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通用10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
2、背誦兩篇短文。
3、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5、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敘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結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3、延伸閱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余,可從《世說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閱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學生復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計二: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
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注解①,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三、研讀《詠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3、選三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⑴各組提問:
疏通文意后,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
⑵教師歸納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①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②“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⑶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
明確:
①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
②對“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③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學列舉的喻體有“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適當引申其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6、默寫課文。
四、課堂練習
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閱讀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內容如下:
王冕者,諸暨(jì)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zhé,就)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hé,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出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見。
1、對下列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竊入學舍(偷竊)B、冕因去(離家)
C、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拿)D、瑯瑯達旦(天亮)
2、簡答:
⑴“曷不聽其所為”中的“其”指_______________。
⑵“聽已,輒默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⑶“兒癡如此”中“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
⑷“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一句說明了什么?
學生完成這個練習,教師選五位同學回答。
明確:
1、A(竊:偷偷地、悄悄地)
2、⑴王冕
⑵聽完以后,就默默記住
⑶暮歸,忘其牛……已而復如初
⑷說明王冕讀書的專注、入迷。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有關《詠雪》一文的題目。
2、課外閱讀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中的兩個小片斷,并思考兩文的深刻含義。
附原文: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ɡ)子,無此必不明。”
木猶如此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xuàn,淚水流下的樣子)然流淚。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陳太丘與友期》。學生朗讀課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閱讀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解決;背誦課文;歸納借鑒本文的寫法和語言特色,積累詞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
設計二: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回答:“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成功的人”……)如果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你結識了小元方,你就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板書文題)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三、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注意情節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內容,其他同學點評
四、師生互動,研討課文,背誦課文
1、各小組提問。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
⑵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⑶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⑷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明確:
⑴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⑵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有同學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獲知友人是比陳太丘官高兩品的官員,平素對陳太丘傲慢無禮。
⑶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4、教師出示省去標點的原文,學生試讀,然后背誦。
⑴投影顯示: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⑵請一學生嘗試讀文,應讀出句讀、語氣來。
⑶全班齊讀、背誦。
五、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體味語言簡練意義豐厚的特色
提問:通過研讀這兩篇短文,《世說新語》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回答,明確:敘事簡潔,敘中有議;語言凝練、辭意雋永;咫尺萬里,辭近旨遠;小中見大……教師不必評判,學生讀后有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⑶撒鹽空中差可擬。
⑷未若柳絮因風起。
3、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于敬詞,哪些屬于謙詞。
①敝人②卑職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
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詞與“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誨女知之乎B、學而不思則罔
C、路轉溪頭忽見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生逐一回答,明確:
1、期:約定。去:離開;過去的。顧:回頭看。引:拉;放開。舍:放棄;犧牲。信:誠實,講信用;隨意、隨便。
2、⑴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
⑵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⑶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⑷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3、敬詞有③④⑥⑦⑨謙詞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見”通“現”;D、“說”通“悅”)
七、課堂小結
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八、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有關《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題目。
2、課外閱讀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中的一個小片斷《雪夜訪戴》。
雪夜訪戴
王子猷(yóu)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指來回走過),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一夜)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活動與探究】
1、說話訓練:
⑴飄揚的雪花像什么?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說一段話來描述它。
⑵以“誠信”為話題,仿照下面的表述,學說一句話。(任選一例)
①誠信是砍倒父親最心愛的櫻桃樹仍敢于承認的勇氣。
附答案:誠信是十指插入竹簽后仍不出賣同志的信念;誠信是二十年來始終如一照顧犧牲戰友父母的執著。
②誠信使人們彼此信任。
附答案:誠信使人們彼此認同共渡難關;誠信使全人類緊緊團結在一起。
③誠信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附答案:誠信是一篇童話,純真有趣,意味悠遠;誠信是一首長詩,優美而雋永。
④誠信是什么?老農說,誠信是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里結出豐碩的果實,是汁水滋潤禾苗結出的盈穗在風中奏出的交響曲。
附答案:教師說,誠信是推倒了墻變成的橋,是師生間真切的情感紐帶,是皎皎白玉蘭般純潔的師生情;工人說,誠信是國家把工廠交給了我們,是我們辛勤勞作下生產的質高價優的產品;學生說,誠信是祖國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是我們擔起歷史大任時對祖國母親自信的一笑。
⑤公平買賣、童叟無欺是商人的誠信。
附答案:清正廉明、奉公執法是公仆的誠信;誠實守信,遵守諾言是朋友的誠信;不說謊話,不欺騙人是孩子的誠信。
2、關于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的設想:
誠信是做人之本,為讓同學們在人生重要的中學階段,過得更豐富,更充實,更有價值,故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可以回顧過去,談自己的迷失;可以展望未來,暢談自己的理想。
3、課外閱讀,搜集一些古往今來,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誠信”而建樹偉業的人的資料,然后整理成文,以“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誠信史”為書名,整理成一本閱讀筆記。
4、開放探究:閱讀《世說新語》中“管寧割席”和“阮裕焚車”,簡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管寧割席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子里刨地種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還是揮動鋤頭,把這看得跟磚瓦石子一樣,華歆拾起來又拋掉了。兩人又曾經坐在一條席子上念書,有坐著轎車穿著禮服的貴官從門前經過,管寧照舊念書,華歆放下書本出去看。管寧把坐著的席子割成兩片,跟華歆分開來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阮裕焚車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譯文)阮光祿在剡縣,曾經有一輛漂亮的車子,來借的沒有不借給的。有個人要葬他的母親,心里想借卻不敢開口。阮光祿后來聽到了,嘆一口氣說:“我有了車子卻使人不敢來借,還要它干什么?”就把車子燒掉了。
〖參考答案〗
“管寧割席”通過兩個小故事曲折地寫出了管寧高潔的品格和華歆貪戀富貴的可鄙。
在阮裕焚車故事里,突出了阮裕的性格:即使是他沒有責任的事,只要這事跟他有關,他也要十分嚴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絲毫的欠缺。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進行補充說明
《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質疑體會
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六、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1教師小結
2布置作業
(一)在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發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復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么,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四、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并識記。
五、分組討論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與《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
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
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
與孩子有關
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
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
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守時)
期友人:過中不至(無信)守時
行對子罵父(無禮)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3、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文前言,然后讓學生說說古代有哪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詠雪》
(一)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先請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劉義慶(403——444),南宋人,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按照類書的形式編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晉。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為主,作為史實來看,絕大多數無關緊要。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跡,也揭露和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偽的行為,體現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世說新語》的文字,素稱簡潔雋永,筆調含蓄委婉。它沒有鋪敘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夸張之處。但寥寥幾筆,卻能表現出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因為作者采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并且,它所記載的人物語言,大多是活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2、全班齊背,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三)疏通課文大意
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和《詞語手冊》,自己先把課文口譯一遍,然后在班級交流,逐句請學生來翻譯。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合作研討
1、文中第一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文中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就此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明確:融洽、歡快、輕松。后一問要學生各抒己見。
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兩個比喻,你認為哪個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如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當堂完成課堂練習,并再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背誦《詠雪》,并當堂默寫。
2、文學常識回顧。
3、文中重點字詞解釋:內集講論文義俄而欣然差可擬未若
二、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一)讀課文,說大意。
1、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讀至熟練為止。
2、讓學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難詞句,并口頭翻譯課文。
3、請一位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4、之后班級交流,逐句翻譯課文。疑難字詞,教師加以強調。
(二)讀課文,說人物。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集體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試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要求準確、流暢和有感情。
3、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根據其言行舉止說說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元方——聰明、懂得為人的道理。
(三)讀課文,說語言。
1、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則、引、顧。
2、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語句的含義。
(四)讀課文,說看法。
1、文中哪兩個詞語是全文的核心?(無禮、無信)
2、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借陳記義正辭嚴的斥責,從反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3、你認為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五)當堂背誦比賽。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板書:《世說新語》二則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2.難點:翻譯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3遍,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土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導語。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為什么未嘗一口能知道這一定是苦李?這是因為他雖小卻能注意觀察,認真思索的結果。樹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讓人家摘光了這是其一;結果很多,樹枝營養供應不足,李子一定很苦,這是其二。從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聰穎機智的性格。
我國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有兩位這樣的兒童。
三、正課
1.朗讀《詠雪》。要求語音正確,節奏合理,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翻譯課文,一人一句。
翻譯: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詩論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3.探究質疑: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討論并歸納:家庭氣氛融洽、歡快、輕松、
4.探究質疑:文中的“兒女”指子侄輩,指家庭中年輕一代。現在的“兒女”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指子女,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5.探究質疑:文中的“擬”指什么,現在的“擬”又指什么?這是文言中什么現象?
討論并歸納:古義指相比,今義指打算、仿照。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6.探究質疑:“公大笑樂”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有不同的解釋。
(1)對子侄輩的答案都很滿意
(2)“笑”前喻,“樂”后喻。
(3)為“柳絮”——喻而“笑樂”。
古人稱謝道韞為才女,曰“詠絮才”就是從這里來的。
7.探究質疑:你認為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討論并歸納:有兩種相反的意見。
(1)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花飄飛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因此說,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撤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8.探究質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給雪來一個恰當的比喻。討論并歸納:可自由發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像鵝毛漫天飛舞像蒲公英子
四、小結
文章客觀地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為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贊賞道韞的才氣。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陳太丘與友期》3篇,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謝道韞這個才女,這節課我們將再認識陳元方這個神童。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翻譯: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中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個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個朋友就發怒了,罵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個朋友感到慚愧,就下車來拉元方(想討好他),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的大門。
3.探究質疑:元方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何以見得?討論并歸納:
(1)他認為客人“無禮”“無信”譴責他,維護了自己及父親的尊嚴,說明他聰穎、機智,懂禮識義;
(2)對粗俗的客人“入門不顧”,又表現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4.探究質疑: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討論并歸納:有兩種看法。
(1)如探究質疑3、(2)。
(2)認為客人已經認錯了,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也算無禮。
5.當堂朗誦這兩篇文言文。
四、小結
本文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對話以責備客人“無信、無禮”為核心,既表現了陳元方懂禮識義的品質,又從反面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結尾“入門不顧”的動作細節,再次強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五、作業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
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板書:
《世說新語》二則
管寧割席
聰明的王寧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常見文言詞匯,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過程與方法: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歸納主旨。重點講解文中的疑難字詞,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意義,學習從小做一個守信的人。
教學重點
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主旨,學習做人的道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期行》
一、導入: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誕生過無數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說呢?但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才產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里?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簡介《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
二、示標:
1、朗讀課文,正確譯講課文。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體會文章的主旨,學習做人的正確道理。
三、第一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一
內容:生字詞,課文。
方法: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把握節奏。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讀課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陳寔shí太丘舍shě去
(2)停頓:陳太丘/與友/期行元方/時年/七歲
四、第二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二
內容:課文翻譯
方法: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己翻譯課文,難點可小組討論。
2、結合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鐘后學生接力,譯講課文。(注意:學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譯,有錯即停,其他同學糾正)
(二)學生自讀,討論,譯講課文,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重點詞句:
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和朋友約定一同出行。期:約定,動詞。(今為日期,名詞)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過了中午朋友沒到,陳太丘便離開了。舍:舍棄。去:離開(今義為前往)
友人慚,下車引之:朋友感到很慚愧,走下車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慚:慚愧。引:拉。
元方入門不顧:元方走進門去,連頭也不回。顧:回頭看。
四、第三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三
內容:故事的內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點勾畫標出文章要點。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故事給人的啟示。
要求:
1、說說《陳太丘與友期行》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
2、你對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什么啟示?
小組討論交流,5分鐘后請同學回答。
(二)學生自讀課文,討論難點問題,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補充,訂正。
1、事件的起因:陳太丘與朋友約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經過:陳太丘的朋友失約,元方以禮責怪父友。
事件的結果:朋友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語彬彬有禮,駁斥據禮力爭,入門不以為然。可見他是一個懂禮識儀、落落大方的孩子。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從小要做一個守信的人。
五、當堂訓練
討論:你認為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對嗎?(提示: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
【板書設計】期行
元方:聰明機智明理誠信
客人:無信無禮改過
第二課時《乘船》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時、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再學習《乘船》(板書課題)
二、示標
1、朗讀課文,正確譯講課文。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體會文章的主旨,學習做人的正確道理。
三、第一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一
內容:生字詞,課文。
方法: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把握節奏。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讀課文:
(1)字音:華歆xīn輒zhé邪yé
(2)王/欲舍/所攜人寧/可/以急相棄邪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四、第二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二
內容:課文翻譯
方法: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己翻譯課文,難點可小組討論。
2、結合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鐘后學生接力,譯講課文。(注意:學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譯,有錯即停,其他同學糾正)
(二)學生自讀,討論難點,譯講課文,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重點詞句:
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義為依托)
幸尚寬,何為不可?:船里恰好還很寬松,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義為可以)
后賊追至:后來作亂的人追上來了。賊:作亂的人(今義為偷東西的人)
正為此耳:正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耳:語氣助詞,罷了(今義為耳朵)
四、第三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三
內容:故事的內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點勾畫標出文章要點。
2、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故事給人的啟示。
要求:
思考下列問題:
1、〈〈乘船〉〉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你覺得華、王二人孰優孰劣,為什么?
3、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5分鐘后請同學回答。
(二)學生自讀課文,討論難點問題,教師巡視。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補充,訂正。
(1)學生自己復述。
(2)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可提示:華的信)
(3)啟示:一個人不能輕諾寡信,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五、當堂訓練
討論交流:〈〈期行〉〉與〈〈乘船〉〉這兩則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提示:從寫法和主旨兩方面來談)
點撥:
1、寫法上短小精悍,但脈絡清晰,人物形象鮮明。
2、主旨:〈〈期行〉〉講守時,〈〈乘船〉〉講守諾,都是誠信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乘船
難之在前
華歆急人之難,始終如一
乘后則救助
船納之在前
王朗輕諾寡信,只為自己
后則欲舍
中心:通過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難的故事,說明了答應別人的請求就要負責到底。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目標
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標
從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誠實守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疏通字詞并翻譯全文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
3.要求根據書后注釋翻譯三則故事。
4.重點語句解析。
四、總結、擴展
點評翻譯的優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等。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課文分析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說通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發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令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游山林的意愿),后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易‘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說得極有意味)
思考: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后感到慚愧的原因。
②本文語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后來畢竟出山為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為
“遠志”,出山則為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為小草。
②語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為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三、總結、擴展
1.《世說新語》善于通過特征性的細節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記言、記事相結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四、作業
課后練習一
探究活動
一、方仲永與孔融的人生起點一樣,但結局卻大不相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說:同學們先找到《傷仲永》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關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跡的;然后在對比閱讀的基礎上在班內組織討論;最后形成一定的結論。
二、你認為陳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為什么?
解說:可以在班內組織討論或展開辯論。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閱讀淺顯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學習重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學習過程】
(由 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步驟可由老師靈活調配,時間暫不做明確規定。)
第一步:自學環節 (解決目標1)
1、學生聽讀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節奏。
2、學生誦讀課文,初步感知內容。
3、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雪驟 ( ) 差可擬( ) 柳絮( )
尊君在不( )
第二步:合作環節 (解決目標1、2,)
1、小組長檢查“自學環節”完成情況,并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答案。
2、譯讀課文:結合課文下方的注釋,疏通文意。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 )內集( ),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 )雪驟(),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 )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 )可擬(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 )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 )至。 元方時年七歲, 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 ),下車引( )之( )。元方入門不顧( )。
3、翻譯重點句子: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5)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小組討論:(解決重難點1、2)
①“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氣氛?
②為什么“公大笑樂”? 我們可以從哪里看出作者的傾向?
③七歲的陳紀“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第三步:展示環節,學生展示自學及合作學習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解決難點1)
“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
譯文:
《詠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 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在正午時分。過了正午,友人還沒有到,陳太丘就離開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只有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就問元方:“您父親在家嗎?” (元方)回答道:“他等您很久您也沒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出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離開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見。正午時您還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 ,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 元方卻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司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說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馬光、曹植這樣聰明的少年。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位這樣的少年。
二、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士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的一批文人編寫的。
三、朗讀課文《詠雪》,疏通文意,解決文中疑難字、詞。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內集:家庭聚會。
驟:快速、急速欣然:快樂、喜悅的樣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記清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五、請同學復述這個小故事。要求:要點齊備。
六、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中包含了哪些內容?
明確: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庭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太傅,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說到了。
2、兩個比喻哪個更好?從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評價?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隨風往上飛揚,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另一種意見認為后一種好,它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則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3、《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問是開放性的,可由學生自由討論,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就行。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選一兩個。
古:指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兒女:
今:專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八處士》)
七、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
八、作業布置: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背誦第一則《詠雪》,復習要點,導入下一篇。
二、請同學們朗讀《陳太丘與友期》,疏通文意。
去:離開。舍:舍棄。
年:歲數。
在解釋文章個別詞匯時,注意兩點: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三、全班齊讀課文。理解文章大致內容,讀完之后,請同學講講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敘事要素齊備,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時間:某日日中。
地點:陳太丘家門口。
人物:陳太丘之子與陳太丘之友。
事件:陳太丘之友失約卻辱罵陳太丘,其子駁斥了他。
四、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兩人的對話可分幾層?其側重點有何不同?
分兩層。
第一層屬于信息交流性質,作鋪墊用;后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
謂有什么不同?
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3、方元“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失禮,因為是“友”失禮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禮,因為“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
4、聯系實際,若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談談具體看法。
五、朗讀課文。
六、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02-24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教案02-27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03-19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世說新語》兩則03-19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教案03-05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教案設計03-13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