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 篇1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有條理:先是開門見山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再運用三個事例證明觀點,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學習:
一、理請課文的層次,了解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引用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后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并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于“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于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了解作者用那些事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發明了酸堿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每個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么樣的?通過讀讀議議,采用圈點批畫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反復讀文,撥動學生心弦,學生在閱讀分享中真正體會了課文的含義。
三、講具事體例時,我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對學生匯報的謝皮羅教授的例子進行了重點指導,讓學生明白科學家是從現象中發現問題——經過研究——得出真理的,從而證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論點,學生閱讀第二、第三個事列時,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仿照學習第一個事例的方法,理清后兩段的'思路,掌握每段的主要內容。至此,不能局限于課文中的事例,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從眾多科學家的事例中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問題基本上解決了。
四、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閱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匯報、朗讀、表達……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獲。
學完課文后,訓練學生結合課文仿寫,以“功夫不負有心人”為論點,用不同事例來論證這個觀點,使學生的練筆表達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課也不免有些遺憾:高年級學生字詞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在開課的字詞學習中,我重點抽查了幾個學困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沒有在生字詞的學習上浪費更多時間,可能使生字詞的教學砸的不死,有個別學生還學得不牢固。另外,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還顯得有些欠缺,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感悟,這是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 篇2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這句話既是課文的標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這篇課文是繼《為人民服務》后的第二篇議論文。小學生對于議論文還是比較陌生,我還記得,在上完《為人民服務》這課之后,我們班的學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議論文真難呀!”與《為人民服務》相比,這課顯得簡單些,因為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三個小故事來證明論點的,而這三個故事有具有共同的特點,都是科學家善于觀察,善于發問,在生活工作的細微之處發現問題,經過不斷探索而發現真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緊扣“問題”和“真理”,到故事中去尋找,尋找“?”和“!”,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很快的明白每個故事的內容,并也可以緊扣住文章的論點。教學結束后,學生對運用恰當的事例來證明論點,說明問題的方法也比較了解了,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可是讓我感到不滿的是,我感覺學生在學習三個事例的時候,感覺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科學家在這些事件中,提出了什么問題?”和“最后得出了什么真理?”都比較容易,在課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因此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比較沉悶,學生讀懂了事例,也明白了道理,但是見微知著、獨立思考、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似乎體會得還不夠深刻。我想用怎樣的辦法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呢?才能讓學生在這樣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面前也有創新、創造性的思考呢?經過一番思考后,我覺得可以嘗試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不要對三個事例進行逐一的講解,而是將三個事例放到一起,讓學生仔細讀一讀三個事例并關注文字描述的每個細節,發現事例中的相同點,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寫法上的,可以是人物(科學家)的做法上……這樣的學習過程就給了學生一個探討的機會,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也可以親身感受發現問題(相同點)——不斷追問——反復思考——不斷改進——得出結論的過程,這樣的感受可以很好的和課文的'內容結合起來,他們對課文所表達的觀點就會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我想這樣來教學會有更好的效果,學生也會所得更多。
另外,這篇課文的寫法也比較典型,就是用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是個很好的仿寫課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應該留出時間來讓學生補充一個事例,仿照課文仿寫一段話。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希望以后遇到此類課的時候,我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設計,能把議論文也上得有聲有色。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 篇3
本篇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通過閱讀分享,真正掌握課文的內容。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點、思考、交流、匯報、朗讀、表達……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獲。
二、潛心讀文,理清課文層次。
課堂上引導學生潛心會文,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是這一課的重、難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么樣的?邊讀邊完成自制的表格,理清課文的層次。
三、研讀課文,體會文本內涵。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復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并反復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復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感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通過自讀、默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么感受?透過“!”還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蘊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升華。學生在閱讀分享中真正體會課文的含義。
兩節課下來,本課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在這堂課上還顯得有欠缺,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感悟,造成后面的模仿寫話效果不夠理想。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優秀教學設計05-04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評課稿05-26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優秀教案(精選10篇)03-29
真理誕生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10-07
六年級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精選14篇)06-27