、精美圖案后面的冒號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內容有什么關系?
(冒號后面的有的……有的……還有的……都屬于精美的圖案)
③、把這三個圖案都寫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寫的?請一學生讀。
這所有的龍指的是哪些龍?所以這一句話是把前面列舉的三種圖案作了概括。這里用先列舉后概括的方法把圖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
4、小結這段話的第一句,總起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接著通過三種圖案分述它的美觀,最后,又總結了“所有的龍……像活的一樣”這種用“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寫出了橋的美觀。
四、小結。
第二、三自然段課文分別介紹了趙州橋的堅固和美觀,兩段之間用過渡句連接起來。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讀、引背第3段。
板書:
趙州橋 堅固(設計獨特):長 寬 大橋洞 小橋洞
美觀(精美圖案)有的……,有的……,有的
一、課題:趙州橋
二、課型:第三課時
三、教學時間: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節
四、教學準備:投影片
五、教學目的:
1、聯系第一自然段,正確理解第4自然段,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六、重點、難點:
繼續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七、教學過程(復習、新課、小結、作業、板書……)
(一)復習鞏固(引讀)
1、課文寫趙州橋與其他拱橋的不同點有兩處: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這樣的設計。設計者考慮到平時_________,發大水時__________,這種設計是個創舉,是因為它有兩個好處,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復習第1段。
⑴、過渡:趙州橋在哪里?誰設計建造的?默讀完成填空(然后連起來說一段話。)
時間:
地點:
設計者:
⑵、小結:這一段告訴我們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
(二)指導閱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要求讀后找出重點詞語。
2、指名回答,然后板書:寶貴的歷史遺產
3、討論:聯系上面3個自然段,說說什么地方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哪里告訴我們是寶貴的歷史遺產。(設計獨特,堅固、美觀,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橋年代久遠,至今已有1300多年。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寶貴的歷史遺產”)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自由練讀。
2、引讀。出示投影片填空:
寫趙州橋的雄偉,課文從橋( )、( )和( )三方面來說明,趙州橋與其他拱橋的不同點有兩處,一是( ),二是( )這樣的設計。設計者考慮到平時( ),發大水時( ),這種設計是個“創舉”,是因為它有兩個好處,一是( ),二是( )。
(四)、課堂小結。
趙州橋是一座橋,一個建筑物,象這種寫建筑物的文章與別的寫事情的文章不同。它首先寫了什么?(趙州橋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時間建造的,是誰建造的。)簡單介紹趙州橋,并指出趙州橋世界聞名。接著講了它為什么世界聞名,它在設計上有什么獨特的地方。(第二段)此外還寫了它的什么?美觀,最后第四部分講了這樣一座堅固美觀的橋是勞動人民設計建造的,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干。以后我們介紹一個建筑物時也可以嘗試這方法。
(五)、布置作業:
1、摘錄有關句子。(1)寫趙州橋雄偉堅固的。(2)寫趙州橋美觀的。
2、用“不但……而且……”,“既……又……”造句。
3、完成同步練習上的相應作業。
板書設計: 趙州橋
時間:1300多年前
地點:河北省趙縣交河智慧才干
設計者:李春
雄偉堅固(設計獨特):長 寬
大橋洞 小橋洞 歷史遺產
特點 有的互相纏繞
美觀(精美圖案) 有的回首遙望
有的雙龍戲珠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羨慕”、“彬彬有禮”、“戀戀不舍”等詞語的意思。
(2)讀懂課文,了解查理的變化以及得到羅伯特先生送到刀的原因,認識查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查理發生的變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
2、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理解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怎樣去愛別人,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二、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了解查理的變化以及得到羅伯特先生送到刀的原因,認識查理。
三、教學難點:
教育學生怎樣去愛別人,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四、課前準備:
錄音機和本課的朗讀磁帶、《好漢歌》磁帶。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①導語。善良、仁愛的金吉婭同情、體貼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獻出了愛心。這個只有八歲的小女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個感人的故事。
②讀題:“好漢查理”。“好漢”你是怎么理解的?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讀感知
①學生聽課文錄音,激發朗讀的興趣。
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③檢查讀書情況。
A、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評議。
B、和同桌一道再讀一讀這個感人的故事。
④討論交流。
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再讀質疑
①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內容。
②初步釋疑。
對于一些淺顯的問題或不大重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相機解決。最后提煉出以下兩個問題作為重點探討的問題。
A、查理有哪些變化?
B、查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四、讀悟交流,感受查理的變化
①查理有哪些變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談感受:
A、“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B、“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
C、“當然可以。”
D、“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會做個好漢。”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到查理確實變了,變得有禮貌了,變得誠實、實信了,變得有上進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變化的原因,評價文中人物
①引導談話:查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②你覺得查理的變化和哪些人有關呢?
跟自己、杰西、羅伯特先生以及鎮上的人有關。
③你對故事中的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學生自由說說對這些人物的看法,重點談對小女孩杰西的看法,體會杰西的信任和友誼是查理變化的主要原因。
六、練習有感情朗讀
可以自由組合,分角色感情朗讀。
七、拓展練習
①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②鎮上的人后來會怎么評價查理呢?請你發揮想象,寫出人們對查理的評價。
板書設計:
32*、好漢查理
幫助杰西
查理成為好漢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2
【單元總體目標】
1、會認22個生字,會寫31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和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祖國大好河山及發展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景色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6、體會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義。
7、能抓住特點向別人介紹并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本組課文記敘的條理清楚,語句準確,生動、形象。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抓住重點,引導讀書,理解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本組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楚,很適合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采用多種形式,創設有趣的情景,以讀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把作者對祖國山河的喜愛和熱愛的感情表現出來。
3、在學習課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加深對祖國山河的了解。
4、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積累語言的方法,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5、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讀學寫,進行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系。要引導學生注意運用語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6、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單元教學時間】
21《古詩兩首》2課時
22《富饒的西沙群島》1課時
23《美麗的小興安嶺》2課時
24《香港,璀璨的明珠》1課時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3
教材內容分析: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寫了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文本語言內斂深沉,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教學時要通過自讀自悟──移情體驗──朗讀品悟,獲得思想的啟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變化。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敬和熱愛,也體會到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標:懂得尊重和愛護國旗,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
難點:學習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快樂識字。
整體感知,學習第1-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帶入情境。
1.數量詞練習:一()新大衣一()面包一()生命一()愛
2.談話:這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承載著中國人的驕傲、中國人的感動、中國人的自尊,也承載著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其中一個發生在中國留學生的身上的有關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
3.播放課件,師生共同回顧“我”遇到的處境。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先是數量詞的學習,為了后面的三次選擇做鋪墊。然后,老師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情境,并采用課件引入,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從三次選擇中,悟愛國之情。
當“我”饑腸轆轆的走進面包店后,發生了什么事呢?自由朗讀課文第4至12自然段,找找你最有體會的句子,寫寫感受。
(一)學生匯報,教師相機品讀句子。
▲饑寒交迫,首次選擇。
1.品“我”首次選擇的句子。
2.體會當時“我”的饑餓。(相機減少板書)
(設計意圖:當“一件新大衣”從黑板上消失時,讓學生體會失去的滋味,這種遞減的是心情的逐漸沉重,是無法承受的選擇!從不公平的交易中,感受“我”當時的饑餓和無奈。)
▲面對國旗,取舍兩難。
1.品讀“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
①理解“猶豫”,結合動作詞,感受內心的掙扎。
②指導感情朗讀。
2.品讀“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①理解“愣”、“久久地凝視”。
②揣摩“我”的內心世界:“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復品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悟隱藏其背后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突顯人文性原則。)
▲最終選擇,令人敬佩。
1.品讀“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①通過“搖搖頭”、“吃力”、“趔趔趄趄”動作詞,感受“我”身體的虛弱。
②仔細品讀,領悟作者選擇時態度的堅定,愛國情感的深厚。(相機減少板書)
③體會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層層深入心靈,從而引發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經過幾次思想掙扎后最后保留的精華,帶給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這句話,從中體會“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手法。)
(二)回歸整體,配樂深情引讀關于描寫紅旗的三段話。
(設計意圖:這個片段,體現了從整體入手,局部指導,回歸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使朗讀更有效。)
三、從態度變化中,感敬重之情。
1.默讀課文,找老板態度變化的句子,對比體會。
2.小組交流,品老板的態度。
(設計意圖:在自讀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通過品讀、對比感受老板前后態度的變化為引出重點作好鋪墊。)
3.出示老板態度變化句子,感受敬重之情。
4.小記者采訪。
(設計意圖:通過重點探究、品讀相關句子,由文悟情,由情賞文,使學生在讀、思、議、演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且抓住文中的空白點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創設扎實的語文課堂,突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原則)
四、總結提升。
(設計意圖:總結談話,文情交融,感悟升華)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同學們,你們又曾經在哪里看到這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
2.課件再現五星紅旗在各地高高飄揚的圖片。(背景音樂《紅旗飄飄》)
3.小練筆。
(設計意圖: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生在感人的氛圍和愛的旋律中,深刻地領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隨筆練習,在學生真正地感受濃濃的愛國之情后,從而生成自己的愛國情,既可以提升情感,又可以提高學生寫的能力。)
六、作業。
1.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2.推薦閱讀《五星紅旗的故事》。
(設計意圖:課后的習題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滲透愛國之情。)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呈逐層遞減的態勢,黑板上剩的內容愈來愈少,突現課文中震撼心靈的愛國之情。我力求突出課文重點,用國旗和心形圖案形象地展示“愛國”的主題。)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了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律和發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
3、掌握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4、讀準“翹”“衰”“落”“觀”“差”等多音字。
5、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恰當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2、學習寫讀書摘要。
3、了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難點:
本文的邏輯順序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里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冬天草色“暗黃”。從“綠綠的”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色”知道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仿佛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樣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人們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對一些難字難詞也已經查閱過字典詞典,下面一起讀讀課文中這幾個字詞。
[利用課文“預習提示”內的5組字詞,讓學生個別讀,齊讀。]
接下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這篇課文介紹了什么知識?
2、“大自然的語言”比喻什么?
3、對照注解①,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為什么把它改為《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歸納]
1、課文介紹了物候知識,說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語言”用來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下面再通讀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一至十二),用5分鐘時間快讀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練習題中的4個小題,填寫段的序號。
[學生讀、練后簡要討論。]各小題后括號內應填的序號為
第1題(一至三);第2題(四至五);
第3題(六至十);第4題(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層次,剖析條理。
說明文要把事理說明得清清楚楚,讓人讀了容易理解,就必須講究條理性。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的中心——物候現象的介紹,劃分段落,簡要歸納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題的基礎上,引導討論,然后歸納]
第1大段(一至三段):從一年四季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什么是物候,并進一步說明物候學和它研究的對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說明物候觀測對于農業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項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課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請再進一步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討論后歸納]
說明應有條理,即使是并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測,而是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恰當的順序逐項說明。課文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從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從空間(七、八、九段)到時間(十段)的順序來安排的,并分別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等詞語,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學習編寫讀書摘要。
同學們通過幾次通讀課文和討論內容、層次,對課文已經大致理解。在閱讀實踐中,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或是為了記錄資料,以備日后使用,我們常常會在大致理解內容之后,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要把文章的要點或主要的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今天我們先練習最簡單的讀書摘要;從課文中選出一些重要的語句,分條抄錄在筆記本上,構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圍繞課文第一道練習中的4個小題,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曲線。第二步,把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可適當調整語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詞語,使表達完整。
[學生練習,完成后相互交換閱看,訂正、補充,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再將預先準備的寫有“摘要”的小黑板掛出,供學生參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師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語言》摘要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4、物候學研究,首先是為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利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摘要,加深對課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歸納,鼓勵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經常自覺地做讀書摘要〕
(二)繼續研討寫法。
這篇課文的寫法,除了層次清晰、有條有理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寫法特點也值得理解和學習。說明事物的時候,常常要用舉例子的方法,舉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這篇課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學生讀課文]舉兩個必要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說明文中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讀者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就會誤以為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連舉了“大連——北京”和“煙臺——濟南”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三)理解語言的生動性。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很生動。生動的說明才能讓人愛讀易懂。先請同學們把第一、二段仔仔細細地輕聲讀兩遍。
[同學們自讀后教師范讀一遍,然后掛上預先準備的小黑板]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飛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到地上。
4、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對照,指出上述語句同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了解;兩者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課文的語句要生動得多
[討論后歸納。]
第1句沒有課文中“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這一句生動。“漸漸回暖”是一般的說法;“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則很自然地運用擬人的寫法,“沉睡”、“蘇醒”兩個詞用得貼切而生動,具體地喻寫了嚴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態。
第2句沒有課文中“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這一句生動。“飛來了”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翩然歸來”是輕松、活潑的動態描寫,而且還包含有親切歡迎回到家來的感情。
第3句沒有課文中“……在秋風中籟籟的落下來”這一句生動,“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則是具體、生動的描寫,黃葉在秋天紛紛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電影的鏡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第4句沒有課文第二段中幾個原句生動。那幾句緊扣“大自然的語言”,先后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還模仿布谷鳥的叫聲,寫成催促農民耕作的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比直接說“及時耕作”要新鮮、生動得多。
(四)復習、復述。(略)
備注
1、黑體部分的問題和答案必須抄寫在語文筆記本上。
2、三班和六班的學生參考講過的筆記,原來已經記下來的不用抄寫。原來沒講過的的需要補充在筆記本上。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a、語言引述:同學們,這一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五彩繽紛的秋色,聆聽了美妙的秋天的聲音,感受到秋雨帶給我們的歡樂,也體驗到在秋陽中放飛風箏的樂趣。在這美麗的秋天里,你們快樂嗎?讓我們進行一次快樂的展示會,把所有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b、師生共同制訂快樂展示會的規則:
◇把事情過程說清楚。
◇講的時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樂表現出來,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2.快樂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親手所畫的圖畫,可以張貼在教室四周墻上,全班學生一起觀看、欣賞。
b、分組介紹:
c、課堂展示:
◇各小組代表參與課堂展示,可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圖畫,有感情地講解。
◇ 評選最佳展示員。
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進行我的發現、讀讀背背的教學。
3、 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我的發現
教師引趣:漢語的構詞方式非常奇妙。這堂課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顏色的詞語,看看從中能發現什么。
教師可先將“黃色”和“綠色”這兩組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并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各讀一組詞語,看誰先有所發現。
學生交流發現:“黃色”一組詞語是由“事物+顏色”這種構詞方式組成;“綠色”一組詞語是在“綠”字前加上表示顏色深淺的詞語。再讓學生按這兩個特點分別組詞,豐富詞匯。
讓學生讀“紅色”與“蘭色”兩組詞語,說說這兩組詞語在構詞上分別有什么特點。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黃、紅、綠、藍”顏色的詞,看哪一組說的詞最多。
二、 讀讀背背
教師引述:我國的語言文字非常豐富,有時候人們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詞語成對的用在詩文中,用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先來看看語文園地里的對子歌。
采用多種方式朗讀這兩段文字,激發學生興趣。
引導學生發現哪些詞語是相對的。
讓學生再讀讀這兩段文字,并說說讀后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試著背背對子歌。
三、 總結: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進行我會填、趣味語文的教學。
3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口頭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過交流,激發興趣,開啟思路。
各人在書上填寫。
讀讀各人填寫的詞語。適當組織評議。
二、趣味語文
繞口令比賽。
教師:下面我們進行一次繞口令比賽,要求是看誰的口令繞的最準、最快。
給學生一定的自讀時間,讓學生讀準、讀熟并背出。
在小組里先進行比試,選出一至兩名最佳選手。
各組選手進行比賽。
評比后授獎
三、拓展活動:
鼓勵學生課余搜集繞口令,在下一次比賽中再大顯身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一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5
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3-31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12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28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二教案03-12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天地五教案03-08
語文A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自信》教案05-06
三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26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04-29
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語文樂園八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